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是1912年诞生在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心理学家惠特曼、考夫卡、柯勒,特别是原籍德国后来移居美国的著名美学家、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19041994)等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既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又特别重视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审美心理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尤其是阿恩海姆关于电影艺术与造型艺术的审美心理研究,更是具有广泛的影响,奠定了这一流派在国际美学界的重要地位。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其意思是“完形”。“完形”在格式塔审美心理学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形”是指在人的知觉经验中形成的一种意象组织和结构。“完形”是指心理活动中的“形”的整体性。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又被称为完形心理学。它吸收了20世纪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把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系统论,以及关于“场”的概念引入了心理学研究之中。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认为,“完形”具有整体性和独立性的特点,他们尤其强调,“完形”不是一种纯客观的性质,而是在人的知觉中呈现出来的式样。它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原有的,而是由知觉活动组成的经验中的整体。当然,完形也不是单纯的主体创造,而是在客观的刺激下人的知觉进行积极组织或构建的结果。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一般公认为是鲁道夫阿恩海姆(19041994)。他早在1932年就在德国出版了电影一书,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论证了电影艺术独特的审美感知方式和艺术创造方式,尤其是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电影的视觉画面,紧紧抓住了电影审美心理的特点。他还著有视觉思维、走向艺术心理学、艺术与视知觉等,它的这些著作为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完形”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整体性,即完形的整体性是现代科学系统论意义上的“整体性”。其意义是完形的整体性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比如对一首五言绝句的整体感受和理解,绝不是20个字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完整的意义,整个意义远远大于部分意义之和。其二是独立性,即每一个完形一经形成,就具有了不为外界因素变更的相对独立性。如人们欣赏过一首乐曲之后,无论再换用什么乐器演奏这首乐曲,都不会破坏、改变乐曲给人的整体心理感受。其三是主客体的统一性。即完形不是完全指客体本身的形式,而是在人的知觉经验中形成的完形。也就是说,完形是在人感知客体的基础上在大脑中形成的,是在知觉中呈现的。所以,对完形的研究主要是对知觉的研究。 完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完形是一种力的样式。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了“大脑力场”说,解释了在审美知觉中力的样式。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有两种力:一种是外在世界的物理的力;一种是 内在世界的心理的力。这两种力如果在结构样式上相同,则是“同形同构”,相异则是“异质同构”。这就是说,虽然是质料不同,但力的结构样式是相同的,在大脑中所激起的电脉冲是相同的,与情感活动所具有的力的样式也是相同。因此,表面上极不相同的质料,因为力的样式相同,在艺术家眼里就有了相同的情感表现。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可以把有意识的人与无意识的事物合并为一类。虽然人和无意识的事物在常人看来是截然不同的,但在艺术家的眼里则有相同的表现。如人有高风亮节,树也有直立挺拔的表现。所谓物我同一,所谓主客观协调,外在对象与内在情感合拍一致,都是这种“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的结果。