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我们能够从汉字的字形来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苦时说:“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能否理解该句的关键是对“怠”字的掌握程度。据造字法我们可知,“怠”是个形声字,从心台声。其形旁“心”,本义为心脏。从“心”的字的含义大多与人的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及人的道德品质有关。知道了这些。再联系“手指不可屈伸”一语和“弗”等词语,可推断出这里“怠”的含义是由本义三、字形推断法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语的意义可以通过字形特征进行推断。例如: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2.至七月,乃扶病入觐 觐朝见、拜见3.秦军引而去 引向后撤退4.使有司(主管机关)宽政,毁关(去掉关税),去禁(废除各种禁令),薄敛(减少田租),已责。责债务5.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造到去三、冷僻的字尝试字形推断。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例:金就砺则利 (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劝学)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秋水)生而眇者不识日 (日喻)解析:“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查字典得到“砺”:“磨刀石”。“骐骥”,“马”旁,可能是一种“马”,准确义项为“骏马”。“昳”,“日”加“失”,联系上下文“形貌昳丽”,联想到“昳”可能表现的是一种美丽,这种美丽让“日”失掉光彩。“涘”,水旁,当与“水”有关,“水边”义。“眇”,从目从少,联想到少目的含义,可推知为眼盲。以上介绍了推断实词词义时应掌握的三个技巧,当然它们不是灵丹妙药,只是在释义困难时可以拿来试一试。对实词的理解,关键还是看这个词所处的具体语境,一切推断的技巧都应在具体的语境中发挥作用。 力万右一四,侈水戈二右 汉字是一种文化符号,是表意文字。汉字的音、形、义通常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可以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实词的意思。复习课文,识记实词意义时,应从三个方面留意:根据形声字推断意义。如:“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中的“趋”,是形声字,“当”表读音,“走”表意义。根据会意字的几个组成部分推断。如:“劣”取少力之义,“尖”上小下大,“卡”不上不下,“岩”山石,“歪”不正,“尘”小土。根据通假字推断。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被”,应为“披,。 例1(无锡市)天下谁能伐楚乎 解析“伐”,由人、戈构成,人拿武器,表示“征讨”的意思。 例2(南京市)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解析“反”为通假字,通“返”,返回。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钅(古代主要指金属)、木、氵、火、土 与五行有关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 与兵器有关马、牛、羊、豕、犭、鸟、虫 与动物有关辶(走)、彳(行)、忄(心)、讠(言) 与人的行为有关“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自”关鼻,“目”关眼1.分析字形结构。汉字是表义文字, 从造字法的角度看,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大造字法中, 仅形声字为音义结合, 其它三种均为表意造字法, 其文字也必然是表意文字。而占 80%以上形声字, 其形旁可以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便利条件。借助形符推断词义法,就是通过对形符的分析来解释词的含义。因为形声字占汉字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汉字的形符大多表义,所以,借助汉字形符,联系上下文,就可以推断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例如:(1)蜀之鄙有二僧。该句中的“鄙”的形符为“卜”,联系“邻、郊、都”等,可推知“鄙”与空间位置有关系,再联系上下文,可推知词义为“边境、边远的地方”。它与“卑鄙、庸俗、轻视”等无关。(2)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该句中的“造”字的形符为“汇”,它与“走、到、去”有关,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可推知其词义应为“到、去”,而非“制造、成就”之类的含义。(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如1998年高考第16题“冀得一归觐”中的“觐”字较生僻,但从这个字的构成大体可以“猜”出与“见”有关,再根据语境分析,C项“拜见”就是很容易找到的答案了。