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docx_第1页
水力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docx_第2页
水力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docx_第3页
水力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docx_第4页
水力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27140备案号:J91 12009 口LP55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DLT 54122009水力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 系统设计规范Design code of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for hydraulic power plants20090722发布20091 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发布DL,T 54122009目次前言 l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 - 一14总则5系统保护对象分级-66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6 l报警区域的划分62探测区域的划分7系统设计 一87 1一般规定 。 “872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 ”873消防联动控制设计要求” - 974火灾应急广播及火灾警报装置 1075消防专用电话一 lO76接地-1l77供电1178布线 - 127 9设备布置- - ” 138消防控制设备组成及功能 148 1消防控制设备的组成- 1482消防控制设备的功能一 149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和设置 1791一般规定 - ”92点型火灾探测器的技术要求和设置“ 姆DL,T 5412200993线型火灾探测器的技术要求和设置- “2294高灵敏度吸气式感烟探测器的设置2510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 27 附录A(规范性附录)火灾危险性类别及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分类 -28条文说明-3lIIDL,T 54122009刖舌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5年行 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业V20051 739号)的要求制 定的。随着水电工程建设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水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越来越重要,鉴于水电水 利工程的特殊性,针对水力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具体 要求,适应其技术的发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编制该技术标 准是非常必要的。本标准在遵循GB 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基础上,总结了水力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和运行 经验,规定了水力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技 术要求。本标准主要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术语、系统保护 对象分级、报警和探测区域的划分、系统设计的要求、消防控制 设备组成及功能、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和设嚣、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设置的要求等内容。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雷曙、张国强、方辉、奚瑜:王润玲、 谢小平、庞秀岚、柴克承。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 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IIIDL,T 54122009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力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大、中型水力发电厂(含抽水蓄能电站)。DL,T 54122009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 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4715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6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GB 12791 点型紫外火焰探测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5631 点型红外火焰探测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9880手动火灾报警按钮GB 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DL,T 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5091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2DL,T 541220093术语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301报警区域alarm zone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警戒范围按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的单兀o302探测区域detection zone将报警区域按探测火灾的部位划分的单元。303保护面积monitoring area一只火灾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面积。304安装间距spacting两个相邻火灾探测器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305保护半径monitoring radius一只火灾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单向最大水平距离。