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大学图书馆古籍室重点收藏内容简介1.四库全书与宛委别藏江苏大学图书馆收藏有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两大丛书四库全书和宛委别藏,只是按其传承应属“孙子辈”,其父辈诞生于宝岛台湾,而祖辈如今仍安居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1四库全书是迄今为止人类世界历史上卷帙最为浩大的成套丛书,她以磅礴的气势汇总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多彩内涵,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一并被誉为代表中国历史形象的三大工程。她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鸿篇巨著,擎世力作: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规模庞大的百科丛书。它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历代主要典籍,内容涉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所有领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文献集成。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称“四库”。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据此,清朝乾隆皇帝将之命名为四库全书。该书共收书3 503种,79 339卷,36 304册,总字数99 700万字,共230多万页。饱经沧桑:四库全书成书后,乾隆帝对其存藏十分重视。他决定仿效“天一阁”规制,先行缮录的四套四库全书分别送藏于紫禁城文华殿后的文渊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圆明园的文源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史称 “内廷四阁全书”。北四阁四库全书专为御览,仅供乾隆帝随时调阅,外人无缘得见。后来,乾隆帝考虑到文人学子读书需要,命将续缮的三套四库全书分别送藏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史称“江浙三阁全书”。南三阁四库全书均对外开放,而且鼓励文人学子入阁阅览。编纂概况:乾隆皇帝总结其父祖的经验教训,坚信武功文治,下决心编纂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正月四日,乾隆向全国发出一道上谕,令各省官员广泛收集前代遗书和本朝著作,送到京城。四库全书的编纂从此拉开序幕。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四库全书馆在翰林院设立,首先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古书,同时整理从全国各地征收来的书籍以及朝廷原有藏书,正式开始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四库全书由总纂官纪昀(晓岚)穷毕生精力,率三百六十位一流学士精心编纂。四库全书从开馆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完成第一部四库全书,即我馆收藏的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后续抄的三部于乾隆四十七(1782年)年开始进行,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四月同时完成。四库全书抄毕送藏后,伴随“康雍乾盛世”的余光,度过了半个多世纪宁静祥和的时光。随后,她便饱经战火摧残,厄运接连不断。首先遭到毁灭性破坏的是江南三阁。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兵舰攻陷镇江,文宗阁四库全书损失了一部分。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打镇江金山,文宗阁与四库全书全部被焚。太平军占领镇江后又进克扬州,文汇阁及所藏四库全书也被付之一炬。文渊阁四库全书自1931年运出故宫,便再未回到原阁,先是全部运往上海,此后又辗转于重庆、南京等地,1948年,国民党政府撤离大陆,前往台湾,将故宫博物院的一些珍贵藏品运往台湾时,将四库全书中最为珍贵的藏本文渊阁四库全书带到台湾,文渊阁四库全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巨大的价值与贡献:保存图书。中国历史上浩如烟海的典籍,至四库全书而得以全面地涵盖整理。尤其是相当多已经散佚的图书,因它而有了书名存目,这对全面保存中国文化典籍和保持历史原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库全书辑录并保存了大量散佚民间的永乐大典中的图书,且收入时仍保持其原貌,这对我们了解和认识永乐大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60多年来,战乱频仍,如果没有集众书于一身的四库全书,古籍将会大量散失,从而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古籍整理的方法。在古籍整理的方法上,尤其是在辑佚、校勘、目录学、汇刻丛书等方面给后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如在辑佚方面,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并收入四库全书者共有385种,不仅使不少亡佚已久的古籍珍本重见天日,而且为后代的辑佚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在校勘方面,四库馆臣网罗众本、慎选底本等做法,为后代的校勘工作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等。