再如1999年高考题文言文中有一句“启听淮北取籴”其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可推测其意思是买进粮食。再如2000年高考题文言文中有一句“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我们可以联系前面的一个“炊”字,两个字的形旁全是火,可见和烧火有关。而且从字形上来看,意味着用火烧木柴从底下给器皿加热的情状。 (二)、根据语言结构进行推断 古人行文,往往采用一些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意思相关的词,其中有些是修辞上所说的排比、对偶、互文,对这类句子,就可利用上下句与之对应的词的意义来帮助判断。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知未知的词性、词义。如2001年高考卷第11题的D项“齐人追亡逐北”中“亡”与“北”对应,可推测“亡”也是“败逃者”。又如涉江中“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前面有“忠”和“贤”位置相同,词性相同。“用”和“以”位置相同,从词性上看,肯定是动词,词义应和“用”相同,为“任用、重用”。又如“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失”与“纵”相对,“奉”与“敌”相对,敌是敌人,为名词,那么“奉”也是名词,据此可推断“奉”为“机会”之意。再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为对仗的句子,“拒”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的意思,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的意思。 二、据字形求词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分析字形是探求词义的钥匙。我联系造字法的知识讲解词义,一语道破,使学生豁然开朗。 比如,教鱼我所欲也中的“一革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时,我利用说文正篆中豆字的字形“万乙”来说明它的本义:“豆”是一个象形字,上面“一”象布巾覆盖,“口”象容器,下“一”象底座,中间直立的“”象长柄,“豆”的古义是容器。我又告诉学生,古人称“豆子”叫“获”,汉代以后才逐渐用“豆”字代替“获”字.至此,学生不会再把“一豆龚”误解为“一碗豆子做的汤”了。再如,劝学中有“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句,课本注为:硅,半步,跨出一脚为硅,跨出两脚为步。”为什么跨出两脚才是一步,“半步”篆体“怎么跨呢?我在黑板上写下“步”的 ”,并指出,这是正反两个“止”字组成的会意字。在古代,“止”就是足,上下两个“止”,一脚在前,一脚在后,相间一步.这么一讲,学生便经久不忘,且不再会把“步”的下半写成“少”字了。又如,鸿门宴中有“沛公军霸上”,课本注为:“军,驻军,动词。”不少同学认为,“军”的本义是名词,在这儿是活用。我启发他们分析军的篆体字形“.分,其本义是部队驻扎时,用战车包在周围作为驻扎营地。故包车为军,会意字,本义即动词“驻扎”。 此外,据形声字和指事字来求词义也是常用之法。如“因拔刀研前奏案”中“案”字,我联系形声字的形旁很容易使学生理解,“案”是“几案”之义.而根据指事字的特点,学生很快会理解“芙集与草本之花似觉稍异”中的“本”,即“根”的意思。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字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倘若我们对汉字的形体结构做出正确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文言实词词义,从而达到理解文言文的目的。对汉字字形结构分析的具体而详细的是东汉的许镇,许慎是最早运用“六书”的理论对汉字的形义进行说解。 象形。顾名思义,“象形”就是像实物之形。也就是把客观实物的形体描绘出来的意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的精湛:“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也就随着物体的自然形状,弯弯曲曲地描绘出来。如“日”、“月”就很像一轮红日和一弯新月高悬太空。再看“山”的甲骨字形,当中以峰突起,周围群岚环抱,颇有一点“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味。“州”字也很有意思:甲骨文和金文都是三条曲线,表示波涛汹涌的流水,其中间的小圆圈或小黑点,表示水中的一块陆地。诗经的开卷第一首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个“州”就是“雎鸠”在河中栖息繁衍之地。 例如“闻”的甲骨文字形为一个人,特别突出其月-朵,木义是“听到、听见”。梦游人姥吟留别:“半壁见海口,空中闻人鸡”的“闻”即为“听到、听见”之意。引申指“听说”。马鬼:“海外徒闻更少L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的“闻”即为“听说”之意。又引申指“让上级听到、让上级听说”。荆坷刺秦土:“谨斩樊砖期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之,燕土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土”的“闻”即为“让大土听见”之意、 象形字一见字形便知字义,女。“竹”的甲骨文字形是介,像树枝上垂下的叶子;“鼠”长尾巴,它正在啃啮着什么,。甲骨文字形是节,地上满是啮碎的物屑像是一个大老鼠,长着尖嘴、大耳、。