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以治过敏性鼻炎.doc_第1页
清热以治过敏性鼻炎.doc_第2页
清热以治过敏性鼻炎.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热以治过敏性鼻炎发表者:李凡成 (访问人次:2740)过敏性鼻炎,中医称鼻鼽,即阵发性鼻痒、喷嚏、出清涕,往往突然发作,很快消失,早晚易发。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田道法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指出:“鼻鼽的发生,内因素体虚寒,肺虚不固及脾肾阳虚,外因风寒异气(变应原)入侵。病机表现为肺气虚弱、卫表不固,肺脾气虚、水湿泛鼻,肾气亏虚,肺失温煦等特征。”此类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性鼻痒、喷嚏阵作,清涕如注,鼻黏膜苍白或紫暗,伴形寒肢凉,手足不温,小便清长,夜尿多,容易感冒,舌淡,脉虚弱等,临床上多从温阳、益气、补脾着手,用玉屏风散、桂枝汤、附桂八味汤等为治,中医高校第三版教材五官科学、第四、五、六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以及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教材,莫不如是,验之临床,也确能取得一定疗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李凡成过敏性鼻炎,虽亦表现为突发性鼻痒、喷嚏阵作,清涕如注,却伴有口苦咽干,小便黄,舌质偏红,舌苔或微黄,脉兼数象,用温阳益气之剂往往无效。因找寻先贤所论,见历代医家对鼻鼽、清涕之症亦有从热因立论者。如素问痹论说:“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姚止庵注:“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者,火也,火盛故不可按。膀胱为津液之器,热则癃,故小便涩。小便涩则火不得下行,反上灼其脑而为清涕,出于鼻窍矣。”张琦注:“湿热郁结,则水道不利,寒水之气不得下行,上出于脑而为清涕。”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对“鼽”、“嚏”均从火热病机认识,指出:“鼽者,鼻出清涕也。或言鼽为肺寒者,误也。彼但见鼽嚏鼻窒,冒寒则甚,遂以为然,岂知寒伤皮毛,则腠理闭密,热极怫郁,而病愈甚也。”又说:“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或故以物扰之,痒而嚏者,扰痒属火故也。”根据上述医论,笔者自拟“清热止嚏汤”治疗鼻鼽,用于临床,颇为应手。其组成为:葛根、赤芍、牡丹皮、生地黄、紫草各15g,黄芩、知母各10g,黄柏6g,泽泻12g,红花6g,肉桂1g(兑服),细辛3g。此方从胞痹与阳明郁热(火)立论。胞痹者,膀胱气化不良,小便不利,郁而化热(膀胱蓄热),致使太阳之气痹于下,不能循经上升,上为清涕也。故方中取滋肾通关丸之肉桂温阳化气,助知母、黄柏、泽泻清利膀胱,导热邪于下,所谓上病下治之法;鼻属肺与阳明,故取葛根、黄芩清肺与阳明之郁热;阳明多气多血,阳明郁热则气血郁滞,故取牡丹皮、赤芍药、生地黄、紫草、红花既清热凉血而化瘀,又具抗变态反应之效而有利于调节免疫功能;细辛辛散,调节寒温,发散郁热,祛风止嚏。全方合用,共奏清热利水,凉血化瘀,祛风止嚏之效。例1:周某,男,36岁,6月28初诊。诉阵发性鼻痒、喷嚏、清涕如注两年余,早晚明显,白天亦作,伴口苦咽干,小便黄。检查见鼻甲红肿,鼻道干净;咽部暗红,小瘰增生。舌偏红少津,脉洪缓。诊为鼻鼽、慢喉痹,证属郁热上干。治拟清热利窍,药用葛根15g,升麻10g,甘草6g,赤芍15g,黄柏6g,知母10g,肉桂1g,红花6g,紫草10g,生地15g,细辛3g,泽泻10g。7剂,每天1剂,水煎,分二次服。7月5日复诊:药后明显好转,发作次数显减,症状减轻,口苦咽干消失,小便清。仍有时鼻塞,吹风后加重。左鼻甲略大,舌淡红少津,脉洪缓。从清利阳明,益气固表论治:葛根15g,升麻6g,甘草6g,赤芍15g ,黄芩12g,桑白皮12g,木通6g,黄芪20g,白术10g,西洋参8g,白芷10g,当归10g。续服7剂。8月8日三诊:谓药后症状消失,但8月2日起,鼻鼽之症又在早上有复发,但较轻微。二便调,舌淡红,脉洪缓,仍以7月5日方,7剂收攻,随访一年未见复发。例2:黄某,男39岁。9月13初诊。诉阵发性清涕、喷嚏10余年,早上为多,小便偶尔黄,鼻粘膜淡红,鼻甲少津欠润。舌质偏红,苔薄,脉沉弦细缓。诊为过敏性鼻炎,证属郁热熏鼻,治以清热止嚏汤加减:葛根、赤芍、牡丹皮、生地、紫草各15g,黄芩、知母各10g,黄柏6g,泽泻12g,红花6g,肉桂1g(兑服),细辛3g,7剂,水煎服,每天1剂。3个月后电话联系其本人,谓七剂后症状消失,未再求诊服药。例3:李某,男,30岁。10月18日初诊。诉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三四年,早晚为多,春秋季为多,发作时可致哮喘,每天早上起床后鼻咽不适,唇干。查见鼻膜色泽淡红,鼻道干净。舌质偏红胖,苔薄微黄,脉沉弦缓。诊为过敏性鼻炎,证属郁热熏鼻,治以清热止嚏汤:葛根、赤芍、牡丹皮、生地、紫草各15g,黄芩、知母各10g,黄柏6g,泽泻12g,红花6g,肉桂1g(兑服),细辛3g,7剂,煎服,每天1剂。3个月后电话联系其本人,谓药后症状消失,未再服药。 清热止嚏汤在专著现代中西医结合实用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手册(李凡成、翦新春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李凡成、徐绍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高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