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路径选择.doc_第1页
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路径选择.doc_第2页
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路径选择.doc_第3页
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路径选择.doc_第4页
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路径选择.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路径选择邹占(西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科部,四川 绵阳 621010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建设体育强国的时代背景出发,指出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群众体育事业、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适时开展职业体育,同时争取一定的国际体育话语权。从制度层面改革,采取多元化发展模式,分类指导,逐步推进,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关键词:体育大国;体育强国;路径选择Research on the Path Choice: from A Major Sports Country to A World Sports Power ZOU Zhan (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Abstract: The paper sets the starting point at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building a world sports power, pointing out that during the process of moving from a major sports country to a world sports power,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mass physical career actively, to insist and perfect competitive sports system around the whole country, to develop competitive sports and mass sport harmoniously, to promote professional sports in due time,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strive for some kind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discourse rights. The goal of moving from a major sports country to a world sports power will be achieved by reforming systems, adopting diversific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s, directing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ategories, and boosting gradually. Key words:a major sport country;a world sports power;path choice前言: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在该届奥运会上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的中国体育,在朝着新的目标扬帆启航。2010年11月27日亚洲运动会在广州落幕,中国军团以创造纪录的199枚金牌的佳绩傲立于亚洲之巅,继续巩固着亚洲体坛霸主的地位。从亚运赛场的八连冠到北京奥运会的金牌榜第一,中国已无愧于“体育大国”和“金牌大国”的称号,但遥望“体育强国”,中国体育还任重而道远。中国体育将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进一步树立发展与改革的信心,努力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1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含义辨析1.1何为体育大国体育大国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国,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它包括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教育。因此,体育大国所蕴含的意义是一个综合的范畴。“大”是相对“小”而言,主要是从体育人口数量、体育设施规模、人均占有体育资源的面积、体积等方面来衡量。具体是指占有的体育活动的容量较多,空间较多,面积较广,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的数量较多,范围较广的国家。形式逻辑学中定义一个概念:被定义项=种差+属概念,因此对其概念含义的思考,重点在于界定“体育”和“大国”上。我们认为,体育大国就是指开展体育运动的项目广泛,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口数量众多,体育设施规模较大,在世界体坛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体育大国,不是看它在大型国际比赛中拿了几个冠军,而是看人均拥有的体育设施的多少,以及该国家人均寿命、健康程度等综合指标来衡量。通俗地说,所谓体育大国,说的是国民素质,而不是竞技体育成绩。1.2何为体育强国我国是否是体育强国,与体育强国的究竟有多大的差距,目前是一个热点话题。体育强国一词,从历史文化发展的角度看,是一个具有浓厚的“爱国情结”和“中国元素”的意会词,反映了国人迫切的领先与赶超的心态;从内涵来看,是对一个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总体水平的定性评价,是对我国体育人口数量,体育设施规模,体育产业结构,体育活动组织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关于体育强国概念的提出主要在我国,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固定的、定量化的衡量标准。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场就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笔者认为体育强国是指该国体育发展的综合实力超群,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的国家。2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时代背景和要求“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时期。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中国体育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体育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他希望体育战线的同志们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全面贯彻党的体育工作方针,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胡总书记的讲话提出了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国家“十二五”期间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广阔空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更加强烈,体育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对体育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体育事业发展所需的各种条件和环境进一步改善。竞技体育巨大的社会功能和综合效应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奥运会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和影响力大的职业体育成为国家间交流、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展现国家形象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窗口,竞技体育蕴含的丰富精神价值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成为全社会的宝贵财富。3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路径选择3.1积极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在过去近三十年的时间中,中国体育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中国也早已成为亚洲体育当之无愧的领军者。