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阅读练习.doc_第1页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阅读练习.doc_第2页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阅读练习.doc_第3页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阅读练习.doc_第4页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阅读练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冽:清)B.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C.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D.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伐竹取道(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B.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把石底翻卷过来露出水面)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青藤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D.其岸势犬牙差互(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 3.下面所选的句子与文中画线句子所表现的情致相似的一项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A.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朱元思书)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D.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4.综合分析节选文字的内容和文学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B.小石潭的突出特点是:幽静。C.文章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D.柳宗元,字子厚。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人名)。(分)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其岸势犬牙差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答: 答案 一、(16分) 5(1分) 柳宗元 6(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 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 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 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 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2006年广西梧州市) 7.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 A.篁竹(hun)佁(y)然 翕忽(h) 卷石底以出(qun) B.差互(c) 为坻(ch)悄怆(chun) 俶尔远逝(ch) C.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可百许头(大约)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D.以其境过清(凄清)水尤清冽(格外) 悄怆幽邃(幽静深远) 8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9.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_ 10.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2分) 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_ 【答案】 7、(3分)A 8、(3分)D 9、(4分)(1)(2分)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底上。(2)(2分)那石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10、(2分)评分点:指出特点(1分),分析(1分)。示例: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2006年湖北天门市)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B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满井游记) 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以塞中谏之路(出师表) D其真无马邪(马说)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 12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3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案】9大约(表数目不确定) 像蛇一样 使寒 离开 10.B 1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2.全石以为底俶尔远逝鱼 水 13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2006年遵义市初中学业统一考试语文试卷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伐竹取道 伐:_ 下见小潭 见:_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 以其境过清 清:_17、翻译下列句子。(4分)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答:_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答:_18、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4分)答:_ 答案:16、砍伐 看见 大约 凄清 (每小题1分,共4分)。17、阳光直接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呆呆地不动。从石潭这里向西南方远望,溪水象北斗星那样曲折,象长蛇那样爬行,溪身或明或暗,溪水都看的清楚。(对一句给2分,共4分。)18、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2分)。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2分)。(只要按照以上意思答题,言之成理,亦可给分。本题4分。)岳阳楼记语段阅读若夫霪雨霏霏,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写出与画线句子“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2、文中加点字“进”指的是 , “退”指的 。3、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文中所说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有什么不同?5把“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成现代汉语。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下列画线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好景色)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雄伟景象)也 C然则(然而)北通巫峡 D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2、文中画线的两个“此”,前者指 ;后者指 。3、文中不详尽描述“岳阳楼之大观”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原句回答。4、从文中找出一组对偶句。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前人之述备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微斯人,吾谁与归?(02广东)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或异二者之为 (3)先天下之忧而忧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2)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3、在文中,“进”是指“_”,“退”是指“_”。4、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答:5文中加点的“尝”“求”“异”“斯”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尝试 寻找 不同 那种 B曾经 探求 不同于 这种C尝试 追求 奇异 那种 D曾经 寻求 惊异 这种6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投诸渤海之尾 D何陋之有7下列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者感到悲伤。B.是进亦忧,退亦忧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江湖也担忧。C.微斯人,吾谁与归这种卑微的人,我怎么能同他一道呢?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8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进亦忧”呼应上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B.“退亦忧”呼应上文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同古仁人一样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D.“二者”指的是“古仁人”与“迁客骚人”这两种不同的人。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 )A.古仁人的清高。B.封建士大夫超越现实的思想。C.作者的忠君爱国思想。D.古仁人和作者的高尚思想和广阔胸襟。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得无异乎?1一段画线的部分,根据句意和语气,需要有4处停顿,请在原文中用“/”划出。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属: (2)作文: 3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什么?(请用语段中的原话回答)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吾谁与归?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是进亦忧,退亦忧2翻译下面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第三段画线句子中“二者之为”在文中具体指的是 , 。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全用原文回答)嗟夫吾谁与归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指朝廷) B.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样)C.先天下之忧而忧(然而)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的)2选出加点词意义与作用相同的一项(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登轼而望之B.或异二者之为 而或长烟一空C.不以物喜 而吾以捕蛇独存D.进亦忧,退亦忧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3“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 4“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用文中句回答)5用现代汉语说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02黑龙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胜 晖2翻译下列句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中心4“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 阅读全文(03吉林)1范仲淹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2解释加点词增其旧制 属予作文以记之前人之述备矣 去国怀乡3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03辽宁)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在洞庭一湖 而或长烟一空B政通人和 春和景明C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横无际涯 外与天际2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04北京)1“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去国怀乡 去粗取精 委而去之 西蜀之去南海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语句的意思浮光跃金,静影沉璧3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汽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 的特点。4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你朗读这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范仲淹 欧阳修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05黑龙江)1解释加点字薄 景2翻译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3请从选文中找出概括“迁客骚人”“悲”、“喜”情感的语句4“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 和 。语段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吾谁与归?语段二: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办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1解释加点字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未举觞 2下面各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百废具兴 赗殓棺椁皆所未具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公亟令询之C多会于此 乃寓居士人卒于邠D然则何时而乐耶 公怃然3语段一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 )A古仁人的清高。B封建士大夫超越现实的思想。C作者的忠君爱国思想。D古人和作者的高尚思想和广阔胸襟。4翻译句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5从语段二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语句,写在下面。6语段二记叙了范仲淹“处江湖之远”时的一个小故事,根据这个故事,你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的意思有什么新的理解?嗟夫吾谁与归(06重庆)1、解释加点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是进亦忧,退亦忧 微斯人,吾谁与归2、翻译句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 形成了对比。4、“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露霏,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 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山岳潜形潜: (2)薄暮冥冥薄: (3)把酒临风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4、用原文语句填空。 选文第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 “退”指的是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 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予观夫巴陵胜状,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文章的作者是(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何时而乐耶?3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答 ,4根据你对文章中加线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天涯海角 涯:日薄西山薄:白头偕老 偕:如临大敌临: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商旅不行,樯倾楫摧。6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7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甲:嗟夫!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06南京中考)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不暇顾不上。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升平太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自是数年之后(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 怏怏不乐C.或请重法以禁之 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 温故知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