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教育因素对离婚率影响的相关分析.doc_第1页
经济教育因素对离婚率影响的相关分析.doc_第2页
经济教育因素对离婚率影响的相关分析.doc_第3页
经济教育因素对离婚率影响的相关分析.doc_第4页
经济教育因素对离婚率影响的相关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教育因素对离婚率影响的相关分析摘要:经济发展与接受教育程度是影响一国离婚率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中国1990200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两个指标,结合相应年份的我国离婚率,试图通过建立相应的计量模型,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经济教育因素对离婚状况的影响。关键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离婚率;相关系数;回归分析1研究目的与意义:离婚率是正确评估婚姻和谐和家庭离散趋势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一国或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今,国际社会时刻倡导和谐理念,并高度关注国民的幸福指数,而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与冲突极易爆发,不和谐因素时刻存在,因而,为了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以及维护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良好形象,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离婚率。目前,统计数据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离婚人数和离婚率持续上升,近5年来增速明显,增幅高达7.65%。有专家对此解释:离婚率的提高,反映了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给个人生活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与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人际矛盾与情感风险。更有其他学者与分析人士,习惯从道德角度对这一状况进行原因解析,不乏带有严重的主观印象。本文,我们试图站在宏观的角度,通过经济与教育方面的实际数据,从新的视角客观分析我国多年以来的离婚率状况。进而,为有关部门为防止离婚率进一步提高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2指标选取与方法经济发展为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提供物质基础,物质基础的稳定与否对于婚姻家庭的持续也起关键作用。评判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即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故在分析经济因素对于离婚率影响时,可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指标。之前研究表明,学历高低与离婚率高低成反比,学历越低,离婚率越高,学历越高,离婚率越低。我国为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以思想道德修养,很早便普及义务教育。但由于义务教育的普及面较广,对于进行纵向研究一国教育状况时作用甚微,进而我们将中学及以上学人口比重历作为评判教育因素对离婚率影响的衡量指标。3数据及其变化特征 3.1数据来源及其初步处理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1)等资料。其中离婚率是根据历年离婚办理情况中的离婚总数(对数)与相应年份的人口总数比值得出;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根据历年普通中学以及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与相应年份人口总数比值得出。 由于发布数据中部分年份缺少内容,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客观性,本文选取了19902009年之间的全部数据。(附表一)附表一19902009年我国各指标状况年份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离婚率 () 19900.0123 1644.00000 0.699719910.0118 1892.75964 0.717519920.0119 2311.08753 0.725419930.0120 2998.36434 0.767819940.0119 4044.00412 0.819419950.0125 5045.72992 0.871919960.0128 5845.88655 0.926619970.0141 6420.18048 0.969919980.0153 6796.03037 0.955419990.0154 7158.50158 0.955620000.0158 7857.67609 0.957120010.0169 8621.70622 0.979420020.0187 9398.05446 0.916320030.0204 10541.97114 1.029220040.0220 12335.57764 1.280920050.0235 14185.35951 1.365120060.0240 16499.70450 1.455320070.0242 20169.46136 1.587820080.0242 23707.71462 1.708620090.0236 25607.53065 1.8494 注: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离婚率经后期处理所得。 3.2散点图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和离婚率历年对应值画在平面坐标上(图1)。图1表明这些点大体在同一直线上的上下或周围,即离婚率与经济教育因素大致成线性关系,且其中经济与离婚率的线性关系更明显。4模型与分析4.1相关分析散点图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大致的描述,但不能准确反映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需要计算相关系数来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离婚率与经济教育因素相关,其关系是不确定的。离婚率的高低波动情况,除受经济教育影响外,还受其他要素波动的影响。我们研究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其次,是回归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前者可以揭示变量变动的方向,但不能根据一个变量值去估计推算另一个变量值;后者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用数学方程式表示,得出回归方程,进而进行估计推算,并可结合定性研究进行有关预测和控制分析。应用SPSS工具得出离婚率与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矩阵为:表1 离婚率与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矩阵直观可见,Xi与Y的相关系数位于0.9以上,一般即可认为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在样本容量n较小时,不能仅凭相关系数大小说明Xi与Y有密切线性关系,如当n=2时,|r|总为1。所以,为了准确起见,需进行相关系数检验。再由矩阵下方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可知,P值均接近0,显然0.05(SPSS默认的值),因而可以肯定Xi与Y有十分显著的线性关系。由此表明,可以用Xi为自变量去解释Y的变化。4.2 回归分析散点图及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 离婚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有密切的线性相关关系,可用以下数学模型描述它们之间这种不确定性关系: Y=0+1X1+2X2+表示其他随机因素引起的随机误差。应用SPSS回归分析的结果为:回归系数1=-0.243,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变的情况下,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对离婚率的影响不大,且每当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增加时,离婚率反而相应地会减少。回归系数2=4.79E-005,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元时,离婚率相应地提高4.47E-005。(表2表3表4) 由此可以得出,回归方程为:Y=0.618-0.243X1+4.79E-005X24.3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建立的方程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变量X和Y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检验后才能证实。这里我们采用拟合优度检验、F检验、t检验方法。4.3.1拟合优度检验由表2可知,R2=0.976,接近于1,说明表明线性回归效果显著,回归方程与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高。4.3.2 F检验由表2可知,F检验的P值接近于0,说明在=0.05的显著水平下, Y对X1、X2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即回归方程是显著的。4.3.3t检验对回归系数进行检验。当=0.05,由表3可知P值分别为0.975、0.000,说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影响离婚率的显著性因素,而没有充分的理由说明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是影响离婚率的显著性因素。由此可见,回归方程式对于预测与控制分析或比较研究稍欠科学性,但依然具有借鉴意义。5结论与探讨模型分析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与离婚率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与离婚率有一定的的相关度;并且离婚率可以试图通过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为自变量的二元一次线性方程表示出来。模型结果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时,离婚率相应地增加,而当中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增加时,离婚率相应地会有所减少。由此可以得出,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好时,国民的选择余地相应地增加,此时对于婚姻家庭的维持造成一定的冲击,因而一国地发展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还应兼顾其他社会因素的发展状况,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