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词两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如梦令【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第9课词两首【教材分析】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词作之一。这个时期的李清照由于出身书香门第,家庭富裕,父母百般呵护,因此她的生活无忧无虑,十分幸福,能充分享受生活的快乐。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回忆了一次郊游时归途中误入藕花丛里,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的欢乐情景。表现了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快乐。教学这首词,读懂、理解词的大意和背诵整首词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并理解词的意境。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味、感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熟读并能背诵如梦令。2理解内容,用自己的话说意思。3通过朗诵,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教学评价设计】1. 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在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难懂词意思的基础上来理解整首词的意思。 2. 在初步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溪亭日暮、晚回舟、藕花深处、一滩鸥鹭”等景物来感受词中画面的美,并通过联系画面、融情想象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走进诗人内心作铺垫。3. 诵读想象,感受词所描绘的画面,联系背景走近词人,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巧引新1.请学生吟诵自己积累过的词,要求做到声情并茂。2.简单说说诗与词的区别。3.今天我们要一同来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的题目是二、初读课文,领悟大意1.检查学生自读情况。(1)指名学生读,重点检查是否读得通顺。(2)指导学生感受词中的节奏美。读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还要注意节奏,词与词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都有一定的停顿。指名读,划节奏。 (3)师生合作读:师读上半句,指名一生读下半句。 (4)齐读,注意节奏。 2.适当解释词中的字或词的意思。 常记:经常记起 溪亭:小溪边的凉亭。 日暮: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 沉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 归路:回家的路。 兴尽:兴致很尽心 3.初步理顺词义。 4.学生朗读,抓住课文中所描绘的景物,感知这些景物所构成的美妙的画卷。5、交流自学三、品读悟情1、经同学们这么一联想补充,这首由30几个字组成的高度凝练概括的词立刻丰满具体起来了,我们的眼前似乎出现了那么多美的画面。来,一起读这首词。一边读一边想象这幅活动的画。2、你们真能干,自己就能读懂词了,但这还不够,咱们还要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这个字就是我们常说的“词眼”,有信心接受挑战吗?3、围绕“醉”来感悟这首词中的哪些句子,哪些词语让你读懂这“醉”字?再读。(1)读、句。从哪里读出“醉”字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2)继续交流:“晚回舟”那又是怎样的一片荷塘啊?用你学过的诗句来描述一番。这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开了。有的在微风中轻轻舞动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如果刚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话,那现在该是“景不醉人人自醉”了。(3)当一弯明月如水般倾洒荷花时,众人才猛然惊醒,于是开始“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她们叫哇,笑哇,声音那么响,那么喧哗,这个时候把栖息着的鸥鹭一下子惊飞起来。“扑棱棱”一声,一群鸥鹭冲破夜幕,飞上蓝天,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这样的情景她平时能看到吗?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观啊!谁来读一读这两句? 这个“惊”字,既是指鸥鹭给惊飞起来了,又向我们传递了词人惊喜的心情,写得多好啊。再来读一读。读最后两句。(4)看着美景,品着美酒,还伴着这美丽的意外。词人深深地(醉了)。4、配乐唱一唱这首词五、课堂写话1.小练笔:结合课文插图想象如梦令所描绘的景象,用一段话写下来。2同桌交流 小组展示 集体展示六、拓展1欣赏另一首如梦令2比较两首词:字数、句式、“醉”相同;表达的具体内容、感情不同。3小结:同样的词牌,可以写出不同风格的词。介绍原因:这两首如梦令是她人生变化的真实写照。4齐读两首词。七、作业背诵古诗默写古诗。第二课时渔歌子【教材简析】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作品,词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悠然自得的渔翁形象,体现了渔家生活别有情趣的一面。词人将文字和画面完美地结合,青山、白鹭、红桃、碧水、青箬笠、绿蓑衣, 色调明丽和谐,既让人感到幽远宁静,又不失生动活泼,正符合作者“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惬意,真乃“词中极品”。同时,词的字里行间也体现出作者追求无为、随遇而安的平和心境,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词作渔歌子。2.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3.诵读想象,感受词所描绘的画面,联系背景走近词人,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教学重难点】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感受次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教学评价设计】1. 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在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难懂词意思的基础上来理解整首词的意思。 2. 在初步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白鹭、桃花、鳜鱼、青箬笠”等景物来感受词中画面的美,并通过联系画面、融情想象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走进诗人内心作铺垫。3. 诵读想象,感受词所描绘的画面,联系背景走近词人,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教学过程】 一、揭题渔歌子。1.大家还记不记得以前学习过的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描写的是借寒江独钓的渔翁,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关于描写渔翁的词渔歌子。 