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诗歌鉴赏语言炼字类第一课时一、考查方向: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3、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二、解题格式1、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1)诗眼类答题: 提问方式: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点出诗眼,并释义。紧扣诗眼,解释句意。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 例如1: 孤雁 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明确: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例如2: 过香积寺 王 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提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明确:“诗眼”分别是“咽”、“冷”。“咽”即呜咽之意, “冷”即阴冷之意。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恬静的心境。(2)关键词类答题: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答题步骤:全诗紧扣该词分别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该词对领起内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如线索、呼应、铺垫等)。例如: 夜 归 (宋周密) 夜深归客倚筇(qin)行,冷燐依萤聚土塍(chn)。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注】倚筇:扶杖。燐:燐火,俗称鬼火。萤:萤火。土塍:田埂。提问:“夜归”是本诗的关键,它是怎样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明确:直接点明“夜归”刻画出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疲惫之态。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凄凉, 烘托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反衬归客急切归家的心境。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场面结束。与先前的凄凉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高考诗歌鉴赏语言炼字类第二课时一、炼字类答题:诗歌的炼字应注意: 1、动词2、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数 量词)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二、解答分析:1、关照动词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例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明确:极度夸张地写出登楼所见。坼,裂开,隔开 。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显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动态感极强,在诗人笔下洞庭湖包容了天地万物,并主宰它们的沉浮。明星都随湖水的波动而飘荡。写出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 。2、关照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数量词) 例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明确: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细雨伴随着和风到来。且写出了春雨润物的默默之情。例2: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明确:忽:不经意,恰巧碰到之意。少妇梳妆打扮后,兴冲冲登翠楼赏春景。突闯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将这种情绪变化写得淋漓尽致。 例3: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早梅昨夜一枝开明确: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3、关照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1)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例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分析:读来就能领悟,叠词之妙就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从感情上,抒情主人公从晨起临风开始,便觉万般惆怅,百无聊赖。于是寻寻觅觅,希望寻找点什么以排遣自己的寂寞。可寻觅的结果却是满目萧条,冷冷清清,所以本想消减的忧愁反更增一层,而变得凄凄惨惨戚戚了,因此叠词的另外一个效果就在于可加强感情的表达。 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杳杳寒山道 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结合诗歌的内容,赏析这两句中叠词的艺术效果。明确: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 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 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 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 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2)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分析:“潺潺”一词拟春雨之声,使读者如听春雨之淅沥,想起乍暖之还寒;冷雨淅沥,落在帘外,听在耳边,冷在心中,而这位亡国之君的家仇国恨便立刻涌上心头,所以,拟声词的作用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效果: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例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婕一剪梅舟过吴江 红、绿:催红、染绿。“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 高考诗歌鉴赏语言炼字类第三课时一、比较词语或句子提问方式:1、诗中的某一词或某一句,有的版本说法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2、诗中的某一词有人认为换成某词更好,你的看法呢?答题步骤:1、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2、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的作用。)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3、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足)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明确:“雁引愁心去”好。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想象更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对仗映衬,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练习: 端 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的意思是闲居。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提问: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评说第二句中的“敌”字说:“敌”字险而稳。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明确:“敌”字更好“敌”在此处是“抵挡”之意,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敌”字偏于主观精神状态。“对”字偏于客观描绘。用“对”难以达到以上表达效果。二、还原语序1、语序颠倒的原因:(1)是声律的要求例:“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晁无咎临江仙(2)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例:“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2、语序倒置列举:(1)主语后置:“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2)宾语前置:“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3)主、宾换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叶梦得贺新郎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4)定语的位置: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下面分别举例说明。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闻横笛声)都是同类的例子。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练习:分析下面诗句中的倒置问题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无觅英雄孙仲谋处”,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仍在,无声冷月,波心荡”。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浣女归使竹喧,渔舟下使莲动”.6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目穷千里”。三、课堂小结: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高考诗歌鉴赏语言炼字类第四课时一、关注四类语言:从内容的角度可以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1、意象语言: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2、情感语言:“悲”“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做客”3、象征语言: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4、特定称谓语言: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 “鸿雁”指书信。它们大多源于典故或前人诗文,这方面需要平时加强课外阅读,提高文化修养。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的故事。二、鉴赏语言风格: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炼(书P114)1、语言的风格特点:(1)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红浸珊瑚短,青悬筚篥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知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亮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6)清幽:清静而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长。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出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10)洗练: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语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11)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代表作是杜甫的登高(12)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白居易的新乐府诗。2、语言的个人风格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婉约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高考诗歌鉴赏语言炼字类第五课时一、分析语言特色类答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队住房保障体系课件
-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自评生物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 部室人员安全培训课件
-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制播版权存证体系如何解决二次剪辑内容确权难题
- 基于人工智能的分光密度仪异常光谱预警系统开发中的特征工程瓶颈
- 城市更新中转角地块复合功能开发的法律权属界定难题
- 双碳目标下的环保材料重构与成本控制两难抉择
- 医药级1-苯酚-4-磺酸晶型调控技术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医疗废弃物智能分类系统与一次性塑柄采血针回收效率优化路径
- OTC药品终端销售方案
- 急腹症的基本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 中药外敷的课件
- ECMO联合CRRT护理查房
- 血压基础护理讲解
- 厂房建筑结构设计方案
- 2025护理岗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监督工作培训课件
- 医院安全生产检查台账
- 2026届安徽省淮南市中考试题猜想语文试卷含解析
- NB/T 11636-2024煤矿用芳纶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