有了“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才能产生心理体验和审美快感。另一方面,完形是自发地追求着一种平衡。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平衡是人的一种自发的心理需要。人的身体处于静态的平衡对称中,世界也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同时,宇宙万物都在运动中保持平衡状态。因此,人在心理上也自发地追求平衡。在美的事物中,要体现一种力的平衡,一种在运动状态的平衡。 视知觉的完形有两大原则。第一个原则是简化。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那些能够给人最愉快的感觉的完形,是那些采取了最大限度的简化形式的完形。简化的实质是以尽量少的结构特征,把最复杂的材料组织成有秩序的整体,而整个整体的简化是由表现力的需要决定的。如剪影艺术、绘画中的素描都要求最大程度的简化形式,简化到突出形象的最突出的特征,保留的特征是表现“力的样式”。格式塔心理学家发现,凡是好的完形,都一定符合视觉组织活动的简化原则。“观赏电影作品的视觉心理学认为:观众的大脑领域里存在着一种向最简单结构发展的趋势,即眼睛尽可能使观看的对象变得简单,视知觉倾向于把任何刺激样式以一种尽可能简单的结构组织起来,当刺激样式确实呈简化状态时,观赏的感觉是愉快的”。简化不是简单,简化是通过主体的心理需要和记忆图式来对画面图式进行改造,忽视对象的某些特征,突出对象的另一些特征,从而取得离形得似、遗貌取神的审美效果。简化是以走向平衡为核心进行简化,是以变的趋势去获得美的完形。 视知觉完形的另一个原则是“张力”。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艺术建立在知觉的基础上,而知觉又是对于力的式样和结构的感知。艺术作品中的“张力”,主要是由位置、色彩、形状、运动、题材等各种因素引起,但是,产生张力的根本原因却在于人的视知觉。造型艺术本来是静态的,但人们从这些静态的艺术作品里却感受到一种运动。阿恩海姆认为,这种不动之动是艺术极其重要的性质,使得静态的造型艺术能够表现运动。艺术中这种不动之动的关键,就在于它包含着“张力”。造型运动的这种“张力”,在事物运动变化即将到达高潮或顶点之前的那一瞬间,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竞技者正在弯腰扭身,全身的重量落在右脚上,执铁饼的右手也向后猛伸,全身肌肉蕴藏着巨大的爆发力,这座雕像的“张力”典型地体现了铁饼掷出前最紧张、最有力的瞬间。东汉青铜雕塑马踏飞燕,这匹骏马的四肢动势也极其富有“张力”,举足腾越、风驰电掣,造型既有强劲的力量,又有律动的节奏,踏在脚下的一只飞燕,更体现出匠心独运的构思。在阿恩海姆看来,任何一个艺术作品都存在这种“张力”,存在着各种力的相互作用与相互抵消,从而使艺术品生动起来。阿恩海姆甚至认为:“艺术家的目的就是让观赏者体验到力的作用式样所具有的那类表现性质。” 格式塔学派对于审美心理的研究,集中表现在它采用“同形同构”理论来解释审美经验的形成。格式塔学派认为,在外部事务和艺术作品,与人的知觉(主要是视知觉),组织功能(主要在大脑皮层)以及内在感情之间,存在者根本的统一,它们都是力的作用模式。而一旦这几个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同形同构),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既然世间万物都可以归结为“力的图式”,那么,对他们的观看就不仅仅是看到形状、色彩、空间或运动,一个有审美能力的人,会透过这些表面的东西,感受到其中活生生的力的作用。例如人们在篝火晚会上,看到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时,为什么会产生美感,感到一种青春活力呢?就是由于火焰那种生机勃勃的运动本身,传达出一种在结构上与人的欢乐情感相似的力的模式。对于艺术创作来说也同样是如此,例如在画家描绘悬崖峭壁、老虎鹰隼这些充满活力的事物时,在运笔之前也总是先要唤起一种力量的感受,并且通过画笔把这种力量的感受输送到所画的形象中去。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当外界审美客体的“完形”或“整体”在视域中出现时,其中发生的作用,并不类似照相机式的简单感光,而是由外部事务中“力的式样”,在人的大脑皮层中激起某一种特定的电化学力的式样,使得这种基本结构相同的“力的式样”,出现在两种不同的物质中,这就叫做“同形同构”。正是在这种“同形同构”作用下,人们才在外部事物和艺术品中,直接感受到某种“活力”、“生命”和“运动”等性质。这些性质不是来自联想、想象或推理,而是一种直接感知的结果。 在审美心理的早期流派中,关于知觉事物为什么会有表现性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移情说”,就是认为人把自己的感情或力量外射或移注到事物中,从而使静止的物体仿佛也在运动,也有了生命;另一种解释是强调联想作用,使原本静止不动的物体通过丰富的联想也获得了生命力,如黄山著名的九龙瀑,汹涌的飞瀑使人联想到白龙,腾空起舞,气势磅礴,遂得此名。但是,在格式塔心理学派看来,这些解释全都没有击中要害。格式塔心理学认为,造成表现性的基础就是力的结构。