编修组织严谨,考校力求严谨。四库全书开馆之初,乾隆皇帝即全面规划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四库全书的编修系统专业而科学,从严务实,贯彻始终。从选本的签注到辑佚、抄校、勘定,垂鹄之高,督责之严,运作之高效,令后人慨叹。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没有一条理分明、层次清晰的分类组织系统,要检阅使用会十分困难。四库全书共分为四部、四十四类、五十六属。四部指经、史、子、集,这也是四库全书名称的由来。四库全书四部分类及类目表:经部史部子部集部1、易类2、书类3、诗类4、礼类5、春秋类6、孝经类7、五经总义类8、四书类9、乐类10、小学类训诂属字书属韵书属1、正史类2、编年类3、纪事本末类4、别史类5、杂史类6、诏令奏议类7、传记类8、史钞类9、载记类10、时令类11、地理类12、职官类13、政书类14、目录类15、史评类1、儒家类2、兵家类3、法家类4、农家类5、医家类6、天文算法类7、术数类8、艺术类9、谱录类10、杂家类11、类书类12、小说家类13、释家类14、道家类1、楚辞2.1、别集类汉至五代2.2、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2.3、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2.4、别集类金至元2.5、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2.6、别集类清代3、总集类4、诗文评类5、词曲类*笔者为读者更好地了解别集类收藏,特将序号添加下位号,并注明其年代。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四库全书的编纂和问世强化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传统,这对当时各民族成员的思想有着良好的整合力。她不仅汇集了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遗产,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宝库;而且其最大的价值和功用,在于保存典籍、传承文化,为学者研究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丰富而完整的文献资料,而研究、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四库全书是我国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文化集大成的体现,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我馆收藏有电子版四库全书目录文本,可供按书名、著者和关键词检索,如有同行或研究者想要索取,可发邮件至: T。1.2宛委别藏(附录: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四库全书是乾隆帝下诣举全国之力编撰而成,宛委别藏是阮元凭借个人之力以及其组建的团队,历经近二十年搜集成果,分数次向嘉庆进献的“四库未收书”之丛书。前者于1986年,台湾商务印书馆根据文渊阁本,影印出版了文渊阁四库全书,16开,1500册;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此影印32开本,共1500册。后者于1981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将宛委别藏现存160种书籍全部影印出版;1988年,广陵书社(江苏古籍出版社)又据台湾商务版再次影印出版,收书160种,计120册。下面分别就宛委别藏与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的成书过程作一简要介绍,以发其宝藏之珍,也想求教于方家。宛委别藏汇成经过嘉庆十二年(1807年),阮元守制服满,奉召入京,向帝进呈“四库”未收书60种,嘉庆帝十分高兴,盛赞此举乃大海捞针般艰难,成此事者当功标青史,遂据传说夏禹登宛委山得金简玉字之书,而亲笔赐名宛委别藏,并在各书首页盖“嘉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阮元堂弟阮亨曾记此事:“兄官学政、巡抚时,留意于东南秘书,或借自江南旧家,或购之苏州番舶,或得之书舫,或钞自友人。凡宋元以前为四库所未收、存目所未载者,不下百种。为兄访求购借者,浙之鲍以文廷博、何梦华元锡、严厚民杰之力为多。丙寅丁卯间,兄奉讳家居,次第校写,共得60种。每种皆仿四库书式,加以提要一篇。丁卯(1807年)冬,服阅人瓤,进呈乙览,蒙赐披阅,奖赏有加。戊辰己巳复抚浙续写。阮元在其诗文中也有更清晰记载,在题何梦华上舍访书图诗中说:“何君涉九流,咨询在古编。”“何君为我行,时泛贯月船。写进六十部,恩赉下木天。(自注:丁卯冬,元进四库未收书60种,皆蒙乙览,被赐纸墨手砚、蟒衣等物。)再访再写进,屡得翰墨缘。(自注:后又进40种,共百种。)”嘉庆十六年,48岁的阮元在京继续编录、整理四库未收书,字斟句酌,编成四库未收百种书提要,连同后又陆续征得七十多种秘籍一并进呈。据研经室外集记载,进“四库未收书”达173种。 1924年,人们在清理故宫养心殿时,才发现宛委别藏深藏于此。后有袁同礼、杨允亮各据原藏分类编目。1934年,商务印书馆曾选刊其中40种,印行50部。抗战初,古物南迁,此书被移置宫外。1948至49年,它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摘藻堂四库全书荟要一起,被转移至台湾。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成书及其版本四库全书编成后,产生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目录学成果;围绕“宛委别藏”,也产生有许多目录之书。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成书经过研经室外集有阮福卷首弁言:家大人在浙时,曾购得四库未收古书进呈内府,每进一书,必仿四库提要之式奏进提要一篇。凡所考论,皆从采访之处先查此书原委,继而又属鲍廷博、何元锡诸君子参互审订,家大人亲加改定撰写,而后奏之。十数年久,进书一百数十部。