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访视对妇科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doc_第1页
术前访视对妇科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doc_第2页
术前访视对妇科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doc_第3页
术前访视对妇科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术前访视对妇科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对妇科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0例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切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于术前1 d和术后3 d采用自制评估表,SAS、SDS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测试,根据其评估及心理测量结果,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音乐疗法和放松训练等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访视。结果 观察组术后3 d 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40、5.23,均P0.01);心率、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术前5 min、切皮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7、3.52、2.21、2.66、3.56、3.91,均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18.47,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 方法1.2.1 访视方法:由巡回护士或器械护士于术前1 d下午深入病房,阅读两组患者病历、了解病情及手术方案,与患者交流,发放自制评估表和SAS、SDS量表2。由患者在相应的栏目打钩,文盲者由护士代填。评估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生命体征、身高、体重、过敏史、月经周期、既往病史和手术史等一般情况和心理状况;心理状况包括焦虑、恐惧心理,多疑、否认心理,孤独、自卑心理,自尊心理,无价值心理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其评估及心理测量结果,由护士针对患者的不同职业、文化背景、心理素质以及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分别采用心理疏导、音乐疗法和放松训练进行心理辅导,并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稳定患者情绪。访视时间12 h。同时在患者入院时,术前5 min,切皮时,切皮30、60 min和手术结束时测量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手术后3 d再次访视两组患者,发放SAS、SDS量表(对照组不予干预;观察组针对其不同的心理状态再次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音乐疗法、放松训练,时间1 h)进行评估。1.2.2 评价方法:比较两组术前1 d及术后3 d SAS、SDS评分;比较两组入院时、术前5 min、手术切皮时、切皮后30、6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心率、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两组出院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发放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1.2.3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AS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2 结果2.1 两组术前1 d及术后3 d SAS、SDS评分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术前1 d及术后3 d SAS、SDS评分比较(略)与对照组对应项比较 *P0.01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心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心率比较(略)与对照组对应项比较 *P0.05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压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压比较(略)与对照组对应项比较 *P0.05 *P0. 012.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满意率46.67%(14/30),观察组满意率96.67%(29/30),两组比较,χ2=18.47,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术前访视能增加患者满意度。3 讨论近年来医学性应激已逐渐被人们重视,手术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生理应激源,焦虑、恐惧、抑郁是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3,由此产生的应激反应如过于强烈,不仅会给患者增加更多的痛苦,还会干扰手术过程的顺利实施,从而消极地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治疗效果4。通过术前访视,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安全感,稳定情绪,增强信心,降低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痛阈。音乐疗法和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深度的肌肉放松、腹式呼吸,消除焦虑→呼吸急促、胸式呼吸→更焦虑的恶性循环,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从而使患者达到全身心地放松。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3 d 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40、5.23,均P0.01);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在术前5 min、切皮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7、3.52、2.21、2.66、3.56、3.91,P0.01或P0.05)。术前访视通过患者与手术室护士接触、交流与沟通,更多地了解手术室和手术中的护理,增加患者对手术的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赖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术前访视在护士与患者交流时注意说话声音要稍大些,讲话速度宜慢,语调平静,讲解的内容短而精,忌用医学术语,注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重点、反复强调的方法,使老年和文化层次低的患者容易掌握。【参考文献】 1朱开梅,盛晖,蔡忠香,等.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前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3, 18(10):749.2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61. 3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