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辩证论治.doc_第1页
冠心病的辩证论治.doc_第2页
冠心病的辩证论治.doc_第3页
冠心病的辩证论治.doc_第4页
冠心病的辩证论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冠心病的辩证论治概述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样硬化,心肌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受累特点是其内膜有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病变,常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冠心病属于中医的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范畴。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脑力劳动者多见,对人们健康危害大,为老年人主要死因之一。我国医学书籍中对此病早有记载。如灵枢厥病篇:“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里所述的真心痛,是指冠心病的危重症,若失治、误治则预后不良。如千金方云:“胸痹有绞痛如刺。”“不治数日死。”汉代张肿景金匮要略叙述最详。指出“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简要说明胸痹为胸中阳气闭塞引起,并扼要地描述了胸痹证的特征,胸痹病位在上焦,故金匮要略直解说:“胸中者,心肺之分,故作喘咳唾也”。尔后几乎无异议。到明清,在原有认识基础上,对本病的治疗也有独到见解。如灵枢五味已有“心痛宜食薤”的记载。金匮要略强调宣痹通阳为主的治疗原则,至今仍为临床所遵循,世医得效方心痛门用苏合香丸芳香温通的方法“治卒暴心痛”。后世医家又提出了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如证治准绳,诸痛门用大剂红花、桃仁、降香、失笑散治疗死血心痛,时方歌括用丹参饮,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等治疗胸痹心痛。所有这些,均是当今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方药。病因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龄大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常见致病因素是:1肾气亏损随着年龄的增长,脏气功能渐退,或未老而肾亏,命门火衰,不能温煦各脏腑,导致阳衰气滞,血行不畅,发生气虚血瘀;或肾阴亏乏,不能滋养脏腑之阴,也可导致阴虚血瘀。2寒邪内侵由于胸阳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心脏不通发为胸痹。如诸病源侯论说:“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为胸痹。”3饮食不节素嗜肥甘厚味或长期饮酒,脾胃受损,运化失常,痰浊内生,阻渴胸阳,气机示畅,发为胸痹。4情志失调长期缺乏运动。精神抑制,情志失去平衡,或过度紧张不安,思虚过度,致血行不畅,气滞血瘀,心脉瘀阻发为胸痹。病机真心痛的病机主要是胸阳不振,阴寒之邪内侵与痰浊上扰所致。年大肾气渐衰,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阴寒与痰浊不化,痹阻心脉,进一步导致气滞血瘀,出现以瘀血为特征的胸痹证,严重者可发为真心痛,甚至心阳暴脱。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病机理是复杂的,综合性的较长过程。可归纳为四个步骤:1心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平滑肌细胞增生。2血小板粘附于受损的血管壁后,释放出血清素,血栓素A2、血小板、因子等。3低密度脂蛋白由受损的内皮细胞渗入内膜下的平滑肌细胞,并被吞噬,进入细胞后被细胞内溶酶体的水解酶分解而释放出游离胆固醇,后者与亚油酸结合,成为重要发病环节。4在上述病理变化基础上,最终发生冠状动脉纤维化、钙化。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受累心脏缺血程度。当冠状动脉管径狭窄达75以上时,则可产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悸失常,甚至猝死。轻者胸闷气憋,重者则胸痛,或胸痛彻背,或突然剧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一般来说冠心病是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指心气血阴阳不足,标实是指阴寒、痰浊、瘀血等病邪在体内停留。典型的心绞痛发作为突然发作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每在劳动或兴奋时,或受寒、饱餐后发生。疼痛部位多在胸骨上段或中段之后,也可能波及心前区,可放散至左肩或左上肢前臂内侧达小指与无名指,亦可表现为牙痛、胃脘痛。疼痛性质多为闷胀、窒息性、压榨性,甚至有濒死的恐惧感。疼痛发作持续时间,一般数秒至数分钟,少有持续15分钟以上者,疼痛发作时经休息或含服硝酸某油制剂后可缓解。有些心绞痛发作在夜间,发作时病人面色苍白无华,表情焦虑,或有大汗不止。