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前培训辅导材料-实操3-2.doc_第1页
岗前培训辅导材料-实操3-2.doc_第2页
岗前培训辅导材料-实操3-2.doc_第3页
岗前培训辅导材料-实操3-2.doc_第4页
岗前培训辅导材料-实操3-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水产类专业岗前培训辅导材料(操作)一、浮游动物现有量的测定(口答, 分) 1、采样(每个要点 分,共 分)设站:根据研究的目的及浮游动物的分布设站。采水层次:由水体的深度确定。一个折中的办法是每各0.5m或1m,甚至2m取等量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出一部分作为浮游动物定量之用。采水量:原生动物、轮虫的水量以1L为宜,枝角类、桡足类则以10-50L较好。采集时问:季节上在秋季较好,一般在上午8点至10点进行为好。2、沉淀和滤缩(每个要点 分,共 分)沉淀法:操作方法与浮游植物定量样品的沉淀和浓缩方法相同。即在筒形分液漏斗中沉淀48小时后,汲取上层清夜,把沉淀浓缩样品放入试剂瓶中,最后定量为30或50ml。一般原生动物和轮虫的计数可与浮游植物的计数合用一个样品。滤缩法: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必须用25#浮游生物网作过滤网;其次,应当有过滤网和定性网之分。3、记数(每个要点 分,共 分)原生动物、轮虫( 分) 计数时,沉淀样品要充分摇匀,然后用定量吸管吸入0.1ml注入0.1ml计数框中,在1020的放大倍数下计数原生动物;吸取1ml注入1ml计数框内,在1010倍数下,计数轮虫。一般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枝角类、桡足类( 分)按上述方法取1050L水样,用25#浮游生物网过滤,把过滤物放入标本瓶中,并洗三次,所得的过滤物也放入上述瓶中。在计数时,根据样品中甲壳动物的多少分若干次全部计数。如果在样品中有过多的藻类,则可加伊红染色。4、换算( 分)N=Vsn/VVa式中N为1L水中浮游动物个体数;V为采样体积(L);Vs,Va为沉淀体积(ml)和计数体积(ml);n为计数所获得的个体数。5、重量测定(每个要点 分,共 分)体积法:本方法就是把生物体当作一个近似几何图形,按体积公式获得生物体积,并假定相对密度为1,就得到体重。排水容积法:本方法根据水不可压缩的原理,用类似Tranten氏描述的装置来测定。这种装置是一根改短的滴定管,直径1.5cm,长20cm。样品容器为一管状物,黄铜框架和孔径为112m的网衣组成。先把该容器放入上述改短了的已知液体体积德滴定管中以获得空容器的体积,然后把采得的浮游动物放入该容器,尽量用力甩出黏附在样品空隙中的液体,量其体积,如此重复5次,平均后则获得浮游动物的体积。沉淀体积法:把用网具捞取的浮游动物样品放在有刻度的滴定管中,经一定时间沉淀后读出沉淀体积。直接称量法:就是把测重的生物体用微量天平直接测其体重。6、其他(每个要点 分,共 分)。制定计划、记录全面准确、形成报告等。二、识别虾、蟹、贝标本6种( 分)识别正确每种 分三、辨别常见淡、海水鱼类各10种(种、目)。( 分)每完整答对1种给 分。四、利用鳞片鉴别鱼类年龄 ( 分) 根据年轮鉴别。