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行为金融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行为金融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行为金融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羊群效应与投机性泡沫 1910年上海橡胶风潮案例分析报告 金融工程 吴虹仪 10113700411摘要:本文对1910年上海橡胶风潮进行了案例分析。一方面,探究了羊群效应与金融市场投机性泡沫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对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引导经济提出合理化建议。关键字:橡胶风潮;金融危机;羊群效应;一、引言 羊群效应就是形象地比喻人们都有一种从众的倾向,从众倾向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使人陷入骗局或者失败。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效应处处可见,比如:在人数很多的课堂上,前排的同学因为老师的一句幽默的话哈哈大笑起来,后排的很多根本没有听见的人也会不由自主的笑起来,笑完之后再扭过头问同学:“刚刚发生什么事了”,“我也不知道,管他呢”。又比如:当你的三个室友一起劝服你用香辣火锅来作为今晚丰富的晚餐时,你会很难坚持你原本想一个人喝清粥的打算。当羊群效应反映到人的金融决策上来,并且怀有相同期望的人数扩大到一定的社会范围时,便与金融泡沫有了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个庞大的群体的非理性的思维常常导致了金融泡沫的累加,最终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金融危机。二、 案例论述20世纪初,交通业飞速发展。橡胶成为众多工业产品的新兴材料,十分热门。由于橡胶的生产规模在短期内无法扩大,注定了当时橡胶价格将持续走高。伦敦市场上的橡胶价格,1908年每磅2先令,1909年底猛涨到每磅10先令,伦敦的橡胶股票也随之水涨船高。一家公司发行的股票,最初每股10磅,发行不久后就涨到每股180镑。之后,国际金融资本纷纷在适合橡胶生长的南洋地区设立橡胶公司,资料显示:在开发南洋的122家橡胶公司中,至少有40家设在上海,资本总额达2500万两。这些公司的情况各有不同,有些已经栽种了树苗,等待出胶;有些购买了土地,打算做地产交易;当然也不乏徒有虚名专门骗钱的皮包公司。如此暴利自然吸引了众多投机者贪婪的目光。很多上海人连橡胶为何物都没弄明白,仅凭市井传言,就迫不及待地抢购橡胶股票,惟恐落于人后,失去暴富机会。各大银行、票号也投入大量资金,参与其中。经过炒买炒卖,股票价格轮番上涨,以至于股票的实际价格超过票面价值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在从众心理下,到1910年4月,仅几个月,40家公司的2500万两股票已经销售一空。 所谓物极必反,慧极必伤。1910年6月,国际橡胶投机活动盛极而衰,世界金融中心伦敦橡胶股票行情暴跌,上海股票交易所立即停止橡胶股票的交易。在此后的半年多时间里,橡胶股票像丢在角落的烂白菜,成了无人问津的品种。直到1911年春才恢复交易,但此时只有卖盘,没有买盘。延至7月,买盘开始出现。据上海股票交易所的通告,1910年6月29日,橡皮股票的卖盘开价每股5两,7月6日的买盘报价每股4两,与一年前的价格实有云泥之差。虽然这是客观上的价值回归,但却不可避免地对上海滩,乃至长三角金融市场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1910年7月21日,进行大量橡胶股票投机的上海三家大型钱庄:正元、兆康、谦余钱庄同时倒闭,以此为导线受牵连而倒闭的钱庄总共达到9家,上海市面猛烈震荡,形成恐慌的第一道冲击波。同年10月28日,中国最大的银号上海源丰润倒闭,累及各地 17 家分号,恐慌波及全国,形成的第二次冲击。1911年3月4号,著名的票号上海义善源倒闭,牵连外埠分号 23 家。其中,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杭州、宁波等六大经济重镇倒闭了18家著名钱庄和票号,除苏州外,上述五大城市的民族资本金融机构全部倒闭。恐慌达到极点,形成第三波冲击。灾难已经来临,据统计,1910年初上海共有91家钱庄,受橡皮股票风潮影响倒闭歇业的达到48家,占总数的53%,亏欠款总额1933万两。而与钱庄资本唇齿相依的江浙地区的商业资本由于再无资金来源,纷纷停止进出,或歇业,或倒闭,整个江南商业一片萧索。这场金融风潮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为百余年来所罕见。