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引 论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三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教学重点:经济学的前提:稀缺性;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教学难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教学。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使用教材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参考书目 经济学十六版 萨缪尔逊 华夏出版社1999经济学斯蒂格利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曼斯费尔德著,人民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一、西方经济学的含义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其中包括课程教材、官方文件、私营经济记录、专业或非专业著作、报章杂志的文章和报道等。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分类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下三类:第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这类主题着重使用运筹学、数理统计和其他的方法来研究经营企事业的有效手段和总结企事业的营运经验。例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这类内容是否牵涉到或在多大的程度上牵涉到经济理论,取决于被研究的问题的性质。例如,行情研究与经济理论具有轻微程度的关系,而车间生产流程布局则是一个纯技术问题,与经济理论完全无关。总之,这一方面的内容偏重于企业管理的纯技术分析,较少涉及经济理论。第二,某一经济部门或领域或问题这类主题的研究对象关系到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部门或领域。例如,石油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对税收、财政、通货膨胀问题的论述等。在这一类别中,纯技术分析比第一类少,经济理论的成分比第一类增大。对于一个部门或问题的全面研究不能局限于对该部门或问题的纯技术的论述,而必须涉及它与整个社会经济的联系以及管理它的经济政策。例如,石油经济学考察世界石油的资源、市场、成本、利润、开采技术、面临的问题等。其不能单纯论述石油的资源分布、开采等技术事项,还必须对国际石油市场、各国的石油政策作出理论分析。因此,这一方面的内容是经济理论第三,经济理论这类主题的研究对象主要为经济理论以及根据经济理论而制订的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与上述第一类、第二类相比,这一类别在理论上具有更大比重,纯技术的成分则相对微小,仅限于一些分析的概念、方法以及某些具体的论点。总之,这一方面的内容是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与意识形态密切有关。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现代西方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这四个阶段。 一、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以流通领域为研究中心,主张重视发展对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遵循多卖少买的原则,以保证货币流入国内的目的。二、古典经济学 1776年英国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问世,标志着古典经济学出现。研究中心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国际分工应当按照商品成本的绝对差分工,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其他国家的商品。英国大卫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他认为,一国应当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来参加国际分工,即“两权相遇择其厚,两害相遇择其轻”。 三、庸俗经济学(传统经济学)1830年后,资产经济经济学进入了庸俗经济学阶段。形成了一整套论证如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微观经济理论和“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在英国,门格尔在奥地利,瓦尔拉斯在瑞士,顺次建立了英国学派、奥地利学派和洛桑学派。虽然这三个学派的学说并不完全一致,但是都具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因此,将它们统称为边际效用学派。西方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的发现及由此边际分析方法的兴起称为“边际革命”。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将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些其他说法,如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等,构成了一个折衷理论体系。以马歇尔的折衷理论体系为基础,再加上庇古、克拉克、威克斯迪特等人提出的新论点,形成了以马歇尔和瓦尔拉斯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把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假设为既存的条件,进而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市场价格,以便解决资源在产品生产上的分配、资源的报酬等问题。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被解释为最好的政策。20世纪30年代,传统经济学先后经历了三次比较重大的修改和补充:第一次修改和补充是关于垄断问题。虽然资本主义已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进入垄断阶段,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传统经济学仍然把垄断当作“例外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张伯伦和罗宾逊于1933年对垄断问题进行了论述。第二次修改和补充是凯恩斯主义。由于西方国家处于1929年后的大萧条状态,西方国家日益为甚地以解决失业问题为目标来干预经济生活,以便保证政治上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经济学的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为了提供国家以解决失业问题为目标来干预经济生活的理论根据,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提出:资本主义的自发作用不能保证资源的使用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生活以便解决失业问题。这次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改和补充,无论在范围上和程度上都最重要。第三次修改和补充是序数效用论。传统经济学的马歇尔的价值论被称为基数效用论,有两个不利的假设条件,即:效用量是可以衡量的和边际效用量随着物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把作为主观心理状态的效用说成可以衡量的很难令人信服。而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货币的边际效用必须也是递减的。因为富人持有的货币收入大于穷人,同样一元钱对穷人的效用要大于对富人的效用,这样,如果将货币从富人“转移支付”给穷人,整个社会的福利就会增加。这种“转移支付”显然不利于资产阶级。1939年,希克斯出版了价值与资本提出了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可以在形式上避免基数效用论的两个不利的假设条件,同时又能得到马歇尔用基数效用论所得到的需求曲线。因此,序数效用论逐渐代替了基数效用论。四、庸俗经济学后(现代经济学)以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使西方经济学体系内部产生了干预和反干预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各种矛盾和不调和之处。