指事字虽然有抽象符号在其中,但特征也很明显,从字形不难看出其意思,如“本”是在“木”的字形基础之上,在下面加上指示性的一横,表示根部;“刃”是在“刀”的字形基础上加上一点,表示刀的锋利部位;“亦”是在“人”的两臂下方各加上一点,表示人的两腋。会意字是会合几个象形字,来表示一种新的意义,如“采”,从木从爪,表示人们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友”像两只手握在一起,是以手相助、彼此结交的意思。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构成,如“未”是个部首,甲骨文中像一个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的翻土农具,所以与“未”部相关的字都与劳动生产或农具有关,如“相”是用木、石、骨或铁制成的扁平、齐头、铲形的工具;“褛”是一种前边牵引、后边人扶播种用的农具。教师在讲解文言词语时使用以形索义的方法,确实具有形象直观的效果,可以使学生生动直观地把握文言实词形与义之间的联系,形象地感知本来枯燥、晦涩的文言实词的意思,从而提高学习文言实词的兴趣。 在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中,很多同学由于受现代汉语双音节特点的影响,容易将“二者不可得兼”中“得兼”记成“兼得”。因为他们不知道“可得”一词是“能够”的意思,也不了解“兼”的含义。针对这一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运用了以形索义法对“兼”字进行了分析。首先,教师板书了“兼”字的金文字形,。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这个字形像什么?蕴含了古人造字时的什么情感意义?这一提问,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兼”字生动形象的字形,探讨其意思。其次,教师总结:“兼”的金文字形像一个农人一手同时握住两根稻禾。说文:“兼,并也”。故“兼”的意思是“同时具有”。再次,联系课文。教师指出课文中一个“兼”字就能表达出“兼得”的意思,因此应将此句读成“二者/不可得/兼”。这样,学生既明白了“兼”的意思,又明确了该句的断句。最后,教师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结合现代汉语中含有“兼”字的词语,如德才兼备、兼容并蓄等,继续深化学生对“兼”有“同时具有”这一意思的理解。这样的分析形象直观,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实词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兼”字意思的理解。如德才兼备、兼容并蓄等,继续深化学生对“兼”有“同时具有”这一意思的理解。这样的分析形象直观,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实词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兼”字意思的理解。 二、形与义的一致性:有利认识汉字文化底蕴 汉字凝结着造字时的特定文化背景及先民的心理,流淌着民族文化的心理潜流,浓缩着古代人们的劳动生活和精神追求,折射着古代社会的某种文化信息,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汉字的形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汉字一旦被造出来,便具备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汉字深厚的文化意蕴突出地体现在汉字的形体和本义中,以形索义有助于挖掘汉字的文化意蕴。例如,有些汉字字形反映了古人的社会分工和生活特点。如“男夕,从田从力,说明古代男子主要从事田间劳动;“妇”的繁体字从女从帚,说明古代的妇女主要是从事家务劳动;“父”字从又举杖,说明父亲是一家之主,担负着督责子女的义务;“母”是在“女”字中又加了两点,突出两个乳房,说明母亲的主要职责是生儿育女,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观念密切相联。此外,人们从一些汉字字形中,还可以看到社会历史进程中人类活动的痕迹,甚至社会的意识形态。如“渔”的甲骨文像一个人正在用钓竿钓鱼;“逐”字从鹿从足,意为追猎鹿泵等野兽。长期的劳动使古人的智力逐渐提高,慢慢地他们将食用不完的动物喂养起来,“牢”像牛被关在围栏里的样子;“家”像屋里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猪;“牧”的甲骨文像手持荆条鞭放牛羊之形;“豢”的甲骨文像一个人用双手在照料即将生仔的母猪。喂养牲畜,需要植物,这样人们慢慢了解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在此基础之上,开始经营农作物,农业便由此产生和发展起来。“禾”的甲骨文像禾谷己经成熟,谷穗沉甸甸垂倾一侧的样子;“耙”像一种聚拢谷物或平土地用的农具;“利”像农人用镰刀在收割禾谷之类的作物。除此之外,还有些汉字字形反映了古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风俗。如“仁”甲骨文从人从二,这个“人”包括君与民,体现了古人想建立一种君民同视,平等博爱的人际关系,所以,两人和谐一致是为“从”,两人相向而行是为“背”。以上可见,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缩微系统,其文化意蕴极其丰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形索义有助于挖掘汉字中丰富的文化意蕴。 “即”和“既”在形体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意思上却差异很大。