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科学》(5上).doc_第1页
人教版《科学》(5上).doc_第2页
人教版《科学》(5上).doc_第3页
人教版《科学》(5上).doc_第4页
人教版《科学》(5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火山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 认识火山的成因及地球的内部构造。 了解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火山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验应用计算机网络学习的乐趣。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过程: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导入新课 1、说说利用计算机可学些什么。2、同学们见过火山喷发吗? 倾听、讲解 为本课教学铺垫 学习新课 1、阅读火山喷发资料并思考:A.火山喷发前有什么现象?B.火山喷发物有什么,喷多高?它们是从哪里喷出来的?C.岩浆是什么样的?喷出后有什么变化? 与学生一起分析研讨。 培养学生的想像、分析、推理能力。 2、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A.地球内部有什么?B.地球内部温度怎样?C.地球内部的压力怎样?D.岩浆是一种什么东西,为什么会冲出地面? 3、认识火山的成因。4、利用计算机网络了解火山喷发时的状况。5、思考火山喷发对人类带来的影响。 指导学生利用课件自己学习。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的能力 总结评价 1、说说自己学习的体会。2、对本节课进行评价。3地震教案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地震的成因.三、教学难点:地震的求生。四、教学准备: flash课件、ppt图片、记分牌。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地球图片,让同学们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是银河系中最美的星球。2.再看有关地震一起的不同灾难的资料图片,让同学们感到地球还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毁灭能力,能使几百万人口的城市一夜间完全毁灭。3.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引出课题:恐怖的地震)4.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1.这样恐怖的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呢?(地震的成因)观看Flash课件:恐怖的地震(成因篇)。提问: 在看课件中,注意观察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2.如何预测地震,减少地震灾害呢?观看Flash课件:恐怖的地震(求生篇前),并尝试一起讨论其他预示现象。纵波(P波):速度快,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S波):速度慢,引起地面水平(左右)方向摇晃。体波:P波和S波统称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面波: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面波。它沿地表传播,速度慢,对地面的破坏作用较大,。地震时如何自救。a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b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c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d不要盲目破窗跳楼 ;e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f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g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3.知识竞赛。PPT课件。规则:题答对加分,答错不减分,其他组补答正确可以加分,每答对一题加十分。答题分为判断题和问答题。三、全课总结 地震的求生方法:四、作业:地震在重庆容易发生吗?请大家到课后去寻找答案5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目的:1、能够获得在野外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2、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教学准备:在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放大镜、盛水的烧杯、记录纸等。教学过程:一、引入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2、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二、探究过程1、开个石头展览会(1)的岩石来自哪里?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2)我的岩石观察选择一块感兴趣的岩石进行观察。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它呢?请你大概估计一下,你会观察到岩石的几个特征?(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交流2、给岩石分类(1)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如果让你给这些岩石分类,你会怎么分呢?(2)给岩石分类请你选择任何一种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小组分类活动开始,教师巡回指导。(3)岩石分类结果交流你们将岩石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来分的?你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4)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呢?这一教学环节主要在于应用。可以根据地域特色提供的相应的岩石,学生提供也可以。三、小结师:课后,你可以再找些岩石来观察。想一想,岩石是怎么形成的呢?7声音的产生教案 目标: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教、学具:食品保鲜袋、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单、塑料米尺、军鼓、鼓槌、豆类、吉他、风哨玩具、琵琶、碰铃等教学过程:一、 引入 请同学们用心地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以前曾经听到过什么声音?播放多媒体课件补充各种声音。二、 铺垫1、 想办法让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自己上台介绍方法,并演示给大家看,能发声又不重复的就自己在小组内贴一枚奖章。)2、 不借助其它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三、 揭题:通过刚才的一些活动,你有没有什么想法?四、 探究:1、 预想方法:实验桌上有不同的实验材料,大家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2、 交流3、 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单,教师巡查指导。实 验 记 录 单 第( )小组按照预想的方法做实验,并认真观察,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实验材料发声的方法发声时的变化停止发声的方法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根据实验,我们认为声音产生的原因是4、 交流实验情况。