有鉴于此,新古典综合派逐渐确立。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该学派把包括第一和第三次修补的传统经济学作为研究个量问题的微观经济学,把第二次修补的凯恩斯主义称为研究总量问题的宏观经济学。认为:前者是以充分就业为分析的前提,后者则着重研究各种不同水平的就业量的情况,因此,两种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被纳入同一体系中,而传统的自由放任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代表同一理论体系所涉及到的两种不同的情况。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出现滞胀,即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给新古典综合派以沉重打击。新古典综合派不仅无法解释滞胀的存在,而且也提不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按照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不可能并存,同时据其理论提出的政策建议在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时会带来自相矛盾的后果。许多西方经济学中的其他派别纷纷对该学派进行抨击和责难,包括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和新制度学派。新古典综合派已经放弃了“新古典综合”的名称,自称为现代经济学或现代主流经济学。他们除了维持原有的基本观点外,还尽量吸纳其他派别的论点,特别是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这样,现代经济学成为缺乏统一理论体系的各派学说的混合物。第三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即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分为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即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分为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 微观经济理论的建立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作为前提的,至少有两个基本假设条件:一是合乎理性的人(“经济人”)。“经济人”被规定为经济生活中的一般的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二是完全信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上述两个假设条件未必完全合乎事实,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而设立的。三、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一)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 如图所示,图中的左、右两个方框各表示公众(消费者)和企业(厂商)。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分别以产品的需求者和产品的供给者的身份出现在产品市场上,又分别以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和生产要素的需求者的身份出现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图中的上、下两个椭圆各表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图中的实线、虚线各表示需求关系和供给关系。消费者和厂商的经济活动通过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而联系起来。消费者的经济行为表现为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提供生产要素,如提供一定数量的劳动、土地等,以取得收入,然后,在产品市场上购买所需的商品,进而在消费中得到最大的效用满足。厂商的经济行为表现为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所需的生产要素,如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等,以进行生产,进而通过商品的出售获得最大的利润。按照以上介绍的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将教学内容作如下安排:1. 供求理论:第二章2. 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三章3. 生产者行为理论:第四章、第五章4. 市场理论:第六章、第七章5. 分配理论:第八章第二章至第七章所涉及的领域都是产品市场,第八章所涉及的领域是生产要素市场。第二章 供求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因此,供求理论通常被作为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出发点。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需求、供给、均衡价格、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等基本概念和与之相关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均衡价格,弹性理论。 教学难点: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弹性理论;蛛网理论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讨论。第一节 需求理论一、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分析:根据定义,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缺少这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算作需求,而只是潜在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它们各自对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影响如下: 商品的自身价格(P)。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消费者的收入(I)。对于多数正常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价格Px,替代品价格Py)。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它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相关商品包括互补品和替代品。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相反,价格降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例如:当照相机的价格不变而胶卷的价格上升时,胶卷的需求量会减少,照相机的需求量也会因此而减少。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价格降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例如:当猪肉的价格不变而鸡蛋的价格上升时,鸡蛋的需求量会减少,鸡蛋的替代品如猪肉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消费者的偏好(F)。由于广告宣传、新产品出现等原因,消费者的偏好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商品的需求量。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Pe)。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可以看成是所有影响该商品需求量的因素的函数。即:)为简化分析,假定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把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仅看成是该商品的价格的函数。即: 其中,Qd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商品的需求量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分别用商品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来表示。 