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心理学原理的下属原理及其内涵研究宋晓东(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摘要:安全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原理、规律和方法解决劳动过程中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的安全问题,其任务是减少生产中的伤亡事故;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事故的原因,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状态,探讨人的行为特征、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安全的关系;发现和分析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联以及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有效的安全教育措施、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以保证人员的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关键字:安全心理学;事故;隐患;心理活动;安全The Principle Of Subordinates In Safety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ConnotationSongxiaodong(School of Resources and Safety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China)Abstract:Safety psychology is to use the principles, rules and methods to solve in the process of labor security issues related to peoples psychological activity.Its task is to reduce the casualty accidents in production.From the Angle of psychology to research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and the rule of human psychological activity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work and psychological state,to discovery and analysis of the unsafe factors and so on.From the Angle of psychology to put forward effective measures of safety education, organizational and technical measures,prevent the happening of the accident and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personnel safety and production.Keywords:Safety psychology;accident;hidden trouble;psychological activities;safety0引言人的心理现象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人类的活动过程总是在各种各样的、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中进行,在这样一个系统中,人是主要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但同时也是最难控制和最薄弱的环节。据有关资料统计,劳动过程中有58%86%的事故与人的因素有关。还有统计资料表明,20世纪60年代发生事故,人为因素占20%;而90年代,人为因素上涨到80%90%,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安全心理学就是一门以探讨人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规律为目标的科学,正确运用安全心理学,发挥其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能有效的推动社会的安全与进步。1安全心理学定义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即人脑的信息加工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意志这三种心理过程,这三种过程虽有区别,但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三个方面。在劳动和生活中,人的行为无一不受心理现象的支配,客观事物的改变无一不与人的心理现象有关。所有,一切有关人类的科学都与心理学有着有机的联系,安全科学更是如此。安全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安全科学的理论,讨论人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各种与安全相关的心理现象,研究人对安全的认识,人的情感以及与事故、职业病作斗争的意志。也就是研究人在对待和克服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时的心理过程,旨在调动人对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发挥其防止事故的能力。2心理特征与安全原理2.1心理过程与安全人的心理过程是由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组成。在安全生产中研究人的心理过程是因为生产活动的实践为人的心理过程提供了动力源泉,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首先,人在生产活动中,从认识其各种表面现象,发展到认识其内在规律性,从而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某种克服困难的意志行动。其次,人在生产实践中,又通过心理活动,反作用于所进行的生产活动,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力求企业高效、安全地进行生产。第三,人们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往往受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以及企业自身的条件不同,人们对于安全生产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也有不同,从而制约人们对安全生产的心理过程的发展。2.1.1感知觉与安全认识过程,指人在反映客观事物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最简单的认识过程是感觉,它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如光亮、颜色、气味、硬度等。在感觉的基础上,人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称为知觉。如机器的外观大小等。但是,感觉和知觉仅能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人们还需要利用感知觉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等加工过程,以求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这就是思维。例如,人们为了安全生产、预防事故的发生,首先要对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予以感知,也就是要察觉危险的存在,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的大脑进行信息处理,识别危险,并判断其可能的后果,才能对危险的预兆作出反应。因此,企业预防事故的水平首先取决于人们对危险的认识水平,人对危险的认识越深刻,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小。