306区域报警系统local alarm system由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或由火灾报警 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功能简单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 0 7集中报警系统remote alarm system由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 等组成,或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3DL,T 54122009功能较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08控制中心报警系统control centeralarm system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 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或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 制设备、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功 能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4DL,T 541220094总则401 水力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有 关方针政策,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设计方案,做到安 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设计中应采用符合国家及行业标 准的定型产品,未经国家相关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部门鉴定合格的 设备不得选用。402水力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 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403水力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应根据保护对象进行 分级,按火灾危险性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分类;分类原则见A01。DL,T 541220095系统保护对象分级501水力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根据保护范围对象的装 机容量、厂房结构、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 并应不低于表501的规定。表50_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保护对象 等级保护对象内部结构 总装机容量 MW地面厂房 1200特级地下厂房 3001200地面厂房300一级300地下厂房S0300二级 地面厂房50502采用贯流式机组的水力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 象分级宜按表501的规定提高一个等级。503封闭式地面厂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宜按表501的规定提高一个等级。504设置在水力发电厂内的流域梯级调度或集控中心,火灾自 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按其所在的水力发电厂保护对象分级, 但不应低于一级。6DL,T 541220096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61报警区域的划分611报警区域的划分应根据工程的枢纽布置、建筑物的功能或 防火分区的划分确定。一个报警区域可由一个或相邻的几个防火 分区组成。612相同功能且相对集中的区域可划分为同一报警区域;对于 空间较大或多层建筑及不同的功能区域宣划分为多个报警区域。 每个报警区域可根据其保护范围由若干个探测区域组成。62探测区域的划分621探测区域应按独立的房间或功能相同的区域,并结合探测 器的保护范围划分。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500m2;从主 要入IZl可看清其内部,且面积不超过1000m2的房间,也可划分为 一个探测区域。622下列场所应分别单独划分探测区域。1发电机层(或运行层)。2水轮机层。3电缆层、电缆竖井。4发电机风罩内(或灯泡贯流式机组的灯泡体内)。5中央控制室。6电气设备集中布置的区域。7通风空调室。8油库及油处理室。9主变压器区域。10开关站、GIs楼。11厂房外其他需要单独监测的区域。7DL,T 541220097系统设计71一般规定7t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选用微机型报警系统,应设有自动和手动两种触发装置。7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宜选择总线寻址探测报警方式,总线宜 采用二线制;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容量和每一总线回路的火灾探测 器和控制模块或信号模块的地址编码总数宜留有一定的余量。7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宜设置带有汉化操作的界面,并可利用 该界面直接对消防联动设备进行操作。7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有自动手动工作方式,应具备系统 自诊断功能。72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7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区域报警系统宜用于保护对象的各报警区域。2集中报警系统宜用于一级和二级保护对象。3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宜用于特级和一级保护对象。722区域报警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个报警区域宜设置一台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一台火 灾报警控制器;系统中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不 应超过两台。2系统中可设置消防联动设备。3当采用一台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 警戒多个楼层时,应在每个楼层的楼梯口或其他明显部位设置识 别火灾楼层的灯光显示装置。8DLT 54122009723集中报警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系统中应设置一台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两台及以上区 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两台及以上区 域显示器。2系统中应设消防联动控制设备。3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能显示报警部 位信号和联动状态信号,亦可进行联动控制。724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l 系统中至少应设置一台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一台专用消 防联动控制设备和两台及以上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至少设置 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一台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和两台及以上区域 显示器。2系统应能集中显示火灾报警部位信号和联动控制状态信 号及联动设备动作状态信号;应具备系统自诊断及自动、手动启 动火灾报警的功能。725当设有中央控制室时,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 制器可设置在电站的中央控制室内的独立区域;当不设中央控制 室时,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可设在值守人员值 班室或警卫室。