商品的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例:某商品的需求表 价格(元/公斤) 市场需求量(吨) 1 110 2 90 3 77.5 4 67.5 5 62.5 6 60当价格为1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为110吨;当价格为2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为90吨;依次类推,当价格涨到6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需求量降至60吨。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如图所示,横轴OQ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OP表示商品的价格,曲线D表示需求曲线。 注意:与数学上的习惯相反,在微观经济学分析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时,通常以纵轴表示自变量P,以横轴表示因变量Q。 需求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曲线型的。当需求函数为一元一次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当需求函数为非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曲线。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为常数,且、0)以需求函数为基础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都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变动和需求量变动二者之间的关系,由需求法则来加以说明。需求法则即假定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的规律。需求法则的例外情况包括:第一,以英国经济学家吉芬而得名的“吉芬商品”,在特定条件下当价格下跌时,需求量会减少;而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反而增加。第二,某些炫耀性消费的商品,如珠宝、文物、名画、名车等。这类商品的价格已成为消费者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价格越高,越显示拥有者的地位,需求量也越大;反之,当价格下跌,不能再显示拥有者的地位时,需求量反而下降。第三,某些商品的价格小幅度升降时,需求量按正常情况变动;大幅度升降时,人们会因不同的预期而采取不同的行动,引起需求量的不规则变化,如证券、黄金市场常有这种情况。其需求曲线可能表现为其他不规则形状。 三、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都是需求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是不相同的,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一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如图所示,随着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b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到a点,又从a点运动到c点。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表示整个需求情况的变化。第二节 供给理论一、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定义,供给是指既有提供出售愿望又有提供出售能力的有效供给。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算作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它们各自对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影响如下: 商品的自身价格(P)。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供给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 生产的成本(C)。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增加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商品的供给量减少。相反,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利润,从而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生产的技术水平(T)。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会增加利润,从而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相反,生产技术水平降低,使商品的供给量减少。 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价格Px,替代品价格Py)。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它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供给量也会发生变化。 相关商品包括互补品和替代品。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其互补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相反,价格降低,其互补品的供给量就会减少。例如:当VCD机的价格不变而VCD碟的价格上升时,VCD机的供给量就会随VCD碟的供给量的增加而增加。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其替代品的供给量就会减少。相反,价格降低,其替代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例如:当玉米的价格不变而小麦的价格上升时,小麦的耕种面积就会增加,而玉米的耕种面积就会随之减少。 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Pe)。当生产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上升时,就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增加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当生产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下降时,就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减少对该商品的供给量。 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可以看成是所有影响该商品供给量的因素的函数。即:)为简化分析,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把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仅看成是该商品价格的函数。即:其中,Qs表示商品的供给量。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商品的供给量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分别用商品的供给表和供给曲线来表示。商品的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某商品的供给表 价格(元/公斤) 市场供给量(吨) 1 10 2 53 3 77.5 4 100 5 115 6 122.5 当价格为1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供给量只有10吨;当价格为2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供给量为53吨;依次类推,当价格涨到6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供给量增加到122.5吨。供给曲线是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如图所示,横轴OQ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OP表示商品的价格,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如同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曲线型的。