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1页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2页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3页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4页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 问题与对策问题与对策 学学 生生 姓姓 名 名 王建锋王建锋 学号 学号 050401011102050401011102 学学 部部 系 系 经济管理学部经济管理学部 专专 业业 班班 级 级 金融金融 1 1 班班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 师 余杰 职称或学位 职称或学位 20082008 年年 5 5 月月 5 5 日日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I 目 录 摘 要 III 关键字关键字 III ABSTRACT IV KEY WORDS V 前 言 VI 一 消费信贷的概念及其发展意义一 消费信贷的概念及其发展意义 1 一 消费信贷的概念 1 二 个人消费信贷的重要意义 1 二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二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 3 一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前景 3 二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的特点 4 三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6 三 中外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现状比较分析三 中外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现状比较分析 9 一 中国建设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现状 9 二 国外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现状 9 三 国内外商业银行比较分析 11 四 促进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健康发展的主要对策四 促进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健康发展的主要对策 14 一 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进一步规范消费信贷市场 14 二 完善个人信用担保体系 联合开展征信 14 三 优化个人消费信贷结构 15 结束语 16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II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III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银行业务结构演进的零售化趋势日益明显 越来越多的 商业银行把资本消耗少的消费信贷业务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 发展消费信贷可以使资 产的结构多元化 分散和降低经营性风险 因此 近几年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成为国内 银行业发展的重点 各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扩张较快 在信贷资产中的占比不断上升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 具有重要的理 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 国内对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尚有广 阔的理论发展空间 本文通过对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理论的梳理和分析 阐述我国 发展的现状 并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丰富 和完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本文正是由此而展开研究 关键字 关键字 消费信贷 品牌化经营 不良贷款率 消费信贷结构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IV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s consumer credi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Since the 90 s of 20th century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the retail structure is increasingly clear tren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ommercial banks to lower capital consumption of consumer credit business as a business development focus The development of consumer credit could be diversified so that the structure of assets spread risk and lower operating In recent years consumer credit busines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banking sector he bank s rapid expansion of consumer credit business Credit assets in the proportion rising In such a context of personal consump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tud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Domestic consumption of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tudy has just started there are still vast room for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n this paper the individual consumer credit card risk management theory and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our country s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s consumer credit risk management problems helped to enrich and improve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theory this article is a study resulting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V Key Words Consumer credit Brand management Non performing loan ratio The structure of consumer credit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VI 