2.1.2情感与安全情感过程是人的心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它是通过态度体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人们在安全生产活动中总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如喜、怒、哀、乐等。人的认识过程总是于人的愿望、态度相结合,而这种态度愿望又取决于人当时的需要。人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又决定了情感或情绪能否产生及其性质。例如,当安全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当一位载重司机执行一天的生产任务后,平安归来,会给他带来一种喜悦和兴奋的感觉,如果在运行途中出现一些紧急情况,发生未遂事故,就会令人不安带来紧张情绪,如果发生人身伤亡事故,自然就会充满忧伤和恐惧。可以认为,这位驾驶员的情绪体验是以其能否满足其安全需要为基础的。这说明企业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情绪反应不是自发的,而是由对个人需要满足的认知水平所决定的,根据人的情感及其外在的情绪反应的特性和作用,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应因人而异,采取措施,尽力满足职工的合理需要,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情绪,避免和防止消极情绪。2.1.3意志与安全意志过程,指人自觉地根据既定的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进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在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意志对职工的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一,推进人们为达到既定的安全生产目标而行动,其二,阻止和改变人们为企业目标相矛盾的行动。企业是否能充分发挥人的意志的调节作用,就应该考虑把人的意志的调节作用与既定目标的认识水平相联系,还要考虑其与人的情绪体验之间的联系,更要培养企业员工的良好意志品质。企业在确定了安全生产目标之后,就应该凭借人的意志力量,克服一切困难,努力争取完成目标任务。3心理状态与安全原理3.1省能心理人类在同大自然的长期斗争和生活中养成了一种心理习惯,总是希望以最小能量获得最大效果。当然这有其积极的方面,鼓励人们在生产、生活各方面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获。这里关键是如何把握“最小”这个尺度,如果在社会、经济、环境等条件许可的范围内,选择“最小”又能获得目标的“较好”,当然应该这样做。但是这个“最小”如果超出了可能的范围,目标将发生偏差和变化,就会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它在安全生产上常是造成事故的心理因素,有了这种心理,就会产生简化作业的行为,就会表现为嫌麻烦、怕费劲、图方便、得过且过的懒惰心理。3.2侥幸心理人对某种事物的需要和期望总是受到群体效果的影响,在安全事故方面尤其如此。生产中虽有某种危险因素存在,但只要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卫能力,切断事故链,就不会发生事故,因此事故时小概率事件。多数人违章操作也没有发生事故,所以就有了侥幸心理。在研究分析事故案例中可以发现,明知故犯的违章操作占有相当的比例。例如,某滑石矿运输工人不懂爆破知识,为了紧急出矿,抱着侥幸心理冒险进行爆破作业,结果发生事故,当场被炸死。3.3逆反心理某些条件下,某些个别人在好胜心、好奇心、求知欲、偏见、对抗情绪等心理状态下,产生与常态心理相对抗的心理状态,偏偏去做不该做的事情。3.4凑兴心理凑兴心理是人在社会群里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的心理反映,多见于精力旺盛、能量有余而又缺乏经验的年青人。从凑兴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或发泄剩余精力,常易导致不理智行为。如汽车司机争开飞车,争相超车,以至酿成事故的为数不少。开玩笑过程中导致事故纯属凑兴心理造成的危害。3.5群体心理社会是个大群里,工厂,车间也是群体,工人所在班组则是更小的群体。群体内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群体标准,也叫规范。这个规范有正式规定的,如小组安全检查制度,也有不成文的没有明确规定的标准,人们通过模仿,暗示服从等心理因素相互制约。有人违反了这个标准,就受到群体的压力和制裁。群体中往往有非正式的领袖,他的言行常被别人效仿,因而有号召力和影响力。如果群体规范和领袖是目标期望的,就产生积极的效果,反之则产生消极效果。若使安全作业规程真正成为群里规范,且有“领袖”的积极履行,就会使规程得到贯彻。应该利用群体心理,形成良好的规范,使少数人产生从众行为,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3.6注意与不注意注意与不注意是人的一种心理因素,当人的心理活动指向或集中于某一事物时,这就是注意,注意具有明确的意识状态和选择特征。人在对客观事物注意时,在大脑中集中反映该事物并形成清晰的影像和判断,而对其他事物的影响加以抑制。不注意存在于注意状态之间,他们具有同时性。也就是说,你对某事物注意,同时对其他事物不注意。在事故分析中常把原因归结为操作者马虎,不注意等,所以在防止事故的方法上我们要常常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小心谨慎,或召开班前会、班后会、事故分析会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3.7个性心理与安全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单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就是个性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性格、气质和能力。个性心理特征虽然是稳定的,但当人和环境积极地相对作用时,他又是可以改变的。由于每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条件不完全相同,因此,个性心理特征在不同人身上是有差异的。在生死关头,镇定、坚毅、果断、勇敢、顽强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给人带来生机,而慌乱、惊怕、胆怯、软弱、绝望却促进了人员的伤亡。由此可见,个性心理特征与安全工作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如能通过各种途径培养职工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对企业的安全工作将是极大的促进。4心理变化与安全原理4.1疲劳与安全疲劳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它并非单一的、明确的因素构成。一般来说,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由于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变化,产生某一个或某些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力量的自然衰竭状态,称之为疲劳。疲劳感是人对于疲劳的主观体验,而作业效率降低时疲劳的客观反映。无论脑力劳动、体力作业、技能作业、还是人机系统中人的效能和健康都会因疲劳而受到影响。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从本质上讲,疲劳是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保护机制。疲劳产生会伴随着许多症状出现,如身体不适、头昏、头疼、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低下、精神不集中、思维混乱,不仅使作业效率下降,还会造成各种差错。疲劳对安全的威胁也是显而易见的,疲劳意味着劳动者的生理、心理机能下降,对安全生产产生种种不利影响,许多事故都是在疲劳状态下发生的,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4.2应激与安全由于个人能力的限制和客观事物的不可预见性,大多数的事前控制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就引出了在事情的进行过程中或完成后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人们对外来刺激下所作出的反应为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险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为应激状态。