(鱼类受生活环境条件年周期变化和自身生理周期的影响,逐年规律性地在鳞片及其它骨质组织上形成不同的生长年带,前后年份生长年带交替处的形态结构不同于生长年带,这一形态结构异常的生长年带交替处称为年轮,可用来确定鱼类的年龄。)五、解剖鲤鱼,辨别生殖腺类型、成熟度( 分)1、常规生物学测定包括鱼名、编号、采集日期、采集地点、渔具渔法、体长、体高和体重等;同时要取鳞片等年龄鉴定的材料以鉴定年龄。2、性腺的发育分期用解剖剪从肛门插入(注意不要插得太深,以免损坏内脏器官),沿腹部正向前剪至鳃盖后部,再沿腹腔背部轮廓线将左侧体壁剪下(注意不要破坏与腹膜相连的性腺),将性腺整个呈现出来,然后再进行其性别及发育分期的观察。性腺的发育状况用以下三种方法估测:(1)目测法根据鱼类性腺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划分,各种鱼类的划分标准大同小异,分为6期。(2)卵径测定法测定前,先用台测微尺将目测微尺每一格的实际长度标定出来。目测微尺为10大格、50小格,如用台测微尺标定其长度为5mm,则目测微尺每1小格为01mm。然后随机从卵巢中取200粒卵,用目测微尺测量卵径。注意:测定活体卵应带水操作,以防止离水后因失水而造成的误差;如果卵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应测其最大卵径和最小卵径,取其平均值作为卵径。(3)成熟系数法将性腺取出并称重,计算其占体重的百分比。为避免消化道内食物团的影响,体重最好采用去内脏的空壳重。3、卵子的发育分期卵子的发育可划分为5个时相:1时相卵原细胞一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交会期。细胞质少,核大,细胞体积小。时相处于小生长期,体积增大,细胞质多,有一层滤泡膜。期卵巢中以该时相卵母细胞为主。 时相处于大生长期,为卵黄积累阶段,肉眼可见黄色的卵黄,有两层滤泡膜。期卵巢中以该时相卵母细胞为主。 时相 卵母细胞达到最终大小,细胞充满卵黄,细胞膜旁有少量细胞质。期卵巢中以该时相卵母细胞为主。时相如果同步过渡到时相,这种鱼类为一次产卵类型;时相到时相的过渡如果是非同步的,则为分批产卵类型。 V时相初级卵母细胞经过成熟分裂成为次级卵母细胞。其特征是:核极化,核膜消失,卵黄颗粒融合。在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排卵(成熟卵由蓄卵板排到卵巢腔,或由卵巢腔排到腹腔),等待受精。受精后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二极体。V时相卵已成熟,人工繁殖时可进行催产。 随机取2030粒卵,在解剖镜或显微镜下观察卵所处的发育时相。六、解剖鲤鱼、鲢鱼、鲶鱼。( 分)首先执标本于左手,鱼腹部向上。右手持解剖剪,先在标本的肛门稍前方的中线上作一横剪,然后用解剖剪的一叶插人切口,沿腹中线剪至鳃盖下方,再从肛门处刀口向背方将腹壁剪至体腔背方,继续沿背缘剪至鳃盖后缘并顺其后缘向下剪至与前、刀口相交,去掉剪下的腹壁肌,并切断鳃盖,即可观察内脏各器官。 最后在鱼的腹腔中,取出消化器官。七、消化器官的观察。( 分)1、硬骨鱼类消化管的观察 口咽腔:即口腔和咽腔,内有齿、舌、鳃耙等构造。 口:位于消化管的最前端,与取食方式相适应,硬骨鱼类的口根据其上、下颌长短分为上位口、下位口和端位口。 齿:硬骨鱼类的齿可着生在口腔内许多骨骼上,根据着生的位置不同,鱼类的牙分为: 颌齿:着生在上、下颌上。