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课外阅读对高中历史教育的意义 都江堰市八一聚源高级中学 宋树萍摘要:在高中历史教育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头痛的问题。比如学生无法很好的理解材料中的文言文或现代文,无法很顺利地去概括材料的中心思想。这些问题被大家习以为常,但又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教师、学生和家长。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我们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关键词:高中历史 积累 课外阅读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以下的尴尬:一个学生学习的态度非常端正,但学习效果就是不好;或者是学生们对历史根本就提不起兴趣,就更谈不上学习成绩了。根据调查显示,学生们最喜欢的几门学科和最不喜欢的几门学科中都没有历史,这说明历史现在正在被学生们所遗忘。对于历史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很多学生都认为,耽误一节其他什么课可能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有困难;但耽误一节历史课问题并不大。这许许多多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反思。早在唐朝著名君主唐太宗就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所以,历史是一个国家荣辱的见证,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历史,一个历史正在被忽略或者被遗忘的民族是非常好危险的民族。2012年四川卫视进行了一个历史知识的采访,在随机采访的群众中,没有一个人知道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被屠杀的人数,只有极少的人知道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这个不仅让人感叹,历史真的正在被国人所遗忘。2012年当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将钓鱼岛据为己有,对我国主权进行挑衅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日本早已是蓄谋已久,这种做法和曾经的侵华战争史是惊人的相似。如果我们不想再次被侵略,如果我们不想让屈辱的历史再度重演,那么历史就应该被人们永远的铭记,不应该被遗忘。这不由让人想到了以前的私塾教育。只要有机会进入私塾的人,两三年工夫,就可以熟读左传,史记,汉书等,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那时的历史教材既没有教辅资料,也没有成堆的习题册,但却能达到如此神奇的学习效果。难道私塾的先生们会魔法不成?记得古时候流传一个成语叫“学富五车”,这说明古人学习历史的基础就是博览群书,就是博闻强识。而我们当代的学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阅读面过于狭窄,有很多人仅限于历史课本以及网络野史,直接导致了学习历史事倍功半。还有很多人认为学习只需要搞清楚课本上的知识就行了,花时间在课外读物上是不务正业的表现。现在不少人对这个错误的学习理念一直深信不疑。在这个错误的理念的引导下,很多学生历史知识的源泉几乎是干涸的。尽管上了高中,头脑里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连朝代谁前谁后都弄不清楚,这么薄弱的根基又怎么能学习好历史呢?那么为什么学习历史的关键在于博览群书呢?首先要从历史的特性谈起。历史的特性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两点:1、广泛性。历史是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历史覆盖一切,穿透一切。中国堂堂五千年的文明,有政治的,有经济的,有军事的,有文化的,有民族关系的,有对外关系等等。历史知识的朝代跨度之大,知识覆盖的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学科很难比拟的。正是历史包罗万象的这个特点就给学生们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学生们在历史面前往往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他们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下功夫。2、不确定性。虽然考试不能完全说明一个人的能力。但大家都不能否认,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手段,且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往往与他这一科的成绩有着相当大的关系。但历史考试和其它科目考试是有一定区别的,而正是这种区别让学生对历史的测验无所适从。大多数的学科要落实到试卷上都可以细化到某一个章节,学生们翻开书就可以找到依据。但是历史不同。纵观历年高考试题,题目灵活多变,从题目中虽然依稀可以看见课本的影子,但增加了很多的新内容,许多题目都让学生措手不及。比如历史的材料分析题。针对历史以上的两个特性,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广泛的阅读课外读物有利于提高历史的整体素养。什么是素养呢?其实素养就是一种习惯,一种本能。陆游就提到过“功夫在诗外”的理论。比如面对同样的一段材料,有的学生只需要读一遍就能抓住找出中心的意思,但有的学生需要读三遍甚至更多。有比如现在的历史高考题,无论事选择题还是问答题,基本都没有来自教材的资料。大多是在某个古文文献中的的材料,或者是某个电视剧的片段,甚至就是刚刚结束的某段时事材料等。有课外知识的同学一看就能悟出来,而没有课外知识的同学就会感觉手足无措,这就是差别。而这种差别形成的原因很难单单归结到课堂。事实证明,是历史素养的不同造成了这种差别;并且只要采取有效的手段,这种差别是完全可以弥补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历史素养还包括了审美趣味方面的内容,而课外读物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学生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他们要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更新其知识和观念,而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试想,如果学生们手中的读物仅仅限于有关考试的书籍,那么他们的心灵会使怎样的苍白无力,他们的明天又将是多么的缺少希望。而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任务,仅靠历史课堂和课本是无法完成的。第三,多读课外书有利于课内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其实现在的学生以及家长之所以不重视课外知识的积累,就是认为在这个方面花精力会影响课内知识的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历史基础薄弱的学生。按常规思维,这种学生只需要将课本知识搞懂就很值得庆幸了。其实恰好相反,历史学习效果欠佳抛开态度不谈,其实就是由思维能力的薄弱造成的。这就好比一个身体瘦弱的人更要多参加锻炼,才能身强体壮。历史基础薄弱的学生更要广泛的吸收课外知识才能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强壮”起来。这样当他们再次遇到新知识时,他们就能迅速的和自己脑中的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牢固的进行理解记忆。如果知识的积累太少,遇到新知识时就会因为脑中缺少必要的指点而无法顺利的进行理解记忆。这就像我们生活当中,要学会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东西往往比学会自己根本没接触过的东西容易得多。