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 2 抗菌药物的PK PD研究 3 细菌 人体 RESISTANCE PHARMACODYNAMICS INFECTION IMMUNITY ADR PHARMACOKINETICS 抗生素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不同之处在于其作用靶点不是人体的组织器官 而是致病菌 药物 人体 致病菌是确定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三要素 药代动力学 PK 与药效动力学 PD 是决定三要素相互关系的重要依据 过去对PK与PD多是分割看待 近年来国外关于PK PD研究工作已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 抗菌药物PK PD理论成为临床优化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 4 选择抗菌药时需考虑的因素 药物 对细菌MIC 感染部位浓度 结果 药代动力学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给药方案 药效学 临床效果细菌清除患者依从性耐受性耐药产生 抗菌药物临床治疗的目的是要根除致病菌 同时尽量避免ADR和耐药菌株的生成 5 内容简介一 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PK 二 抗菌药物药效学 Pharmacodynamics PD 三 抗菌药物PK PD综合参数四 PK PD对不同类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指导意义 6 7 药动学定义 在经典的药理学中的定义是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Whatthebodydoestothedrug 即药物体内过程 A D M E 决定着药物在血清 体液和组织中浓度的时间过程 这一过程与药物的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药动学参数 通过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可计算出AUC Cmax Tmax Vd CL及t1 2等PK参数 对新药开发 制订抗生素的临床治疗方案 并为新药人体生物利用度 生物等效性测定 个体与群体药代动力学轮廓提供了十分有益的资料 一 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8 评价抗菌药物治疗作用的PK参数 Peakmg L 血清 血浆 高峰浓度 简称血峰浓度 peakserum plasma concentration Cmaxmg L 最高血药浓度 maximumplasmaconcentration tmaxh 给药后达到最高血药浓度的时间 简称达峰时间 timeafterdoingatwhichmaximumplasmaconcentrationisreached T1 2 h 药物的消除半衰期 简称半衰期 eliminationhalflifeofdrug AUCmg h L 药时曲线下面积 areaundertheplasmaconcentration timecurve VdL 表观分布容积 apparentvolumeofdistribution 9 吸收 absorption 吸收是药物在体内或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口服 舌下 肌肉 皮下等血管外给药途径必须经吸收过程 与吸收相关的PK参数 吸收速率常数 Ka 吸收半衰期 T1 2 生物利用度 F 达峰时间 Tmax 血药峰浓度 Cmax 首过效应 Fmet 10 11 分布 Distribution 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入血 再由血液循环运送到机体各组织 间质液或细胞液中称为分布 与分布有关的PK常数 表观分布容积 apparentvolumeofdistribution Vd 药物脂溶性愈低 蛋白结合率愈高 易保留于血浆 Vd相对较小 如磺胺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等 反之 Vd较大 如氟喹诺酮类 大环内酯类等 体内分布广泛 血浆蛋白结合量 Dp Dp PT D KD D 12 代谢或生物转化 MetabolismorBiotransformation 许多药物在体内经肝脏或其他组织器官 如胃 肺 肠粘膜等 的药物转化酶作用 第一步 相反应 phase reaction 可通过氧化 还原或水解 使多数药物灭活 少数反而活化 第二步 相反应 phase reaction 与体内物质结合后使药物活性降低 极性增高 而有利于排出体外 生物转化与排泄统称消除 13 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 450酶系统是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 称之肝药酶 现已发现70余种 因遗传多态性和其他影响因素 如年龄 疾病 营养 酶水平或活性的个体差异较大 肝药酶易受药物的诱导或抑制或激活如许多大环内酯类 如红霉素 和氟喹诺酮类 如依诺沙星 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 利福平则有对肝药酶激活 加速代谢 代谢或生物转化 MetabolismorBiotransformation 14 排泄 Excretion 大部分抗菌药物经肾排泄 部分经肝胆系统排出 尚可分泌至唾液 泪液 支气管分泌物 痰液 乳汁中 肾排泄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大多品种 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 磺胺类等主要经肾排泄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等非主要经肾排泄 但也可在尿中达到较高浓度 肾功能减退时 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消除半衰期 T1 2 延长 应适当调整剂量 15 胆汁排泄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利福平 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等主要或部分经肝胆系统排泄 