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考一本通_第1页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考一本通_第2页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考一本通_第3页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考一本通_第4页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考一本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考一本通.txt6宽容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考一本通编 号: 20100804154156 版 本: 2011版 主 编: 李永新 优惠折扣: 10 上架时间: 2010-8-4 15:40:26 价 格: 市场价:¥128会员价:¥128 前言(1)第一部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第一章 知觉速度与准确性(2)第一节 概论(3) 第二节 题型介绍与解题思路(4)第二章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10)第一节 数字推理概述(11) 第二节 数列形式数字推理(18) 第三节 创新型数字推理(29) 第四节 图形形式数字推理(33)第三章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39) 第一节 数学运算概述(40) 第二节 六大数学思想方法(42) 第三节 数的特性(53) 第四节 数学运算题型分类解析(59)第四章 判断推理图形推理(92) 第一节 图形推理概述(93) 第二节 图形推理直觉培养(105) 第三节 古典图形推理解析(108) 第四节 视觉型图形推理解析(116) 第五节 九宫格图形推理解析(125) 第六节 图形的空间形式推理(130) 第七节 图形拆分与组合(134) 第八节 图形类比(136) 第五章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138) 第一节 江苏省历年考试真题分析(139) 第二节 直言命题(141) 第三节 复言命题(152) 第四节 模态命题(164) 第五节 因果联系及其寻求方法(168) 第六节 可能性推理题型及解题技巧精讲(172) 第七节 分析推理题目解题方法(183)第六章 判断推理定义判断(194) 第一节 江苏省历年真题特点分析(195) 第二节 定义判断中的基础逻辑知识(197) 第三节 定义判断的主要题型(200) 第四节 单定义判断解题方法及注意事项(202) 第五节 多定义判断解题方法及注意事项(207)第七章 判断推理类比推理(211) 第一节 题型介绍及历年真题分析(212) 第二节 类比推理解题技巧与注意事项(214) 第三节 词项间的逻辑关系(219)第八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226) 第一节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227) 第二节 片段阅读(229) 第三节 文章阅读(236) 第四节 语句连贯(241)第九章 资料分析(244) 第一节 资料分析概述(245) 第二节 资料分析阅读技巧(249) 第三节 资料分析重要概念(254) 第四节 基本运算技巧(261) 第五节 例题精讲(266)第二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288)第一章 法理学(289) 第一节当代中国法的形式(289) 第二节法律、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改变或撤销(291)第二章 宪法(291) 第一节宪法的基本原则(291) 第二节国家性质(292) 第三节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292) 第四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93) 第五节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294) 第六节中央国家机关(296) 第七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302) 第八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02)第三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302) 第一节 总论(302) 第二节 行政处罚(303) 第三节 行政强制(304) 第四节 行政许可(305) 第五节 行政复议(306) 第六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308) 第七节 行政诉讼法(309) 第八节 国家赔偿(313)第四章 公务员法(316) 第一节公务员的概述(316) 第二节公务员的素质保障制度(316) 第三节公务员的激励制度(317) 第四节公务员的监控制度(319) 第五节公务员的权利保障制度(321)第五章 刑法(322) 第一节刑法的基本原则(322) 第二节犯罪和犯罪构成(322) 第三节排除犯罪性的行为(324) 第四节未完成罪(324) 第五节共同犯罪(325) 第六节刑罚(326) 第七节刑罚裁量与执行(326) 第八节刑法各论(328)第六章 民法(329) 第一节 民法总论(329) 第二节 合同法(332) 第三节物权法(336) 第四节婚姻法(340) 第五节 继承法(342)第七章 商法(343) 第一节公司法概论(343) 第二节公司的一般规定(344) 第三节有限责任公司(345) 第四节股份有限公司(346) 第五节合伙企业法(347)第八章 经济法(349) 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349) 第二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350) 第三节 产品质量法(350) 第四节 劳动法(351) 第五节 个人所得税法(358) 第六节 企业所得税法(359)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61) 第一章 辩证唯物论(362)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62) 第二节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362)第二章 唯物辩证法(363) 第一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363)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365)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66)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366) 第二节 真理(367)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369) 第一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369) 第二节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动力(370) 第三节人的本质和价值(371) 第四节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72) 第五节个人和群众的关系(374)毛泽东思想概论(375)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376)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376)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条件及其历史地位(376) 第三节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377)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378) 第一节近代中国国情(378)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79)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379)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380) 第一节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80)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理论(381)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382) 第一节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382)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382)第五章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383)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383) 第二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毛泽东思想(38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85)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386)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386)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问题(386)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388)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388) 