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兰亭集序练测.doc_第1页
第8课 兰亭集序练测.doc_第2页
第8课 兰亭集序练测.doc_第3页
第8课 兰亭集序练测.doc_第4页
第8课 兰亭集序练测.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 兰亭集序练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坐其次(旁边)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C.夫人之相与(交往)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2.对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是( )是日也,天朗气清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虽世殊世异,所以兴怀A.“是”字和“斯”字相同,两个“虽”字也相同。B.“是”字和“斯”字相同,两个“虽”不同。C.“是”字和“斯”字不同,两个“虽”字相同。D.“是”字和“斯”字不同,两个“虽”字也不同。3.从句式的角度考虑,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当其欣于所遇 B.不能喻之于怀C.亦将有感于斯文 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4.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的一项是( )A.其致一也 B.若合一契C.吏呼一何怒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B.文章第三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 人生观上没有相通之处。C.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亦即所谓“畅叙幽情”。D.文章借对快乐年华易逝的感叹,借对生命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作 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的观点。6.补写出下面名句的空缺处。(1)群贤毕至,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2)是日也, ,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所以兴怀, 。7.翻译下面的句子。(I)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 (2)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译文: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810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 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巳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8. 下列加横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不期而至B、(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C、(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D、(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所以兴怀,其致一也9.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 B.当其欣于所遇c.录其所述 D.其致一也10.对下列文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古人所说“死生亦大矣”,是为了说明死和生对个人来说都是大事,暗示人们面对死亡要无所畏惧。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这句写出一种与人相处的状态,即在室内畅谈。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本句先说所欣的事物极易消逝,后说会因此引起感触,流露出时光易逝之感。D.“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 能喻之于怀”。这句是说,看到古人对生死发出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慨,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三、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复授护军将军。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曰。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俗,通“榧”,树名)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1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养好鵝,羲之往观焉 观:观赏。B.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恶:坏事。C.恒恐儿辈觉,损其欢土之趣 觉:觉察。D、亦不复征之 征:征召。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曾与人书云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B.烹以待之 我卒当以乐死C.为写道德经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D.笼鹅而归 而翼深叹伏13.下列不能表现王羲之“任率”的一项是见棐几滑净,因书之 书其扇,各为五字 如姥言,人竞买之 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 我卒当以乐死A. B. C. D.14.选出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王羲之很喜欢鹅,当他得知老妇人将善啼叫的鹅烧煮时非常惋惜;而道士以让他书写道德经作为交换鹅的条件时,他欣然命笔。B.王羲之自愧不如张芝练习书法那样刻苦,但又常常认为自己的书法成就应该在钟繇、张芝之上。C.庾翼在看到王羲之用章草体写给哥哥的信后,感叹羲之的书法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自己好像又看到在战乱中丢失的张氏书法的风貌。D.王羲之晚年在山水间陶冶性情,朝廷也因他誓言坚决而不再征召他为官,这与他早年请求任官形成了反差。15.断句翻译。(1)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译文: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译文:四、高考链接16.(2012 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五)注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答: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答: 17、(2012年银川、吴忠部分中学联考)请为下面文段写一个点明中心、统领全段的起始句。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形象生动,精练简洁,带有格言意味。孟子用语警辟,比喻精当,往往借助形象议论说理,深入浅出。庄子想象丰富,汪洋恣肆,总能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