观察花鲈的颌齿。 犁齿:着生在犁骨上。观察海鳗的犁齿。 腭齿:着生在腭骨上。观察蛇鳗的腭齿。 舌齿:着生在舌骨上。观察银鱼的舌齿。 咽齿:着生在鳃弓上。观察鲤科鱼类的咽齿。 舌:位于口腔底部,由基舌骨外复粘膜形成,无弹性,不能伸出口外。多为三角形、椭圆形或长形。大多数鱼类舌前端游离,例:花鲈,少数鱼类如康吉鳗舌前端不游离。 鳃耙:位于咽腔内鳃弓的内缘。为滤食器官,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鳃耙细密发达,肉食性种类鳃耙退化。 食道:位于咽腔与胃之间,为一条短而粗的直管,管壁较厚,内壁有发达的粘膜褶。 胃:紧接在食道的后方,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位,其内壁的粘膜层也有许多粘膜褶。胃在外形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贲门部:近食道一端为贲门部,与食道交界处有贲门括约肌。 幽门部:近肠的一端为幽门部,与肠交界处有幽门括约肌。 盲囊部:有些鱼胃体向后延伸成囊状称之为盲囊部。 肠:胃后方的消化管为肠,肠的长短与鱼类的食性有关。无明显胃的鱼胆导管和胰导管的开口处为肠的开端。硬骨鱼类肠的各部分化不明显。 幽门盲囊:许多硬骨鱼类在胃的后方,小肠开始处有许多指状盲囊突出物即为幽门盲囊。 肛门:硬骨鱼类消化管的末端多以肛门与外界 相通。 八、消化腺的观察。( 分)鱼类的消化腺分为埋在消化管壁内的消化腺胃腺、肠腺和位于消化管附近消化腺肝脏和胰脏。 肝脏:多为一黄褐色腺体,位于心腹隔膜的后方。多数硬骨鱼类的肝脏分为二叶,也有分为三叶(例:金枪鱼)、多叶(例:玉筋鱼)、不分叶者(例:雀鳝)和弥散状(例:鲤)。 胆囊:位于肠前方,距食道不远处,深绿色,卵圆形或细长形。有胆管与肠相通。 胰脏:多数硬骨鱼类的胰脏为一难以辨认的弥散腺体,常分散在消化管附近、系膜上或附隐于脂肪组织中。鲤科鱼类的胰脏常部分或全部埋在肝脏内,称之为肝胰脏。胰管开口在胆管开口附近。九、解剖鲤鱼排泄系统,辨别头肾、肾脏、输尿管、膀胱、泄殖腔的位置。( 分)图16-3鲤的尿殖系统1头肾 2中肾 3肾上腺4精巢 5膀胱 6尿殖孔7输精管 8尿殖窦1解剖方法首先观察鲤的泄殖窦的构造,注意泄殖窦的形态及其与肛门之的关系,然后再行解剖。左手握住鱼体,右手持解剖剪在肛门前剪一个小的横口,再沿,部正中线向前剪开直至胸鳍基部(注意剪刀不要向内插入过深,以免损坏内脏)。剪开用刀柄或小镊子小心地将左侧的腹膜与体壁分离。接着自臀鳍前缘向左侧背方体壁剪去,沿脊柱下方向前剪至鳃盖后缘(注意不要破坏性腺),将左侧体壁剪下,露出整个脏,最后用剪刀把围心腹腔隔膜的背缘除去,露出头肾。2观察首先观察肾脏和性腺的位置、形态和颜色,然后小心地剔除其他系统的官,只留下尿殖系统,以利观察。鱼类的肾脏和生殖腺位置如图所示。 泌尿孔、生殖孔及肛门的位置见图。(1)中肾真骨鱼类成体有头肾和中肾,执行泌尿功能的器官为中肾。鲤的肾位于鳔的背上方、脊柱的腹面两侧,外有一层腹膜覆盖,为一对暗红色长形扁平的相松散的组织器官。鲤的两叶中肾分隔不明显,中间部分发达,向两侧扩张,再往后变细叶形成一根输尿管。在左右两叶中间嵌有背大动脉。 (2)输尿管由中肾引出的一对白色的细管,源于中肾的中部,沿外侧向后行,然在接近膀胱处合并为一个管,开口于膀胱。 (3)膀胱 由左右输尿管合并而成的薄壁囊状结构,内有纵褶,用于贮存尿液。 (4)尿道 膀胱后方连接于泄殖窦开口于体外的部分,用于排出尿液。 (5)泄殖窦又称为尿殖窦,由输尿管和输卵管或输精管末端联合形成一段短而粗的管道。 十、解剖鲤鱼呼吸系统,辨别鳃弓、鳃丝、鳃小片、鳃耙、鳃瓣的位置。( 分)鳃弓:支持鳃的弓形骨赂,它的内缘着生鳃耙,外缘着生鳃片。 鳃片:由许多平行排列的鳃丝组成,它的一端着生在鳃弓外缘,另一端游离。 鳃丝:组成鳃片的丝状物,在体视显微镜下可见每一鳃丝的两侧都有许多薄片状突出的鳃小片,鳃小片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鳃间隔:位于两个鳃片之间的隔板,硬骨鱼类的鳃间隔退化。 鳃条:位于鳃丝内的骨质或软骨质的小骨条,起着支持鳃丝的作用。十一、测量鲤鱼体长、体高、全长、尾长、眼径。( 分)解剖盘、镊子、分规、刻度尺等工具。将鱼平放(鱼体弯曲要展平)在解剖盘上,用分规测量鱼体外形的具体部位,然后在刻度尺上读出,就是实验所需的数据。 全长:吻端至尾鳍末端的长度。 体长:吻端至最后椎骨末端的长度。 体高:鱼体躯干部最高处的垂直长度。 叉长:吻端至尾叉底部的长度(尾叉明显的种类)。 肛长:吻端至肛门前缘的长度(肛门前移的种类)。 头长:吻端至鳃盖后缘的长度。 吻长:吻端至眼前缘的长度。 眼径:眼睛水平方向的前后距离。 眼间距:两眼在头背部的最短距离。 尾柄长:臀鳍基底后缘到尾鳍基的长度。 尾柄高:尾柄最狭处的垂直高度。图14-3真骨鱼类外形图1全长2体长3体高4头长5躯干部6尾长7吻长8眼间隔9眼后头长10尾柄长11尾柄高12鼻孔13下颌14前颌骨15上颌骨16颊部17前鳃盖骨18主鳃盖骨19下鳃盖骨20间鳃盖骨21眼下部22鳃条骨23喉部24胸部25腹部26肛门27尾鳍基底28胸鳍29腹鳍30第一背鳍31第二背鳍32臀鳍33尾鳍34侧线鳞35侧线上鳞36侧线下鳞十二、记数鲤鱼鳞式、鳍式。 ( 分)记数鲤鱼侧线鳞、侧线上鳞、侧线下鳞。记数鲤鱼各个鳍的鳍条数量。鳍式:鳍条有鳍棘和软条(鳍条)之分,软条又分为不分支鳍条和分支鳍条,一般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数,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数,这种以不同数字记录鳍条数的方式称为鳍式。记载方式:各鳍名称以各鳍的英文名大写第一个字母表示,即“D”代表背鳍(Dorsal Fin),“A”代表臀鳍(Anal fin),“C”代表尾鳍(Caudal fin),“V”代表腹鳍(Ventral fin),“P”代表胸鳍(Pectoral fin),大写罗马数字代表鳍棘的数目,阿拉伯数字表示鳍条数目,小写罗马数字代表小鳍数目,鳍棘和鳍条数目范围用“”表示,鳍棘与鳍条连续时用“”表示,背鳍若分离用“,”表示。鲈鱼的鳍式:D.XII,I-13;A.III-78;P .1618;V.I-5;C.17。十三、观察鲤鱼、鲈鱼鳞片并绘图。( 分) 鲤鱼为圆鳞、鲈鱼为栉鳞。(一)鳞片的制作方法 取鱼体背鳍下方、侧线上方位置的鳞片,放入碱性溶液中浸泡24h,然后取出用清水洗干净,吸干水分,压在两载玻片中,载玻片两端用胶纸或胶布固定。 (二)观察内容 观察骨鳞:在解剖镜下分别观察鲤和花鲈的鳞片,是栉鳞还是圆鳞? 栉鳞,后区的鳞嵴变形突出于边缘,呈齿状构造,高等真骨鱼类多具栉鳞,如鲈形目的鱼类。 圆鳞,后区边缘光滑无栉齿,低等真骨鱼类多被圆鳞,如鲱形目、鲤形目鱼类。