此提要散藏于扬州及大兄京邸,福因偕弟祜、孔厚校刻研经室集,请录刊提要于集内。家大人谕,此篇半不出于己笔,即一篇之中,创改亦复居半,文不必存,而书应存,可别而题之曰“外集”。从阮亨和阮福的记载可知,提要的写作始于阮公为浙江学政、巡抚时,并有鲍廷博、何梦华、严杰等参与,主要创作阶段是“丙寅丁卯间,兄奉讳家居,次第校写,共得60种。每种皆仿四库书式,加以提要一篇。”丁卯(1807年)冬,将60种珍稀图书进呈给嘉庆帝后,因“奖赏有加”而激发其积极性,又坚持这一工作数年,“后又进40种,共百种。”直至嘉庆十六年,阮元编四库未收百种书提要成。嘉庆二十五年,阮亨瀛舟笔谈卷十一,记阮元抚浙时采进书目文选楼书目提要,凡105种。这让人们对“百种书提要”是“实数”还是“大略”产生疑惑,但它们是提要的初期形式。道光二年,阮福等校刻阮元研经室集,并将散藏于各处的四库未收书提要辑为研经室外集五卷。比提要正式名少一“目”字。光绪八年(1882年),傅以礼就外集所收各书提要,重按经、史、子、集四部编次,并补注各书版本,又从阮亨瀛州笔谈增加提要一篇。因此书名和内容与原外集略有更易,实际相差无几。刻四卷重编本。并想用“研经室经进书录”取代四库未收书目提提要现流行的主要版本人们常见的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版本有:1930年上海大东书局石印本。1935年被收入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195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书后有“严杰所作识语”,并附“四角号码索引”。 1965年中华书局本四库全书总目附录(二)为提要,书后附索引以便利用。其中195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所印最为精良,其重版说明: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我馆原有“国学基本丛书”本,是根据阮元次子阮福所编集的“研经室外集”排印,书共五卷。但“提要”成于众手,时有牴牾脱误,又未分门类,不便寻检。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四部丛刊第306册即为研经室外集本),文选楼丛书本。大兴傅以礼在1882年(光绪八年)加又重编,按照四库全书总目分为经史子集四卷;并就所见新旧版本,分别附注于书名之下,以供参考。复从瀛舟笔谈增书一种,补脱文二十一字,题曰:“研经室经进书录”刊行,最为此书善本,今据以重排。并增编“四角号码索引”以便检查。1932年袁同礼发表“宛委别藏现存书目及其板本”一文,因有版式记载,故为专家学者所重视。宛委别藏与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两大差异书名之差异我们将27种两书“题名”有差异的书,以对照表形式列出。序号册次(部类)页码宛委别藏封面题名提要题名(朝代)编撰者14(经)4昌武段氏诗义指南诗义指南(宋)段昌武撰214(经)10读论语丛说论语丛说(元)许谦撰315(经)9四书笺义四书笺义纂要十二卷纪遗一卷(宋)赵德撰425-29(史)21增入名儒讲义皇宋中兴两朝圣政中兴两朝圣政(宋)不详541(史)24注陆宣公奏议唐陆宣公奏议注(唐)陆贽撰(宋)郎晔注649(史)34长春真人游记长春子游记(元)李志常撰751(史)36宋律律文十二卷音义一卷(宋)撰人不详孙奭等音义862(子)41养正图解养正图解全卷(实分上下两卷)(明)焦竑撰964(子)44华氏中藏经中藏经题(汉)华佗撰1065(子)45广成先生玉函经玉函经(唐)杜光庭撰1169(子)49新编四元玉鉴四元玉鉴(元)朱世杰撰1281-83(子)58回溪先生史韵回溪史韵(宋)钱讽撰1384(子)59历代蒙求纂注历代蒙求(宋)王芮撰(元)郑镇孙注1496(子)65道德经论兵要义述道德经论兵要义(唐)王真撰1599(集)73正字先辈徐公钓矶文集钓矶文集(唐)徐寅撰16100(集)74晁具茨先生诗集晁具茨集(宋)晁冲之撰17101(集)76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增广笺注简斋诗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宋)陈与义撰18102(集)78毅斋诗集别录毅斋别录(宋)徐侨撰19102(集)76崔舍人玉堂类稿/西垣类稿玉堂类稿二十卷/西垣类稿二卷(宋)崔敦诗撰20103(集)79平庵悔稿平安悔稿(宋)项安世撰21107(集)82东臯先生诗集东皋诗集五卷(元)马玉麟撰22107(集)84王征士诗王征士诗集(元)王沂撰23108(集)86东莱集注类编观澜文集观澜集注(宋)林之奇编吕祖谦集注24115(集)90诸儒奥论策学统宗前集策学统宗前编五卷(元)谭金孙编25115(集)92青云梯元赋青云梯(元)不详26119(集)97精选名儒草堂诗馀名儒草堂诗馀(元)编者不详27120(集)98名家词集名家词(清)侯文灿编我们从上述“题名对照表”可知,古籍整理工作艰难而有其必要性;题名、责任者、载体形态和内容提要等各项内容极其复杂,要使其工作规范化则必须制定规范并严格遵守。3.2册数之差异袁同礼于1932年刊布宛委别藏现存书目及其版本一文。袁文开头则言:“清嘉庆间阮元进呈四库未书收一百七十二种,每种仿四库提要式各撰提要。”后又言宛委别藏现存书中,有“阮氏所未收者,如读史管见、资治通鉴释文等。”笔者查实除此二书外,还有(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一种,而“阮目已著录而今并无其书者十四种。”由此可得:172+3-14=161种,而结果实存160种书。细查其因,我们以为这一差错在“资治通鉴释文”一书,”提要原本未载此篇,光绪八年,傅以礼对提要加以重编、补正时,据瀛州笔谈将此篇增入。我们依据袁先生对“有目无书”的不解,估计他没有读到严杰“研经室外集附识”(四部丛刊本无此“附识”,严重疏漏),严称:提要五卷,计书一百七十五种,其中元秘史十五卷,因词语俚鄙,未经进御;建炎笔录三卷、辨诬笔录一卷因被收入赵氏忠正德文集亦未进呈。可知是实进一百七十二种。现有证据证实,确有书是进呈之后在宫中散佚的,如文馆词林,插架之匣中与梅铜诗话、声律关键、云庄四六余话同函,函套上有其名,而实无其书。又据文馆词林提要,此书进呈本系选用日本佚存丛书本。今检所进该丛书中其它种书均在,则可推断此书为进呈后遗失。