教师适时板书发声的方法。5、 形成共识: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五、 拓展:人发声的奥秘。先亲自体验,再观看多媒体课件。六、 评一评:大家猜猜今天老师最欣赏的是哪一位?为什么?8声音的传播教案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心理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方式。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水槽、水、烧杯、石块、课本、小盒、土电话、铃铛、小槌、鼓、鼓槌、纸屏、泡沫小球。2、演示材料:水槽、小石子、高锰酸钾。3、其它材料:课件、记录单、录音机、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每天都会听到各种声音,好,谁来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呢?(放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2、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生答)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又是怎样传播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生答)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17课声音的传播板书课题。二、新授:(一)声音在气体中传播。1、同学们想一下,平时课下你在哪活动,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来到教室上课?(生答)同学们从不同的地方听到铃声来到教室上课这说明什么?2、小组讨论。3、谁来说一说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小组汇报)4、教师板书方向:四面八方空气(二)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1、同学猜测声音在液体、固体中能否进行传播。2、同学通过实验验证:a、学生介绍实验材料b、出示实验要求c、分组设计实验并验证(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设计实验并验证,注意边实验边填写实验记录单,如果实验中出现困难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实验探究建议卡。)d、汇报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你验证了声音能在什么中传播?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出的结论?(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3、教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实验验证了声音不仅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像桌子、课本、土电话、文具盒等这样的固体中和水这样的液体中传播。气体、固体、液体是 架在发生物体与我们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这些物体才传到我们耳朵中来的,我们把这些物体叫做声音传播的途径。(板书途径)(三)认识声音传播的方式。1、从实验桌斗拿出小鼓、鼓槌,纸屏。2、小组讨论、设计声音传播的方式实验。3、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5、讨论:为什紧贴着纸屏的小球会振动?6、学生汇报。(多找几组同学回答,注意小组间评价)7、教师小结:当物体振动发生时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发声体振动得快,周围的空气振动得就快(小球),发声体振动得慢,周围的空气振动得就慢。这样发声物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不断振动的声音的波浪,这种声音的波浪就叫声波。(课件演示讲解声波)8、教师:声波就像水波同学们看大屏幕(投影出示水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9、学生想象声波应该是什么样的?10、教师出示课件:讲解声波的传播方向。10、谁能根据上述道理进一步分析总结一下小球为什么会振动?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四、巩固练习1、在电影里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人把耳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到来声,把耳贴在地上探听远处是否有马队到来声,这是怎么回事?2、小儿垂钓一诗为什么小孩向问路者招手?五小组自我评价。9怎样听到声音目标:初步认识声音可以通过耳朵和骨骼传播。能简单描述声音的传播途径,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建立起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放弃和修整自己的错误观点。教具:投影设备收音机,音叉,钢尺,人耳构造挂图。教学过程:我们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原因是什么?说明什么?在钢管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会听到几声?说明什么?我们知道声音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传播速度340米/秒小名对着大山喊了一声后过一会儿听到了上述是一种什么现象?那么对于上述声音小名是如何听到的?人是靠耳朵听到声音的,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获知声音的呢?学生讨论人获得声音的途径。学生起来讲解。教师讲解: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得声音引起鼓膜震动,这种震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出示挂图。除了通过耳朵听到声音以外,人有没有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声音的可能?通过骨头传声学生考虑参考书的方法实验验证1、将震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2、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3、请同学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震动的音叉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思考: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有什么不同?总结结论上述实验说明: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声。科学家把这种传声方式叫做骨传导。也就是说,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如果那一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听到声音的。这需要其他途径将声音传给听觉神经。噪音的危害和控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1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2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播放一段 陈楚生的有没有人告诉你的歌。关于噪声,同学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生甲噪声从哪里来?