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拔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复习一册全.doc_第1页
攻城拔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复习一册全.doc_第2页
攻城拔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复习一册全.doc_第3页
攻城拔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复习一册全.doc_第4页
攻城拔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复习一册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攻城拔寨 专注精准考参出品攻城拔寨09友情告别巨献系列之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学(南昌大学 彭继增)考试期末考试参考资料序 夜多余热,地有斑驳,虽有习风,未有凉意。临至期末,万事归结不亦忙乎,与偶暇稍歇片刻,未敢多憩,恐夜不能寐。蚊多,肥硕,恨之,皆因嘶噪于耳,晚不能眠。高考过已,若非学妹短信告祭,乃不曾忆,即使然,曾不能忘前痛。转而三年,事非,人非,皆非。忆往昔,乃善感,日必灯前记,录所思,录所闻,常回顾,不胜感慨。及入梦寐之堂,摈前疾,抛前好,本欲为新青年,但至今日,莫然回首,云散,己孤一人,所感零丁,恐无人能晓,未曾记之,恐往事皆无矣,叹哉!乃明事多坎坷路多泞,不吝更进一步,方多上进。人事多不定,心需脱形,方可不困于形奚惆怅。知大学之大,在亲民,在明明德,余多感亲为之事甚少,乃勤耕书田,以期成独家之册,尽为天下莘莘学子之用,又或书录所拾能为白丁雅士所共赏实乃人之幸事,余乃三遍此书,虽遇坎坷,不弃所秉。适逢分别临近,或不能多聚,甚或不能再逢,乃在万急众望之中出此单本,于余共录者,赣之凎阳,华东兄,黑之宗昌兄等人士,皆为大夫之德。闲来之笔,小作一序,不知所云,夜深,尽当呓言之语罢。国际贸易部分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是跨越国界的商品与服务的交易活动,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差别在于使用不同的货币,并受制于不同的法律制度和贸易规则。国际贸易由各国的对外贸易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分为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该指标是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和对外依赖程度的重要的指标。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常用的贸易条件有3种不同的形式: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国的贸易所得。其中价格贸易条件最有意义,也最容易根据现有数据进行计算。计算公式: 1商品贸易条件 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 2收入贸易条件 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出口商品的数量*100% 3单因素贸易条件 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100% 4双因素贸易条件 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与进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之比*100% 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例如: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50年为基期,即为100。到1990年,该国出口价格指数下降5为95;进口价格指数上升10,为110。那么,这个国家1990年的净贸易条件为: N95/11010086.36 这表明该国从1950年到1990年的40年间,净贸易条件从1950年的100下降到1990年的86.36。1990年与1950年相比,贸易条件恶化了13.64。绝对优势:绝对优势论是指由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提出的贸易理论,即各国以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增进共同利益的国际贸易理论。斯密认为,分工是市场交换的基础,也是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最主要因素。分工和市场交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财富的增进。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绝对低于他国,即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它就应该大量生产和出口该商品;反之,则应从国外进口。斯密主张,各国都应该按照这一原理,选择自身具有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相互交换,这对贸易双方都有好处。不过,该理论不能解释当绝对优势集中在一方时出现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优势论”,解决了这一问题。绝对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国际贸易并非零和博弈,而是正的非零和博弈,既是说贸易是互利的,并非损人利己的,互利贸易的基础,则是国与国之间生产特定的商品的绝对成本差异。绝对优势的衡量劳动生产率,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QjL.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aLj=LQj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决定因素: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说到比较优势,不能不提和它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后者很好理解。你比我会理财,你在理财方面对我有绝对优势。中国的彩电制造技术比越南强,中国在彩电制造上对越南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和劣势是不是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关系或者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呢?乍一看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你比我会理财,在我们这两个人团队中当然是你来理财。中国比越南会生产彩电,当然是中国向越南出口彩电。但仔细一想,这个推理不能成立。你比我会理财,但你比我更会推销产品。在我俩这个团队中谁来理财,谁来营销?答案是:为了团队的总体利益,你只能忍痛割爱,将帐本留给我。我是不如你会理财,但我在推销产品上能力更差。将帐本给我能够为你腾出时间去搞营销。在我们这个团队中,你的比较优势是营销,而我的比较优势是理财。