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制冷研究.docx_第1页
新风制冷研究.docx_第2页
新风制冷研究.docx_第3页
新风制冷研究.docx_第4页
新风制冷研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风制冷技术探讨前言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能源形势相当严峻,节能减排领域的工作任务相当艰巨,在今后的长时期内也将难以缓解,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发达国家高2.4倍。 对于车间节能,其根本在于设备本身,设备每减少1kW的功率,整个车间将减少2.74kW的总输入功率。就目前的具体情况来看,车间空调,虽然制冷系数会在3.04.5之间,其耗电量理应为设备发热功耗的1/31/4,但由于风机等常行部件的恒定功耗不遵循制冷系数,祛湿和加湿需要大量功耗的原因,在很多车间里,空调的功耗都已经接近于通信设备的功耗。因此将节能重点放在空调上,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对空调而言,利用室外新风作为冷源,可以做到季节性不开或少开空调,因此其前景应该是非常乐观的。 气候特点与利用新风的可行性 新风作为冷源,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不需要人为干预。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在秋、冬、春季时间比较长的地方,尤为适用。 下表为我国一些主要城市的气象数据:表1全国主要城市历史最高最低气温纪录 城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城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北京41.5-27.4上海40.2-12.1哈尔滨39.2-38.1杭州40.8-12.7长春38.1-36.5南京43.0-14.0沈阳38.3-32.1宁波39.4-10.0呼和浩特36.9-32.8武汉44.5-18.0乌鲁木齐42.1-41.5重庆44.0-3.8石家庄42.9-19.8长沙40.3-10.3唐山40.1-23.0成都43.7-5.9西安42.9-20.6广州39.10.0济南40.9-19.7深圳38.70.2大连35.3-20.1福州42.3-1.2天津39.9-22.9温州41.3-4.5青岛35.4-16.0海口40.52.8拉萨28.0-16.5昆明31.5-5.4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的气候类型可以大致分为3类,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地区,其特点为冬季时间长,气温很低,湿度低;以上海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其特点是季节明显,秋、冬、春季长,湿度高,气候相对温和;以广州为代表的南方地区,气候常年较热,低气温的时间短,但相对湿润。就气候特点而言,笔者认为,在北方,是冷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新风冷源,但由于极端气温较低,不适合直接引入车间利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其新风有大量时间处在018的最佳利用段里,且相对湿度较高,除了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地方,新风是比较适合直接引入室内的。而在南方地区,则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慎重决定是否采用新风技术,其判别门限条件为年气温低于18的累计时间应不小于3500小时,如达不到此条件,新风系统能使用的时间很短,投资回报就很难保证,建议不使用新风。 新风节能的利用方式 新风即室外空气,具物质性和能量性。我们取新风,就是想利用其优良的物质性和能量性,例如在舒适性空调中,用新风一般是取其中的氧气供人呼吸,而在节能中,是将其作为冷源。