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基础知识 邵志择.doc_第1页
新闻基础知识 邵志择.doc_第2页
新闻基础知识 邵志择.doc_第3页
新闻基础知识 邵志择.doc_第4页
新闻基础知识 邵志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基础知识 邵志择第一章 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发展 德国人普尔兹在1845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新闻著作德国新闻事业史 19世纪60年代罗伯特李首先倡议在大学中开展新闻教育。后在华盛顿大学开设报学课程。 1873年哈德生出版最早的一部美国新闻史 1895年达纳出版办报的艺术 1903年俄克拉克马中央州立大学首设新闻系 1903年休曼出版第一本较为全面的新闻理论著作实用新闻学(该书1913年由史青译为中文,由上海广学会出版) 1908年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成立,是最早的新闻学院 1912年哥伦比亚大学成立新闻学院,1935年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新闻研究生院我国新闻学的发展 翻译国外著作:1903年商务印书馆的新闻学(松本君平)1913年实用新闻学(休曼)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8年10月14日成立)会长蔡元培,副会长徐宝璜,初期以“灌输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才”为宗旨,后期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目标,出版我国第一个新闻期刊新闻周刊。导师是徐宝璜和邵飘萍,徐出版了新闻学(1919),邵出版了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新闻学总论(1924) 1922年,任白涛在杭州创立中国新闻学社,出版了第一本实用新闻学著作应用新闻学 1922年,黄天鹏在北京成立中国新闻学会,出版新闻与新闻记者 1920年圣约翰大学成立新闻系 1923年,北京平民大学创立新闻系,徐宝璜任系主任 1929年,复旦大学成立新闻系 戈公振出版中国报学史(1926)徐宝璜 徐宝璜(18941930),江西九江人。1912年赴美国密芝根大学攻读经济和新闻。1916年回国后在北京晨报做编辑,后到北京大学任文科教授兼校长室秘书,学会成立后为政治系四年级学生开设新闻课程,这是我国最早的大学新闻教育。1920年后,先后在民国大学、平民大学、朝阳大学等学校任职,1930年回北大筹备新闻系,5月29日在上课时晕倒,6月1日去世。 新闻学一书,原名新闻学大意,1918年911月在东方杂志上连载。后于1919年12月以研究会的名义出版。全书6万余字,分14章,提出了新闻的定义“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邵飘萍 邵飘萍(18861926),原名镜清,后改名振青,字飘萍,浙江东阳人。1898年中秀才,19021905年就学于浙江高等学堂,后回金华任教。1912年到杭州与杭辛斋合办汉民日报,因抨击官员被捕三次,下狱九月。1914年因揭露袁世凯篡权,报纸被封,流亡日本。1915年回国后任上海时事新报主笔,并为申报撰稿,后任申报驻北京特派员。1918年创办“新闻编译社”,同年10月创办京报,“铁肩辣手”为其风格。1919年8月,因反对段政府,报纸被封,再次逃亡日本,次年9月回国复刊。1926年奉系军阀入京,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为名逮捕飘萍,被枪杀。 出版有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新闻学的构成 理论新闻学 基础理论 广播电视概论 交叉理论:新闻社会学、新闻心理学等 新闻业务:采、写、编、平 新闻史:中、外 新闻事业经营管理 传播学 四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 拉斯韦尔(19021978)政治学家,他德博士论文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成为传播学的经典著作。1948年字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5W模式,即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 卢因(18801947)“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德国人,1932年移居美国。他创立的“团体动力学”对传播学研究影响很大。 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奥地利人,1937年到美国,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主要著作有人民的选择(1948),他的主要贡献是“两级传播理论”。 霍夫兰(19121961),“耶鲁学派”的代表人物,以态度研究闻名,代表作传播与劝服(1953)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 施拉姆(Wilbur Schramm,19071987)出生于俄亥俄,1932年在依阿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43年出任依阿华大学新闻学院院长,1947年到伊利诺伊大学。他出版了申农的通信的数学理论,创办了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1949年他撰写了大众传播一书,施第一本权威的传播学著作,四大奠基人就是他提出来的。1955年到斯坦福大学,创办了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确立了传播学的基本框架。1973年到夏威夷创办了“东西方中心传播研究所”,在这里完成了男人、女人、信息、媒介:人类传播概览(传播学概论)。他一生著作三十多部,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的人才。1982年来我国访问,对我国新闻教育影响甚大。 施拉姆模式:我国的传播学发展 1978年复旦大学内刊外国新闻事业资料上介绍了传播学的一些情况; 1980年开设选修课。 次年起,许多新闻院系开始研究传播学和施拉姆的著作。 