前 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银行业务结构演进的零售化趋势日益明显 越来越多的 商业银行把资本消耗少的消费信贷业务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 现阶段国际大银行的消 费信贷业务在贷款总额中的市场份额通常在50 以上 利润占比一般在30 70 之间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 消费信贷是银行 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方面银行可以克服信贷资金 过剩 现象 为信贷资金找到新的 盈利点 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消费信贷 商业银行可以凭借其庞大的机构网络 先进的 技术设备和相关的专业人才 利用掌握的各种信息结合客户的投资偏好和资金实力为 更多的客户提供综合服务 获得可观的利润 其次 发展消费信贷有利于改善商业银 行资产结构 降低银行的风险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构成主要是对 工商企业的贷款 约占贷款总规模的9 左右 这种资产结构使得银行的风险相对集中 于生产经营性企业 发展消费信贷可以使资产的结构多元化 分散和降低经营性风险 因此 近几年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成为国内银行业发展的重点 各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 扩张较快 在信贷资产中的占比不断上升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1 一 消费信贷的概念及其发展意义 一 消费信贷的概念 消费信贷 Consumer Credit 是指金融机构为使消费者能够购买商品和劳 务而提供的信用贷款 主要是指商业银行 其它金融机构或特定的专门机构等 贷款提供者向消费者发放的用于购买最终商品和服务的贷款 旨在通过信贷方 式预支远期消费能力 刺激或满足个人即期消费需求 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信贷手段来促进商品销售的有效方式 是货币信 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发展消费信贷对于启动消费 扩大内需 促进 经济增长又重大意义 近几年来 我国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而居民的购买力 有限 消费信心不足 发展消费信贷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矛盾 对 推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信贷体制的完善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也为银行业务的 拓展和创新带来新的机遇 1 二 个人消费信贷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 一种时髦的消费方式正不断地渗透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便是信贷消费 借钱过日子由此也换了个好听的说法 叫做 花明天的钱 圆今天的梦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银行业务结构演进的零售化趋势日益明显 越来 越多的商业银行把资本消耗少的消费信贷业务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 现阶段国 际大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在贷款总额中的市场份额通常在50 以上 利润占比一 般在30 70 之间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 消费信贷 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方面银行可以克服信贷资金 过剩 现象 为信贷 资金找到新的盈利点 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消费信贷 商业银行可以凭借其庞大 的机构网络 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相关的专业人才 利用掌握的各种信息结合客 户的投资偏好和资金实力为更多的客户提供综合服务 获得可观的利润 其次 发展消费信贷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资产结构 降低银行的风险 由于历史的原 因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构成主要是对工商企业的贷款 约占贷款总规模的9 左右 这种资产结构使得银行的风险相对集中于生产经营性企业 发展消费信 贷可以使资产的结构多元化 分散和降低经营性风险 因此 近几年个人消费 信贷业务成为国内银行业发展的重点 各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扩张较快 在信 贷资产中的占比不断上升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2 但是 由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尚不健全 相关法律和监管措施不完善 而 且银行自身对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水平较低 个人消费信贷存在很大风险 实际的贷款违约率很高 尤其是 用于风险分析的不良贷款率指标在特定的条 件下 如贷款高速增长 滞后性非常明显 掩盖了风险的实际情况 截至2005 年6月 国内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率大约为5 助学贷款的不良率高达3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不良率高达50 因此 今后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控制和管 理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 成为各家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2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 具有重 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 国内对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才刚刚 起步 尚有广阔的理论发展空间 本文通过对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理论的梳 理和分析 阐述我国发展的现状 并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 理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本文正是由此而展 开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3 二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 一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前景 我国消费信贷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 以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为分水岭 可以分为两个不同阶段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 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处于试点探 索阶段 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缓慢 