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混淆,张冠李戴。一位教师在教学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一句,对“即”与“既”进行了比较分析,深入挖掘了蕴藏在二字字形中的意思。首先,以图悟意。教师板书了“。,、以。、日“、,、吓,。古文字字形,、而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字形的异同。学生情绪高涨,议论纷纷,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了关键之处:“即”的字形像一个人正面对着器皿内的食物,表示就餐,意味着动作正在或者即将进行;而“既”的字形则像一个人张嘴打着隔,身子背对着空荡荡的器皿,表示己经吃饱了,吃完了。然后,理解文意。在明白了“即”和“既”意思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试着翻译“既出,得其船”这句话。学生很轻松而且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了。通过字形分析,学生明白了这两个字 汉字深厚的文化意蕴突出地体现在汉字的形体和本义中,以形索义有助于挖掘汉字的文化意蕴。例如,有些汉字字形反映了古人的社会分工和生活特点。如“男夕,从田从力,说明古代男子主要从事田间劳动;“妇”的繁体字从女从帚,说明古代的妇女主要是从事家务劳动;“父”字从又举杖,说明父亲是一家之主,担负着督责子女的义务;“母”是在“女”字中又加了两点,突出两个乳房,说明母亲的主要职责是生儿育女,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观念密切相联。此外,人们从一些汉字字形中,还可以看到社会历史进程中人类活动的痕迹,甚至社会的意识形态。如“渔”的甲骨文像一个人正在用钓竿钓鱼;“逐”字从鹿从足,意为追猎鹿泵等野兽。长期的劳动使古人的智力逐渐提高,慢慢地他们将食用不完的动物喂养起来,“牢”像牛被关在围栏里的样子;“家”像屋里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猪;“牧”的甲骨文像手持荆条鞭放牛羊之形;“豢”的甲骨文像一个人用双手在照料即将生仔的母猪。喂养牲畜,需要植物,这样人们慢慢了解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在此基础之上,开始经营农作物,农业便由此产生和发展起来。“禾”的甲骨文像禾谷己经成熟,谷穗沉甸甸垂倾一侧的样子;“耙”像一种聚拢谷物或平土地用的农具;“利”像农人用镰刀在收割禾谷之类的作物。除此之外,还有些汉字字形反映了古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风俗。如“仁”甲骨文从人从二,这个“人”包括君与民,体现了古人想建立一种君民同视,平等博爱的人际关系,所以,两人和谐一致是为“从”,两人相向而行是为“背”。以上可见,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缩微系统,其文化意蕴极其丰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形索义有助于挖掘汉字中丰富的文化意蕴。 “即”和“既”在形体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意思上却差异很大。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混淆,张冠李戴。一位教师在教学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一句,对“即”与“既”进行了比较分析,深入挖掘了蕴藏在二字字形中的意思。首先,以图悟意。教师板书了“。,、以。、日“、,、吓,。古文字字形,、而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字形的异同。学生情绪高涨,议论纷纷,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了关键之处:“即”的字形像一个人正面对着器皿内的食物,表示就餐,意味着动作正在或者即将进行;而“既”的字形则像一个人张嘴打着隔,身子背对着空荡荡的器皿,表示己经吃饱了,吃完了。然后,理解文意。在明白了“即”和“既”意思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试着翻译“既出,得其船”这句话。学生很轻松而且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了。通过字形分析,学生明白了这两个字形相近而字义相反的字的文化意蕴,能够准确区别它们的含义并清楚区分这两个字的正确书写了。 1.“以形索义,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可行性 文言文就是占代的书面汉语,它大多距离我们时代久远。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在诸多方面保留着占代书面语言的特点。而构成文言文的主要构件实词则更多地保留着造字之初的理据性,更直观地体现汉字造字之初的形义统一原则。而以形索义法正是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来探求和诊释词的木义的训话方法。所以,文言文更适合用以形索义的方法来学习。 例如“闻”的甲骨文字形为一个人,特别突出其月-朵,木义是“听到、听见”。梦游人姥吟留别:“半壁见海口,空中闻人鸡”的“闻”即为“听到、听见”之意。引申指“听说”。马鬼:“海外徒闻更少L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的“闻”即为“听说”之意。