生乙噪声的波形有什么特点?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二、新课讲解师播放视频,请同学们仔细看,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两种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师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师同学们,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当我们想休息的时候,如果有大声说话的声音,我们难以入睡;当你正在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邻桌小声说话也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当我们想听到别人说的话,可是很讨厌,被更大的声音盖住了; 所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师你们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1)自习课上,教室里很安静,不小心学习用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2)来自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隆隆声。(3)生活区里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发出的声音。(4)家里洗衣机起动时的声音。(5)小商贩的叫卖声。(6)在图书馆穿着高跟鞋走动时发出的声音。(7)生活区里人们的吵声、叫声、笑声。(8)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9)数学课上有人偷听音乐的声音。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归纳补充讲解) (1)交通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 声等。(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4)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个图片,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dB。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dB。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师 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可以类推处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 12秋季星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提出对秋季星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作出书面观察计划;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或仙后座)和“我的星座”的形态特征。2、知道北斗七星、仙后座组成的形状,认识秋季里北斗七星、仙后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变化特点;了解秋季的其他星座。教学过程:一、欣赏星空图片,导入新课课件展示璀璨的星空,让学生置身星河二、交流课前观察,制定研究目标1、学生交流课前观察收获,提出问题。2、明确探究主题:我们如何观察星空呢?三、观察星空的方法指导1、课件展示秋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大熊座和仙后座,让学生自主描述大熊座中北斗七星及仙后座五颗亮星的形状特征。2、讨论与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北斗七星或仙后座的?如何描述它们在天空中的方位?3、教师讲解:观察星座时确定方位很重要,我们常常把头顶的方向称为“天顶”,天顶以北称为“北天”,天顶以南称为“南天”。仙后座和大熊座都是北天比较容易找到的显著星座。在纸上画星座时,应先在纸上定出方位,一般应与实际观察的方位相对应,如观察北天时,纸的上方为南,下为北,左为西,右为东;观察南天时,纸的上方为北,下为南,左为东,右为西。4、画星座:认准方向,把我们课前观察到的北斗七星及“我的星座”(学生自主选择的星座)组成的形状画在纸上。5、小组交流:自己所画星座的形状以及画星座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是否在纸上标明了方向及观察的是北天还是南天,星座所在的位置是否准确等。四、引导学生制订观星计划1、提出研究的问题。2、引领学生作出假设。3、制订观察计划。4、修改、完善观察计划。5、观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每位同学坚持长期观察两个以上的星座。(2)每一次观察时,一定要选择一个固定的参照物五、布置作业利用观星箱继续观察北斗七星及自己选定的星座。13冬季星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提出对冬季星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图画描述冬季代表星座。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会观察、乐探索、愿交流的意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冬季美丽的星空。(板书课题:冬季星空)二、探究活动(一)交流我们的观察和发现1、提问:根据我们的观察,从秋到冬,星空发生了哪些变化?2、学生分组讨论:(1)一天之中有什么变化?(2)从秋到冬有什么变化?3、汇报交流。4、师生小结: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我们已经知道从秋到冬,北斗七星的勺柄指向发生了变化,你能把它们画出来来吗?5、交流展示。(二)认识冬季星空的显著星座1、交流关于冬季星座的资料。(1)认识猎户星座。提问:面对冬季的南天,你怎样才能尽快地找到猎户座?(学生观察、思考回答)(2)认识天狼星。出示冬季星图(突出显示天狼星)观察星图,看能否通过猎户座找到天狼星?(学生观察星图后回答)(3)认识冬季大三角。出示冬季星图(突出显示冬季大三角)经常观星的人都知道,在冬季的南部夜空里,有一个著名的冬季大三角,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么?(学生观星图回答)(三)制订继续观察、研究星空的计划1、谈话:我们来设计一个具体的研究计划,晚上继续观察。2、学生分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3、交流制订的计划。(四)预测从冬到春的变化1、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星空从秋到冬的变化,那么,从冬天到春天,星空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学生作出预测。三、自由活动:1、利用冬季星图和冬季星空歌了解更多的冬季星座。2、讲星座故事。四、总结拓展通过以上学习,你在探索星空方面又有了哪些收获?木材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课程设计。(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家里都有哪些家具呀?这些家具都是用什么材料作的?(二)、探究新知1、认识木材的特点。(1)鼓励学生提出研究问题。教师梳理重要知识:木材的年轮;木材在水中的浮沉;木材的软硬;木材能否燃烧;木材能否导电;木材的传热性等(2)确定研究问题并根据学生意愿分组。(3)对所确定的问题进行研究。小组同学共同制定研究方法。汇报研究方法,其他小组提出有效建议。学生进行实验活动。(4)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5)成果共享。2、认识到木材是天然材料,要珍惜木材。(1)多媒体展示一棵树长到成材的时间资料。(2)认识到木材是天然材料。(3)展示生活中对木材的浪费情况。