我们的分工合作关系是建立在比较优势之上,而不是绝对优势之上。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尽管你什么都比我行,但你不能什么都自己做。当然你可以选择什么都自己做,但那样你得到的收益会少于和我合作你所得的份额。同样道理,尽管中国在彩电生产上对越南有绝对优势,但在电脑生产上的绝对优势更大。因而中越贸易中会是中国向越南出口电脑,越南向中国出口彩电。两国的贸易关系是建立在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的基础上。比较优势这个概念告诉我们,对一个各方面都强大的国家或个人,聪明的做法不是仰仗强势,四面出击,处处逞能或事必躬亲,而是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资源用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反之,一个各方面都处于弱势的国家或个人也不必自怨自艾,抱怨自己的先天不足。要知道,“强者”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为了它自身的利益,“强者”必定留出地盘给“弱者”。比较优势理论的精髓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总之,正是各生产单位对资源的占有、分配和利用等情况的差别,造成了比较优势的产生。而比较优势的差别直接导致了生产物品的专业化(即所谓“社会分工”)和贸易的产生。这种专业化的结果是,当每个人都能够专门地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生产就会变得更加有效率,从而整个社会可创造物质财富总量与其整体经济福利便会有所增加。专业化所带来的总产量增量,就是贸易的好处。那么,贸易的进行,也就由此变得顺理成章。同时,更多可分享的总产量本身,同样促进着专业化决策的发展。贸易封闭条件下分工所得,交换所得部分的知识请大家查看课件上面内容,恕不赘述。马歇尔提供曲线:马歇尔最初用来表示一国“愿意贸易的条件”,表示的是一国在不同的贸易条件下愿意进口与出口的商品数量,也称为“相互需求曲线”。在各种贸易条件下,一国为了达到最高的福利水平所愿意进行的各种进出口商品量的组合。它既可视为一国的出口供给曲线,也可视为一国的进口需求曲线。(名词解释)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一国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相互需求理论( Theory of Reciprocal Demand )实质上是指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是比较利益论的补充,在决定国际贸易中比较重要。约翰穆勒和马歇尔是相互需求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相互需求理论认为,贸易的实际价格取决于贸易伙伴间的相互需求。H-O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要素合作型FDI是该理论的扩展,其基本原则是转移可流动要素与不可流动要素的结合,提高各类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名词解释)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简答题)是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对H-O模型的中心论点提出了质疑。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的资本与劳动的比例进行了调查,以研究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产品)。结果显示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例要大于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例,得出了美国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进口则以资本密集型为主的结论,这一结论正好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所得出的结论相反。这一发现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Leontief paradox)。古典的分析思路:生产技术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价格产生贸易“进口替代型增长”和“出口扩张型增长”都属于不平衡增长。“进口替代型增长”指的是进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得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增加,一部分原来进口的商品被国内的产品替代了。“出口扩张型增长”则指的是出口行业生产能力的增长超过其它行业,使得生产和出口都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进口替代型增长对小国的影响所谓“小国”,指的是那些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很小,其进出口变动不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对于小国来说,国际市场价格是给定不变的。所谓“大国”,则是指那些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由于这些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很大,其进出口的变动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升跌。C1 U1C2 U2 S2S1TOTTOT中 国大米钢铁()如果中国资本增长,对中国来说,是一种“进口替代型增长”。()中国资本增长的结果,提高了资本密集型产品(钢铁)的生产能力,表现在生产可能性曲线更多地向钢铁方面外移(见图)。()如果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只是小国,那么中国的任何变化对国际市场价格不会有任何影响,钢铁和大米的相对价格都不会改变,中国的贸易条件也不会变化。图中的相对价格曲线只是平行地向外移动。(4)进口替代型增长所造成的生产方面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贸易:一方面,对国外钢铁的需求会由于国内钢铁生产的增加而下降,造成进口的削减;另一方面,大米生产的下降造成出口能力的降低,整个贸易量会因此而减少,在图中,新的贸易三角(S2C2)比原来的(S1C1)缩小。符合“罗勃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 (5)经济增长的结果使整个社会的收益增加:在新的消费均衡点(C2)上所代表的社会经济福利水平(U2)高于增长前的福利水平(U1)。.进口替代型增长对大国的影响如果中国是国际上的钢铁进口大国,首先,中国资本增长的结果使国内钢铁生产能力加强而减少进口,国际钢铁市场的价格会由于中国需求的减少而下跌。进口产品(钢铁)价格的降低使得中国出口产品(大米)的相对价格上升,中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其次,进口替代型增长对大国生产和贸易的影响不同于小国。