信贷规模小 品种少 仅限于住房汽车教育 助学等有限领域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我国受到较大的外部冲击 出口 规模锐减 消费和投资需求严重不足 就业压力增加 为此 我国政府制定了 一系列扩大内需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 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 务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伴随着经济持续 快速的 增长而不断得到提高 居民消费不断升级 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 消 费结构变化明显 客观上为消费信贷的发展创造了微观经济基础 表2 1 1995 2006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及恩格尔系数 单位 元 年份农村居民家庭人 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人 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恩 格尔系数 城镇居民家庭恩 格尔系数 19951577 74283 058 650 1 19961926 14838 956 348 8 19972090 15160 355 146 6 19982162 05425 153 442 1 20002253 46280 049 139 4 20012366 46859 647 738 2 20022475 67702 846 237 7 20032622 28472 245 637 1 20042936 49426 147 237 7 20053255 010493 045 536 7 20063642 811253 144 135 6 资料来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 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 第十章有关数据整理而成 2005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 9万亿元 比2004年增长25 7 即使扣 除价格因素 增速也高于2004年 2006年上半年全社会又达到4 2万亿元 同比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4 增长29 8 扣除价格因素后 实际增长28 8 比2005年同期又增加5 5 比 2004年上半年投资过热时加快8 4 从近几年国内主要金融机构的贷款情况看 基建贷款的规模增长较快 如2006年上半年 国内主要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 比年初增加了9372 1 亿元 占金融机构全部新增中长期贷款的93 1 3 根据消费信贷发展规律以及从国际比较看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尚处于初级 阶段 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发展前景广阔 二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的特点 1 增长速度快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消费信贷可谓是起步晚发展快 截至 2003 年末 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已 从 1988 年的 17 亿元增加至 15732 6 亿元 5 年间规模增加了 90 倍 1998 年消 费信贷的增长速度高达 326 随着贷款余额的增长 消费信贷的增长速度逐渐 放缓 2003 年下降到 47 5 在这样的高速增长支撑下 消费信贷在银行信贷 资产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1998 年我国消费信贷资产占银行信贷总额的比重仅为 0 85 2003 年该比重占到 9 9 目前 消费信贷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 项重要业务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年份 单位 亿元 0 2 4 6 8 10 12 比重 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占贷款余额比率 图2 1 2001年以来的消费信贷发展走势 资料来源 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 2001 至 2006 年 统计公报 有关数据统计 从上图也可以看出 消费信贷在数量上发展迅速 在整个贷款中份额也逐 年扩大 2 品种日益丰富 结构体系日益完善 1998年以来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迅速 截至2006年4月末 我国消费信贷余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5 额为22655亿元 消费信贷品种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从消费领域看 已发展到 住房 汽车 助学等多个领域 从信贷工具看 已出现信用卡 存单质押 国 库券质押等多种信贷方式 从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的机构看 已由国有商业银行 一枝独秀 发展到有条件开办信贷业务的所有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等 我国消费信贷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一些商业银行率先在部分大众城 市开办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 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 市场体制以及人们 传统消费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消费信贷发展缓慢 截止到1997年底 我国 消费信贷规模仅有172亿元 国家提出 十一五 期间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变 出口导向型和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渐转变为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方 式 启动内需 就是增加消费 尤其是增加居民的个人消费 消费信贷业务作 为启动消费的重要工具得到迅猛发展 业务范围也得到较快的发展 主要包括 个人住房贷款 汽车消费贷款 助学贷款和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 其中个人住 房贷款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私人购买汽车成为热点 汽车消费信贷得到迅 速发展 据统计 截至2006年底 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信贷余额2 4万亿元 较 上年增长2068亿元 其中住房贷款余额1 99万亿元 增加1439亿元 3 品牌化经营趋势明显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上已经展开激烈的竞争 有的银行 已经创立并整合初颇具影响力的业务品牌和特色优势 这些品牌和特色优势锻 造了一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营销的利器 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我国商业银行消 费信贷业务的优势 表2 2 国内各大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产品及优势 银行品牌优势 建行住房贷款 两代人接力贷款我国最早开展消费信贷业务 的银行 在个人住房贷款方 面品种齐全 在同行中最好 工行幸福贷款系列品牌形成了住房贷款和综合消费 