(4)小结:木材生长期长,来之不易,要珍惜木材。3、创新想象:有什么材料可以代替木材?(1)学生自由想象。(2)20年后木材的展望。(三)课后拓展 按要求认真完成,并撰写调查报告15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的探究。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不同的纸,有着许多有趣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们。二、自主探究,研究纸的特点。(一)问题提出1、提出问题师:你想到研究纸的哪些性质呢?2、梳理问题。这节课上我们就来重点研究纸的结实程度、吸水性、透明度三个性质。(二)问题探究1、研究同种纸的结实程度1)讨论确定研究方法 2)学生动手实验。3)交流实验结果。 2、研究不同纸的结实程度3、研究透明度和吸水性1)确定主题是什么让你们选择研究纸的透明度?2)讨论确定研究方法小组讨论师: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法吧。其他小组注意听,他们的方法有没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给点补充或建议。3)提出合作要求,小组进行研究4)汇报交流分组汇报研究成果你们组是怎么研究的,有什么发现?成果共享。针对大家的研究成果,你又有什么收获?三、总结下课,倡导节约用纸。16陶瓷教学目标:1、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知道陶瓷是人造材料,了解陶瓷的性能及用途。教学准备:有关陶瓷的资料、陶瓷物品碎瓷片、木锤、小刀等。教学过程:一、关注学生的探究情感,激情导入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我们的祖先早在六千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陶瓷。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陶瓷。二、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根据生活经验,大家来猜猜看,陶瓷可能有哪些特点呢?学生猜想。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设计实验方案1制定计划:学生制定方案 教师巡回指导2汇报交流设计方案:同学们,来,说一说你们的方案吧。例:投影展示A 研究内容陶瓷导电吗?使用仪器电池、导线、小夹子、灯泡 方 法把陶瓷连在电路中注意事项连好线路,不要短路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科学探究1学生探究实验: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们探究的结果。五、延伸学生学习兴趣,课后拓展1小结:今天我们的成果真不少,来,看一看,我们学会了哪些科学知识。 2拓展:课后,请同学们查阅有关陶瓷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陶瓷的历史。17金属教学设计 目标:1、能够进行探究金属性质的研究2、知道金属的特点3、了解常见的金属性质,知道性质决定了金属的用途重点难点:重点: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难点:探究金属具有延展性,即能变形。准备:铁钉、易拉罐(铝的),粗铜丝,砂纸、铁锤等。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金属制品1、出示常见金属制品,说说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要用这个做?2、学生交流,3、你知道我们这个教室里哪些东西也是金属做的?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1、认识实验器材:砂纸、榔头、小刀2、小实验,你准备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做实验呢?小组讨论一下。3、交流:可以用砂纸摩擦金属表面,看一看。 用力弯曲金属,或用榔头敲打金属。 用小刀割金属。 把金属放在热水里,过一会再拿出来摸一摸。4、学生探究。师巡视指导6、实验后小组内交流实验现象,。7、全班看板书,说说异同。8、小结:金属的质地一般比较坚硬、有光泽、容易导热、具有延展性、经敲打后比较容易变形。9、谈话:金属还具有其它一些很重要的性质,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了解到。三、金属的区别与不同用途1、不同金属之间各方面的性能也是有差别的。你知道哪种金属强度最大吗?哪种金属最贵?哪种导热最好?哪种延展性最好?2、学生猜测3、你们说的对不对呢?快看书上的表格。四、总结: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同它的性质和价格紧密联系的。性质决定应用。合理使用金属可以为生活带来方便,当然,如果选择不正确则有可能带来灾难。18玻璃与塑料教学目标:1、知道材料的使用可以为人类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2、了解玻璃与塑料的特点。教学准备:玻璃片、塑料片、玻璃塑料制品、电池、导线、镊子、木锤、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材料玻璃与塑料。二、活动过程:活动一:1、列举事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玻璃与塑料。学生结合自己常用的物品说一说:哪些物品是玻璃的?哪些是塑料做的?2、交流:如果没有玻璃、塑料制品,生活会怎么样?3、出示 :玻璃、塑料制品,让学生鉴别“哪些是玻璃做的?哪些是塑料做的?”小结:通过上述活动,使同学们对玻璃与塑料的用途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发现玻璃与塑料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观察实验。活动二:1、猜想:玻璃与塑料可能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各有什么不同?2、交流猜想的结果。3、进行对比实验:(1)设计实验方案。(2 汇报实验方法。(3)进行实验活动。3、出示:资料卡,让学生阅读。4、讨论交流:社会面临着“白色污染”的威胁,应该对材料进行怎样的改进?5、小结:通过同学们观察实验、讨论角落,认识到玻璃与塑料的使用给人民及社会带来了方便,但是塑料废弃物品严重污染自然环境,反过来又对人类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使用材料具有两面性:既有正面的作用,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要发明新材料来代替塑料。19材料的分类教学目标: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根据材料的不同对人类进行分类。教学准备:玻璃器具、雨鞋、剪刀、棉衣、泡沫塑料盒、木凳子等材料。活动过程:一、激趣导课我们都学过了哪些材料?在生活中你能给材料分类吗?二、活动过程(一)生活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1、观察下列物品:玻璃器具、雨鞋、剪刀、棉衣、泡沫塑料盒、木凳子等, 2、你知道这些材料从哪里来的? 3、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及所用的材料中,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4、理解人造材料的优越性。(二)探究布料的历程。 1、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下列问题: 原始人用什么材料做衣服? 古代人用什么做衣服? 现代人们做衣服的材料有哪些? 3、报告小组研究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布料发展的原因和目的。(三)学生进行分类活动。1、学生分组将自带的物品合在一起。2、启发学生思考分类标准,进行简单的分类。3、学生汇报分类结果,并说出分类的理由。4、你还能想出哪些分类方法?(四)设计一间自己喜欢的房间。1、提出活动建议。2、学生设计,并在小组之间交流、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