7 3消防联动控制设计要求731当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的控制信号和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 号在同一总线回路上传输时,其传输总线的敷设应符合本规程78 的规定。7 32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控制设备当采用总线编码 模块控制时,还应在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 置,或所选用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应具有满足手动真接控制的功 能。733设置在消防控制室以外的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的动作状态,9DL,T 54122009均应在消防控制室显示。74火灾应急广播及火灾警报装置741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及集中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 或火灾警报装置。742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水轮发电机组运行区域(水轮机层、发电机层等)及其 他高噪声设备运行区域设置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 播放声压级应不低于95dB。2其他区域扬声器播放声压级应不低于75dB。3扬声器设置及布置应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部位 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m。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 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5m。4每个扬声器额定功率不宜小于30W。743火灾应急广播与公共广播合用时,应符合GB 50116的规 定。744未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警 报装置。火灾警报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每个防火分区至少应设一个火灾警报装置,其设置位置应 满足火灾疏散的要求。2火灾警报装置宜采用手动或自动控制方式。3在水轮发电机组运行区域(水轮机层、发电机层等)及其 他高噪声设备运行区域,警报装置的声压级应不低于95dB。75消防专用电话751消防专用电话网络可利用厂内专用的调度通信系统。752火灾报警控制器或消防值班室应设置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7 53下列部位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lODL,T 541220091消防站,消防值班室。2灭火控制系统操作装置处或控制室。3与消防联动有关的且经常有人值班的设备室。4水力发电厂中央控制室或控制室。5消防水泵站(房)。6正压送风机房。7排风机房。8消防电梯机房。9警卫室。7 54设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处宜设电话插孔。76接 地76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地应与水力发电厂接地系统共用接 地装置。76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与水力发电厂接地网的连接应符合DLT 5091和DLfF621的要求。77供电77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电源必须稳定可靠。在水力发电厂发 生事故时,供电电源不得中断,以保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的 正常工作。77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有主电源和各用电源。主电源应按 I类负荷考虑。备用电源可配置专用蓄电池或由水力发电厂直流 控制电源系统引接。7,7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计算机、消防通信及应急广播等设备的电源宜由UPS装置供电。7 7 4 电源设备的容量应根据系统处于最大负载状态下的负荷值确定。775备用电源容量应能保证主电源失电后系统工作lh。DL,T 5412200978布 线78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传输线路、供电及控制线路均应采用铜 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50V以下的供电线路应采用电压等级不 低于交流300V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采用交流220V380V供电和控制线路应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450V750V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专用 导线或电缆宜采用阻燃型屏蔽电缆。782传输线路线芯截面选择除应满足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的技 术要求外还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78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应采用穿金属管、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784消防联动控制、通信和报警线路采用暗敷设时宣采用金属 管或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保护,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结构 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当采用明敷设时,应采用 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并应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采取防火保 护措施。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电缆可不穿金属管保护,但应敷设在 有防火保护措施的封闭式线槽内。78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当与其他系统合用电缆竖井或廊道时, 应与电力电缆(线)分别布置在竖井、廊道的两侧或不同的电缆 桥架上。786火灾探测器传输线路宜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或电缆, 正极“+”线应为红色,负极“一”线应为蓝色,同一工程中相同 用途导线的颜色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787接线端子箱内的端子应保证良好的电气连接,其接线端子 应有相应的标号。78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网络不应与其他系统的传输网 络合用。12DL,T 5412200979设备布置791 安装在地面且立式布置的设备盘柜,应保证适当的维护间 距,其正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500ram,其背面和侧面与墙的 净距不宜小于800mm:当设备按列布置时,列间净距不应小于1000mm。