1982年,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组织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定下了16字方针“系统了解、分析研究、批判改造、自主创造”。 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写的传播学(简介)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此为开端,一批西方传播学著作也相继在大陆出版发行,如报刊的四种理论(1980年)、传播学概论(1984年)、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1985年)、传播概论:传媒、信息与人(1985年)等。后来许多学者将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这一举措视作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的真正起步。 1986年,第二次传播学年会召开,基本确立了传播学的地位。1993、1995、1997、1999四次年会基本上完善了我国传播学的框架。第二章 记者与新闻工作 一、记者 记者的称谓: journalist(所有新闻工作者),reporter,correspondent,accredited journalist;访事、访员、记者; 记者的社会地位:无冕之王 记者的权力:第四种权力(the fourth estate) 记者的收入:The median salary for American journalists rose to $43,588 in 2001, an increase of more than $12,000 over the median salary in 1991. (美国)上海新民晚报一个专版责编的月收入在13000元以上,深圳特区报记者月均收入6000人民币。 记者的健康:最近中国权威机构对记者的健康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新闻从业员中,已死亡的职员平均年龄仅为四十五岁,其中患癌症死亡的比率高达七成二,因病住院的平均年龄为四十四岁,一半的新闻从业人员处于患病的状态。二、新闻工作 代表性:人民利益(人民性)、舆论先锋 中介性:传递信息、沟通意见 广泛性 紧迫性:deadline 危险性:伊拉克战争、2002年报告More journalists jailed, fewer killedThe number of journalists in jail worldwide rose sharply for the second year in a row while those killed fell to their lowest total since 1985, according to the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CPJ) newly released 2002 annual report on press freedom. CPJ says 136 journalists were in jail at the end of 2002, up 15 per cent from 2001 and 68 per cent from 2000. For the fourth year in a row, China was the worlds leading jailer of journalists with 39 behind bars, followed by Eritrea with 18 and Nepal with 16. Nineteen journalists died last year, down from 37 in 2001, CPJ says. Most of those journalists were killed because of their reporting on sensitive issues, such as official crime and corruption. The number is the lowest CPJ has recorded since it began monitoring journalists killed in 1985. 三、记者的素养 知识素养:报道型、专家型、文艺型 业务能力:专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利用技术的能力 敬业精神 道德修养:一般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 政治素养:政治敏感性、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 is a term used seriously by some and jokingly by others, in protest against policies seeking conformance with a set of beliefs, primarily of leftists (in the United States, traditionally identified as political liberals, but also known as progressives), which encourage cultural change (especially, but not only, in the use of language), primarily to redress real or perceived persecution of minority groups and gender discrimination. The term is also frequently used by conservatives in a broader sense to characterize any of a numerous set of beliefs they disagree with, including in such areas as environmentalism or foreign policy. ) 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四、中国记者与新闻工作 政治性强(北京新报事件) 正面宣传为主 专业化程度不高 记者素质普遍不高 记者社会声誉较低第三章 新闻事业:报纸 一、报纸 报纸定义: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以散页形式,定期连续出版的,面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印刷品。 报纸小史:中国:邸报。