氨基糖苷类 氨苄西林 哌拉西林等在胆汁中可达一定浓度 16 二 抗菌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参数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技术平台 药效学定义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Whatthedrugdoestothebody 着重于研究剂量与药理效应作用关系 即药物对机体的生理 生化及病理生理等功能影响 也就是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浓度与药物效果 药物毒性的关系 抗生素的药效学包括体内外MIC MBC FIC Sub MIC PAE PALE MPC以及体内的ED50与LD50 ED50 TI 等 17 评价抗菌药物治疗作用的PD参数 MICmg L 最低抑菌浓度 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 MIC50 MIC90 MICmode MICrangeMBCmg L 最低杀菌浓度 minimal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 MBC50 MBC90 Killingeffect KillingCurveMPCmg L 防突变浓度 mutantpreventionconcentration MSW 突变选择窗 mutantselectionwindow 即MIC与MPC之间的浓度范围 18 1 MIC MBC通常以MIC50 MIC90 MBC50 MBC90来表示 MBC与MIC值较接近时提示该药可能为杀菌剂 2 累积抑菌百分率以MIC试验中的药物浓度为横坐标 累积抑菌百分率为纵坐标描记的量效曲线 可用于比较不同抗菌药物效价强度 19 图浓度 累积抑菌率曲线 20 3 杀菌曲线是抗菌药物药效动力学曲线 以药物作用时间为横坐标 以细菌计数为纵坐标描记的时效曲线 曲线一般分三个时相 延迟期 杀菌期和恢复再生长期 可比较不同抗菌药物的杀菌速度和持续时间 21 细菌延迟期 速度 计数杀菌期 持续时间 恢复再生长期 杀菌曲线 药物作用时间 22 抗生素杀菌曲线 23 4 联合药敏指数 FIC Fraction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index B药 FIC指数 MICA药联用 MICA药单用 MICB药联用 MICB药单用FIC0 5 1相加效应FIC 1 2无关效应FIC 2拮抗效应 24 左氧沙星与头孢硫脒联用对粪肠球菌 n 30 浓度 累积抑菌率曲线 注 左氧沙星单用 左氧沙星联用 头孢硫脒单用 头孢硫脒联用 25 抗生素后效应 postantibioticeffects PAE 系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 当药物清除后 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是抗菌药物对其作用靶细菌特有的效应 PAE的机理可能因药物清除后 药物在细菌靶位仍长时间结合 而致细菌非致死性损伤 恢复再生长时间延迟所致 5 抗生素后效应 PAE 26 对照组 实验组 FigPAE表示清除抗菌药物后 实验组与对照组恢复对数生长期时相当于细菌数目增加1lg的时间 27 PAE更新了传统的认为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必须高于MIC水平的给药模式 替卡西林 亚胺培南 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PAE 28 PAE的影响因素 细菌种类及接种量 抗菌药物种类 抗菌药物浓度 细菌与抗菌药物接触时间 其他因素 机体的病理 生理状态 药动学指标 机体免疫力等 29 6 抗生素后促白细胞效应 PLAE 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后 产生非致死性损伤 由于细菌形态改变 可增加吞噬细胞的识别 趋化和吞噬作用 从而产生抗菌药物与吞噬细胞协同杀菌效应 使细菌恢复再生长时间延长 PLAE是抗生素在体内PAE时间较长的主要机制 CraigWA EurJClinMicrobilsInfectDis 1993 12 Suppl1 6 8 30 7 MPC 防细菌变异浓度 MPC MutantPreventionConcentration 药物的临界浓度值 高于该值 选择性耐药的变异菌株增殖发生率很小实验表明MPC通常高于MIC4 8倍应用MPC值 能预测在达到根除感染目的同时 兼顾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JosephM Blondeauetal Antimicro AgentsandChemotherapy Feb 2001 p 433 438 31 服药后时间 MIC MPC 血清或组织中药物浓度 MSW MPC 防细菌变异浓度 mutantpreventionconcentration MPC 抗菌药物治疗时 当治疗药物浓度高于MPC 不仅可以治疗成功 而且不会出现耐药突变 药物浓度低于MIC 自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成功 但也不会选择耐药菌株 但药物浓度如果在突变选择窗内 即使临床治疗成功 也将可能出现耐药突变 32 10亿中有2个 10亿中有200个 10亿中有20000个 耐药突变株的选择性扩增 野生株 耐药突变株 免疫功能受损 免疫功能健康 感染被清除 播散 爆发流行 MIC 33 野生株 耐药突变株 在自身免疫系统的帮助下 感染被清除 X 感染被清除 MPC 耐药突变株的选择性扩增 34 莫西沙星400mg血清浓度与MPC的关系 对于肺炎链球菌 WiseR ClinDrugInvest 1999 17 365 387 BlondeauJMetal 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 2001 45 433 438 HansenGTetal 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 2003 47 440 441 时间 h 血清浓度 mg L 35 关闭 缩小和避开 突变选择菌 新药调整剂量和方案联合用药 36 三 抗菌药物PK PD研究基本理论抗菌药物治疗传统上以体外药效学数据MIC MBC FIC Kcs PAE等为指导 然而上述参数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 但由于其测定方法是将细菌置于固定的抗菌药物浓度中测得的 