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导学案之《论语》.doc_第1页
语文导学案之《论语》.doc_第2页
语文导学案之《论语》.doc_第3页
语文导学案之《论语》.doc_第4页
语文导学案之《论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导学案课题论语十则作者孔子及其弟子体裁语录体 散文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知识超市一、原文再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w)日三省(xng)吾(w)身:为(w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n)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r)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2、 生字注音愠( ) 吾( ) 三省( ) 谋( ) 忠( )温故( )( ) 矣( ) 罔( ) 殆( )贤( )诲女( )( ) 焉( ) 善( ) 择( )凋( )弘毅( )( ) 亦( ) 终( ) 施( )【注:以上生字不仅要会读而且要回写】 论语 本文选自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和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言行文集 ,儒家 的重要经典之一。本文内容都与学习 和为人处事 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 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论语四书五经之一 ;作者: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整体结构:语录体散文 。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uy)(现在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3、 默写并感悟 语文导学案课题论语十则作者孔子及其弟子体裁语录体 散文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会翻译并理解论语十则学习过程知识超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_ 曾子曰:“吾(w)日三省(xng)吾(w)身:为(w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n)不习乎?”(学而)_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_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_ 子曰:“由,诲女(r)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也。”(为政)_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_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_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_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_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_古文翻译五规则: 留、删、补、调、换 留: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要留下。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删:有些词语是无意义的虚词,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补:在省略句中,补上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调: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多用于倒装句中。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换: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重点字词解释:第一则: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时习:时常地复习。(3)学:学习。(4)说:通假字,通“悦”音yu,高兴,愉快的意思。 (5)朋:同门的师兄弟。 (6)乐:快乐。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n,怨恨,心里不满。 (9)君子:道德修养高的人。 (10)曰:说,说道。 (11)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12)之:代词,指学过的旧知识。 (13)不:表判断。 (14)乎:语助词,相当于“吗”。“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15)自:从。 (16)知:了解。 第二则:(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 1吾:我。 2日:每天。 3三:多次。 4省:检查,反省。 5为:替。 6谋:谋事。 7忠:尽心尽力。 8信:真诚,诚实。 9传:老师传授的知识。第三则: (1)温:温习。 (2)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3)而:连词,表顺承,就 。(4)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和通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知,领悟。 (5)可:可以。(6)以:凭借。(7)为:动词,作为。 (8)师:教师,老师。(9)矣:句末语助词“了”。 第四则:(1)学:学习。这里指死记硬背不求甚解。(2)而:连词,表转折。(3)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4)思:思考,思索。(5)罔(w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6)殆(di):有害。 第五则:(1)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2)知(zh):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也”:通“智”聪明,智慧。(3)之:代孔子教的东西,它。 (4)诲:教,传授。 (5)乎:语音助词。 (6)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7)是:指示代词,这。第六则:(1)思:希望,想着。 (2)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3)齐:看齐。 (4)贤人:德才兼备的人。 (5)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从他们中间。 第七则:(1)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2)三:泛指多人;古代汉语里“三”往往不是具体数字。有时是实指,有时是虚指。 (3)行:一起。(4)必:副词,一定。(5)师:老师,先生。 (6)焉:兼词“于之”,在那里;(7)择:选择。 (8)其:代词,代指他们。 善者:好的,这里指优点。(9)而:顺接连词。(10)从:跟从,学习。 (11)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指善者;即好的:优点。(12)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指不善者,即不好的。 (13)改之:改变。第八则:(1)士:有抱负的人。 (2)弘毅:胸怀宽广,刚强勇毅。(3)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4)任:责任。 (5)已:停止。 (6)远:遥远。第九则:(1)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是”。 (2)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3)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4)凋:凋谢。第十则:(1)一言:一个字。(2)行:奉行。(3)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4)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5)施:施加。(6)其:大概。语文导学案课题论语十则作者孔子及其弟子体裁语录体 散文课时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会理解论语十则; 2.会根据理解及所学知识体验中考原题。学习过程1、 理解性默写1. 本文中,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相同意义的另一则是“_,_” 。2. 本文中,孔子告诫子贡及后人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_”。3. 子曰:“岁寒,_.”形象的阐述了身处浊世更显君子风范的哲理。4. “推己及人”这种替别人着想的道德情怀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据说,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_,_”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5. 学习,贵在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吗“_,_”;切不可不懂装懂,自欺欺人。6.2010年5月1日,世博会在上海拉开序幕。面对各国友人,作为东道主的我们,用一句论语中的话表示欢迎:“_,_”。7. 本文中,孔子推广“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句子是:_,_.8. 孔子以_,_告诉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矜持坦诚,实事求是。9. 本文中,辩证血虚与思考紧密结合不可颓废的关系是_,_.10. 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有师范。拿吗我们应该学着_,_这样向他们学习。11. 我们经常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论语中反映的句子是_,_.12. 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既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_,_”.2、 内容理解1. 本文涉及到很多方面,最主要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的方面。请你总结一下关于这些方面的内容。 (1)谈学习态度的:_ (2)谈学习方法的:_ (3)谈个人修养的:_2. 总结本文的成语(1) 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2)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3)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4)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5) 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6)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7)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9)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 (10)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多个(三和九在文言文中有多个的意思。)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3.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四、巩固提升(2010吉林)阅读论语(节选),回答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述而)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注释识(zh):记住。厌:满足。好古:爱好古代文化。及:赶上,追上。鄙夫:鄙陋浅薄的人。亡:指不知道的东西。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