贷款为主导的幸福贷款系列 品牌 最大住房按揭银行地 位 规模和风险控制水平居 同行前列 中行二手楼贷款一站式服务 个品种齐全 操作简便 电子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6 人抵押贷款额度授信额度的 自由发挥 化程度高 住房贷款专业知 识高 农行金钥匙品牌汽车消费贷款是其拳头产品 新产品为个人经营贷款 招行易贷通 住房循环授信率先退出全新理念的的个人 贷款产品 个人住房循环授 信 中信中信安家 中信快车 中信 置业 中信助学 两个发展重点 信用卡和消 费信贷 三个发展重点 重 点地区 重点产品 重点客 户 国内最在进入信用卡领 域 民生民生家园1 3和移动按揭银行以住房按揭为突破口 按揭 业务集中审批与管理 光大车自达 致富派 大赢家 及时雨 圆家梦 公司业务联动 零售业务批 发 重点地区推动 业务创 新 华夏个人自助银行个人自助贷款具有便利性 借贷合一 综合理财 坏账 率极低的特征 是今后加大 推广的主要品种 资料来源 各银行网站 三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1 增长速度过快 地区发展不平衡 从贷款总量看 1998 年以来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迅速 截止 2006 年 4 月末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余额达到 22655 亿元 比 1997 年末增加了 22465 亿 元 增长了 118 倍 个人消费信贷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也由 1997 年末的 不足 0 23 上升到 10 2 2000 年 2005 年 个人消费信贷的年均增长率为 31 4 但受到基数逐步扩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个人消费信贷增长率呈逐年 走低趋势 2000 年个人消费信贷增长率高达 205 3 而到 2004 年和 2005 年这 一增长率分别为 26 34 和 10 04 5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7 表2 3 1997 2005年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情况表 单位 亿元 年份个人消费信 贷余额 各项贷款余 额 占比个人消费信 贷年增长额 年增长率 1997172749140 23 1998472865240 55 300174 41 19991397937341 49 925195 97 20004265993714 29 2868205 30 200166901123146 22 275664 62 2002106691398037 63 367954 99 2003157361697719 27 506747 49 20041988218856610 54 414626 34 20052187820683810 58 199610 04 资料来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 统计公报 有关数据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历年 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 收支表 有关数据整理而成 从贷款地区看 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的地域不平衡与消费增长的地域不平衡 基本一致 据统计 占全国人口近 60 的农村市场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的比重近年来逐步下降 2000 年为 38 2 2005 年下降至 32 9 我国东部 地区市场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己达到 60 且比重仍在逐步提 高 但中部 西部和东北地区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西部 12 省 区 市的个人消费信贷余额之和仅占全国的 14 并且多数省份个人消费信贷在各 项贷款中的比重不到 10 6 2 行际之间发展不平衡 四大国有银行个人贷款市场份额占绝对优势 股份制银行比率较小 目前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其强大的规模和网点的优势 占据着3 4的个人贷款市场份 额 如图所示 但股份制银行在消费信贷业务中的发展趋势在逐步加大 个人 贷款占自营贷款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如民生 招商和浦发银行 该比例分别 为16 12 15 66 15 36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8 0 5 10 15 20 25 工行 农行 中行 建行 招行 交行 中信 光大 华夏 广发 深发 浦发 兴业 民生 恒丰 浙商 市场份额 个人贷款占自营贷款比重 图2 2 2007年7月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情况 资料来源 各银行年中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9 三 中外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现状比较分析 一 中国建设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现状 近年来 建设银行充分认识到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对于银行实现经营战略转 型 提升盈利水平 缓解资本压力的重要作用 该业务一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 发展势头 截至2005年底建行的个人贷款余额为4538 89亿元 占境内全部贷款余 额的18 71 比2002年6月的223 52亿元增长了近两倍 而且建行个人消费信 贷业务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张 超过了20 在国内同业位居前列 7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2002 62002 122003 62003 122004 62004 122005 62005 12 个贷余额 图3 1 建行个人消费信贷余额趋势图 资料来源 建行官方数据中心 从建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状况来看 资产质量较高 不良率较低 按照五 级分类口径 损失类贷款比重较小 截至2005年底 建行个人不良贷款 不包括 信用卡透支 3 2万笔 本息余额为7 63亿元 不良率为1 71 其中 次级类不 良个贷余额为31 45亿元 可疑不良个贷余额为41 57亿元 损失类不良个贷余 额为4 61亿元 其占全部不良个贷余额的5 94 二 国外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现状 1 美国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消费信贷最发达的国家 其消费信贷已拥有近百年的历 1910 年建立的摩利斯计划银行可以被称为最早提供消费信贷的银行 发展至今 经历了四个阶段 二战以前属于萌芽阶段 提出了 零售分期贷款 概念 构 建起消费信贷法律框架雏形 二战以后至1960年代初期是消费信贷业务繁荣阶 段 1960年至1990年代初是美国消费信贷业务风险集中爆发的时期 由于繁荣 盈利阶段所带来的巨大盈利和过度的市场推销 忽视了安全性原则 放松了风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10 险控制 盲目扩张消费信贷业务 最终导致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1980年储贷机 构危机31 因此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发放进入低潮期 直到1993年初 个人消 费贷款才重新增长 该业务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8 目前 