我们将提要“有目”而宛委别藏 “无书”的16种书目列表如下:序号部类书 名提要页码1集汉文鉴二十一卷862史两京新记一卷283集燕喜词一卷954子南华真经注疏三十五卷675集萧冰厓诗集三卷806史徐文清公家传一卷257集铁崖赋稿二卷838集日湖渔唱一卷959集重编海琼白玉蟾文集六卷续集二卷8010经说文解字补义十二卷1411集文馆词林四卷*8512子图解素问要旨论八卷4713史舆地纪胜二百卷2714史元秘史十五卷2315史建炎笔录三卷2116史辨诬笔录一卷39宛委别藏多为宋元善本,弥足珍贵。“仰见金匾石渠,蔚然美备,固非宋之崇文、明之文渊所可比美也。”阮元等学者在当年的条件下,千方百计搜求古籍,用以拾遗补缺,从而保存了一大批珍希典册,其功诚不可没。综观二百年来对宛委别藏与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编撰、补充、更新和研究,倾注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心血,硕果累累。其发展历程,一定程度展示了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状况。四库全书、宛委别藏等大型丛书是我们祖先的创造和积累,更是留给后人的宝藏,需要大批专家学者,尤其是古文献工作者,不辱使命,努力工作,认真发掘。为发展、繁荣和传播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而奋斗终身。我馆收藏有电子版宛委别藏目录文本,可供按书名、著者和关键词检索,如有同行或研究者想要索取,可发邮件至: T。2.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是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1650-1741)所编辑的大型类书。本书编辑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6117部。全书按天、地、人、物、事次序展开,规模宏大、分类细密、纵横交错、举凡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教育、科举、农桑渔牧、医药良方、百家考工等无所不包,图文并茂,因而成为查找古代资料文献的十分重要的百科全书,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我馆收藏的这部“古今图书集成”,由中华书局和巴蜀书社于1985年10月联合出版发行,16开本,共计80册,另附考证和索引各一册。3. 大正新修大藏经(佛教经典)简称大藏经。日本大正13年(1924)由高楠顺次郎和渡边海旭发起,组织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小野玄妙等人负责编辑校勘,1934年印行。全藏分3个部分:正藏55册,续藏30册,别卷15册(内图像12册,总目录3册),共100册。收入佛籍总数冠于各种大藏经,计正藏、续藏、图像和总目录共3493部,13520卷。编辑体例也别创一格,经藏分为阿含、本缘、般若、法华、华严、宝积、涅槃、大集、经集、密教十类;律藏包括弥沙塞部、摩诃僧祇部、昙无德部、萨婆多部、解脱戒经(迦叶遗部)和菩萨戒等;论藏分为释经论、毗昙、中观、瑜伽、论集等五类;杂藏分为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史传、事汇、外教和目录等八类。续藏30册中除最末一册为古逸和疑似两类,专收敦煌古逸经、律、论疏和疑伪经外,其余29卷收入日本著述的续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四类及悉昙。图象12册收入日本各寺院所藏历代有名佛教画像和密宗明王像、金刚像及各种曼荼罗图等363种。总目3册收入中国历代各版藏经目录和日本各寺院所藏的写本和刻本藏经目录以及大正藏勘同录、大正藏总目录、总索引、译著目录等77种,是比较实用的版本。我馆收藏的这部大藏经为非卖品,16开本,计85册,另有昭和法宝总目录3册,大藏经图像部别页1册和大藏经目录1册。该书1990年3月台北印制,由佛陀教育基金会赠送。4.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与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方志是我国特有的地方性百科全书,内容保存着自古至修志当代自然、经济、社会、政治、军事、人文各个方面的广泛而丰富的资料。各个时代的方志,都是研究这个时代最翔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价值。可惜历代方志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很少。宋代全国约有三百州,三百二十年中如若每州只修志三四次,总数常以千计,可是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十多部。明代的省、府、州、县益以卫、所、土司各级政区,总数在二千以上,二百八十年中纂成的各级方志少说也得有五六干部,但明史艺文志著录的方志不足三百部。古方志的大多数难以流传後世,所以少数传下来的更觉可贵。浙江宁波天一阁始建於明嘉靖年间,至今已四百多年。原藏有明代方志四百三十五种,比明史艺文志所著录的还要多百数十种,这是一个具有特殊重大价值的文献宝库。数百年来迭遭公私变故,陆续有所散佚,今存二百七十一种。这二百多种明代古籍无疑蕴藏着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却长期以孤本、罕见本的原刻或抄本深藏於阁中,未能为广大学者所利用。上海书店有鉴於此,曾於六十年代选取了其小百零七种影印问世,出版了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又於一九八一年重印精装本,受到了学术界一致欢迎。二三十年来,已有不少学术著作利用选刊所辑明方志中的资料,为研究课题作出了深入一步的论证。造福士林,厥功匪细。惟选刊所收方志不及天一阁所藏的半数,学者未能由此得窥阁藏这一宝库的全豹。现在上海书店符特再事选印,辑为续编,都凡一百零九种。其中八十四种是传世仅存的孤本,十五种是国内仅存二部的珍本,其余也都是极少见於世的本子。初、续二编共得二百一十六种,天一阁明方志精华,乃尽在於此。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宁波天一阁所藏明代原版方志至多,原藏435种,现藏271种。