十四、用温度计测水温( 分)(1)记录水文条件(时间,地点,水深,气温)( 分)(2)将温度计放入待测水层,约5分钟,取出读数,并记录。( 分)十五、用PH试纸测PH( 分)(1)记录水文条件(时间,地点,水深,天气)( 分)(2)取一定的水样,将PH试纸放入水中,取出对照比色板读数,并记录。( 分)十六、用便携式溶解氧仪测DO ( 分)(1)预热( 分): 将仪器的电源开关拨至“测量”档,测量选择开关拨至溶氧即可。(2)调零( 分):将仪器电源开关置于测量档,调节调零电位器, 使仪器显示为零即可。(3)校准( 分):将仪器电源开关置于测量档,调节跨度调节器,使读数批示值为纯水在此温度下的饱和溶解氧值。(4)测量( 分):将电极浸入被测溶液中,轻轻摇动电极,仪器读数稳定后,即为被测水样的溶解氧值。十七、常见浮游生物种类鉴别(鉴定到门或纲)。( 分)甲藻门、隐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轮虫、枝角类。浮游植物鉴别正确 门 分,浮游动物鉴别正确 门 分。1、甲藻门:(1)植物体为蓝绿色、黄绿色、黄褐色或红褐色,少数无色。(2)有色素体,色素主要成分叶绿素a、c、-胡萝卜素、甲藻素及多甲藻素。(3)有造粉核。(4)同化产物为淀粉或油滴。(5)繁殖以细胞横分裂为主。(6)藻体常具两条鞭毛。(7)细胞核一个,大而明显。(8) 喜欢生活在富营养化的淡水水体中。2、隐藻门:(1)藻体多为黄绿色,黄褐色,也有蓝绿色、绿色或红色的。(2)色素体1个或2个,大型、叶状,色素主要成分是叶绿素a、c、-胡萝卜素及藻胆素。(3)有造粉核。(4)同化产物为淀粉或脂肪。(5)繁殖大多为纵分裂。(6)大多数种类具鞭毛,能运动,鞭毛2条,略等长 。(7)有细胞核。(8)喜欢生活在富营养化的淡水水体中(肥水鱼池中)。3、金藻门:(1)藻体多为金褐色、黄褐色或黄绿色。(2)色素体1个或2个,大型、片状,色素主要成分是叶绿素a、c、-胡萝卜素及金藻素(属叶黄素)。(3)无造粉核。(4)同化产物为白糖素和脂肪。(5)繁殖大多为纵分裂。(6)具鞭毛能运动种类,无细胞壁;不能运动种类具有以果胶质为主的细胞壁。(7)细胞核一个。(8)喜欢生活在软水及透明度较大的消瘦水体中。4、黄藻门:(1)藻体多为黄褐色或黄绿色。(2)色素体1至多个,盘状、片状,色素主要成分是叶绿素a、c、e、-胡萝卜素及叶黄素。(3)无造粉核。(4)同化产物为白糖素和脂肪。(5)繁殖大多细胞分裂与群体碎裂。(6)具两条长度不等的鞭毛,又称不等毛藻类。(7)具有以果胶质为主的细胞壁。(8)多数种类细胞核一个。(9)喜欢生活在半流动的较清洁的水体中。5、硅藻门:(1)藻体多为黄褐色或黄绿色。(2)色素体多个,形状不一,色素主要成分是叶绿素a、c、-胡萝卜素及墨角藻黄素、硅甲藻素、硅藻黄素。(3)同化产物为脂肪。(4)繁殖大多以细胞分裂,可产生复大孢子。(5)营养细胞无鞭毛,生殖细胞有时有。(6)细胞壁含硅质,由上下两壳套和而成。硅质壁上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 。(7)细胞核一个。(8)喜欢生活在各种水体中。6、裸藻门:(1)藻体多为绿色,少数种类具特殊的裸藻红素,呈血红色 。(2)色素体多个,粒状、盘状、带状、星状,色素主要成分是叶绿素a、b、-胡萝卜素及叶黄素。(3)造粉核有或无。(4)同化产物为裸藻淀粉。(5)繁殖以细胞纵分裂为主,环境不适可形成休眠孢囊。 。(6)裸藻又称眼虫藻。多具鞭毛,同金藻、甲藻、隐藻、绿藻中的具鞭毛的种类一起,称鞭毛藻类 。