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模式.ppt_第1页
化学教学模式.ppt_第2页
化学教学模式.ppt_第3页
化学教学模式.ppt_第4页
化学教学模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教学模式研究 化学教学论 模式和教学模式 模式是对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抽象 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用模式研究教学问题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其中对教学模式研究最有影响的人物是乔伊斯 JoyceB 和威尔 WeilM 加强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可以使广大教师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 审视自己教学的合理性 科学性以及先进性 开阔视野 汲取先进成果 改进自己教学 教学模式定义 乔伊斯和威尔认为教学模式是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 设计教学材料 指导课堂或其他场合的教学的计划或类型 埃金 EggenPD 等认为教学模式就是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 具有规定性的教学策略 说它们是规定性的 因为明确规定了教师在计划 实施和评价等阶段的职责 教学模式定义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 吴也显 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 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和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式 于深德等 教学模式是人们为了特定的认识目的对教学活动的结构所作的类比的简化的假定的表达 熊川武 教学模式定义 教学过程的模式简称教学模式 是指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而形成的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柳海民 教学模式是指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样式 是就教学过程的结构 阶段 程序而言的 长期的 多样化的教学实践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 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刁维国 所谓教学模式 实际上就是教学环境的方法体系 谢利民 教学模式的定义 教学模式应该包括教学思想 教学观念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等基本要素 是相对独立的体系 因此 教学模式是在某种教育思想 教学理论指导下 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 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及体系 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 第三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00 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1 指导思想 或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集中反映了有关哲学 社会 心理 教育等方面的观点 2 主题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并贯穿和主导着整个模式体系 支配着模式的其他构成因素 并产生与主题有关的一系列程序3 目标是主题进一步的具体化 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4 程序是完成目标的程序或过程 并非一成不变 而应根据教学条件的不同灵活运用 5 策略为教师运用模式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如教学原则 方法和技巧等 6 评价即对教学模式本身的评价 也称教学效果或教养效果 优势和局限性 教学模式的特点 1 完整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指导思想 主题 目标 程序和评价等基本要素组成 本身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 2 简明性教学模式的结构和操作体系 多以精练的语言 象征性的图示 明确的符号去概括和表达教学过程 教学模式的特点 3 中介性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 又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化 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 4 可操作性提供的思想意图可以被人们基本一致地领会 提供的程序 步骤 环节可以大致统一 提出的方法 要领可以被人们所把握 教学模式的雏形 孔子的教学模式思想 孔子对教学过程尤其是学习过程有着精辟的见解 孔子一生主在教 孔子之教主在学 学 思 习 行四阶段模式学 限定在接受知识的狭义范围内 指 读书 学文 学而知之 并提倡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首次将 学 和 问 联系起来 思 是指进行思维活动 即 思考 之意 孔子主张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教学模式的雏形 孔子的教学模式思想 习 有练习 温习 复习之意 孔子主张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 悦 乎 这里 学 与 习 的结合正是汉语 学习 的来源 行 是学的运用和发展 一是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活动 二是 德行 孔子的教学思想被其弟子继承和发展 如朱熹六阶段模式 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时习 笃行 教学模式的雏形 孔子的教学模式思想 孔子的教学策略1 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愤 就是对于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 急于解决而没有搞通的心理状态 悱 是对某一问题已经有所思考 尚未成熟 处于欲言而又无法表达的心理状态 教学模式的雏形 孔子的教学模式思想 2 因材施教孔子的教学经验是在个别教学制度基础上形成的 3 培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乐知者才能 