一方面,由于资本增加,钢铁生产成本相对降低而会扩大钢铁生产;另一方面,由于钢铁价格下降,大米相对价格上升而增加大米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最终选择取决于国际市场钢铁与大米新的价格比率的变化程度。因此,资本增长对大国各种商品生产的影响不会象小国那样确定。中 国 U2 U2 C2 U1 S2 S1钢铁大米小国情况(虚线) 大国情况(大米相对价格)大国进口替代型增长所带来的经济福利水平也会比小国更大。从图中可以看到,由于贸易条件没有改变,小国的新的经济福利水平只在U2上,而大国的新的经济福利水平则可达到U2,高于U2。主要原因是,大国不仅得到了本国经济增长的好处,而且还得到国际贸易条件改善的好处,从整个社会收益来看,在生产和贸易大国中发生的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显然比小国有更大的好处。如果是出口扩张型增长,那么: 如果中国增长的要素是劳动力而不是资本,或者说,中国的劳动力增长速度高于资本增长的速度,那么中国生产大米(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能力会提高更快。大米是中国的出口产品,由此出现的经济增长我们称之为“出口扩张型增长”。.出口扩张型增长对小国的影响中国劳动力的增长,会使中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外移偏向于大米。如果中国是小国,那么,这种要素的增长和由此产生的生产和贸易的变化不会影响商品国际市场的价格。即中国的贸易条件不会出现变化。中 国钢铁TOTTOTS1U2 C2U1 C1大米S20在图中,新的贸易条件或相对价格曲线与原来的具有同样的斜率,只是向外平移。出口扩张型增长对小国生产的影响同样可以用罗勃津斯基理论来说明。由于商品相对价格不变,中国劳动力的增长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大米)生产扩大,资本密集型产品(钢铁)生产缩减,新的生产点会在S2。中国本来就具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出口扩张型增长则使这种优势得到加强。出口工业部门比较优势的增强更加提高了中国的出口能力,进口部门生产的下降则增加了对国外产品进口的需求。()无论出口量还是进口量都比以前增加,中国的“贸易三角”比增长前扩大。()中国的经济福利水平也会增强,在新的消费均衡点C2上,经济福利高于增长前的水平。这种福利的增加虽然主要来自于经济增长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出口工业比较优势这一因素,但自由贸易使增加的比较优势及时得到发挥也是重要原因。.出口扩张型增长对大国的影响如果中国是国际大米市场上的出口大国,其出口能力的提高和出口量的增加会造成国际大米市场供给的增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大米出口的增加会造成大米国际市场价格的下跌。钢铁大米TOT TOT S2S1 U2 U2U1 C2 C2 C1在图中,新的大米国际相对价格曲线(P2)比原来的(P1)斜率要小由于大米是中国的出口产品,大米价格下跌标志着中国贸易条件的恶化。一般情况下,大米生产会增加,而钢铁生产会减少,但也可能两种产品的生产都会增加。出口扩张型增长对大国贸易量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一方面,大米生产的增加会增加出口;另一方面,贸易条件变坏和可能出现的国内生产的增加会减少对钢铁的进口。由于贸易条件恶化,出口扩张型增长给大国带来的经济福利的增加会小于小国;结论:经济增长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小国大国进口替代型增长 国际价格不变进口行业生产扩张出口行业生产萎缩贸易(进出口)量下降福利水平提高 进口品的国际相对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改善进口行业生产增加出口行业生产变化不确定贸易(进出口)量变化不确定福利改善大于小国 出口扩张型增长 国际价格不变出口行业生产扩张进口行业生产萎缩贸易(进出口)量增加福利水平提高 出口品的国际相对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出口行业生产增加进口行业生产变化不确定贸易(进出口)量变化不确定福利改善小于小国 关税(Tariff;Customs Duties)是指当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其经营者即进出口商人课征的一种税收。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是指以保护本国产业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财政关税(Revenue Tariff)则是指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在现实中,对国内并不生产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一般是为了获得财政收入;但对国内生产的进口商品征税,是为了保护国内生产。 关税的纳税主体与客体分别是进出口商和进出口货物;关税是一种间接税(税负可以作为成本的一部分加在货价上,转嫁给买方或消费者 ;关税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可预见性;关税能够起到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作用,是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1)小国征收关税的影响(2)大国征收关税的影响(3)关税的经济利益分析:小国情形思考思路:第一、关税对本国的影响(1)关税的生产效应(Production effect of a tariff)(2)关税的消费效应(Consumption effect of a tariff)(3)关税的税收效应(Revenue effect of a tariff)(4)关税的贸易效应(Trade effect of a tariff)(5)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第二、关税对贸易伙伴国及世界的影响第三、结论对于小国而言,最优的贸易政策选择是不征收关税(零关税),自由贸易是最好的贸易政策。第四、小国关税的度量(略) (4)关税的经济利益分析:大国情形第二、大国关税的世界整体经济利益分析世界整体经济利益分析:外国出口商: -(e+f )本国收益: e-(b+d)总计:-(b+d+f)税率上的任何微小变动所引起的 额外损失与额外收益正好相等 最优关税率的条件是(MR=MC): 提高关税引起的收益与损失图如下(1)最优关税率是进口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的倒数。(2)小国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供给曲线是完全弹性的(= ),因此对于小国来说,最优税率是零,即没有关税。(3)大国面临的供给曲线是有弹性但不是无限的,就会大于零,外国的出口供给曲线越没有弹性,关税率就越可以提高.(4)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任何关税都会带来效率的损失,最优税率给进口国带来的收益,实际上只是出口国损失的一部分。1. 关税的总体均衡分析:小国情形对于小国,在征收税率为t的从价税后,X产品的出口价格和Y产品的进口价格不变,但Y产品的国内销售价格从Py上升为Py(1+ t),故国内生产者面对一条新的相对价格线Pt,其斜率为Px/Py(1+ t)。(4)新的消费均衡点应在通过Qt点与相对价格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