而体内抗菌药物浓度实际上是连续变化的 因此不能体现抗菌药物杀菌的动态过程 抗菌药物PK PD研究将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参数合二为一 37 PK PD模型中各部分的关系 38 PK PDparameters g mL Cmax MIC TimeaboveMIC Cmax MIC AUC MIC AUC BC 39 抗生素药代学 药效学关系分类 根据抗菌药物抗菌作用与血药浓度或作用时间的相关性 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 浓度依赖性 抗生素杀菌作用与临床效果与药物浓度相关 时间依赖性 抗生素的杀菌作用随抗生素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加 与时间有关但半衰期或PAE较长 此种分类也为不同药物依据PK PD参数设计给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40 1 浓度依赖性药物 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 酮内酯类 两性霉素B等 其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 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 可以通过提高Cmax来提高临床疗效 但Cmax不能超过最低毒性剂量 对于治疗窗比较窄的氨基糖苷类药物尤应注意 用于评价浓度性药物杀菌作用的参数主要有 SBA 血清杀菌活性 FBAAUC0 24 MIC AUIC Cmax MIC等 41 SBA或FBA 指给药后在18 24h内可以杀灭99 9 细菌的最大血清或体液稀释倍数 它与血药浓度成正比 与MBC成反比 是反映PK PD的综合参数 研究表明 对于细菌性心内膜炎 菌血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等严重感染 峰值SBA应大于8 临床治疗方有效 FBA可反映给药后脑脊液 胸腹水 胆汁 胰液 尿液等体液杀菌效价 为控制局部感染设计给药方案的参考依据 1 王睿主编 临床抗菌治疗手册 第一版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4 79 822 LorianV AntibioticsinLaboratoryMedicine 4thedit Williams Wilkins 42 43 SBA临床意义 比药敏实验及药动学数据的测定更能确切地反映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可以反映药物在患者血清中的真实杀菌水平 可用健康受试者的SBA来评价新药及联合用药的疗效 有助于判断给药剂量与间隔是否合理 44 AUIC 指给药24h内的AUC与MIC比值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药物对G 杆菌的AUIC应至少125SIT 1h 对G 球菌则为30SIT 1h SIT seruminhibitorytitre 应注意AUC与MIC的比值 如体外MIC值过高 而该药24hAUC面积小增加药物剂量 提高其AUC面积会带来毒副作用 尤其是氨基糖苷类抗菌素 SchentagJJ JChemother1999Dec 11 6 426 39ListerPD etal JAntimicrobChemother1999Jan 43 1 79 86 45 Cmax MIC 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Cmax MIC至8 10之间 临床才能达到较高有效率 46 当血药浓度 致病菌4 5MIC时 其杀菌效果便达到饱和程度 继续增加血药浓度 杀菌效应也不再增加 这类药有 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碳青霉烯类等 天然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 糖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 及林可霉素类 2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47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评价本类抗菌药物的PK PD相关参数为T MIC时间依赖性药物T MIC大于给药间隔时间的50 临床疗效较好 超过MIC90浓度维持时间 h 占给药间隔时间的百分率 ofdoseinterval 用 T MIC表示 T MIC若 40 50 可达满意杀菌效果 T MIC若 60 70 表示杀菌效果很满意 48 T MIC的临界值 CraigWA ClinInfectDis 1998 26 1 12 49 T MIC与疗效的关系 对于 内酰胺类药物 T MIC的时间达到40 50 细菌的清除率可达85 以上 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治疗试验性动物肺炎链球菌肺炎 T MIC的时间达到40 50 动物的存活率可达90 100 CralgWA DlagnMicrobiolInfectionDis1996 25 213 217 50 PK PDparameters g mL Cmax MIC TimeaboveMIC BC MIC升高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T MIC明显缩短 51 MIC对抗生素PD的影响 MIC升高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Cmax MICAUC0 24h MIC明显降低 52 3 时间依赖性且抗菌活性持续时间较长的抗菌药物 阿齐霉素等部分大环内酯类 链阳菌素类 碳青霉烯类 糖肽类 唑类抗真菌药等 主要评价指标 AUC MIC T MICT1 2 PAE如氟康唑 AUC0 MIC 20可获得较好疗效 CraigWA Beijinginternationalsymposiumonantibiotics postcongressofthe7thWPPCCID 2000 53 抗菌药物的PK PD分类 54 四 PK PD对不同类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指导意义 55 PK PD研究与给药方案的制定与优化 优良方案 最有效地清除细菌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避免细菌发生耐药性方便用药 