它不仅让中国社会长久积累起来的商业资本外流,而且让新型的工业和运输业失去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刚刚萌发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又被扼杀,经济大萧条延续了数年之久。三、 案例分析尽管传统的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就是假设投资者为理性人,但现实社会中,这是一个极为苛刻的条件。人的很多行为和决定,都不能用“理性”一词来看待。很多事情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它确确实实地在我们生活中发生了。比如:如果你的一个朋友购买了一种你完全不了解的投资品,并且在之前一段时间类获得了客观的盈利,你可能会谨慎地思考其背后的风险、理性地判断自己是否也入手。但是,如果你的身边的二十个朋友都从中获利,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数人会毫不犹豫、甚至唯恐不及地参与其中。前提是没有改变的,你仍然不甚了解该投资品,盈利的数额与趋势也并未发生变化,唯一改变的就是,你从多数方转到了少数方,你成为了第二十一个购买者。而第二十二购买者很可能会以同样的心态,加入你们的行列,然后会有第二十三,二十四、甚至更多,直到投资品的价格上涨到与实际相差太多,泡沫累积,最终毁灭。这是一个简单的、小范围的抽象概述,却也真真实实是1910年上海橡胶风潮的雏形。关于投机泡沫,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的说法是:一种或一系列资产的价格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上涨,开始的价格上升会使人们预期价格还会上涨,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这些人一般只是想通过买卖牟取利润,而对这些资产本身的使用和产生盈利的能力是不感兴趣的。当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仅仅为了预期更多的涨价而购入一个金融品种(这个品种可以是股票,棉花,洋葱,房子,楼花,石油,甚至是郁金香),会造成价格指数式的上升,其价位将逐渐远离购买者能承接的范围。而金融泡沫的发生和破裂,古今中外都有发生,不管是金本位,还是美元本位,其根源是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是人们越涨越买,越跌越不敢买,追涨杀跌,形成趋同性的羊群效应。正如我们可以从上面的案例中看到的,很多对橡胶毫无认识的市民在面对市场的非理性繁荣时,无可避免地被羊群效应影响,成为了疯狂的羊群中的一份子。他们自以为发现了一夜暴富的秘诀,跟随着已经大捞到一笔的“先驱”,参与到投机中去。投机泡沫越来越多,资金不断的涌入,市场像一只快要吹爆的气球,终于也没能支撑下来。毁灭的结果,带来了惨痛的代价。行为金融学主要创始人、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希勒将“投机性泡沫”比作赌博的冲动。他认为,人们不理智的情感冲动创造并不断吹大资产泡沫,泡沫的破裂就会导致经济的波动,甚至金融危机。如何避免投资的羊群效应,降低市场的投机成分,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深思与探究。事实上,政府应当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我们的案例中,清政府不仅没有很好的干预、调控经济,反而在第三波冲击未到来之前,成为了推手。相反的一个例子是: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各国家、地区相继惹祸上身。当索罗斯想以香港作为收官之地时,民众一片恐慌。此时,香港政府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投入大量外汇资金,发表坚定的官方言论,稳定了市民信心。香港政府成功地阻止了恐慌的蔓延,避免了羊群效应,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挤兑、抛售事件,最终救市成功。本质上而言,政府的宏观调控便是与市场的博弈过程。政府应当在关键时刻向市场传递有效信号,并根据泡沫过程的特点,正确引导投资者预期和心理。一方面,尽可能在价格疯狂上涨前阻止其恶性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如果资产价格己出现暴涨,我们可分几次进行小的、反方向的干预,逐步削弱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心理,避免过强紧缩引起崩溃。此外,资产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与市场的博弈是重复博弈。因此,政府应保持政策的透明性和连续性,维持其在监管上的信用,严格避免政策间的不一致、政策发布部门的多头性或政策解读上的歧义性,合理引导投资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