虽然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并没有脱离开群众体育这个基础,在不断增加的奥运会金牌数量的带动下,中国的后备体育力量也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可是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需要努力实现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体育发展的后劲与活力;还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创新,建立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此时,我们应该意识到,相比于竞技体育的一片凯歌声,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发展步伐还略显缓慢。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很多地方还缺少健全完善的群众体育设施及规划、没有行之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加之健身器械和场所的匮乏,导致很多地方全民健身运动始终是“星星之火”,未能形成“燎原”之势。如果仍然一味追求竞技体育金牌而“顾此失彼”,以“求多”“求全”的心态设置缺乏群众基础、并不适合中国人特点的项目,就难做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比翼齐飞。因此,应该以人为本,积极发展群众体育事业。3.2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要面向国际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认真探索竞技体育发展规律,认真研究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冷静分析竞技体育成绩、结构、效率等方面的问题。在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保持我国竞技体育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培育新的金牌增长点,通过改革训练管理体制、强化竞争机制、加强训练创新等手段,提升落后项目水平。特别是对那些具有重要基础地位的项目,如田径、游泳等、对那些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的集体球类项目,如足球、篮球和排球,我们应当有更高的、更全面的追求。支持和鼓励各地方、各行业重点发展符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的运动项目,优化布局,提高效益,形成地方优势和行业特色。要对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方向、布局、策略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不断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推动竞技体育内部各门类均衡发展,增强中国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3.3加强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保障运动员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切实做好运动员保障工作,对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动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10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3号)。指导意见在三方面实现了创新与突破。首先,在公办体育运动学校的教育发展规划、教育经费、文化课教师选派和管理等方面,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分工负责。其次,突出解决运动员保障政策系统化问题。最后,突出解决了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政策的落实问题。该意见从6大方面提纲挈领,以20个具体措施为中国“后奥运时代”如何解决运动员的教育、保障两大燃眉之急指出了方向。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各级体育部门要本着对运动员负责、对事业发展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态度,为开创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事业的新局面做出更大努力。切实解决当前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3.4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中国体育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然而,由于历史、政治和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逐渐形成“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当竞技体育在2008年达到辉煌的顶峰时,群众体育发展的相对落后便与之形成鲜明的反差。要实现体育事业的新发展、新跨越,就要高度重视、充分实现新时期中国体育的社会价值和综合作用。目前,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尚未充分发挥,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与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并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其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等,都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我国体育将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体育事业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在体育的各个门类上,都要有所进步。体育本身的内涵是很广泛的,体育既是实力又是文化,还是艺术,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因此,对体育的理解就要全面。笔者认为,首先就是发展群众体育,在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方面,体育肩负着独特的作用。金牌也是需要的,因为它也是展现实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对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绝不能够把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对立起来。竞技体育发展了,会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体育意识,使大众更加热爱体育、参与体育,这对群众体育是一个极大的推动。群众体育发展了,全民身体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了,也会涌现出更多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所以,一定是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3.5创新举国体制,发展职业体育体育强国的一大标志,就是应该在具有国际影响力、市场化专业化程度高的项目上取得突破,如果在国际认可度高的主流运动中没有一席之地,再多的金牌都堆砌不成一个世所公认的体育强国。因此,发展中国职业体育,需要思路的转变。2008年之后,国家体育总局审时度势,让李娜和其他几位具备了足够实力的“金花”“单飞”,使她们在职业网坛更上层楼,终于实现了2011年法网大满贯赛事的突破性胜利。这恰恰印证了中国体育从专业化到职业化不懈探索的轨迹,如果没有专业化,也就没有今天的职业化,专业化是基础,职业化是升华,而举国体制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保障。在这个成长与提升的链条上,各种因素缺一不可,全在于如何协调合力与把握时机。创新举国体制,发展职业体育。各个项目有各个项目成长的内在规律,但有一条是不变的,那就是任何项目都要符合自身的发展实际,且要融入国际的发展潮流中去。举国体制需要创新,但不等于照搬外国的职业化模式,一旦某个项目决定走职业化道路,就应该建立相适应的制度、运行规则和管理体制,让中国的职业体育“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3.6争取国际体育话语权成为体育强国是中国大国崛起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出任国际体育组织的掌门人,除了朝中有人说话,公平公正有了人事保证之外,自然还能激发起国人,特别是体育迷们的民族自豪感。官方语境中,将出任一把手与中国成为体育大国、体育强国联系在一起也是常见的论述。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在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中加强话语权,目的并不是要利用自己“朝中有人”的优势获得不正当的利益,而是要更好地履行责任,维护公平公正,并在发生争议纠纷之后有一个顺畅的沟通渠道。结束语:体育强国的建设,不仅是国家体育职能部门的任务,更是全社会应担当的一项重要责任。强国体育梦是每个国人追求的目标,其本质上就是体育现代化;在实现体育强国过程中,应采取多元化发展模式,分类指导,逐渐推进,并注重加强法制建设,严格贯彻执行各项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推动体育工作改革,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