56 1 氨基糖苷类药物PK PD研究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治疗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有很好的疗效 其抗菌谱广 抗菌活性强 然而由于其耳 肾毒性较大 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低浓度易诱导适应性耐药高浓度不易选择耐药高剂量少次数给药可避免耐药 57 氨基糖苷类日剂量单次给药 1 氨基糖苷类属于浓度依赖型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Cmax MIC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 2 在日剂量不变的情况下 单次给药可以获得较多次给药更高的Cmax 使Cmax MIC比值增大 从而明显提高抗菌活性和临床疗效 3 但应注意Cmax不得超过最低毒性剂量 应注意单次投药最大剂量 58 氨基糖苷类对236例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患者Cmax MIC与临床疗效关系图注 结果表明Cmax MIC越高 临床有效率越高 显示了浓度依赖性的特点 当Cmax MIC达到8 12时 临床有效率高达90 提示可通过增加给药剂量来提高临床疗效 59 2 氟喹诺酮类药物PK PD研究 图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浓度依赖性杀菌曲线 60 环丙沙星AUC24h MIC与临床治愈率及细菌清除率 61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属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且具有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 评价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疗效最主要的参数为Cmax MIC AUC MIC研究表明对革兰阴性菌的24小时AUC MIC比值应在100以上 对肺炎链球菌的24小时AUC MIC比值应达25 30 Cmax MIC达8 10较为合适 给药间隔时间可参考Cmax MIC AUC MIC T1 2 和PAE 多数为日剂量1 2次给药 62 氟喹诺酮类的AUC24 MIC的比值 抗肺炎链球菌 CS 环丙沙星敏感菌 MIC 4ug mlCR 环丙沙星耐药菌 MIC 4ug ml 氟喹诺酮类AUC MIC的有效范围30 55 Lacyetal AntimicrobiolAgents Chemotherapy 63 PK PD与喹诺酮耐药 不同的作用机制使喹诺酮与青霉素 头孢菌素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 以往的喹诺酮类耐药可能与低AUIC值相关 CiproAUIC16 对肺炎链球菌 为取得良好的细菌清除率及防止耐药性产生 建议AUIC范围 60 120 64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当药物浓度达到较高水平后 再增加浓度 并不能增加其杀菌作用 不同浓度的头孢曲松对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杀菌曲线 3 内酰胺类抗生素 65 内酰胺类抗生素 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氨曲南等 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T MIC是评定该类药物疗效的重要参数 要达到最大抗菌作用 应使T MIC为给药间隔40 50 以上 66 T1 2为1 2小时的 内酰胺类抗生素如氨曲南 头孢唑啉 头孢他啶 头孢噻肟等 每日2 3次给药 即可使大部分给药间隔时间中药物浓度高于MICT1 2为30 60min的其它头孢菌素类和大部分青霉素类 需每日多次给药碳青霉素烯类抗生素 如亚胺培南 美洛培南等对繁殖期和静止期细菌均有强大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热处理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消费与零售行业食品行业行业热点追踪报告
- 新零售时代实体书店如何打造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保健按摩师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热力运行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园林绿化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计算机操作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城管监察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林木种苗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苏-江苏殡葬服务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内江市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辅警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四川内江市总工会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三支扶陕西试题及答案
- NB-T 10316-2019 风电场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并网性能测试规范
- JJF(纺织)010-2012纱线捻度仪校准规范
- GB/T 16288-2008塑料制品的标志
-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课件(1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口部运动功能评估分级标准
- 《汉服发展史》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