(7)细胞裸露,无细胞壁 。(8)细胞核一个。(9)喜欢生活在有机质较多的静水水体中。7、绿藻门:(1)藻体多为草绿色。(2)色素体多个,形状不一,色素主要成分叶绿素a、b、胡萝卜素及叶黄素。(3)造粉核一个。(4)同化产物为淀粉,呈颗粒状 。(5)繁殖方法多样,有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6)运动的细胞具有两条顶生、等长的鞭毛,生殖细胞有时具有一轮顶生的鞭毛 。(7)大多数种类具有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果胶质 。(8)细胞核一个或多个 。(9)喜欢生活在潮湿、有水且有光的地方。8、蓝藻门:(1)植物体颜色:蓝色或蓝绿色。(2)无色素体,色素主要成分是叶绿素a、-胡萝卜素、叶黄素及大量藻胆素(蓝藻藻蓝素)。(3)造粉核。(4)同化产物:蓝藻淀粉。(5)繁殖简单,无有性生殖。(6)藻体及繁殖单位均无鞭毛。(7)无细胞核, 具有拟核,因而称为蓝细菌。(8)喜欢生活在富营养化的淡水水体中。9、轮虫:(1)身体的前端扩大呈盘状,上面生有一定排列的纤毛,称头冠。(2)消化道的咽喉特别膨大,变为肌肉发达的囊,称为咀嚼囊,囊内具有咀嚼器 。(3)体腔的两旁有一对原肾管,原肾管末端有焰茎球。10、枝角类:(1)头胸甲有或无。如有呈介壳形或背盾形。(2)头部复眼成对,A1退化不分节,第二小颚退化或全缺。(3)胸肢扁平叶状,数目变化大。司游泳和呼吸,故称鳃足。(4)腹部不具附肢,但末端有尾叉。(5)生殖:卵分壳薄的夏卵和经受精的壳厚的冬卵两种。(6)绝大多数生活于淡水中,属小型浮游动物,海产种类不多。十八、饲料加工的主要工序。( 分)(1)原料清理(2)粉碎(3)混合(4)制粒(5)破碎(6)筛分和包装(7)贮藏。十九、补网( 分,每项 分) 鱼网在每次收藏或使用之前,务必要两人分别拉住上、底纲展开网衣,仔细查看,根据网衣的破洞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选用下列其中一种补网实用技术。总体评分标准修补方法正确 分,修补方向正确 分,一次性修剪成形分,结节结实 分1、编补法:这是针对网衣出现较小破洞时所采用的一种补网技术。(修补方法正确 分)当找到破洞时,首先采用的关键技术是,确定编补的方向(即纵向),用力拉紧网衣时会产生网结与网结、目脚与目脚之间较紧贴的现象,反之是横向。( 分)顺纵向的破洞处从左(右)到右(左)和自上而下的编补方向是切实可行的。若错选横向编补会造成修剪无从下手,还会在行针方向绕圈子。可将破洞纵向的上端挂起或固定住,若是夏花网、网箱也可坐在凳子上用双脚撑开,便于仔细观察和进行修剪,应剪成符合编补要求的单脚、宕眼、边旁的结构开工。一次性修剪成形是编补的第2个关键技术(10分),其正确的做法是,选择破洞的左(右)上角和右(左)下角各修剪出一个单脚,成为编补的起点与终点。在编补具体操作时,应由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掐住起点的单脚处,左手执梭从单脚的第2根目脚穿过后,并留下一个稍长的线头,再从单脚的第3根和第2根目脚同时穿过,而后只需穿过第3根目脚,这样就形成一个越扯越紧的列结,并会把线头牢牢地压住。按上述动作重复一次,就成了双结的起点(终点的打结也一样)。编补的第3个关键技术是(5分),为了防止起、终点的双结不牢固而滑脱,除打结时要扯紧线外,还要对线头用燃烧的蚊香烧缩成团的特别处理。