当供给函数为一元一次线性函数时,相应的供给曲线是一条直线。当供给函数为非线性函数时,相应的供给曲线是一条曲线。线性供给函数的通常形式为:(、为常数,且、0)建立在供给函数基础上的供给表和供给曲线都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变动和供给量变动二者之间的关系,由供给法则来加以说明。供给法则即假定其他影响供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供给法则的例外情况有:第一,劳动,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果继续增加,则劳动的供给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第二,某些特殊商品,如土地、文物等,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其供给量是固定的,无论价格如何上升,其供给量也无法增加。三、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都是供给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是不相同的,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一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如图所示,随着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b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到a点,又从a点运动到c点。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表示整个供给情况的变化。 第三节 市场均衡理论一、基本概念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数量是指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二、均衡价格的决定均衡价格是在市场需求和供给这两种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从几何上,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即均衡点)上。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即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如图所示,市场需求曲线D和市场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E点即均衡点。在均衡点E,均衡价格为,均衡数量为。除了几何图形外,均衡价格决定模型还可以被表示为三个联立的方程: 其中,、均为常数,且均0。某商品均衡价格的决定 价格(元/公斤) 市场需求量(吨) 市场供给量(吨) 1 110 10 2 90 53 3 77.5 77.5 4 67.5 100 5 62.5 115 6 60122.5 可见,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3元/公斤,均衡数量为77.5吨。三、均衡价格的变动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由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因而,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位置移动都会使均衡价格发生变动。(一)需求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变化引起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如由下图中的D1曲线向右平移到D2曲线的位置;反之,如其他因素变化引起需求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如由下图中的D1曲线向左平移到D3曲线的位置。由需求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需求量都增加或减少了。 在供给不变的前提下,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如下图中的均衡点由E1移至E2,相应,均衡价格由P1上升至P2,均衡数量由Q1增加至Q2;反之,需求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如下图中的均衡点由E1移至E3,相应,均衡价格由P1下降至P3,均衡数量由Q1减少至Q3。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 (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变化引起供给增加,则供给曲线向右平移,如由下图中的S1曲线向右平移到S2曲线的位置;反之,如其他因素变化引起供给减少,则供给曲线向左平移,如由下图中的S1曲线向左平移到S3曲线的位置。由供给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供给量都增加或减少了。在需求不变的前提下,供给增加,则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如下图中的均衡点由E1移至E2,相应,均衡价格由P1下降至P2,均衡数量由Q1增加至Q2;反之,供给减少,则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第四节 弹性理论一、基本概念当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弹性被用来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弹性的一般公式为:弹性系数因变量的相对变动/自变量的相对变动注意:弹性概念是就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对变动而言,因此,弹性数值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度量单位无关。设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各表示变量X、Y的变动量,e表示弹性系数,则弧弹性公式为:若经济变量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则弹性就等于因变量的无穷小的变动率与自变量的无穷小的变动率之比。即点弹性公式为:二、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需求弹性用来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为负值,为使需求弹性系数是正值,以便于比较,在公式中加了一个负号。(一)需求弧弹性需求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即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设需求函数为 , 、各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动量,ed表示需求弹性系数,则需求弧弹性公式为:在计算同一条弧的需求弧弹性时,由于P和Q所取的基数值不同,因此,降价和涨价的计算结果不同。如果仅是一般计算某一条弧的需求弧弹性,并未强调是作为降价或涨价的结果,则为了避免不同的计算结果,通常取两点的价格和需求量各自的平均值(中值)来作为P和Q值。即需求弧弹性中点公式为:例:某商品的价格由20元/件下降为15元/件(P20,P15-20-5),需求量由20件增加到40件(Q20,Q40-2020),这时,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为: 若将上例倒过来,即该商品价格由15元/件上升为20元/件(P15,P5),需求量由40件减少到20件(Q40,Q-20),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为: 若运用中点公式计算,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为: 需求弧弹性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 富有弹性: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如图(a)中,A、B两点间的需求弧弹性值为2.1。2. 缺乏弹性: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 如图(b)中,A、B两点间的需求弧弹性值为0.6。3. 单一弹性: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 如图(c)中,A、B两点间的需求弧弹性值为1。4. 