美国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仍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2004年前三 季度 消费信贷分别增长了6 3 1 9 6 2 截止2005年4月 消费信贷余额 是2 45亿美元 占美国银行业各类贷款余额的50 3 其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汽车贷款和信用卡在产品结构中占较大比重 9 2 英国银行业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英国银行业的消费信贷业务始于1845年 经过105多年的发展 消费信贷业 务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法律环境也比较完善 近些年来 在低利率 低失业率和 住房价格不断上涨等综合因素的刺激下 英国人借贷消费势头迅猛 抵押贷款 信用卡等个人贷款飞速增长 10 英格兰银行宣布 截至2004年7月英国个人借 贷金额达到1万亿英镑 但是 近期英格兰银行多次调高利率 为房地产市场降 温 这样不仅增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而且使银行间的竟争日趋激烈 3 日本银行业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日本银行的消费信贷开始于1962年 当时开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初衷并 学不是为了发展信贷业务 而是银行为吸收存款和开发新的业务品种而推出的 199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以后 日本银行业开始把目光投向风险较低的 消费信贷业务 同时日本的货币政策和贷款政策的进一步放宽 使得该业务迅 速发展起来 目前日本消费信贷可分为合作式消费信贷和非合作式消费信贷两 种形式 大多数体现为合作式消费信贷 一般多采用固定利率 同时住房贷款 占比最大别 截至2003年底日本消费信贷余额10兆日元 消费信贷受益者120余万人 近 年来 由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 个人消费需求不旺 而专向工薪阶层提供消费 信贷的金融公司却异军突起 迅猛发展 由于这种贷款无需提供担保且手续简便 并可以通过无人自动协议机操作 因此深受客户的欢迎 从而使商业银行与金 融公司关系更加紧密 日本四大银行中 住友三井持有At Loan消费信贷公司52 的 股份 东京三菱银行于2004年3月决定向其国内第二大消费信贷公司Acom投资13 亿美元 所占股份从2 2 上升至15 而日联控股集团拥有信用卡公司日本信贩 Nippon shinpan 和消费信贷公司邦民财务 Promise 的控股权 11 4 韩国银行业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韩国银行业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主要源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政府大力 鼓励促进消费信贷 2001年韩国的消费信贷达到顶峰 信用卡业务是该业务的 主题部分 2001年韩国信用卡的使用金额为445兆韩币 比2000年增加了88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11 与此同时 各信用卡公司当年纯利润总额达到了24870亿韩元 2003年9月 韩 国信用卡总数超过1亿张 信用余额超过1000亿美元 韩国家庭债务总额达到 GDP的74 由于信用卡业务扩张太快 导致违约率迅速提高和大量不良资产的 产生 最终导致了信用卡危机 12 1990至2003年间 韩国未偿还信用卡贷款金额增长5倍多 信用卡违约率从 2001年的2 6 上升到2003年11月的12 5 若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实际坏账比率 可能高达30 三 国内外商业银行比较分析 从不良贷款率上看 国内外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对比显示出双方明显的差距 见表3 1 表3 2 表3 1 2005年中国20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单位 序号银行名称不良贷款率 1 中国工商银行 4 69 2 中国农业银行 26 17 3 中国建设银行 3 84 4 中国银行 4 62 5 交通银行 2 37 6 招商银行 2 58 7 中信银行 4 11 8 浦发银行 1 97 9 民生银行 1 28 10 光大银行 9 34 11 兴业银行 2 33 12 华夏银行 3 04 13 上海银行 3 92 14 北京银行 4 22 15 上海农村银行 4 07 16 广发银行 14 59 17 深圳发展银行 9 33 18 杭州市商业银行 8 44 平均 5 993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12 资料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课题组 2005年中国最大50家商业银行排名 表3 2 2005年部分外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单位 银行名 称 美洲银 行 花旗银 行 丰业银 行 汇丰银 行 联邦银 行集团 爱尔兰 联合银 行 苏格兰 皇家银 行 平均 不良贷 款率 0 472 061 211 940 321 201 58 1 25 资料来源 陈小宪 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2006 通过上述对美国 英国 日本 韩国等国家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了解 分析 总结了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 有效的业务管理组织结构 合理的组织管理结构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与基础 建立的独立 垂直 集中化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我国各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比 过去己大大增强 风险控制能力也逐步提高 但不容忽视的是我们的信贷风险 控制的独立性不够 风险管理职能相对分散化 导致综合风险分析控制能力弱 化 因此 现阶段我们可以先引用风险控制官派驻制 提高信贷风险控制水平 随后结合我国银行的组织结构来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2 优化贷款风险管理流程 按照 以客户为中心 的理念进行业务流程优化 其关键是在客户细分基 础上差别化地设置业务流程 并将风险识别 评估 应对的政策标准嵌入流程 之中 客户经理 贷款审批人和风险经理按岗负责 相互协作 以便妥善处理 好控制风险与提高效率 改进服务之间的矛盾 另外 也要重视贷款品种的细 分 对贷款品种细分的程度越深 就越能较好地把握贷款的风险点 越有利于 对贷款实行精细化管理 同时进一步强调贷前检查 完善贷中和贷后管理 逐 步实现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标准化 流程化 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 3 重视贷款要素的分析与研究 贷款风险的模型化分析 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都采用了数据模型分析来控 制风险 银行可以根据市场风险 收益和成本情况适时统一调整客户准入标准 控制贷款风险 而且有利于银行实现产品联动营销和差异化的贷后管理 模型 的应用使得风险管理更加标准化和数量化 这也是我国风险管理发展的方向 4 广泛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13 在消费信贷业务中要广泛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提高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 能力和工作效率 