第二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89)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390) 第一节坚持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390) 第二节坚持科学发展(390) 第三节坚持和谐发展(391)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393)第五章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节选)(394)第六章 十七大报告专题解读(401)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406)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407)第二章 公共行政概述(408)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408) 第二节 行政管理的职能(408) 第三节 行政组织(409) 第四节 行政运作(410) 第五节 行政监督(412) 第六节 依法行政(415)第三章 公共政策(417) 第一节公共政策概述(417)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过程(417)第四章 公共服务(418) 第一节 公共服务概述(418) 第二节中国主要公共服务领域改革趋势(419)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420) 第一章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421) 第一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概述(421) 第二节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421) 第三节社会转型时期公务员职业道德新理念(422)第二章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功能(422)第三章 公务员行为规范(423) 第一节公务员行为规范的涵义和特征(423) 第二节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基本原则和要求(423) 第三节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424)文学常识(426)公文写作与处理(433)第一章 党政机关公文基础知识(434) 第一节公文概述(434) 第二节公文写作要则(435) 第三节行政公文格式(437)第二章 常用公文写作(439) 第一节决定(439) 第二节决议(439) 第三节通知(440) 第四节通报(440) 第五节批复(441) 第六节请示(441) 第七节工作报告(442) 第八节函(442) 第九节会议纪要(442)第三章 公文处理(443)经济知识(444)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445) 第一节经济学及其研究方法(445) 第二节市场经济(44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46)第二章 微观经济(447) 第一节市场竞争(447) 第二节现代企业制度(447) 第三节收入分配(448)第三章 宏观经济(449) 第一节发展经济学(449) 第二节 财政与税收(450) 第三节货币与金融工具(450) 第四节 金融市场(451) 第五节中央银行(452) 第六节 货币政策(452)第四章 国际经济学(452) 第一节 开放经济(452) 第二节 国际贸易(452) 第三节 国际金融(453)科技知识(454)第一章 科学技术概述(455) 第一节科学和技术(455)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史(456) 第二章 科技创新(457) 第一节 技术创新(457) 第二节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458)第三章 当代科学技术(459) 第一节通信技术(459) 第二节 计算机技术(459) 第三节 生物技术(460) 第四节新材料技术(460) 第五节航空航天技术(461) 第六节 激光技术(461) 第七节 能源技术(462)历史知识(465)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466) 第一节鸦片战争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466) 第二节太平天国运动(467) 第三节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467) 第四节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和传播(468) 第五节列强侵华势力的扩张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468) 第六节改良思潮与戊戌变法(469) 第七节清末新政(470) 第八节辛亥革命与清王朝的覆灭(471)第二章 中国现当代史(472) 第一节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472) 第二节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失败(472)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探索(473) 第四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抗战全面胜利(474) 第五节重庆谈判与解放战争(474) 第六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社会改造(475) 第七节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进程(477) 第八节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477)第三章 世界现代史(479) 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过渡(479) 第二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480) 第三节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480) 第四节第二次世界大战(481) 第五节美苏争霸、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482) 第六节世界多极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483)附录 最新时事热点(484)最新时事热点(一)(485) 最新时事热点(二)(494) 最新时事热点(三)(503) 最新时事热点(四)(507) 最新时事热点(五)(512) 最新时事热点(六)(515)最新时事热点(七)(528)第三部分 申论第一章 走进江苏省申论考试(534) 第一节 了解江苏省申论考试(535) 一、江苏省公务员申论考试相关情况(535) 二、何为申论(535) 三、了解申论考试(536) 第二节 分析江苏省申论考试(540) 一、题材与材料(540) 二、申论要求分析(542) 第三节 申论备考(545) 一、备考的重点(545) 二、备考的细节(545) 第二章 把握作答流程(547) 第一节 审题策略(548) 一、审题的作用(548) 二、审题的原则(548) 第二节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551) 一、深入研究给定资料(551) 二、提炼要点(555) 第三节 加工要点(560) 一、思维方式(560) 二、加工方法(561)第三章 归纳概括类试题(563) 第一节 题型概述(564) 一、定义(564) 二、题型分类(564) 三、总体要求与评分标准(566) 第二节 解题流程及方法(568) 一、解题流程(568) 二、方法点拨(568) 第三节 实战演练(574) 文化产业发展问题(574) 第四章 综合分析类试题(578) 第一节 题型概述(579) 一、定义(579) 二、题型分类(579) 三、总体要求与评分标准(581) 第二节 解题流程及方法(583) 一、解题基本流程(583) 二、四大基本分析方法(583) 三、四大题型逐一击破(586) 第三节 实战演练(592) 网络打假问题(592) 第五章 提出对策类试题(595) 第一节 题型概述(596) 一、定义及趋势分析(596) 二、题型分类(596) 三、试题要求及评分标准(597) 第二节 解题流程及方法(599) 一、对策题的解题流程(599) 二、对策的提取(599) 三、对策的结构(603) 第三节 实战演练(610) 调节收入分配问题(610) 第六章 文章论述类试题(612) 第一节 题型概述(613) 一、定义(613) 二、题型分类(613) 三、作答要求(614) 第二节 解题流程及方法(616) 一、立意(616) 二、拟题(618) 三、布局(621) 四、写作(626) 第三节 实战演练(633) 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633) 第七章 应用文类试题(640) 第一节 题型概述(641) 一、定义(641) 二、题型分类(641) 三、代表类型(642) 四、总体要求(642) 第二节 解题流程及方法(645) 一、应用文类试题作答特点(645) 二、应用文类试题解答流程(645) 三、应用文类试题常见类型(646) 第三节 实战演练(656) 过度包装问题(656)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