又引申指“让上级听到、让上级听说”。荆坷刺秦土:“谨斩樊砖期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之,燕土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土”的“闻”即为“让大土听见”之意、 2.“以形索义,在实词教学中的可行性 土力先生认为,文言文语音、词汇、语法这几点中,词汇是最重要的。实词是构成占代书面语言的主要部件,不但数量众多,而且意义众多,而就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与字形结构的关系而言,实词更适合“以形索义”,许多虚词的意义已无法从字形求得。举例来说:“骑”的小篆字形象是“骑马”。项羽之死:“骏马名雅,常骑之”的“骑”即为“骑马”。后引申为泛指“骑”,不是专指骑马。梦游人姥吟留别:“且放自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骑”即泛指“骑”。又引申指“一人一马”。鸿门宴:“沛公旦口从百余骑来见项土”的“骑”即为“一人一马”之意。还引申指“战马”。木兰辞:“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骑”即为“战马”之意、而虚词有很多则不能通过分析字形结构而探究其 百一”-木义,例如,“之”为会意字。说文:“出也,象帅过中,枝叶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之”的木义为“往”“到去”。作为虚词,“之”的用法比较多。“之”可做代词,作代词时,可代人,也可代物。“之”也可作助词,作助词时,有时有实在意义,有时没有实在意义。“之”的木义与作为虚词的“之”的意义已经相去甚远。“于”,说文:砖也。象y之舒亏,从万从一。一者其y平之也。”表示呼出的y息受到阻碍但最终越过阻碍得以通过的意思。作为虚词,“于”可以表示感叹,也可以引出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者引出比较的对象。“于”的木义和作为虚词的“于”的意义相差很远了。“且”,说文:“所以蔫也。从几,足有二横。一,其卜地也。”占文以为且,又以为几字。木义为占代祭祀用的放置牲肉的“几”。虚词“且”解释为“并且、况且”,“且”的木义和作为虚词的“且”的意义已经差别很大。“月一”,说文:“主听者也,象形。”木义为“月一朵”。虚词“月一”表示肯定语气。“月一”的木义和作为虚词的“月一”的意义差别很大了。“何”的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肩上扛着戈的样子。木义是“扛在肩上”。这一意思后来写作“荷”。虚词“何”解释为“引一么、为引一么”,“何”的木义和作为虚词的“何”的意义已经差别很大。 三_以形索义在中学交言交实词教学中的应用举例三、探寻文言词本义的方法 文言词语是用汉字记录的,汉字是了解文言词语的媒介。由于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在一般情况下与它所记录的词的意义有联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探寻词的本义。 古人通过对“马”“牛”、“羊”、“鹿”的观察,认识到它们在外形上具有不同的特点。马腿长,羊牛鹿的角突出。这些具体、直观的形象特点反映在字形上,就是“马”字突出长腿,牛羊鹿三字突出角。 “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梁启超谭嗣同)一句中“造”的意义是什么?“造”的义符为“赶”,联系有“赶”的字“进”、“退”,不难猜测“造”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墙噜灰飞烟灭”,由其义符“木”可知,应该是木制品。联系赤壁之战背景猜测应该是“船具”。 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缝”是个生僻字,“从乡追声”,可见与“丝织物、线绳”之类有关;结合语句“夜缝而出”,从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城中出来,唯一的办法便是“爬下城墙”,如此一来,便可猜个八九不离十。 另外,“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系”与捆绑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王”与玉有关。 学生刚开始会摸不着头脑,对此不以为然,但只要老师持之以恒引领,鼓励学生不断地猜测,不断地查字典加以验证,渐渐地学生就会在猜测中对语言文字得以敏锐感知,同时积累许多文言文知识。 借助字形探求词义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字形表现出的是字的本义,引申义是不能靠字形来认识了。第二,要找到能够体现原始造字意图的字形才能进行词义分析。因为汉字经过历代的形体演变,有些字形己经符号化,脱离了原始造字意图,就不能分析了。例如“关”,金文中是个会意字,“尸号”和“卜”组合,本义关门。到楷书中,“关”的字形变得难以分析了;“劝”是形声字,从“力”“瞿”声,本义是“用鸟占卜预知收成”,“劝”的楷书字形己经符号化,难以分析了。像上面所举的这类古今形体变化较大的字,我们应能够溯源,最好了解它们的古文字形体。 四、探寻词本义的案例 (一)目标陈述清晰明确 根据目标中心原则,教师在每课教学初就必须明确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心中有数。 劝学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本课需要达成的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掌握“劝、中、假、绝”的词义。