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在消费贷款管理上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充 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贷款的电子化审批和贷款运行状况的分析 既提高了工 作效率 又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我国商业银行要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必须 在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上多做文章 特别是要在已实现数据大集中后 尽快构建 全行数据仓库 尽早实现对客户数据的详细 有效分析 只有这样 才能有的 放矢地开展工作 及时监测贷款的运行状况 有效把握贷款的风险点和风险源 从而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14 四 促进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健康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 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进一步规范消费信贷市场 我国消费信贷虽然有了巨大的发展 但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仍很明显 为 此 银行要积极完善金融服务 改进消费信贷业务操作规程 适应区域经济发 展的实际 认真分析当前的消费潮流和居民需求 区别城镇和农村消费贷款市 场的不同特征 不断推出适应居民需要的消费信贷新品种 同时 商业银行应 通过政策激励 下放消费信贷权限 加大消费信贷发展力度 使基层信贷人员 办理消费信贷权 责 利相对称 充分调动基层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不同的消费信贷群体 实行相应的授信额度 也可根据居民收入状况开办 不同的群体组合批发贷款 使发放的消费信贷 既叫好又叫座 13 严格贷款审批程序进一步规范消费信贷市场 严格贷款审批程序不是倒退 而是由我国目前的现实状况决定的 在国外 失信惩戒机制发展比较完善 任何人的失信记录将伴随其终生 社会把失信的个人抛离出社会发展的主流 使得任何人不敢失信 而在我国 失信的个人难以受到社会应有的惩罚 甚至有些人还以 欠债有理 赖账 英雄 自得 银行独立承担着极大的信用风险 也迫使贷款审查手续更加严格 信贷门槛更高 14 为此 银行首先要建立起一套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在选择好个人 消费贷款发放对象的基础上 加强贷后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监控 掌握借款人 的动态 对不能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 加大追讨力度 其次要建立起一套完善 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机制 从贷前调查 贷时审查 贷后检查几个环节明确职 责 规范操作 消费信贷的严加管理 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发展 否则 即使消 费信贷业务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发展 也必将导致未来更大的损失 严加规范和 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二 完善个人信用担保体系 联合开展征信 信用问题是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 瓶颈 风险问题是对失信的直接表述 为解决这个 瓶颈 必须对风险予以分担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出路是与 保险公司 信用担保公司合作 通过保险或担保 分担风险 利益共享 一起 成为建设社会信用的奠基者 由政府部门出面筹集资金组建消费信贷担保基金 公司 专门为消费信贷 尤其是为长期消费信贷提供担保 这是一些发达国家 发展消费信贷的成功经验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15 近几年来 基层各金融机构 政府有关部门及民间加强了信贷征信工作 积累了不少企业及有关个人的信用资源 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解决 如信贷征信建设中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 资源分散 利用率低 为此 必须走 上联合社会信用征信的道路 银行间应沟通信息 达到个人信用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让诚信者贷款方 便怏捷 让逃债者无法得逞 首先 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 形成以人民银行为 主导 各金融机构 社会信息中介及工商 税务等部门密切协作的征信采集机 制 合理分配征信范围 减少征信成本 其次 加大对征信业软硬件资源建设 的投入 尽快形成包含个人信用在内的征信系统 实现资源共享 第三 金融 机构各部门统一形成信贷信用评价机制 加强协调联系 第四 基层部门应通 过多种方式尽早完成征信资源的整合 目前 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已初见 成效 但是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 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 是发展消费信贷的一 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15 三 优化个人消费信贷结构 1 继续推进住房和汽车消费信贷 根据国际经验 居民住房和汽车贷款是各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主要 品种 当前 住房贷款在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占有绝对比重 今后一个时期 住房贷款仍然是消费信贷发展的重点 一是要完善管理 改进服务 要在切实 防范住房贷款风险的基础上 严格按照贷款条件 发放住房贷款 严禁降低贷 款条件 二是在贷款对象上要适当倾斜 重点发放经济适用型住房等中低档住 房贷款 优先满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贷款需求 同时 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汽车消费信贷必将是各种银行继住 房贷款之后的又一重要阵地 2 适度发展助学贷款 适度发展的原则是从严审批 加强管理 今后一个时期 银行应在切实防 范信贷风险的基础上 按照 四定 三考核 原则 继续推广助学贷款 经办银行需要建立和完善借款学生还贷监测系统 对连续拖欠贷款超过一年且 不与经办银行主动联系的借款学生姓名 身份证件号码 毕业学校 违约行为 等加以公布 并考虑将毕业前后的信用进行捆绑处理 制定严厉的惩戒失信的 措施 3 重视发展耐用消费品贷款 耐用消费品市场潜力巨大 为金融机构开展耐用消费品信贷业务提供了广 阔空间 商业银行应积极与商家合作 开展多种形式的耐用消费品贷款 如由 商场承担利息 提供担保 银行发放贷款等多种形式 支持消费者购买耐用消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16 费品 16 结束语 当前发展个人消费信贷 不仅是我国商业银行拓展金融市场和增加利润的 需要 也是在金融全面开放条件下迎接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 然而 随着我国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规模的不断增大 其风险也逐步暴露 成为银行发 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瓶颈 因此 目前了解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状况和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