西方:沙草纸、罗马公报、手抄报纸(gazette)、新闻信(newsletter)、新闻书、单页报纸 报纸常识:白报纸、开张、报头、刊号、主管主办、区序、版序、增刊、号外、报纸文体、字号、字体(实例) 报纸分类: 时间:日报(早报)、晚报、全天候报纸 区域:全国性和地方性 行政级别:中央、省、地市、县 版面大小:对开大报、四开小报 内容:综合性、专业性 性质:党委机关报、非党报二、报纸出版和发行 1、报纸出版流程:记者采写 编辑 组版 小样 大样 清样 印刷 (国外报纸:参见纽约时报的流程) 2、发行方式:邮发 自办发行 邮发自办合一 委托发行 零售 三、报社结构 外国:以Lexington Herald-Leader为例 中国:以杭州日报为例四、报业改革与报业集团化 1978年后中国报业的发展: 1、起步阶段(19781984):报纸复刊、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 2、危机改革(19851987):开始取消财政补贴、新闻纸涨价、发行费用猛涨、新闻出版署成立、多种经营 3、政治模式转向经济模式(19891992):思想活跃(导报)、括版、商业化报纸初露端倪 4、加速发展阶段(19931995):政策宽松、技术改造基本完成、晚报高峰、子报出现 5、报业集团化阶段(1996):整顿报刊市场、报业集团出现、都市报现象 6、报刊治理新阶段(200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中办发200319号)新闻出版署发布实施细则。五、报业市场化及WTO对中国报业的影响 报业利润丰厚 报业竞争激烈 报业资本多元化 WTO的影响六、世界著名报纸 New York Times Washington Post Wall Street Journal USA Today Times 人民日报第四章、新闻事业广播电视 一、广播概况 1、广播产生前:有线电报:1844年莫尔斯试验(W-B);无线电报:奥斯特(1819)、法拉第(1831)、马克斯韦尔(1864)、赫兹(1880年代)、马可尼、波波夫(1895)、马可尼试验(英法1899)(横穿大西洋1901) 2、广播产生:弗莱明发明二极管(1904);弗雷斯特发明三极管(1906)1907在纽约进行语音赫音乐的直接传送;阿姆斯特朗(1918)发明了外差式线路;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标志着广播的诞生。 3、广播的传播方式:调幅、调频、有线、卫星、数字、网络广播 AM(Amplitude Modulation): 中波(526.5-1606.5千赫) 长波(150-280千赫) 短波(6-26兆赫) FM(Frequency Modulation):87.5-108千赫 FM频带宽,可用于数据广播 SCA:Subsidiary Communication authoriation 有线广播:1893年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用700所条电话线连在一起定时进行新闻广播,标志着有线广播的产生。1921年前苏联在全国范围内采用有线广播。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有线广播繁荣。 卫星广播:通过卫星转发传统模拟信号。 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音质纯 抗干扰 使用频带窄 地面、卫星同一技术 能传送多种数据业务 能储存资料 可与互联网相接 1995年9月27日,BBC首先开播DAB广播,收音机价格2000英镑(现在最便宜的只要99英镑);欧洲国家采用“Eureka147”,美国采用“IBOC”(带内同频系统) 网络广播 广播的特点: 1、传播速度快 2、覆盖面广、渗透性强 3、收听方便、传播对象广泛 4、声情并茂、感染力强电视概况 一、电视的出现:约瑟夫梅发现硒的放电现象(1865);尼普科夫发明机械圆盘扫描方式莱扫描人物影像(1884);贝尔德用机械扫描方式试验无线传送静止的图像(1927),1930年实现声像同步播出;美国人Zworykin发明光电和电子双扫描的摄像管;1936年11月2日,英国BBC与贝尔德合作开播电视;1941年美国批准第一家商业电视台WNBT(ABC)。 二、电视技术标准:1941年的美国标准为:525行/妙、30帧/妙;现在一般有525/60、625/50两种。彩色电视制式:NTSC(1953美国制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SECAM(1956年制定(Sequentiel Couleura Memorie);PAL(1960年德国制定)(Phase Alternation Line-by-Line),我国采用PAL制式。 ENG: 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 三、电视播出方式 1、无线:VHF(Very High Frequency):48.5-223兆赫 UHF(Ultra-High Frequency):606-958兆赫 2、有线:CATV(Community Antenna TV)、 Cable TV 特点: 频道容量大(光纤) 不受干扰、信号稳定 可用加密技术,实现付费收视 可接入互联网 3、卫星:1957年苏联卫星;1962年美国Tel-Star跨大西洋传送;同年发射Relay跨太平洋传送;1963年发射Syncom;DBS(Direct Broadcasting Satellite)。 4、数字电视:DTV:HDTV(High Definition TV)、SDTV(Standard -)、LDTV(Low-) 1125行/妙、60帧/妙;显示比例16:9(传统电视是4:3) 数字电视的特点:频谱利用率高 信号质量好 菜单式点播 互动传播 数字电视的发展:从卫星电视开始,1994年美国DIREC TV开始商业播出,有175个频道,它与ECHO STAR两家占据了美国市场的90。默多克的 BRITISH SKY BROADCASTING再1998年建立了英国第一个数字电视平台,开播两百多个频道。 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1999年国试播数字高清电视,计划到2005年省级电视台要数字化,2010年节目制作播出基本数字化,2015年全面实现数字化。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 广播电视 中国已拥有由卫星、有线、无线等多种技术手段组成的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网。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有广播电台306家,电视台360家,广播电视台1300家。广播节目套数1933套,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3.21%;电视节目套数2058套,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4.54%。