79 2安装在墙上的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火 灾报警按钮、消防电话插孔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m15m。793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及布置应符合本标准第9章的要求。手 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及布置应符合本标准第10章的要求。DL,T 541220098消防控制设备组成及功能81消防控制设备的组成811消防控制设备由下列部分或全部控制装置组成。1火灾报警控制器。2自动灭火系统控制装置。3室内消火栓系统控制装置。4防烟、排烟系统及空调通风系统控制装置。5常开防火门、防火卷帘的控制装置。6电梯回降控制装置。7火灾应急广播或火灾警报装置控制装置。8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控制装置。812消防控制设备的组成应根据水力发电厂建筑物、构筑物的 火灾危险等级、消防设备控制方式及消防设备的设置合理选择。82消防控制设备的功能82 1消防控制设备至少应具有下列控制和显示功能:l控制消防设备的启、停,并显示其工作状态。2 自动和手动控制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启、停。3显示火灾报警部位及类型、系统故障报警的部位。4显示保护对象的重点部位、疏散通道及消防设备所在位置 的平面图或模拟图等。5显示系统供电电源的工作状态。6启动火灾应急广播系统或警报系统。822根据水力发电厂消防设备及全厂监控系统的设置,消防控 制设备还可具有下列相、应的控制和显示功能:14DL,T 541220091启动工业电视系统使其切入火灾部位画面。2 向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发布火灾信息。3启动消防对策图。4确认火灾后,应能切断相关部位非消防电源,并接通警报 装置及火灾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标志。5确认火灾后应能控制电梯全部停于首层或指定层,并接收 其反馈信号。6应能对火灾报警、操作、系统故障、日常运行进行记录、打印。7向消防部门传送火灾信息。8显示报警及联动设备供电电源的工作状态。823消防控制设备对室内消火栓系统应有下列控制和显示功能:1控制消防水泵的启、停。2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3显示启泵按钮的位置。824消防控制设备对自动喷水和水喷雾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控制和显示功能:1控制系统的启、停。2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3显示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安全信号阀的工作状态。82 5消防控制设备对管网气体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控制和显示功能:1显示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2在报警、喷射各阶段应有相应的声、光警报信号,并能手动切除声响信号。3在延时阶段,应自动关闭防火门、窗,停止通风空调系统, 关闭有关部位防火阀。4显示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的报警、喷放及防火门(帘)、】5DL,T 54122009通风空调等设备的状态。826消防控制设备对泡沫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控制和显示功能:1控制泡沫泵及消防水泵的启、停。2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827消防控制设备对常开防火门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防火门任一侧的火灾探测器报警后,防火门应自动关闭。2防火门关闭信号应反馈至控制设备。82 8消防控制设备对防火卷帘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l疏散通道的防火卷帘两侧,应设置火灾探测器组及警报装 置,且两侧应设置手动控制按钮;在手动按钮动作后,卷帘下降 至底部。2疏散通道的防火卷帘,在感烟探测器动作后下降到距地 (楼)面18m,在感温探测器动作后下降至底部。3用作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在火灾探测器动作后应下降到底部。4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及防火卷帘的关闭信 号,应反馈至消防控制设备。829消防控制设备对防烟、排烟设施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1停止有关部位的空调送风,关闭电动防火阀,并接收其反 馈信号。2启动有关部位的防烟和排烟风机、排烟阀等,并接收其反 馈信号。16DL,T 541220099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和设置91一般规定911火灾探测器的设置部位应与保护对象的等级相适应。912火灾探测器的设置部位应根据水力发电厂的枢纽布置,各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性质和设备的特点确定。913火灾探测器应根据探测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初期火灾的形 成和发展特征、环境条件、保护对象的特点等因素选择。91 4探测区域内的每个房间至少应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915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 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择感烟探测器。916对火灾发展迅速,可产生大量热、烟和火焰辐射的场所, 可选择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917线型光束火灾感烟探测器宜用于无遮挡、大空间场所;缆 式线型火灾感温探测器宣用于电缆敷设及配电装置、主变压器等 设备。918对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烟、热的场所, 应选择火焰探测器。919相对湿度经常大于95的场所宜选择感温探测器。9110蓄电池室等有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宜选用防爆型探测器。9111 发电机层(运行层)等高大空间、电磁场干扰强烈或电 子设备集中的场所,及其他因环境影响点式感烟探测器使用受到 局限的场所,宣选用高灵敏度吸气式感烟探测器。9112水力发电厂下列场所需设置火灾探测器时,可按表9112 选择。17DL,T 54122009表9112不同场所火灾探测器类型的选择序号 建筑物名称 火灾探测器类型l主要生产建(构)筑物1 1发电机层(运行层) 感烟火灾探测器 蓐烟或感温火灾探涮器或火焰火l 2 户内主变压器室、户内开关站灾探测器l 3配电装置室、厂用电设各室感烟火灾探测器10 母线室、母线廓道和竖井感烟火灾探铡器1 5 中控室、计算机室感烟或感温火灾探测器保护盘室、自动化装置室、控制电1 6源及蓄电池室 痹烟或感温火灾探澍器l 7 通信设备厦通信电源室感烟或感温火灾探测器1 8 户外主变压器场感温或火焰火灾探测器l 9电缆层、电缆廊道、竖井感烟或感温火灾探测器 发电机风罩(灯泡贯流式机组灯泡l 10 体)内 感烟或感温火灾探测器1ll 空压机及其储气罐室臻赫或感烟火灾探测器l 12 电梯机房 感烟火灾探涮嚣2 辅助生产建筑物2l 绝缘油、透平油处理室、油罐室感温火灾探测嚣、火焰火灾探测器22独立的变压器检修问感烟火灾探测器2 3实验室 感烟火灾探测器2 仪器仪表宣感烟火灾探涮嚣2 5 水工建筑物观测及仪表室感烟火灾探测器2 6办公室、会议室感烟火灾探测嚣2 7 图书资料、档案室感烟火灾探测器92点型火灾探测器的技术要求和设置9 21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和典型应用温度为70及以下的点 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应具有红色报警确认灯。