2、方法与过程:通过教师讲析与学生自主探究,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要做到积累、坚持和专一的道理。 用ppt或实物投影展示,并请学生朗读。 师:请同学们将这四个词语在文中画出来。 师说的教学片断: 师:在本课中有几个词出现频率特别高,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 生:师、惑、传、从 师:非常准确,这正是本课中需要我们吃透的几个词语。 用ppt或实物投影展示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传、师、从”的词义。 2、方法与过程: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积累文言词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作用和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二)、直观展示形象生动 在探究词的本义时,我们也必须找到这个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形体。越是最初的形体,越能体现造字时的意义。所以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用ppt来演示字形的发展演变;用字形演变卡片演示。(二)实词词义 师: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缺一不可,而三者之中,词汇居于首位。古代语言的词汇中最重要的是实词,文言实词的掌握应逐课积累,几年之后,水到渠成,这样就能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根据字形推断词义。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虽历经演变,这表意的功能毕竟没有完全丧失。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如“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睇眄”的含义,根据偏旁和“于中天”就可以推知其大意应是“看”的意思。)又如与微之书中“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 “帙”的含义根据偏旁和“数”“文章”就可以推知“帙”应是一个量词,可以译成“卷”的意思。在高中语文复习过程中,文言实词是重难点。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绝大多数来自于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题技巧,无疑对我们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下面给同学们介绍几种解题方法。 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汉字原本就是表意的,因而从字形就可以推知字义。汉字虽几经演变,但这表意的功能毕竟没有完全消失。因此,我们通过对汉字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例1:“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的意义,“造”的形旁为“辶”,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它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义不符。例2:1998年高考第16题“冀得一归觐”中“觐”,“觐”字较生僻,但从这个字的构成,大体可以“猜”出与“见”有关,再根据语境分析,C项“拜见”就是所要找的答案。例3:1999年高考题文言文中有一句“启听淮北取籴”,句中的“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字,“粜”的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例4:“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例5:“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畴”的含义也可根据“田”字旁推出“田地”之意。例6:“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一)借助形符推断词义法借助形符推断词义法,就是通过对形符的分析来解释词的含义。因为形声字占汉字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汉字的形符大多表义,所以,借助汉字形符,联系上下文,就可以推断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例如:(1)蜀之鄙有二僧。该句中的“鄙”的形符为“卜”,联系“邻、郊、都”等,可推知“鄙”与空间位置有关系,再联系上下文,可推知词义为“边境、边远的地方”。它与“卑鄙、庸俗、轻视”等无关。(2)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该句中的“造”字的形符为“汇”,它与“走、到、去”有关,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可推知其词义应为“到、去”,而非“制造、成就”之类的含义。