比如高一历史课本中的秦统一,这是一篇很经典的章节。但是无论老师讲的多精彩,学生如果对秦始皇的生平缺乏了解,如果以前对嬴政这个形象缺乏感性的认识,他又怎么能很好的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他又怎么能更深入的理解嬴政这个人物。但假设他在学习课文之前阅读过史记当中的有关篇目,哪怕就是听别人讲过秦始皇陵兵马俑或者阿房宫等的故事,再来学习这篇文章,他就会觉得无比亲切。这仅仅是一个例子,高中的历史课本中像这样的章节还有很多,都需要学生在课外去花功夫积累。既然已经谈到了课外阅读的意义,就不得不谈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将课外阅读落实到教学和学习中,渗透到生活中呢?首先,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博览群书。因为要学生阅读的,教师必须先要去了解和研究。这样才能给学生做出榜样,才能和学生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交流阅读的心得。当你妙语连珠的和同学们交谈的时候,你的形象在他们的眼中也亲切了很多。你的人格魅力就会感染到学生们。很难想象一个历史知识贫乏的历史老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其次,教师应该明白,让学生对课外读物并不是要求他们要像做理科的习题一样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而是应该采取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在教授教科书内容的时候,教师要避免陷入“为教而教”的误区,可以有意识的进行一些扩展。比如学习辛亥革命,虽然很多学生没有学过辛亥革命,但教师可以在讲解辛亥革命前让学生对孙中山这个人物进行比较了解。学习三国时期的历史时,则可以选取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当中比较精彩的片段如赤壁之战或者比较经典的人物如诸葛亮等比较经典的选段给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在无形中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样做可以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让他们明白有着广泛的课外知识是可以促进课内知识的学习的。在课外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的任务,但这种任务不宜规定过死,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可以让学生以一种广泛撒网的方式进行阅读,从数量上来进行要求。也可以选取自己比较喜爱的作品进行反复阅读体会,经典的段落甚至要求他们做读书笔记,从阅读质量上对学生进行要求。现在社会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的对象也可以不仅仅限于书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获取课外知识。比如我在讲解魏晋南北朝时,当讲到花木兰东市买什么,西市买什么?就有学生问道:“为什么花木兰不在同一个市场买她所需要的所有东西呢?”其实这个问题与本课的关系并不大,并且试卷上也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面对这样的提问,我认为是不能一带而过的。我当即布置任务,在完成课内作业的同时,利用网络资源,由同学们自己去搞清楚这个问题。到了最后,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答案,因为在魏晋南北朝也贯彻了中国古代一直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政府对市的管理非常的严格,包括市的开放时间,卖什么样的东西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样在他们下一次在历史学习中遇到这类情节时,理解就会更加的深入。其实历史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放过这些问题。毕竟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已。曾经有一位名人说过,经典的读物本身可能被忘记,但是会把种子留在读者的身上。我们要求学生阅读,也是想要将历史的种子留在学生的身上,让他们终身受益。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变成振翅欲飞的书虫。他们就会自觉地远离网络语言和一些非常不入流的作品,其审美品位也会逐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背景的了解,学习历史其实就是了解本民族的文化;而只有了解了本民族的文化,才能更好的学习历史。汲取知识和展示技能是两个相辅相成的环节,只有汲取了一定数量的知识之后学生才有输出。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才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检验自己的阅读成果。比如可以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情景表演、讲故事等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历史带给他们的幸福感,在不自觉中将这些东西内化为自己能力的一部份。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等。让学生们尽情展示他们在课外读物当中学到的知识和取得的成绩。古人云:“看书不难,能用为难”。只有让学生将作者的东西经过消化后变成自己的,他们才可能有实质性的进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无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读有所乐、读有所思、读有所得、读有所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经典,在阅读中体会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本身无穷的魅力。试想一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我们周围的空气
- 质量守恒定律
- 核心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思品与职业道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百色职业学院《三维构成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2024年数学九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贵州中烟笔试题目及答案
-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生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版影视基地场地承包及拍摄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营业执照办理与租赁期房服务合同
- 急性淋巴结炎的护理查房
- 2024届上海市风华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查房课件
- 昌平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 北京开放大学《现代管理专题》终结性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
- (无线)门禁系统报价单
- 中广核中山科研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实验室上岗证样本
- 动脉采血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 糖尿病并发症筛查
- 基于PLC的恒压供水系统设计(有梯形程序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