上海古籍书店从中选刊107种,包括河北9种、山西1种、江苏9种、浙江9种、安徽9种、福建8种、江西10种、山东8种、河南17种、湖北6种、湖南5种、广东7种、四川4种、贵州2种、云南1种、陕西1种、甘肃1种。1981年至1983年上海古籍书店合印精装本68册。我馆古籍阅览室收藏全68册。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续编由谭其骧先生作序,共收录明代地方志109种,其中84种是世间孤本,15种是仅存2部的珍本,其余也是极少见的本子。我馆古籍阅览室收藏全72册。另有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编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人物资料、人名索引上下册供读者查阅。5.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920年,柯劭忞mn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二十四史及编著者列表序号书名史书记述的史事史书的结构或构成1史记:初名太史公书,亦称太史公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约公元前3000年)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有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526515字。其中的主体是本纪和列传。2汉书又称前汉书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3后汉书记载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是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306)西晋史学)续作。4三国志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共65卷: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5晋书西晋265-316东晋317-420十六国304-439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共130卷:包括帝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6宋书420-479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420-479)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包括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7南齐书479-502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23年史事,是现存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包含帝纪八卷,志八篇十一卷。8梁书502-557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50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9陈书557-589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33年间的史实。共三十六卷,其中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无表志。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10魏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11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10卷。11北齐书记载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续北魏分裂、东魏立国、北齐取代东魏,下迄北齐亡国,前后约五十馀年史实,而以记北齐历史为主。共50卷,纪8卷,列传42卷。12周书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本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共50卷,本纪8卷、列传42卷。13隋书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14南史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15北史是汇合并删节记载北朝历史的魏书、北齐书、周书而编成的纪传体史书。记述从北魏登国元年(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模拟题库带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中学地理教案设计及实施案例
- 四年级数学培优辅导计划制定指南
- 企业绩效考核数据分析与报告模板
- 金融市场监测与风险预警系统设计
- 邮政快递行业客户服务标准流程
- 春季开学班会活动方案及主持词
-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指南
- 鹤峰网球场地面施工方案(3篇)
- 咨询师沙龙分享会方案(3篇)
- 牙科社区义诊活动方案
- 小儿中药贴敷治疗讲课件
- 卵巢黄体破裂术后护理查房
- 牙膏包装模型
- T/CECS 10214-2022钢面镁质复合风管
- 学校网评员能力提升培训体系
- 四川省绵阳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 第8册 路灯工程
- 桥梁涂装专项施工方案
- 园林绿化工程绿化施工法律法规考核试卷
- 【大学课件】证券发行市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