但空气中也有不良的成分,其中的灰尘就是有害物,我们必须将它去除,还有空气中的水分过多或过少(一般是过少),也是在利用新风时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采用新风节能时,如何趋利避害,就必须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车间中利用风作为载体带走设备的发热量,分为闭式循环或开式循环2种模式。传统的专用空调制冷方式,采取的是闭式循环,在保持车间适当正压的情况下,灰尘不会从室外进入室内,水分一般也只在室内循环,加湿量不大。一旦采用开式循环,把空气从室外引入车间,灰尘会随之侵入,加湿的水分会随排风一去不复返。这是两种模式最本质的区别。 因此利用室外空气节能,我们最先想到的是闭式循环,取新风冷量,而隔绝灰尘和水分的交换,即只存在热交换而没有质交换的间接利用。经常采用的技术有全热交换器,热管换热技术等方法,把室内的热量排到室外,也可以认为是将室外的冷量导入室内。利用这种方法,关键是换热的性能,换热性能好,设备体积小且换热量大,反之亦反。同时,换热性能好,对室内外的温差要求就低;换热性能不良,对室内外的温差要求就高,在同样的气象条件下,系统的可用度就小。目前间接利用新风冷源的方法,大多还是小型或中型的系统。 将新风经过处理直接引入车间,是最直接利用新风冷量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会有除尘和加湿量大等难题,但由于系统简单,便于实现,且冷量随风量增大而增大,最大的系统可以做到几十万立方米/小时的风量,有很大的可用价值,因此很多地方的车间都已经开始尝试这种方式,并有推广的趋势。间接利用室外空气作冷源 间接利用室外空气作为冷源,就是用热交换的方法,这样可以规避灰尘、水分、有害气体等对车间的影响,减少了在这些方面的处理过程,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利用室外冷源的方法。但由于其间接利用,因此效率上相比直接利用会低一些,所以设备体积相对较大,但冷量不可能很大,单机冷量(换热量)一般在310kw左右。但这种换热方式布置和使用灵活,可以在冬季完全替代专用空调,也可以在春、秋季节与专用空调并行运行,作冷量的补充,减少专用空调制冷电耗。 4.1全热交换器 间接利用室外空气冷源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全热交换器,系统主要是由换热芯体、室内侧风机、室外侧风机、通风管道、阀门和智能控制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其核心是换热芯体,换热芯体内部分两组独立气体通道,分别通过室内和室外空气,由换热合金板完全隔离,换热就通过隔板进行。若换热量为Q,那么Q=Ft 其中为导热系数 F为换热面积 t为换热温差根据上面的公式,为增加换热能力Q,可以增加、F、t中的任意1个,也可以增加其中的2个或者3个。但提高t会造成可用的室外温度下降,减少系统的可用度,因此不但不能提高t,还要适当减小t,使系统能在更高环境温度下使用,例如车间温度为25,t为7,那么室外温度必须18系统才可用,但将t减小为6,室外温度为19系统就可用。排除t之后,就只能增加和F:增大导热系数需要使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同时应将导热隔版尽量做薄,其导热性能将增加。增大导热面积的方法是同样体积的换热体,做成多层,即做成类似板式交换器,同时增加褶皱,就可以做出体积小但换热面积大的换热芯体。 在实际应用全热换热器时,室内、外空气的进风口需要进行空气过滤,以防止换热芯体内积灰。一般室内外温差为10时,机组达到标称冷量,大于10时冷量增加,小于10时冷量减少,温差小于5时基本不可用。 全热换热器的维护比较简单,只要定期对室内风机、室外风机、风阀门进行检查和润滑,对空气过滤网进行冲洗或更换,其它部件基本只需要定期巡视即可,因此其后期维护费用是很低的。 4.2热管 热管是20世纪60年代的技术,其导热能力很高,为优良导热体银、铜的当量导热系数的成百上千倍,能在温差极小的情况下,传递大量的热流,故有超导热体之称,目前热管技术主要应用于航空、军事和工业导热领域。热管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它是由外壳容器、吸液芯(也有热管不带吸液芯)和载热工作介质三部分构成。在轴向分为蒸发、冷凝、绝热三段(通常无绝热段)。热管排热系统相比常规空调方式节能,主要原因是省去空调设备主要制冷耗电部件压缩机。排热能力相同的热管式排热装置和常规空调同时工作,热管式电耗仅为常规空调的1/81/10。热管式排热装置采用自然循环,室内外温差5以上(室外低)时均能正常工作。 