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又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事物的形象。对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是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和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在理解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来概括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一、诗中主人公形象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或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诗经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做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二、诗人自身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诗人的自身形象一般有以下九大类型:1. 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2.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中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再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着地追求真理的形象。3.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苏轼定风波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4. 金戈铁马、转战沙场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中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英勇的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的真实诗人形象,他热爱田园生活,安贫乐道。6. 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泊富贵、傲视权贵的品质,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7. 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齐上心头。8.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诗人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此二句刻画了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 9.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形象。【答题步骤】1. 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2. 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步骤1)3. 结合诗作分点说明、概括。(步骤2)4. 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诗人通过形象所寄寓的感情)(步骤3)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分析诗中塑造的主人公的形象。这首诗塑造了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的形象,(步骤1)通过对边关将士在恶劣环境中不畏艰苦、早起晚睡、为国杀敌场景的描写,(步骤2)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赞美之情,诗人希望像边关将士那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步骤3)思维轨迹 题干的要求是“分析诗中塑造的主人公的形象”,意思是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特点),什么(形象类别,如隐者、游子、将士等)形象,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步骤1)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步骤2)。解析 从题干可知,人物的身份是诗人;从“竹轩”“柴门”和“狭径”等词可见诗人生活简朴;从“茶碗”“篆烟”等生活用具可以看出诗人生活闲适;从“倦卧”和“闲吟”的行为及“预想”冬天景象“更好”和“莫移”“梅”的心理,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闲适、洒脱;从“竹”“雪”“梅”等意象,可以看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读懂诗歌 柴门被风吹开,小径才刚被辟开,竹子也才刚栽上。竹梢的影子追随茶碗细细地落在轩中,竹叶的声响追随篆烟轻轻地飘来。暑天倦卧,可以看到星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闲来吟诗,可以看到白雪压弯竹枝的景象。 设想这儿的冬季的景象一定更好,请不要移走墙下那一株梅花。类型二景物形象(包含意象、意境)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达主观感情的,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是景物形象,即“意象”。如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写景时,作者常常挑选特定的景物,并用带有浓郁的个人感情色彩的词去修饰这些景物。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自然中有万般景象,因为作者有思乡之愁,所以他偏挑选“藤”“鸦”等景物;这些景物也有各种特征,而作者偏偏要用带有思乡之愁的词去修饰它们。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分析意象的特点,主要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1)要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把握其外在特征。要特别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因为不同季节、不同色调所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情感特征是不同的。(2)要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由外在的形象特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分析意象的作用,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2)提供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中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力衰微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情”。 意象在具体诗歌中的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由具体诗歌的内容来定。(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则贯穿始终,是诗歌的线索。意境,通俗地讲,就是诗歌中所有意象的“总和”。概括诗歌的意境,常用这样一些术语,如:动(活泼、热烈、繁华、喧闹)、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悲(悲凉、悲壮、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孤清)、壮(壮阔、壮丽、空旷、慷慨、雄浑)、美(优美、明丽、雅致、清新、自然、质朴、含蓄、飘逸)。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或几句诗,或一句诗所营造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个建筑的一些砖石。如马致远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悲凉意境。意象是具体的事物,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答题步骤】1. 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2. 找出诗中的景物(意象),概括景象(意境)的特点。(步骤1)3. 描摹诗歌图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步骤2)4. 剖析作者的情感。(步骤3)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颈联描绘了诗人在路途中看到的一幅凄凉的画面。树木枝梢空疏,傍晚只有归巢的黄莺到来,空气中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连喜欢花的蝴蝶也不见飞来。衬托了独自开放的杏花的孤寂之感。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颈联“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是全诗唯一写景的一联,此联写景颇具特点,前句是眼前之景,后句为想象之景,前后互为补充,虚实结合,营造出凄冷、孤寂的早春氛围,同时也衬托出一枝红杏独自开放的寂寞之感。