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休息或含服硝酸盐制剂不易缓解。近二十年来,采用宏观辩证与微观辩证相结合的治疗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中医把冠心病的治疗归纳为二期六个治法。辩证论治中医学认为冠心病是虚实夹杂的本虚标实证。临床表现随个体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论治时视病情变化而定;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同治,使心胸之阳舒展,血脉运行畅通。治本采用温阳益气、滋阴养血之法;治标则以祛寒、豁痰、活血等法。总之,要辩虚实、明标本进行补虚或泻实,或标本兼顾,进行辩证分型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急性期1心阴虚型主证:胸闷痛,心烦易怒,头晕耳鸣,口干咽燥,目眩,夜寐不安,或有潮热盗汗,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或沉细而数。辩证:心阴不足,血不养心则胸闷痛、夜寐不安;精血亏少;不能上营于头目则头晕耳鸣、目眩、口干咽燥;肝阴不足,情志抑郁故心烦易怒。阴虚生内热,迫津液外来,故潮热盗汗;舌脉变化为阴虚之证,故宜滋阴潜阳,活血通络。治则;滋阴潜阳,活血通络。方药:养阴通脉汤化裁。生地、麦冬、丹皮、勾丁、石决明、红花、丹参、川芎、夏枯草、瓜萎。2心阳虚型主证:心前区痛,或心痛彻背不易缓解,心悸、气短、自汗,动则加重,畏寒肢冷,舌胖嫩、暗淡,脉沉细或沉迟。辩证:心阳不足,鼓动无力,血行不畅,则心前区痛;心血痹阻胸中。转行于背则心痛彻背;不能温煦四末,故畏寒肢冷;舌、脉为心阳不足之征象。治则:温通心阳。方药:瓜萎薤白半夏汤合四逆汤化裁。瓜萎、薤白、半夏、干姜、五味子、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附:心阳暴脱证主证:在心阳虚基础上,突然发作心前区压榨样、窒息样疼痛,持久不缓解,精神恐怖,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甚至昏迷,脉微欲绝,或促、结、代。辩证:素有胸阳不振,复感寒邪、劳累、五志失常致心阳暴脱,宗气大泄则出现心阳暴脱之危证,当应回阳救逆,或中西医结合救治。治则:回阳救逆、固脱。方药:四逆汤、独参汤、参附汤。人参、附子、肉桂、干姜、五味子等。心阳暴脱为冠心病之危重证,除用中药治疗外,要结合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结果予以积极的救治,首先应加强住院前的就地抢救,治疗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血液供应,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并发症,防止猝死。3心血瘀阻型主证:心胸发作性疼痛,多为刺痛、绞痛、痛处固定,或痛引肩背,胸闷气短,心悸、舌暗紫,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或结代。辩证:瘀血痹阻脉络,胸阳不通,不通则痛,故见胸痛如针刺,或呈绞痛,痛处固定不移;气滞不畅,故胸闷气短、心悸;唇舌暗紫,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为气滞血瘀之象。治则: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壳香附元胡丹参蒲黄五灵脂二、缓解期当急性期症状缓解后,还应根据脏腑偏虚进行辩证,以扶正固本,以善其后。常用补气养血法及滋阴通络法,前者针对气血不足而施方用药,调理心、脾为主;后者针对阴虚火旺而治疗,治肝、肾为主。一个月为一疗程。1补气养血法: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参苓白术散、养心汤等。主要药物有党参、麦冬、五味子、山萸肉、丹参、山药、黄芪、山楂、当归、茯苓、熟地等。2滋阴通络法: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一贯煎、杞菊地黄丸等。主要药物有熟地黄、沙参、太子参、玉竹、山楂、丹参、枸杞、益母草、桂枝等。预防和护理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已取得显著成效。注意以下几点可以避免疾病的发展或争取早日康复。1已患冠心病者,应心胸开阔,定期检查,注意病情变化。如心绞痛急性发作,应当地休息,服药治疗。如冠心苏合香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或含化消心痛、心痛定、硝酸甘油片;也可针刺合谷、内关、膻中;耳针取心、神门、皮质下等穴位。必要时吸氧,心情紧张者服安定辅助治疗。2平素生活要有规律。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但能预防肥胖,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应变能力;还能减少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高粘血症和血栓形成的发生。锻炼的方式因人而异,一般以太极拳、散步、气功操为宜。3合理的饮食、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和进展有重要作用。以素食、青菜、水果为主要饮食,将会减低血胆固醇、脂蛋白的升高;菜油、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