热管是无动力驱动制冷的,完全依靠温差运行,但为增加2端的换热能力,可以增加风机强迫对流加强换热。目前一般5kw冷量的热管设备的风机功率大约在800w以内,折算下来整机的制冷效率比在6以上。而且,热管设备由于运动部件很少,因此维护量不大,且热管只要不受到严重腐蚀而泄漏工质,就一直可以使用。但热管设备的价格相对比较高,目前大约在5000元/kw冷量,而且单机冷量一般不超过10kw,影响到它的大规模推广。引入式新风系统 引入式新风系统,初始的思想就是模拟专用空调送风。专用空调的送风干球温度一般在1315,相对湿度一般在70-90%,清洁度由于是内循环,经过滤网后能满足车间要求。那么,我们将新风处理后也达到专用空调的送风状态,风量与专用空调总风量相仿,也就是在使用新风时,车间中就像开专用空调一样。基于此,我们进行如下探讨: 5.1理论计算 5.1.1新风机组风量计算 在湿空气冷却系统中,能带走热量的参数是焓差,不是温度差,因此焓差是我们进行引入式新风系统计算的基础。专用空调系统采取大风量低焓差的运行模式,因此我们在引入新风系统时,也秉承这一方式。车间新风系统的送风量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即: F=Qh1.2933600(m3/h) 其中F-风量m3/h Q-车间热功率kw或kJ/s h-送风焓差kJ/kg 1.293空气密度kg/m3 3600-s/h 新风系统如果能做到送回风焓差与专用空调一致,那么风量也应与专用空调一致,这是最佳的工况。但专用空调的回风参数就是室内环境参数,相对湿度由于是制冷减焓过程,完全有可能将其处理到相对固定的送风点,其工况可以做到很好。但新风系统,由于全部或部分空气取自室外,气候多样性使得回风状态的多样,即便使用一次回风与新风进行混合后再加湿处理,也较难达到定点送风。5.1.2室内设定点的确定 通信车间,一般要求温度为2125,湿度要求在40%70%,于是,就形成了id图中A-25、70%,B-21、40%,C-25、40%,D-21、70%这4个点,4个点沿相对湿度线和温度线形成1个封闭区,称为工作区。依当地气象数据(本处以上海为例),可以形成E-F-G-H-I构成的封闭区域,成为气象包络线。由于气象条件不同,各地区形成的气象包络线略有不同,但类似。车间环境目标点可以落在工作区的任何点,我们这里假设车间的环境目标设定为最不利点A。经计算或查表,可以得到A点参数,其比焓为60kJ/kg,绝对含湿量为14g/kg。那么取送风焓差为10kJ/kg,得到送风的比焓为50kJ/kg,但比焓达到要求仍无法满足车间要求,还有湿度问题,这里我们假设取加湿量为4g/kg,即得到绝对含湿量为10g/kg。在id图中,以得到比焓为50kJ/kg、绝对含湿量为10g/kg的交叉点为J点,由于J点湿度不达标,用湿膜等焓加湿,理论上相对湿度达到100%(实际应用中一般只能达到90%左右),可以得到K点,K点就是真正的送风点,但从K点送风,我们可以发现,与工作区相交点中,焓差最大的是L点。但L点与送风点K之间的焓差已经无法达到10kJ/kg,大约只有7kJ/kg,绝对含湿量也只有13g/kg。因此,在工作区A点取送风焓差为10kJ/kg,加湿量达到4g/kg,经计算不行,主要原因为湿量(水分)加不进,若要加湿量和和焓差都达标,送风点为M点,其温度为15,相对湿度大于100%,这样的点显然是不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可以补救的方法就是加大风量减小焓差,才能保证车间中的热量被带走。 那么工作区中的B点呢?B点参数,比焓为37kJ/kg,绝对含湿量为6g/kg。从B点沿等含湿量线向相对湿度100%线延伸,在该线上找3个特性点,即温度为13的N点,焓差10kJ/kg的O点,焓差最大的P点,这3个点都可以作为送风点。但我们发现,N点送风最接近专用空调工况,但焓差只有8kJ/kg左右;O点、P点送风,虽然焓差大,但送风温度都很低,大约在10和6,要得到这样的送风点,对室外温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显然B点也不是很好的工作点。 继续对C点进行研究。C点参数,比焓为45kJ/kg,绝对含湿量为7.9g/kg。从C点沿等含湿量线向相对湿度100%线延伸,在该线上找到温度为13的特性点(该点的相对湿度为85%),发现该点的焓差可以达到12kJ/kg。然后从Q点沿等焓线找到与气象包络线的R点。于是RQ线上的各点就是湿膜加湿以前的状态点。要得到RQ线上的状态点也不难,只要在R-Q-U-I-H-R的室外环境中取1个状态点X,与C点连一直线,那么CX一定与RQ交于Y,Y就是室外新风与室内回风的混合点,混合的比例就是线段长度的比例,CY代表新风量,XY代表回风量。