从起点开始用梭子穿过右边相邻的宕眼固定网线后(会形成两个目脚),将梭子穿过宕眼的两个目脚,最后将梭子再穿过宕眼中靠右的一个目脚,就形成了一个网(死)结,即产生一个新宕眼。编补的过程中遇到边角和最下排的宕眼要连接起来,这是编补的最后一个关键技术,否则会造成超补增目并封不了口。依据上述的补网顺序和技术可将该洞编补结束。2、嵌补法:这是针对网衣出现较大的破洞所采取的另一种补网技术,(修补方法正确5分)与编补法相比,除补网的顺序不同外,其它技术均相同。由于维尼纶夏花网和网箱的目脚小,遇到大洞补网起来要破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可先将网衣的破洞修剪成能便于嵌补条件的结构开工,再剪出比破洞略小的相似形网片(5分)(添置新网时要同时购买网片备用)。具体操作时,应从破洞左上方的起点开始打完双结后,穿过新网片的宕眼打单结,再穿过破洞的宕眼打结,而后往下穿过新网中宕眼。如此在破洞与新网片之间交替进行(10分),从左到右,自上转下到左下角,再由下往上地绕圈编补回到起点左则的终点而结束。若是修剪出来的结构开工,并不是正方或长方形的洞,可采取以嵌补法为主,编补法为辅的结合方式进行补网,也可达到既省工又省力的效果( 分)。二十、鱼类野外采集(口述, 分)1、鱼类野外采集方法。( 分)钓、撒、网等等。2、准备工作及携带工具。( 分)容器、捕捞工具、称量工具、笔、固定药品等等。3、野外采集记录内容。( 分)渔具、渔法、采集水域、鱼体颜色、编号等等。二十一、胸腔注射鲢鱼催产。(2人一组, 分)第一步:保定亲鱼(2分),亲鱼侧卧放在亲鱼夹中。第二步:注射部位(2分),胸鳍基部与体壁形成的凹窝中。第三步:注射方向(2分),针头指向头部对侧眼的方向(约与体表呈45度角)。第四步:注射深度(2分),针头顺着鳞片向身体前方刺入,当感到阻力明显减小时(约1cm左右)立即停止刺入,当剧烈挣扎时停止刺入或立即拔出针头。第五步:所配药液全部注入胸腔内(2分),药液不外流、不存留注射器内、每尾鱼用1-3ml(根据鱼体大小)。二十二、口述鱼浮头轻重的表现。( 分)(1)浮头时间:长,表明水质过肥,生物密度太大,或放养过密,表明施肥过量。短,表明水质较瘦。一般有轻微浮头较合适。(2)浮头面积:大,有方向的移动,表明肥分分布均匀,肥度适宜。小,群集在草堆(施绿肥)附近,表明肥度不够,肥分不均匀。(3)浮头动态:波纹由小扩大,迅速,击掌立即下沉,表明水质良好,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如果浮头散乱,不具波纹,或缓慢流动表明水质不好,体质差;击掌等惊动反映后鱼苗下沉慢或马上上浮,表明水质过肥严重缺氧。二十三、口述池塘清整过程。( 分)多年用于养鱼的池塘,由于淤泥淤积过多,堤基受波浪冲击,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崩塌。根据鱼苗培育池所要求的条件,必须进行整塘和清塘。所谓整塘,就是将池水排干,清除过多淤泥;将塘底推平,并将塘泥敷贴在池壁上,使其平滑贴实;填好漏洞和裂缝,清除池底和池边杂草;将多余的塘泥清上池堤,为青饲料的种植提供肥料。所谓清塘,就是在池塘内施用药物杀灭影响鱼苗生存、生长的各种生物,以保障鱼苗不受敌害、病害的侵袭。必须先整塘,曝晒数日后,再用药物清塘。只有认真做好整塘工作,才能有效地发挥药物清塘的作用。