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在治学态度上 孔子强调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高明的知在于有自知之明 教学模式的雏形 孔子的教学模式思想 简要评析 孔子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它强调主体的学习是有意识的学习 把学习活动建立在个体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上 突出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不足之处 受继承观念的支配 限制了人们的创造性 受实践理性的思维方式的制约 理论抽象思辨不够 没有构成完整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 一 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夸美纽斯 1592 1670 捷克教育家 大教学论 一书中系统阐述其教学思想 1 理论基础及指导思想 1 以哲学上经验主义的感觉论为基础 把人的感官看做知识的源泉 认识现实世界的窗户 2 以 自然观 为依据 认为自然界存在着普遍规律 这些规律无论在植物界还在人的生活中同样发生作用 因此 教学也要符合自然法 一 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 3 以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的泛智主义思想为指导 主张 人人应该受教育 和 人人均需学习 2 教学目标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以传授知识为主 同时发展学生的才能 培养他们的德行 3 操作程序感知 理解 记忆 判断 一 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 感知 夸美纽斯认为 知识的开端永远来自感觉 因而感知的获得知识的第一步 理解 就是认识事物的一般原则 为了理解 教师 应该坦率地教 不可错综复杂地教 凡是没有被悟性彻底领会的事件 都不可用熟记的方法去学习 记忆 通过反复的复习 多次的练习来实现 理解和记忆的顺序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一 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 判断 是对学过知识的初步应用 4 教学策略 1 尽量利用实物 进行直观教学 2 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求知欲 废除强制灌输方法 更多采用说服 赞扬 奖励等方式 3 教学要井然有序 循序渐进 遵循自然原则 由 到 一 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 评价 夸美纽斯主张改革旧的教学内容 增添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 对学生进行 百科全书式 的知识教学 为后来教学目标的确立指明了方向 为了使教学变得容易 主张 感官施教 反对强制灌输 主张遵循自然原则循序渐进展开教学 构建了近代教学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当然 由于教学过程不能事事始于感知 也许是他 感官施教 教学过程的不足之处 二 赫尔巴特教学模式 赫尔巴特 1776 1841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 心理学家 哲学家 1 理论基础强调教育学最重要的理论的心理学 认为 人类心灵本来是统一 空白的 当它接触到 实在 时便产生了感觉 事物呈现于感官 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即 观念 学生在原有观念基础上将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且吸收 融合 同化新观念 并形成观念体系的过程称为 统觉 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把 注意 兴趣 与 统觉 联系起来 二 赫尔巴特教学模式 2 教学目标较近的 直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德行 3 教学程序明了 清楚 联合 联想 系统 方法明了 感知新教材基础上形成观念之间的比较 使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来 联合 寻求新旧观念的各种联系 在旧观念基础上向新观念过渡 二 赫尔巴特教学模式 系统 学生在新旧观念联合的基础上 进入到最大范围的联合 从而获得准确 全面的结论 新观念 即部分 整体 方法 学生把系统化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从而使系统化知识更加牢固 4 教学策略 1 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 2 在不同的教学程序阶段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 赫尔巴特教学模式 他的弟子莱因演化为五阶段 预备 提示 联合 比较 应用 评价 赫尔巴特是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系统的第一人 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实际的 系统的简化模式 广泛被教师理解和运用但他把教学程序看成是唯一的 忽视了教学活动的复杂性 尽管他强调兴趣的作用 但 观念 被动获得 重教轻学 三 凯洛夫教学模式 新传统教学模式 凯洛夫 1893 1973 前苏联教育家 1 理论基础以马列主义辩证法 认识论研究教学过程 以列宁的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并以抽象的思维到实践 为指导原则 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的特殊认识过程 感知 理解 巩固 应用 2 教学目标教学是教师在学生自觉与主动的参加之下 以知识 技能和熟练技巧的体系去武装学生的过程 在掌握 双基 过程中 有意识 有计划地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才能得到发展 三 凯洛夫教学模式 新传统教学模式 3 教学程序组织教学 1 2分钟 复习旧课 5 10分钟 讲授新课 25 30分钟 巩固新课 5 10分钟 布置作业 3 5分钟 三 凯洛夫教学模式 新传统教学模式 4 教学策略 1 以教师为中心 给学生灌入的知识越多 教师就更多地发挥主导作用 2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总结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经验教训 批判了实用主义设计教学法 强调班级授课制 并予发展 3 以教科书为中心 教科书对学生来说 是知识的主要源泉之一 此外 还强调 双基 和系统科学知识的掌握 三 凯洛夫教学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