如果将送风点设定为15(相对湿度75%),也就是图中的S点,其与C点焓差为10kJ/kg,虽然焓差有减少会导致送风量有小幅增加,但可用的室外环境条件会有扩大,扩大的区域就是RQST。 因此,将C点作为室内最佳的控制点是正确的。这与我们的基本常识是一致的,也就是车间温度高一些,相对湿度控制得低一些。而且,温度越高,湿度越低,可以利用新风的时间就越长。 5.1.3送风焓差的选择 如果选择C点作为控制点,那么焓差应在1012kJ/kg,风量可以做到最优。但由于C点是车间的最不利点,如果系统保险一点,控制点会落在工作区的其他点,那么焓差在710kJ/kg左右,这会导致系统风量上升。在焓差的选择上,与用户的思路相关,选择保险的方式,风量会大-也就是新风机组放大;选择节约,车间环境会贴近参数极值。但无论如何选择,新风系统的风量一定会等于或大于专用空调的风量,小于专用空调风量会对室外条件要求非常苛刻,新风使用时间大大缩短。 5.1.4加湿量 以C点为工作点,湿膜前最不利点是R,湿量差为3.3g/kg。如果选择其他工作点,由于焓差减小,湿量差不会大于CR,即加湿量不会大于3.3g/kg。以空气密度每m3为1.293kg计算,折合4.2g/m3。由次,我们就可以依据风量,计算湿膜加湿器的容量。5.4.1 运行模式的转换判别逻辑 由精密空调制冷模式向新风空调制冷模式的转换: (1)精密空调连续运行1小时,室外焓值逐渐降低(判断标准为过去1小时内新风焓值降低5kJ/kg)且新风焓值低于45kJ/kg。这时系统如设置在自动模式时,则转换为新风空调制冷模式; (2)人为干预手动设置为新风空调制冷模式。 由新风空调制冷模式向专用空调制冷模式的转换: (1)当前模式为新风模式,如果房间任何一个温度传感器读数高于上限值极值,延时n分钟系统切换为专用空调模式; (2)当前模式为新风模式,如房间区域内有n个传感器温度平均超过m,且过去一小时内温升超过2,则系统立刻转专用空调模式; (3)当前模式为新风模式,出现某台新风空调的故障(无风故障、设备故障)延时10S,系统进入专用空调制冷模式; (4)手工切换至专用空调制冷模式。 5.4.2 由专用空调模式切换到新风模式的动作 (1)先开新风空调,新风工作后关闭专用空调;即必须是并行切换。 (2)新风开机动作:新风阀全开,回风阀关闭,排风阀全开,延时后开启送风机,开启排风机,开启湿膜加湿,进入焓值控制程序。开机过程中对风机、送风压力等参数进行检测,只有得到正常反馈数据,才认为动作正常; (3)如果切换完后有区域尝试3次启动仍有故障,则整个系统停止向新风空调制冷模式切换,并切换回专用空调制冷模式同时报故障; (4)有多个区域进行切换的,每个区域必须有时间间隔;单个区域切换发生故障时不影响下一个区域切换。 5.4.3 由新风模式切换到精密空调模式的动作 (1)先开专用空调,专用空调工作后关闭新风空调;即必须是并行切换。 (2)如果切换中无法启动专用空调,则不关闭新风模式,间隔n分钟后进行重复过程。重复n次,且室外焓值低于45kJ/kg,则告警。 (3)多区域的,可以逐个区域进行切换,每个区域时间间隔;单个区域切换故障不影响下一个区域切换。 5.4.4 新风空调送风焓值与送风温度的控制 (1)新风空调刚开机时新风阀全开,回风阀关闭,排风阀全开; (2)根据混合空气焓值调节新回风比(比例调节新回风阀开度); (3)新风阀设置最小开度(保证最小新风量); (4)保证运行中送风和回风的焓差,焓差过小则延时后告警,最小焓差经计算确定;如果检测发现焓值正常,送风温度20,则认为湿膜加湿存在故障; (5)如果送风温度18,延时后认为该设备出现故障。 5.4.5 消防动作 (1)系统中设置了防火阀,防火阀的信号直接接入控制系统,当控制器收到防火阀闭合信号后延时10S空调系统立刻关闭风机和所有阀门,同时发报警信号至消防系统和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将系统切换到精密空调模式,防止误报导致温度失控; (2)如果系统接到来自消防系统的消防报警信号,立刻关闭所有空调系统风机和所有阀门,同时发出消防报警信号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5.4.6 设备故障判断和处理 (1)送风温度超标故障:如果新风焓值45kJ/kg,送风温度20,延时30S认为送风温度故障,切换到精密空调模式同时新风进入故障自锁; (2)房间温度控制故障:如果新风焓值正常45kJ/kg,房间少数温度传感器超过28,或者n个温度传感器超过26,且在过去的1h内温升超过2,则认为房间温控故障,需切换到精密空调模式同时新风进入故障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