读懂诗歌 一枝红艳的杏花探出墙头,而墙外的行人(诗人)正在伤春惆怅。这枝杏花看起来好像跟我一样在伤春惆怅。可惜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开尽,即刻就要离去。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莺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连喜欢花的蝴蝶也没有来。这时候我更加怀念长安的千万棵树,可淡淡的暮色已经笼罩住了夕阳的光辉,使整个神州一片暗淡。度破讷沙(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步骤1)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步骤2)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步骤3)解析 题干的要求是“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意味着答题范围是全诗,需要答出全部步骤。读懂诗歌 在破讷沙头,大雁正在飞;在鸊鹈泉上,战胜了敌军的将士们刚刚归来。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沙漠上,战士的盔甲如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类型三事物形象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的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在全诗中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物象的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他们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中“梅花”的形象,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竹”的形象。【答题步骤】1. 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2. 所写物象是什么?(步骤1)3. 作者从哪些方面(不同感官),或运用什么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侧面烘托),写出了物象的什么特点?(步骤2)4. 所写之物象征什么?或作者借所写物象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3)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简析这首诗塑造的杏花形象。 参考答案 这首诗塑造了风姿绰约、妖娆美丽,宁可飘零天涯,也不愿忍受屈辱的杏花形象。(步骤1)通过对妖娆美丽、占尽春光、花落逐春水、芳魂无玷的杏花形象的描写,(步骤2)表达了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守自己的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步骤3)思维轨迹 题干的要求是“简析这首诗塑造的杏花形象”,答题范围是整首诗,需要答出全部步骤。野菊宋 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 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颔联描绘了馨香、高洁的野菊形象。(步骤1)野菊生长在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步骤2)解析 根据题干“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可知,答题范围是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需要答出步骤1和步骤2。读懂诗歌 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指不追求被文人赏识),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怎肯因为无人欣赏而减少自己的幽香?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的菊花,因为它们还在媚求陶渊明的赏识。添字丑奴儿注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注 词作于作者南渡以后。请简要概括上片中芭蕉树的形象特点。 树干高大,枝叶繁茂,叶心舒卷,脉脉含情。读懂诗歌 (大概是在一个夏天吧,正是芭蕉长得最茂盛的时候。词人临窗而望,看见院子里几棵郁郁葱葱的芭蕉树,叶子又长又大,一片浓荫,遮盖了整个院落。)看它们高大的样子,想必有些年头了,只是不知是谁在哪年哪月栽种。阔大的蕉叶,似巨掌,似绿扇,一张张,一面面,尽情地伸向空中,遮蔽庭院。蕉心蜷缩着,蕉叶舒展着,这一卷一舒,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到了晚上,词人满怀愁绪,无论如何不能入睡。是什么让她如此伤心?词人没有说。)本来就伤心不已,偏偏天又下起雨来,那雨打芭蕉的声音,一直到夜半三更,滴滴答答,响个不停。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从字面上看,“起来听”似乎纯系由于“北人不惯”,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不是水土、气候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沧桑的异乡之感。分析形象三步走,特点、情感不可少第一步:找具体描写形象的句子,逐句翻译,读懂诗句的内容。第二步:分析作者从哪些角度(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间接描写主要表现为环境描写),从哪些方面(主要体现为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哪些手法,写出了形象的什么特点,或营造了具有什么特点的画面与意境。一般在概括形象特点时用形容词短语,在概括画面特点时用“时间地点事件图”(如“晚秋山野隐居图”)的形式。如果题干要求简析相关形象,实际上只要把相关诗句简洁、准确地翻译一下即可。第三步:理解形象特点,结合注释,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薛氏瓜庐注 南宋 赵师秀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 注 薛氏瓜庐:薛氏,指薛师石,永嘉人,其室名为“瓜庐”,因号瓜庐翁,有瓜庐诗一卷行世。(1)从前两联看,“薛氏”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5分) (1)“薛氏”是一位隐居不仕,有着闲情逸致的诗人。(2分)首联写他不追求功名利禄,远离尘世的纷争。(1分)颔联说他忙于种瓜,还要分出时间来读书,过着半耕半读的隐居生活。(2分) (意思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鉴赏诗歌形象时要注意诗人对形象的描绘,概括时要抓住其特点。结合诗句不难看出,“薛氏”是一位隐居不仕,有着闲情逸致的诗人,再结合前两联加以解释即可。(2)颈联写景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简要赏析。(6分) 颈联写薛氏瓜庐四周优美的湖山景色,(2分)表现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景色特点,(2分)烘托了薛氏超然世外的隐士情怀。(2分)(作用也可答描绘准确贴切,生动如画,充满野趣)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先概括写景的特点,再分析其作用。读懂诗歌 友人不追求功名利禄,远离尘世的纷争(写友人清高脱俗的性情)。忙于种瓜,还要分出时间来读书(表现友人半耕半读的隐居生活)。瓜庐四周野水比地多,春山上有一半有云彩。我现在恐怕已经很老了,学种蔬菜之类的肯定比不上你了。浣溪沙辛弃疾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2)下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5分)_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百鸟啼鸣、桃李芬芳的热闹春景图。(3分)下阕三句,前句写春鸟啼鸣,中句写桃花明艳照人,后句写梨花清丽洁白。(2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下阕三句都是写景,答题时既要将三句所写的内容概括为一幅画面,也要扣住“赏析”二字对每一句写景的内容做具体分析。读懂诗歌 村子里的父老们都争先恐后地对我说,今年风调雨顺,一定会有一个好收成。他们不会再像去年那样紧锁眉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0644.2-2025特殊环境条件选用导则第2部分:高分子材料
- 汉字翻译成拼音课件
- 汉字的象形文字课件
- 汉字溯源课件谭飞
- 工程结算工作协议书
- 《中国传统文化》19秋冬校内知到智慧树答案
- 我父亲演讲稿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件 我上学啦 我上学啦 4.好玩的游戏
- 永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永久收入理论课件
- 多媒体教室使用的课件
- 高中英语必背3500单词表完整版
- 【语文单元主题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整体教学以及教材解读》课件部编版创新
- 疑难病例讨论PPT模板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总包合同范本
- 银行关于不动产抵押物权证保管操作模版
- 大金压缩机使用说明(D型)
- 心肺复苏术(三人组)操作程序及技术标准
- 工程进度计划横道图
- 医药代表销售技巧培训
- 牛的品种及生物学特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