人能从自然事物或艺术作品中领会到表现性,就是因为外在世界的力与人体生理心理的力具有同一性,存在着“同形同构”的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艺术品中存在的活力的结构可以在人的大脑皮层中找到生理的对应场,因此,艺术表现性的最终原因就在于艺术品的力的结构与人类感情与生理心理力之间,存在着“同形同构”的同一性。阿恩海姆指出:“造成表现性的基础是一种力的结构。”正是由于在外世界的“力的结构”与人生理心理的“力的结构”具有统一性,使得艺术品的表现性内容集中存在于它的视觉式样的力的结构之中,加之外在世界之物理力与内心世界的心理力同形同构,从而使得表现性成为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阿恩海姆强调指出:“那诉诸于人的知觉的表现性,想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能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感情的共鸣。我们必须意识到,那推动我们自己感情活动起来的力,与那些作用于整个宇宙的普遍性的力,实际上是同一种力。”阿恩海姆“力的结构”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释了艺术表现的奥秘,而在过去的理论中,往往只是把知觉事物的表现性归因于联想或移情。在阿恩海姆看来,表现性的基础就是“力的结构”,表现性是知觉样式固有的特征,人能从中领会或感受到表现性,在于“力的结构”不仅对物质世界并且对精神世界均有普遍意义,而简化与张力就是以宇宙人生的动态平衡为基础的两种完形模式,也可以说是视知觉的两种组织方式。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揭示了艺术表现的奥秘,此外,它也论证了为何自然美与艺术美都同样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归根结蒂,都在于自然事物中与艺术作品中这种“力的结构”。阿恩海姆为了说明力的结构与美的表现之间的关系,分别举了垂柳的“悲哀”和舞蹈的“悲哀”这两个例子来加以说明。阿恩海姆认为:“一棵垂柳之所以看上去是悲哀的,并不是因为它看上去像是一个悲哀的人,而是因为垂柳枝条的形状、方向和柔软性本身就传递了一种被动下垂的表现性”。与此同时,阿恩海姆又考察了舞蹈演员表演“悲哀”这一主题时,“所有演员的舞蹈动作看上去都是缓慢的,每一种动作的幅度都很小,每一个舞蹈动作的造型也大都是呈曲线形式,呈现出来的张力也都比较小。应该承认,悲哀这种心理情绪,其本身的结构式样在性质上与上述舞蹈动作的结构式样是相似的。”因此,阿恩海姆认为,自然事物中的垂柳的“悲哀”和艺术作品舞蹈中的“悲哀”一样,造成这种“悲哀”表现性的基础都是一种力的结构,与此同时,自然美与艺术美中的这种力的结构又与主题的物理力与内在世界的心理力同一,“在观赏者的头脑中活跃起来,并使观赏者处于一种激动的参与状态,而这种参与状态,才是真正的艺术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作为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几位代表人物都对审美心理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尤其是其中的阿恩海姆对电影艺术与造型艺术的研究,在世界电影史上与世界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格式塔心理学派将一系列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于审美心理的研究,特别是对于视知觉的研究,对于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堤工程质量管理方案
- 2025版司法局《民事起诉状(遗赠抚养协议纠纷)》民事类法律文书(空白模板)
- 抚州财务优化咨询方案
- 氮肥生产安全管理规范分析报告
- 机械类网络营销方案
- 建筑墙砖加固方案设计
- 涂料行业业务咨询方案
- 110主变安装施工方案
- 心理咨询班会方案
- 金安脆桃营销策划方案
-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课《欢欢喜喜庆国庆》精美课件
- DBJ50-T-157-202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从业人员配备标准
- 直播责任自负书
- 2023年太原市第二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煤矿井筒装备安装方案
- T∕CEPPEA 5008-2021 城市电缆线路岩土工程勘察规范_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多选题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 22.1.1二次函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练习
- 各类机床工时定额计算方法
-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经济价值
- 基于单片机的居家安全报警系统的设计+外文翻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