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专业毕业论文开题.doc_第1页
英语翻译专业毕业论文开题.doc_第2页
英语翻译专业毕业论文开题.doc_第3页
英语翻译专业毕业论文开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论古典诗词中的叠字英性 A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Reduplicative Words in Chinese Classic Poetry 学生姓名 学 号 系 别 专 业 届 别 指导教师 职 称 2008年 12 月 6日一、 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深入,东西方文化的急剧扩展,我们需要大量精通东西方语言与文化的人才来“输出”中国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而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长河中,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韵律严格,修辞手段多样,不愧是文学史上的瑰宝。而在这朵文化奇葩上,叠字以其艺术表现力和蕴涵的深厚的文化及情感内涵又不愧是这多奇葩上的闪亮晶莹的露珠。然而在跨文化交际翻译过程中,中西文化中巨大的诗歌文化差异必然会导致叠字翻译困难的存在,失去原文文化以及感情色彩等问题,因而要将中国古典诗歌译为英文,让译诗读者与原诗读者同样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音韵,意境等的韵味更是困难。现在,中国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中国在世界上逐步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逐步形成,随之而来的应是向外介绍华夏文明的大潮骤起。因而中国需要培养一支能适应文化全球化挑战的高素质翻译队伍来弘扬中国古典诗歌文化。然而翻译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符号转换,还要处理语言中所蕴含的一切内涵。如何处理好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叠字的英译问题是值得每个译者研究的问题。纵观中国翻译史,从严复的“三字真言信达雅”到钱钟书的“化境说”,朱生豪的“神韵说”,傅雷的“神似说”直到时下颇具争议的“异化”与“归化”,以及借鉴西方翻译语言论,如Catford“文本交换”,Newmark“不对等论”和Eugene Nida“动态等值“等,各持意见有异,各有千秋。因而,我们年轻一代也应该提出自己的观点,各取所长,寻求更好的翻译方法来达到中国古典诗歌文化“输出”的目的。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为能更好的弘扬中国古典诗歌文化,克服叠字翻译障碍难关,增强译者在翻译中的诗歌文化意识,我们必须考虑叠字在音律和修辞以及意境上的给我们设置的障碍,力求在现有的基础上寻求更好的翻译技巧来处理叠字的翻译问题。本论文特针对翻译中国古典诗歌中存在的叠字翻译难的问题做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试寻求解决这些问题最佳策略。基本内容如下:一、探讨究竟何谓叠字;二、分析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叠字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失去原文文化色彩,音律,意境及韵味,象声词不可直译等现象;三、寻求叠字翻译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准确的表达其内在含义及韵味,如:为保留原文文化色彩采取直译的方法,为达到同等阴韵效果使用押韵,意译,注释等方法。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该项内容所有学生一样)研究步骤:首先通过网络资源和图书馆的资料收集所写论题地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对该论题的研究状态和研究成果;然后在综合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在指导老师申丽娟的细心指导下,初步确定了论题;接着写出论文提纲及论文初稿,并交由指导老师审阅,根据其指导意见进行反复修改;交第二稿、审阅、最后定稿。方法及措施:方法及措施:采用理论与语料分析的方法;通过图书馆以及因特网查找相关领域的最新理论、收集资料;指导老师的指导;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研究工作进度:(1) 选题,定题:2008年9月中旬;(2) 资料查询:2008年9月中旬至2008年10月中旬;(3) 开题报告及提纲:2008年10月中旬;(4) 初稿:2009年1月上旬;(5) 第二稿:2009年2月中旬;(6) 中期检查:2009年3月中旬;(7) 定稿:2009年4月上旬;(8) 答辩:2009年5月中旬四、主要参考文献 1 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2 毕宝魁,艾丽辉.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写作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3 崔永禄.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4 范锐.论语言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第1卷第3期:20-25.5 郭著章.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6寇加.古汉诗叠字英译初论N. 宁波大学学报(人问科学版),2002.(03):44-47.7 姚瑶. 诗词中的叠字翻译N.语文学刊,2007(第6期):100-104.8 张建佳. 翻译通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248-2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