当人遇到紧张危险情境且身体与精神负担过重却又需迅速采取重大决策时,就可能导致应激状态的产生。应激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一般应激状态使有机体具有特殊防御排险机能,能使人精力旺盛,计划活动,使思想特别清楚、精确,动作灵敏,推动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及时摆脱困境。但紧张而又长期的应激,会产生全身兴奋,注意和知觉的范围缩小,言语不规则,不连贯,行为动作凌乱,这就对安全生产产生种种不利影响,可能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5激励与安全原理5.1激励概述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从安全生产的角度而言,激励主要指如何调动劳动者安全生产的积极性问题。在任何一个企业中,管理者所需要的是人的行为,即人的行为产生的结果。每个人的行为的产生不是无缘无故的,必定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是由动机驱使,所有的人所有的行为都有动机,只是每个人的行为动机有所差别,而且每个人的动机还可能因时、因地而有差别。其次,动机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实际上动机的最终来源是人的需要,不论你是否有意识到需要的存在,动机都是因需要而产生的。激励的过程就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的过程。5.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到人的需要按重要程度分为五个层次。(1) 生理需要:包括食物、水、衣着、住所、睡眠及其他生理需要。(2) 安全需要:包括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及保护职业、财产、食物和住所不受威胁的需要。(3) 归属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和接纳方面的需要。(4) 尊重需要: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等方面的需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权利、地位、威望等方面的需要。(5) 自我实现需要:包括发挥自身潜能、实现心中理想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五个层次的需要是由低向高排列的。需要层次的排列一方面表明需要层次由低到高的递进性,即人们最先表现为生理需要,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表现为安全需要,依次递进,最终表现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按马斯洛的观点去激励人,就必须掌握人所处的需要层次,尽量去满足他的需要。同时,又必须了解该人需要的变化,前一层次需要满足后,必须了解他的下一次的需要是什么,而用区别于前面所采用的激励手段,使之需要得以满足。5.3双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郝茨伯格在需要层次理论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他发现与满意有关的因素都是与自身有关的因素,如成就、承认、责任等,与不满意有关的因素都是外部因素,如公司政策、管理和监督、工作条件等。他进一步指出,满意的对立面不是不满意,消除了工作中的不满意也不一定能使工作令人满意。所以,他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与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有区别的。他把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因为这些因素的缺失会引起员工的不满,而这些因素的大量存在和无比优越,只能减少员工的不满,不能增加员工的满意,所以这些因素不能起到激励作用。郝茨伯格把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设立为一般激励因素,工作的改善可以增加员工的满意程度,激发员工的进取心,所以只有这类因素才能真正激励员工。5.4期望理论此理论的基本观点就是:人的积极性被激发的大小,取决于他对目标价值估计的大小和判断实现此目标概率的大小的乘积。即激励水平=目标效价期望值。目标效价是指个人对某一目标或从事工作的重要性估价。期望值是指个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估计。由于企业员工对某一目标的效价和期望值不尽相同,目标效价和期望值之间就有不同的结合形式,并由此产生不同的激励力量。由此可见,要发挥最大的激励力量,目标效价和期望值都必须很高。5.5挫折理论挫折是指当个人从事有确定目标的行为活动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障碍,致使目标无法实现,动机无法满足的个人心境状态。挫折理论认为,不同个人在遭受挫折时,由挫折感所导致的心理上的焦虑、痛苦、沮丧、失望等,会导致种种挫折性行为。一般说,任何挫折都是不利的,不但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而且常常给员工带来心理伤害。然而人生种种挫折在所难免,所以必须及时了解、分析职工的种种现实挫折。通过关心,从提高职工的挫折承受力和有效帮助职工达到实现目标两方面去消除挫折感,引导职工在受挫折后不懈地积极进取。5.6激励实践目标激励:给员工确定一定的目标,以目标位诱因驱使员工去努力工作,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参与激励: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是员工产生主人翁责任感,从而激发员工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关心激励:企业领导者通过对员工的关心而产生的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让员工产生很强的归属感,从而激励员工把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事业中来。公平激励:是指企业领导者在企业的各种待遇上,对每一员工公平对待所产生的激励作用。只要员工等量劳动成果给予等量待遇,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企业就会形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环境。奖励激励:企业以奖励作为诱因,驱使员工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行为。员工对奖励追求的欲望,促使他的行为必须符合行为规范,同时给企业带来有益的劳动成果。惩罚激励:企业利用惩罚手段,诱导员工采取符合企业需要的行动的一种激励。在惩罚激励中,企业要制度一系列的员工行为规范,根据不同的逾越程度,确定惩罚的不同标准。6安全心理学的应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题目及答案
- 家庭农场生产安全责任合同书
- 早期阅读想飞的小象课件
- 品牌授权经销合作协议条款说明
- 早教培训知识课件
- 语文古诗词意境美欣赏与表达教学计划
- 纪念40周年课件
- 宁夏13年中考数学试卷
- 尼西县小升初数学试卷
- 2024年雅安天全县中医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ITSM工具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心血管疾病急救知识课件
- 航运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高一新生入学教育
- 医院培训课件:《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解读》
- 课题申报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 2024中国演播室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LY/T 3408-2024林下经济术语
- 肾内科医生进修总结汇报
- 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案例
- 无人机驾照考证知识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