一、字形推断法汉字是表意文字, 从构字法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直接与字意有关, 转注和假借虽属用 字 规 律 , 但 也 与 意 义 不 无 关系, 所以, 从字形大致可以推断其意义类属, 例如, 汉字的基础字是象形字, 字形与实物相似,有某一象形字作部首的字, 其意义应与该形有关。“峨”往往就与“山”有关。又形声字的形旁就表意, 如“黄哭之恸”, “恸”与感情有关, 心里大动, 且发出哭声, 可推其意为“非常悲痛”。二#巧妙利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汉字的表意性可以帮助我们从字形推知字义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绝大部分!其义符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禾&和五谷有关!$月&与肉有关!$皿&和器具有关!$系&和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贝&和金钱有关!$歹&和死亡有关 又如!$若少屈!冀得一归觐&一句中$觐&字!偏旁从见!结合语境!可以知道它的意思是$拜见& 再如!$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一句中$系&字!根据字形结构可知组的意思是$绳索&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常见文言实词”是指考查范围,包括通假字、异读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新大纲中列出了120个重点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内出现过。所以,在第一步识记积累的基础上,便要掌握一些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一、冷僻的字尝试字形推断法: 汉语的造字法(尤其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为我们推测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的帮助。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通常来说,凡形旁从“禾”与五谷有关;从“贝”与金钱有关。如:“不赂者以赂者丧” 赂即贿赂。例:金就砺则利 (劝学)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劝学)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秋水) 生而眇者不识日 (日喻) 解析: “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查字典得到“砺”:“磨刀石”。 “骐骥”,“马”旁,可能是一种“马”,准确义项为“骏马”。 “昳”,“日”加“失”,联系上下文“形貌昳丽”,联想到“昳”可能表现的是一种美丽,这种美丽让“日”失掉光彩。 “涘”,水旁,当与“水”有关,“水边”义。 “眇”,从目从少,联想到少目的含义,可推知为眼盲。 以上介绍了推断实词词义时应掌握的三个技巧,当然它们不是灵丹妙药,只是在释义困难时可以拿来试一试。对实词的理解,关键还是看这个词所处的具体语境,一切推断的技巧都应在具体的语境中发挥作用。 1、引导练习:(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绳索(2)金就砺则利 (劝学) 磨刀石(3)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踩、踏,翻译时可以引申为“据守”2、小试身手:(1)平民虽平价不能籴 买进粮食(2)自放驴,取樵炊爨 灶(3)可以独飨白粲。 飨, 食用;粲,米一类的东西(4)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双目失明 二、字形推断法 汉字大部分为形声字,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可以从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 例“振长策而驭宇内。”(贾谊过秦论)的“策”,从“竹”,与竹条有关,据此可知,策在句中的意思是“(竹质)马鞭”。又如“不刊之论”“刊”从“刂(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127-2025机用套筒扳手传动附件
- 农业农村规划法解读课件
- 冒险系列小说课件
- 兴庆区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课件
- 内镜知识教学课件
- 美妆营销方案范文参考(3篇)
- 化学物品安全培训教育课件
-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件
- 化学合成安全培训课件
- 内燃机车司机课件
- 2025年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共五套)
- 2025心肺复苏课件
- 2025年资源共享授权合同
-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社交心理在网络营销中的实战运用
- 2025年少先队应知应会知识考试题库
- 2025年宁波农商发展集团限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蜀道集团招聘笔试
- 历年全国普通话考试真题50套
- 2024年社区警务规范考试题库
- 农业测绘技术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