我国现有卫星广播接收站约18.9万座,卫星系统传输中央、地方电视节目和教育节目共47套,以及中央32路对内、对外广播节目和近40套地方广播节目。广播电视系统拥有国家光缆干线网3.9万公里,省级光缆干线网超过11万公里,市级以下光缆传输网超过30万公里,连通2000多个县级网,1000多个企业网,3000多个社区,全国光缆总长度超过300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高达1亿。我国的广播事业 一、我国广播的发展:1923年第一家电台ECO;第一家中国人自己办的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1926);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1928);1937年抗战前全国有电台78家,其中民营55家;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呼号XNCR)开播,标志着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始;1950年全国有电台65家;1984年167家;1996年1244家;2002年底306家(广播套数1933套)人口覆盖率93.21%。 二、我国广播现状:1、长期以中波为主;2、四级办广播;3、调频立体声广播的出现及繁荣:从单一的人民台到多样化的专业台;从录播到直播;从单向到双向;城市电台空前繁荣。3、目前存在的问题:新闻严重不足;主持人素质有待提高;有媚俗倾向;人才流失;经济实力不强。 三、前景:机制改革;技术更新,DAB的引入。我国电视的现状 一、我国电视的发展: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成立(1978年5月1日改为中央电视台),9月2日正式播出;同年10月1日,上海电视台成立、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成立;到1972年全国有32家电视台;1973年中央台试播彩色电视(1977年全部采用彩色,与黑白兼容);从19801998年,全国电视台从38家增至980家,有线台从无到有增至1200家;到2002年底,全国建制台360家,套数为2058,覆盖率94.54%,有线电视用户近一亿户。 二、中国电视现状:CCTV独霸天下;四级办电视到二级或三级办电视;有线电视繁荣;城市电视繁荣;电视频道专业化、系列化;卫星电视初露端倪;数字电视。广播电视集团化1、广播电视集团的出现:无锡广电集团(1999)2、省级广电集团的发展:湖南广电、上海文广集团、北京广电、浙江广电等。3、中央级:中国广播电视集团4、问题与挑战世界著名广播电视机构 1、NBC 2、CBS 3、ABC 4、CNN 5、FOX 6、VOA 7、BBC 8、NHK 9、AL-JAZEERA第五章、新闻事业新闻通讯社 1、通讯社的概念:News Agency,最早出现再法国,1835年哈瓦斯社成立。 2、通讯社的特点:真正的消息总汇拥有完备的通讯网络主要为其他新闻媒介服务时效性要求高新闻报道的连续性强严格奉行客观报道3、通讯社的级别:A、B、C、D、E五级,属于A类的有AP、AFP、UPI、REUTER、TASS、DPA、ANSA、XINHUA4、通讯社的类别:综合性通讯社、专业通讯社、电视新闻社世界主要通讯社 1、AP(Associated Press):美联社,1848年由六家报社联合成立了“纽约港口新闻联合社”,1892年改现名,总部在纽约。共由241个分支机构,其中国内146个,国外95个,国外分社由三个总分社领导:欧洲(伦敦)、亚洲(东京)、拉美(布宜诺斯艾利斯)。日发稿2000万字(英、西),图片1000张。 AP在国内实行会员制,有1550个报纸成员,全国的报纸中只有32家不是会员。国内有电视及广播订户5000家。国外有报纸/图片订户8500家,国际电视订户330家。 AP的技术服务革新:AP leaf picture Desk(1990);AP Graphics Bank(1991);ADSEND(1994);AP Television News(1994);AP All News Radio(1994);The Wire(1996);AP digital(2000) AP原任CEO是Lou Boccardi,现任总裁是原来今日美国报的总编 Reuters(路透社):1851年Julius Reuters在伦敦创办了自己的通讯社,即路透社。 路透社现在有四家股东 AFP(Agence France-Presse,法新社):前身即哈瓦斯社,二战中分解,一部分在英国,一部分在阿尔及利亚。1945年改组为法新社,初为国家拥有,1957年成为独立组织,但是政府给予补贴。 UPI(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合众国际社):1958年由合众社(1907)与国际新闻社(1909)合并而成。美国第二大通讯社,但是一直来经营不佳,1985年以4000万美元出售给墨西哥报业巨头拉纳,1991年申请破产保护,1992年被Pat Robertson购入,但是同年又被Middle East Broadcasting Centre收购。 Itar-Tass(俄通社塔斯社):前身是塔斯社,成立于1922年,1992年改组而成。新华通讯社1、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改名为新华通讯社。现任社长田聪明,总编辑南振中。2、新华社的结构:总社、国内分社(32个分社、50个支社)、国外分社(100多个,五个总分社:香港、内罗毕、墨西哥城、开罗、巴黎)。3、发稿专线:7条国内专线:中央、省市、地市、晚报、专业报、电台、电视台,每天发稿约为40万字。4、国内订户为2500多家,国外新闻订户500家左右,特稿用户300多家,图片用户118家,经济新闻23家。5、出版多种报刊: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了望周刊、半月谈、中国记者、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等。第六章、台、港、澳新闻事业一、台湾新闻事业 1、台湾报业: 报禁时代(19491988):限证、限张、限印 报禁解除(1988以后):报纸大量登记出版、言论环境大为改观 报业现状: 国民党系报纸:中央日报、中华日报、新生报 联合报系:联合报、联合晚报、经济日报、民生报、世界日报 中国时报系:中国时报、中时晚报、工商日报 2、台湾广播电视业 广播:日伪期间有5座电台,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接收;1949年后共有10座电台。五六十年代电台繁荣,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