当被监视区域烟或温 度参数达到报警条件时,探测器报警确认灯应点亮,并保持至报18DL,T 5412一一2009警状态被复位。通过报警确认灯显示探测器其他工作状态时,被 显示状态应与火灾报警状态有明显区别。可拆卸探测器的报警确 认灯可安装在探头或其底座上。确认灯点亮时在其正前方6m处, 光照度不超过500Ix的环境条件下,应清晰可见。典型应用温度 高于70的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应有红色报警确认灯或有现场 分体的探测器火灾报警状态其他显示方式。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分类见附录A中A02。9_22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连接其他辅助设备(如远程确 认灯,控制继电器等)时,与辅助设备之间的连接线开路和短路不应影响探测器的正常工作。923可拆卸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在探头与底座分离时, 应为监控装置发出故障信号提供识别手段。92 4对于波长大于850nm的点型红外火焰探测器和波长低于280rLrn点型火焰探测器,当被监视区域发生火灾且火灾参数达到 规定值时,其探测器应输出火灾报警信号,同时启动探测器的报 警确认灯或启动同等作用的其他显示器。925点型感烟、感温、红外火焰、紫外火焰探测器选型和技术 性能应分别符合GB 4715、GB 4716、GB 15631、GB 12791的规定。92 6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按表926确定。表9 2 6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 地面 房间屋顶坡度一火灾探测 面积 高度器的种类 S h口15。15。30。m2 m一RRm2mm2 m oS80 h12 906 7807 2808 0感烟680h6 605 8807 21009 019DL,T 54122009表926(续)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一和保护半径R地面 房间 屋顶坡度一火灾探测面积 高度器的种类 S h一15。15。30。m2 mR4矗m2m m2mm2黪温 530 hE8 3044304 930 5 5探测器 308 203 63049 40 6 3927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安装间距,应根据探测器的保护 面积4和保护半径R确定。并不应超过CoB 50116所规定的探测 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的范围。928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不应小于式 (928)的计算值。N:羔(928)KA式中:探测器数量,应取整数,只; S该探测区域面积,m2; x修正系数,特级保护对象宜取07O8,一级保护对象宜取08O9,二级保护对象宜取0910;彳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2。929在有梁的顶棚上设置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小于200m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2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为200mm600nnn时,应按梁的高 度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和一只探测器能够保护的梁问区域确 定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和个数。20DL,T 541220093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超过600mm时,被梁隔断的每个梁 间区域至少应设置一只探测器。4当被梁隔断的区域面积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时,被 隔断的区域应按本规范式(928)计算探测器的设置数量。5当梁间净距小于l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9210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 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 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 距的一半。9211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9212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9 213房间被设备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 于房间净高的5时,每个被隔开的部分至少应安装一只探测器。9214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 接近回风口安装。探测器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9215当屋顶有热屏障时,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 距离,应符合表9215的规定。表9215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d探测器的 nan安装高度顶棚屋顶坡度一一15。15。30。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h6 30 20020030030050068 70250250400 4006008h10100300300500500700101215035035060060080021DL,T 541220099216锯齿型屋顶和坡度大于15。的人字型屋顶,应在每个屋 脊处设置一排探测器,探测器下表面至屋顶最高处的距离,应符 合表9215的规定。9217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9218在电梯井、升降机井设置探测器时,其位置宜在井道上方的机房顶棚上。93线型火灾探测器的技术要求和设置931线型火灾探测器可分为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和线形光束 感烟火灾探测器。932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可分为如下类型:1根据动作性能分类可分为线型定温探测器、线型差温探测 器和线型差定温探测器。2根据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缆式线型感温探测器(包括定 温、差温、差定温)和空气管式线型感温探测器(包括差温、差定温)。3根据工作方式分类可分为可恢复式感温探测器和不可恢 复式感温探测器。933线型定温火灾探测器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定温探测器的最小报警长度应不小于lm,且不大于制造 商提出的最小报警长度。2动作温度不大于105。C的空气管定温探测器的最小报警 长度应不大于最大使用长度的5,动作温度大于105的空气管 定温探测器的最小报警长度应不大于最大使用长度的10,且不 大于制造商提出的最小报警长度。3固定阈值的定温探测器动作温度和不动作温度应符合表9331的规定。