否则,池塘淤泥过多,造成致病菌和孢子大量潜伏,再好的清塘药物也无济于事。因此在生产上一定要克服“重清塘、轻整塘”的错误倾向。常用的清塘药物及使用方法1生石灰清塘:(1)干法清塘 将池水排至5-10cm深,用生石灰75-115g/m2 加水溶化不待冷却就全池泼洒。第二天用铁耙耙动塘泥,使石灰浆与塘泥充分混合。(2)湿法清塘 带水平均水深1m用185-225g/m2。加水溶化,不待冷却就全池泼洒。2茶粕清塘方法:将茶饼捣细,放在缸中,水温25加水浸泡一夜第二天即可掺水全池遍洒,切忽成块沉底,以免日后死鱼。(4)用量 宜带水清塘,水深1m,用60-70g/m2。3漂白粉清塘:用含氯量30%的漂白粉,平均水深1m,用20-22g/m2。或排干池水 ,用1-2g/m2快速清塘。带水清塘需5天以上才能放鱼,快速清塘1天后加水就可放鱼。也可用漂白精10mg/L水,或三氯异氰尿酸7mg/L。4氨水清塘:水深10cm,用75g/m2,用时加几倍干塘泥搅拌均匀后全池泼洒,以减少氨水挥发。二十四、消毒操作和药饵制作( 分) 1、鱼种消毒 ( 分)2、池水消毒 ( 分)3、药饵制作 ( 分)要点:1、鱼种消毒按照要求配制消毒药物放入耐腐蚀的容器中搅拌均匀完全溶解测量水温将鱼种放入浸泡(2030分钟)观察动态记录效果将生物放入养殖水体中。2、池水消毒称取定量的消毒药物放入耐腐蚀的容器中加入少量的水搅拌成糊状加水稀释将配制好的药物沿池面均匀泼洒。3、药饵制作商品药饵的制作选定药物与饲料混合加黏合剂按比例混合根据鱼体的大小选用饵料机加工制成适口的颗粒状或短杆状直接投喂或晒干后备用。拌入草料法选择鱼类爱吃的嫩草根据鱼体的大小切成适口的小段将药物与适量黏附剂混合加热水调制成糊状冷却与草料混合均匀晾干直接投喂。 二十五、水产动物病害的外观诊断。( 分)1、器材准备正确( 分)2、操作步骤正确( 分)3、记录( 分)要点:患病水产动物体表观察鳍的观察鳃的观察记录外观症状初步判断疾病。二十六、鱼病的解剖诊断( 分)1、初诊( 分)患病水产动物解剖内脏器官观察记录解剖症状初步判断病因2、显微镜诊断( 分)水浸片检查(实际操作) ( 分)取干净载玻片滴洁净水取镜检组织置玻片水滴中盖玻片显微镜观察采血检查(实际操作) ( 分)采血涂片染色封片观察病原分离(本项可以口答) ( 分)病原的分离病原的纯化显微镜观察记录病原体特征初步判断病原3、其他( 分)正确选择并能熟练使用所需的仪器、工具和药品。( 分)记录正确。( 分)形成报告。( 分)二十七、口述鱼病的几种防治方法。(每项 分,共 分)1、漂白粉挂篓法。2、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挂袋法。3、中草药浸挂法。4、鱼池泼洒消毒法。5、投喂药饵预防法。要点:1、漂白粉挂篓法主要用于预防。养鱼的池塘,食场一般用竹竿搭成三角形或四方形的食台架,挂篓按食场的大小而定。一般每个食场挂36只,每只竹篓中装漂白粉100150克,挂在食台架周围,竹篓稍露出水面。竹篓挂好后,将饲料放在食台架里,每次连挂35天,每天换药一次。2、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挂袋法主要用于预防。挂袋的数量一般为3个,每袋内装硫酸铜100克,但也应视池塘的大小和食场水的深度有所调整,基本操作方法同漂白粉挂篓。3、中草药浸沤法主要用于预防。将采集到的中草药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