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的内涵及应用.doc_第1页
浅谈“微课”的内涵及应用.doc_第2页
浅谈“微课”的内涵及应用.doc_第3页
浅谈“微课”的内涵及应用.doc_第4页
浅谈“微课”的内涵及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微课”的内涵及应用【摘要】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开始走进学生的生活,“微课”以其潜在的优势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重点论述了“微课”的概念、特点,结合山居秋暝来探讨了“微课”应该如何巧妙的进行教学设计,进一步分析了“微课”在当今教育改革洪流中的积极作用。【关键词】微课 内涵 特点 应用 教学设计 积极作用现代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文化成为综合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信息成为每个人都关注的话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简单、快捷、高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由此引来了“微时代”的到来。继“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兴起,“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1、 “微课”的内涵(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在中国的的最早提出者是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先生。他认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新型教学资源。【1】“微课”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有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不是简单的传统课堂的浓缩,不是传统课堂的删减版,也不是压缩版,更不是课堂教学的片段,而是内容充实丰富的微课例,类似于片段教学。课程时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以教师教授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课程内容来分主要有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从课程性质来分主要有说课类、班会课、实践课、活动课类等几大类。(2) “微课”的特点“微课”最大的特点便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具体方面来分析,“微课”具有以下几大特点:1. 时间短。“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型课堂,因此它不同于传统的45分钟课堂,而是以浓缩精华著称。将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引导学生有效率的学习。2. 内容精。由于课程时长短,要求“微课”必须集中于教学难点或者教学疑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必须慎重考虑,选择学生平时有疑问、很难掌握的部分进行“微课”教学。它不同于“网易公开课”的课堂实录模式,而是针对性的选点帮助学生针对性的学习,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3. 时空限制小。“微课”是基于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学生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固定课堂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微课”教学的魅力,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可能性。2、 “微课”的教学设计以山居秋暝为例 (1) “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山居秋暝这首古诗应该选取什么点去组织“微课”教学不是一个死板的问题,例如可以从诗歌景物描写、诗歌的韵律、作者的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着手。笔者以下便以作者王维诗歌特有的“诗中有画”这一特点去深入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色的。选择“诗中有画”这一切入点首先是因为苏轼曾评价王维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一特点便十分重要。其次,“诗中有画”这一特点是本诗的教学重点,是本诗的特色所在,也是本诗千古传颂的原因。再次,古诗词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常见,由这首诗“诗中有画”的特色分析可以让学生见微知著,推及联想到其它诗歌景物描写以此学会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好处。最后,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类景物描写的方法,在今后的作文中加以运用,做到学以致用。(2) 学情分析山居秋暝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唐诗五首中的一首。新编课文教学大纲提出:高中语文训练应使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技巧。”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基于高二年级学生对于诗歌的整体感知水平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条件下,本堂课着重于从语言上剖析王维“诗中有画”这一特色。(3)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分析诗歌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画面感和动态感。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多角度分析加总结的方式来感知“诗中有画”这一特色。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感悟诗人高洁的情怀、洒脱的胸怀和超然物外的旷达。(4)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5) 教学重点多角度探讨诗歌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所体现出的画面感和动态美。(6) 教学难点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引出作者的价值取向。(7) 教学环节1. 导入新课:以提问法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哪一位诗人的作品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呢?生:王维。师:没错。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山居秋暝来感受一下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2. 重点内容掌控: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王维诗歌的画面感。引导学生分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画面感。首先从视角的俯仰分析,然后从“照”与“流”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出诗人将一幅静态水墨图变成了一幅流动山水画。最后从构图上分析“明月松间”是垂直构图,“清泉石上”是水平构图,由此作者又将二维图画转换成为三维图画,使得诗歌所变现的画面立体直观起来。引导学生分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音乐感。从“喧”字的表达效果出发,“喧”字起到了“以动衬静”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在这里可以让学生联想曾经学过的林黛玉进贾府中对于王熙凤出场的描写,进行知识迁移,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以上结论。由在幽静的环境中的声音描写,让学生体会作者首先是将二维画面转化成为三维立体画面,在这一联的描写中诗人王维又为这幅三位立体画面配上了画外音,仿佛让人如临其境。通过之前的讲解,让学生进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中区,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竹”、“莲”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最后感悟出作者在看到此情此景之后的心境和情感。3.简单小结:通过一步步的分析,一环扣一环的讲解,学生从多方面体会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从而达到了新课标的“美育”的目的,让学生在感受美的事物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4、 作业布置:运用这堂“微课”所学到的知识,在体会“诗中有画”的特点上写一篇小作文,体现“文中有画”的特点。从山居秋暝的“微课”教学设计来看,“微课”教学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要点:第一,选点要小,“微课”不是传统课堂的面面俱到,而是将一个重点问题讲深讲透,最好的是讲出新意。一般的知识点学生已经在课堂上基本掌握,同时“微课”依赖于网络视频,如果毫无新意,可能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微课”教学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第二,“微课”虽然时间短,但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程序都一一具备,它的教学目标也是三维目标,它是一个完整的微型课堂,因此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三,“微课”的导入要快,要精心设计达到及时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第四,“微课”的价值在于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因此它的针对性更强,在“微课”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整个“微课”教学中应该是辅助地位,实现由“教”为中心的知识传递模式到以“学”为中心的问题探究模式的转变。最后,“微课”的教学应该是系统化、连贯性的教学,由一节节的“微课”组合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使得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对某一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图,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方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的快捷巧妙应用。3、 “微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微课”教学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首先,从学习者主体学生方面来说,“微课”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使得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微课”的知识点相对集中,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使得学生学有所得,符合“快乐学习”理念;在教育改革中突出了减轻学生负担这一要求,“微课”教学很好的践行了这一点,“小而微”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大而泛”的教学形式,实现了着力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知识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微课”主要采用视频形式,原因是视频教学具有画面生动形象的突出优势,相对于其它媒体方法,视频教学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2】在视频媒体的辅助下,“微课”教学也使得学生可以实时反馈,通过评论等方式来及时表达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以寻求帮助,同时可以就某一知识点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还可以形成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在线上的交流与探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其次,从教育者主体来说,“微课”教学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教师通过观摩他人“微课”教学的案例去发现新的教学点,完善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微课”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让教师在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问题,成为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进行“微课”教学其实也是教师的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在不断的反思中帮助教师不断成长,特别是对于新教师的成长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最后,从教育自身来说,现在的“微课”浪潮是对之前视频实录课堂的反思和修正,是在其基础上的一次飞跃。由于“微课”视频教学具有传播速度快,录制程序简单等方面的特点,“微课”教学不仅能够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同时能够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交流与应用,提升国家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对于促进教育教育公平,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深厚的战略意义。在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围绕教育治理体系建设、教育治理能力提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通过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更好的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更好的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可以说“微课”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一次巨大革新,为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实现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优化教育结构、培养新型人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小结“微课”教学是教育改革的洪流之下新生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微课”教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目的,教师上传的微课作品只有在共享应用过程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同时,微视频课程资源可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内容资源、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个体差异学习和自定步调学习的支持性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易用、易得、实用的学习资源,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辅助资源,为学习模式的创新运用提供有力支持。【3】广大师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它在教与学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微课”教学资源,实现教师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