完全弹性:ed ,表示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无限的变动。如图(d)中,在既定的价格水平P3,需求量是无限的。 5. 完全无弹性:ed0,表示在任何价格水平,需求量都固定不变。 如图(e)中,在任何价格水平,需求量都固定不变,Q30。(二)需求点弹性需求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的无穷小的变动率对于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率的反应程度。即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设需求函数为 ,、各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量,ed表示需求弹性系数,则需求点弹性公式为:例: 已知需求函数为Q120-20P,则需求点弹性为: 这时,可求出任何价格水平的需求弹性系数,如: 当P2时, 以此类推,当P3时,;当P=4时, 线性需求曲线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如下:1. 富有弹性: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2. 缺乏弹性: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3. 单一弹性: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4. 完全弹性:ed,表示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无限的变动5. 完全无弹性:ed0,表示在任何价格水平,需求量都固定不变如图(a)所示,在线性需求曲线的中点G,有ed1;在线性需求曲线的中点以上部分的任何一点如F,有ed1;在线性需求曲线的中点以下部分的任何一点如C,有ed1;在线性需求曲线与纵轴和横轴的交点A和B,各有ed和ed0。除如图(b)和图(c)所示两种特殊形状的线性需求曲线外,线性需求曲线上每一点的点弹性都是不相等的。图(b)中,水平的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的点弹性均为无穷大,即ed。图(c)中,垂直的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的点弹性均为零,即ed0。注意:需求弹性和需求曲线的斜率是两个紧密联系却又不同的概念,必须严格区分。需求曲线的斜率表示的是需求曲线在某一点或某一段弧上的倾斜程度。就需求弹性的计算而言,需求弹性等于需求曲线斜率的倒数值和相应的价格需求量的比值的乘积。三、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厂商的销售收入等于商品的价格与商品销售量的乘积。假定商品销售量等于商品需求量,则RPQ其中,R表示销售收入,P表示商品的价格,Q表示商品需求量。分析价格变化对销售收入的影响,则有:由此可得以下结论: ed1,降价会增加销售收入,涨价会减少销售收入,即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反向变动。 ed1,降价会减少销售收入,涨价会增加销售收入,即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向变动。 ed1,价格变动对销售收入没有影响。 两种特殊情况: ed,由于在既定价格下收益可以无限增加,厂商因而不会降价,涨价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为零。 ed0,价格变动会使销售收入同比例同向变动。 四、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商品的种类。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例如粮食;奢侈品富有弹性,例如装饰品。二是商品的替代性。易被其他商品所替代的商品富有弹性,例如某种点心;反之,不易被其他商品所替代的商品缺乏弹性,例如食盐。三是商品的消费支出占消费者预算总支出的比重。支出占消费者总支出的比重越大的商品,弹性越大;反之,弹性越小,例如火柴。四是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弹性越大;反之,弹性越小。例如:当汽油涨价时,汽油的需求量在短期内不会较大幅度地减少,而在长期内,可能出现替代品,则汽油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地减少。注意:一种商品需求弹性的大小是各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全面分析。五、其他弹性(一)供给价格弹性供给弹性包括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交叉弹性和供给预期价格弹性等。供给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供给弹性。供给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供给弧弹性表示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即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设供给函数为 ,、各表示供给量和价格的变动量,es表示供给弹性系数,则供给弧弹性公式为:供给弧弹性中点公式为:供给弧弹性也分为五种类型:1. 富有弹性:es1,表示供给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 2. 缺乏弹性:es1,表示供给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 3. 单一弹性:es1,表示供给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 4. 完全弹性:es ,表示价格的变动,会引起供给量无限的变动 5. 完全无弹性:es0,表示在任何价格水平,供给量都固定不变供给点弹性表示供给曲线上某一点上的供给量的无穷小的变动率对于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率的反应程度。即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设供给函数为 ,、各表示供给量和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量,es表示供给弹性系数,则供给点弹性公式为:供给点弹性的类型与供给弧弹性的五种类型相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主要可以概括为调整产量的难易和调整时间的长短两方面。在调整产量的难易方面,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生产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和产品的生产周期的长短,是影响供给弹性的两个重要因素。就生产成本而言,如果产量增加引起边际成本提高较小,则供给弹性较大;反之,如果产量增加引起边际成本提高较大,则供给弹性较小。就产品的生产周期而言,生产周期较短的商品,供给弹性较大;反之,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供给弹性较小。总之,产量易于调整的商品,供给弹性较大;反之,产量难于调整的商品,供给弹性较小。例如:农产品受自然力的影响大,产量难于调整,缺乏供给弹性;工业制成品受自然力的影响小,产量较易调整,供给弹性较大。在调整时间的长短方面,时间越长,供给弹性越大;反之,供给弹性越小。(二)需求的交叉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某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之比。设商品X的需求量Qx是它的相关商品Y的价格Py的函数,为 ,、各表示Qx和Py的变动量,exy表示当Y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的X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则商品X的需求交叉弧弹性公式为:当、均为无穷小时,表示为、,则商品X的需求交叉点弹性公式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的符号取决于所考察的两种商品的关系。反之,可以根据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的符号来判断两种商品的关系。依据商品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替代品、互补品和独立品。