4探测器动作温度误差不应大于设定值的10,且不大于 制造商提出的最小误差。22DL,T 54122009表9 3 3一固定阚值定温探测器动作温度动作温度 不动作温度 动作温度不动作温度60 40 t05 757045138 8585651801085报警温度可调的探测器,设定的动作温度和不动作温度应 根据产品最高和最低动作温度在表9331给出的数值内对应选取。6可多级报警的探测器,每一个报警温度等级均应满足本条3和4的规定。7当定温型和差定温型探测器的动作温度设定在表9,332 和表9333规定的动作温度范围内时,相应时间应分别符合表9332和表9333的规定值。表9332固定阈值探测器动作温度与响应时间对照表周定闽值的探涮器动作温度 探测器响应时间54动作温度70 1070动作温度100 15动作温度10030表9333阈值可调探测器动作温度与响应时间对照表阈值可调的探测器动作温度 探测器响应时间60动作温度85 lO85-动作温度100 15动作温度100408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在电缆桥架或支架上设置时,宜采用 接触式布置。23DL,T 54122009934线型差温火灾探测器应符合下列规定:1差温探测器在最小报警长度条件下响应时间应满足表934的规定。表934差温探测器在最小报警长度条件下响应时间升温速率 响应时间下限值响应时间上限值rain1003022020 O22 5130300 15 loo2差温探测器在制造商提供的最大使用长度下以2。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15rain内应不动作。3缆式线型差温探测器的最小报警长度应不大于lm,且不 大于制造商提出的最小报警长度。空气管差温探测器的最小报警 长度为最大使用长度的20,或制造商提出的受热长度,但不能 大于20m。4设置在顶棚下方的空气管式线型差温探测器,至顶棚的距 离宜为01m,相邻管路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5m;管路至墙 壁的距离宜为lm15m。935线型差定温火灾探测器应同时满足本规范933和934的要求。936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故障报警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空气管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在发生泄漏时应发出故障 信号。2探测器线路在开路和短路条件下(短路发出火灾报警信号 除外)应能发出故障信号。937利用减光原理探测烟雾的相对部件问光路长度为1m100m,且最小光路长度不大于10m的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 及带有探测热扰动功能的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应符合下列24DLT 54122009要求:1 探测器应具有红色报警确认灯。当被监视区域烟参数达到 报警条件时,探测器报警确认灯应点亮,并保持至报警状态被复 位。通过报警确认灯显示探测器其他工作状态时,被显示状态应 与火灾报警状态有明显区别。可拆卸探测器的报警确认灯可安装 在探头或其底座上。确认灯点亮时在其正前方10m处,光照度不 超过5001x的环境条件下,应清晰可见。2探测器连接其他辅助设备(如远程确认灯,控制继电器等) 时,与辅助设备之间的连接线开路和短路不应影响探测器的正常 工作。3探测器应能防止直径为095mm10mm的球形物体侵入其内部。4当可拆卸探测器探头与底座分离时,应为控制和指示设备 发出故障信号提供识别手段。5具有补偿功能的探测器,达到补偿极限时,探测器应向配 接的控制和指示设备发出一个显示补偿达到极限的信号(可为故 障信号)。6探测器的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宜为03m10m, 距地面高度不宜超过20m。7相邻两组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4m。 探测器至侧墙水平距离不应大于7m,且不应小于05m。探测器 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00m。9 3 8缆式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不宜超过200m。94高灵敏度吸气式感烟探测器的设置941普通房间取样管路宜按栅状布置,管路栅条间距及每个取 样孔的距离等同于点型探测器。9 42梁问探测器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1当梁高度600mm时,宜采用“手杖式”毛细管取样或 弯曲取样管使取样管紧附屋顶取样。3当弯曲取样管取样时,按几何长度折算每台探测器的探测 面积。9 43设备机柜内的取样可分为柜内取样和柜项取样。1柜内取样管路宜由机柜底部、侧部排风栅口处伸至机柜内取样。2柜顶取样宜将取样孔安装在机柜顶部直接取样。3取样孔进入柜内深度宜在25mm50mm之间。944电缆夹层和电缆廊道宜采用天花板取样方式。945当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超过500m2时宜选用主动吸气式感 烟探测器。主动吸气式感烟探测器探测区域不宜大于2000m2。一 台探测器采样管的总长度不应超过200m,单根采样管长度不应超 过100m。DL,T 5412200910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1001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 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 离不应大于30m。10 0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宜设置在各场所的出入口处,并应设 置在明显的和便于操作的部位。1003报警按钮的正常监视状态可通过其前面板外观清晰识 别,启动零件不应破碎、变形或移位。1004报警按钮从正常监视状态进入报警状态可以通过如下操 作完成,并应能从前面板外观变化识别且与正常监视状态有明显 区别:1击碎启动零件。2使启动零件移位。1005报警按钮应设红色报警确认灯。报警按钮启动零件动作, 报警确认灯应点亮,并保持至报警状态被复位。通过报警确认灯 显示探测器其他工作状态时,被显示状态应与火灾报警指示时的 状态有明显区别。确认灯点亮时在其正前方2m处,光照度不超 过500Ix的环境条件下,应清晰可见。1006报警按钮动作后应仅能使用工具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复位:1对启动零件不可重复使用的,更换新的启动零件。2对启动零件可重复使用的,复位启动零件。1007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技术要求应符合GB 19880的规定。DLT 54122009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火灾危险性类别及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分类A1建筑物、构筑物火灾危险性类别见表A1表A1建筑物、构筑物火灾危险性类别序号 建筑物、构筑物名称火灾危险性类别1 主要生产建筑物、构筑物1l 主、副厂房及其安装问 丁1 2 户内主变压器室、电抗器室、消弧线圈室 丙lt3 配电装置室、户内开关站 丙l 4 母线室、母线廊道和竖井丙 中央控制室、计算机室、继电保护盘室、自动远动装置1 5 丙室、控制电源室l五 通借谴备室t楼)及电源室 丙l 7 户外主变压器场 丙 l 8 户外开关站、配电装置构架 丙 l 9 高压、超高压电力电缆隧道和竖井 丙110 动力电缆室、控制电缆室、电缆廊道及竖井 丙111 酸性蓄电池室 丙L12 碱性蓄电池室 r113 友电机风罩内 丙114 空压机及其储气罐室 丁DL,T 54122009表A1(续)序号 建筑物、构筑物名称火灾危险性类别l 15 通风机室、空调设备室戊116供、排、消防水泵室、水处理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