2.作者是张志和。 3.请生简介张志和,并作相应的评价。 4.这里的词牌名是渔歌子,名是西塞山。 5.西塞山指的是哪里吗?(今浙江吴兴县西南)二、初读古诗要流利1.学生初读词。学习古诗词,首要的是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还要读出一定的节奏。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首词,读三遍,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第二第三遍读,要着重体会其中的节奏。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1)指名学生读,重点检查是否读得通顺。(2)尤其注意多音字“塞”的读音,出示“塞”的三种读音,分别组词3.指导学生感受词中的节奏美。读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还要注意节奏,词与词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都有一定的停顿。指名读,划节奏。4.师生合作读:师读上半句,指名一生读下半句。5.齐读,注意节奏。三、情景交融明诗意1.理解意思。请同学轻声地读这首词,结合课前的预习,理解词句的意思。2.指名汇报。重点指导:箬笠、蓑衣(从形声字的角度理解)不须(与“不需”区别)等词语。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理解整首词。(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箬笠”“蓑衣”“斜风”“不须归”等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词句和整首词的意思。)4.想象,品出词中画。赏画:再次静静地品读这首词,划出词中景物。(1)学生交流:词中共写了几种景物?春天的景物千千万,为何作者独独钟情于这几种呢?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颜色美。(2)走进词所描绘的意境。 再读这首词,我相信这迷人的春光中你一定还能听到些什么,甚至是闻到些什么。 反馈交流: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呢?l 带着你的想象再来读这首词,把自己想象成悠然自得的词人张志和,在你眼前展现的是怎样美妙的世界?l生充分交流,身入其境!5.联系画面,加深理解。静静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画面:斜风细雨中,这位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正悠然自得地钓鱼呢!孩子们,你能形容一下这位渔翁的神情吗?引导学生揣摩、想象渔人的神情。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1)自由练背(2)指名背诵,重点指导“斜风细雨不须归”。7.齐诵。四、巧对词作悟诗情1.走近词人。通过课前预习,你一定对词人张志和有所了解,谁来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介绍。师总结: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一些官场纠纷被免去官职,从此再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2.师生和诗,悟情。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来和其弟渔父,我们一起来和诗。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读懂哥哥的意思了吗?(2)好一个“不须归”!弟弟啊,为何不归?练习:哥哥,因为 ,不一定要回去啊!(3)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也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呢?五、当堂检测求完善1.有感情地诵读词作渔歌子。2.根据词作内容填空:1.渔歌子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 。这首词描写了 、 、 等景物,抒发了词人 的情感。2.边读边想象渔歌子所描绘的景色,把你头脑中那幅优美的画用文字描写下来: 六、拓展延伸亲经典1.歌曲欣赏渔歌子雨中青天,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山美水美生活更惬意!让我们一起醉在渔歌子中歌曲欣赏。2.这首词流传至今一千多年,文人墨客们都争相填写传唱。关注文体 聚焦表达语用训练点暨语文能力发展点1、如梦令和渔歌子这两首词是描写自然景物的。通过这两首词的学习,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使学生养成查找资料,看注释的习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在理解词句意思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全班汇报交流时,指两名学生自愿当“李清照”和“张志和”上台讲解这两首词的意境,台下学生可以对“作者”问难质疑,“作者”解疑,若“作者”答不上或答不对的,台下同学可补充、更正,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无人答对的教师可引导、帮助。在生生、师生的相互解答、质疑中完善对这两首词的理解。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词句,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使学生熟读成诵,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教学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自主精神,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从初读的比较中理解“词牌”后,让学生朗读,想象“溪亭日暮”、“误入藕花”、“惊起鸥鹭”三个画面。第一个画面补充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诗句,帮助学生想象日暮美景及词人的陶醉得意;第二个画面主要想象荷塘夜色,但词人内心焦急无心欣赏;第三个画面想象鸥鹭被惊起,词人惊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速铁路信号设备采购及维护保养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年度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保证担保合同模板
- 2025年高端学术论坛场地租赁服务协议书
- 2025年绿色办公耗材集中采购合同模板
- 2025年高端医疗设备研发与临床试验合作框架协议
- 2025年重型机械设备大修及备品备件采购协议
- 2025年度企业品牌形象合同封面设计专用下划线工具包
- 2025年度智慧餐饮平台合作开发合同
- 2025年低碳节能办公楼报箱系统设计与集成服务合同
- 2025年茶叶电商直播带货渠道拓展服务合同
- 枣庄学院《图学基础与计算机绘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30城市矿产开发利用政策支持与商业模式创新报告
- 产品线库存管理与补货预测系统
- 2025年高考(山东卷)历史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新营运损失费赔偿协议书
- 手术部运用PDCA循环提高手术室术后设备器材定位归还率品管圈
- 传统丧事流程安排方案
- 第三课第三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课件
- 专升本英语统考试翻译技巧课堂教学课件2
- Q∕SY 1753-2014 炼化循环水用缓蚀阻垢剂技术规范
- 压焊方法及设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