结论如下: 替代品:exy0 互补品:exy0 独立品:exy0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即:需求的收入弹性某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消费者收入量的变动率如果具体研究消费者收入量的变动和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量的变动之间的关系,则可以得到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表示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食物支出量的变动率/消费者收入量的变动率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得出的恩格尔定律是:在一个家庭或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来表述该定律,即:对一个家庭或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越小;反之,则越大。通常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被称为恩格尔系数。例:“弹性理论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在经济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生产者收入,往往对农产品采取提价办法,而对一些高档消费品采取降价办法。同样,在给出口物资定价时,若出口目的主要是增加外汇收入,则要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物资规定较低价格,对需求价格弹性小的物资规定较高价格。 各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也是经济决策时要认真考虑的因素。在规划各经济部门发展速度时,需求收入弹性大的行业,由于需求量增长要快于国民收入增长,因此发展速度应快些,而需求收入弹性小的行业,发展速度应当慢些。 此外,研究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也很有用。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应考虑到替代品和互补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否则,变动价格可能会对销路和利润产生不良后果。 第五节 供求分析的应用一、易腐商品的售卖 易腐商品,尤其是一些食品,必须在一定时期内被销售出去,否则销售者会蒙受损失。易腐商品的销售者应该如何定价,才能既在规定时间内卖完全部商品,又能获得最大收入?则应当根据易腐商品的需求曲线及待售数量,决定其对应的最优价格。例:“夏天鲜鱼的售卖”夏天的鲜鱼要求当天卖完。如图所示,某鲜鱼销售者面临市场一天内对他的鲜鱼的需求曲线。假定他在一天内需要卖掉的鲜鱼的数量为Q1,则他应当根据需求曲线将价格定在P1。如果将价格定得过高为P2,将有Q2Q1数量的鲜鱼卖不出去;由于鲜鱼的需求一般是富有弹性,还会因此导致销售量大幅减少,而使总收入减少相当于矩形OP1AQ1和OP2CQ2的面积之差。如果将价格定得过低为P3,虽然能全部卖完,但总收入会因单价过低而减少相当于矩形P3P1AB的面积。二、价格放开价格放开即取消限价,以增加供给数量相对缺乏的政府限价商品的生产。要根据商品的供给弹性作具体分析。在多数情况下,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取消限价,会增加供给数量。如图(a)所示,政府对某商品的限价为P1,这时,供给量Q1小于需求量Q2,市场上该商品短缺。取消限价后,随着市场实际价格上升至Pe,在E点实现均衡,这时,供求相等为Qe。在特殊情况下,某些商品的生产由于受到资源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供给量在较长时期内固定不变。即商品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供给弹性为零,取消限价不会增加供给数量,只能提高市场价格,如图(b)所示,政府对某商品的限价为P1,取消限价后,市场实际价格上升至Pe的均衡水平,而供给量未增加,仍为 。 三、谷贱伤农谷贱伤农即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致使农民的总收入减少。 如图所示,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向右平移至S,市场均衡点由E1移至E2,农产品均衡价格由P1大幅下降至P2,农民的总收入减少量相当于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与之类似,在歉收的年份,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数量的减少幅度,致使农民的总收入增加。第三章 效用论我们需要水赖以生存,对钻石的需求却仅限于装饰,但为什么水花费不多钻石却非常的昂贵。当OPEC组织在1973年限定其石油的销售量时,导致了石油价格戏剧性的上涨,但人们对石油的需求量却没有太大的变化,这说明石油缺乏需求价格弹性,为什么?当CD机在1983年刚生产时,其售价超过1000美元,消费者买得很少,而后其价格大幅度下降,人们对它的需求也开始大幅度的上升,说明人们对CD机的需求富有价格弹性,那么是什么导致人们对有些东西的需求富有价格弹性而对另外一些东西需求缺乏价格弹性?在危机过后的20年间,美国居民的收入增长了40%,同期内,美国居民对电力的需求增长了60%而对交通需求的增长却不超过20%,说明用于电力的消费支出比例在增长而用于交通的却在下降,为什么收入上升了,对某些商品的消费支出比例在减少而对另一些商品的消费支出比例却在增加?本章的效用论将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并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需求曲线。它解释了为什么对有些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而对另一些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并且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商品的价格远远偏离其利益。有鉴于此,效用论通常也被称为消费者行为理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要求学生了解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能够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能够用消费者均衡理论推导需求曲线和恩格尔曲线;并能够用替代效应理论和收入效应理论分析正常商品、低挡品和吉芬商品需求曲线的形状。 教学重点: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需求曲线的推导。 教学难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讨论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一、概述(一)效用的概念效用(Utility)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例:最好吃的东西兔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兔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兔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兔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这个小故事说明消费者的需要各不相同,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也是不相同的。(二)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和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在度量效用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基数效用论的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西方经济学中普遍使用基数效用概念。基数是指1、2、3,是可以加总求和的。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例如:对某消费者而言,看一场精彩的电影的效用为10效用单位,吃一顿麦当劳的效用为8效用单位,则这两种消费的效用之和为18效用单位。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西方经济学中多使用序数效用概念。序数是指第一、第二、第三,序数只表示顺序或等级,是不能加总求和的。例如:成绩列第一和第二,仅表明第一优于第二,至于第一、第二各自的具体数量是没有意义的。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表示。沿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该消费者要回答的是偏好哪一种消费,即看一场精彩的电影,还是吃一顿麦当劳。并且,就分析消费者行为来说,以序数来度量效用的假定比以基数来度量效用的假定所受到的限制要少,可以减少一些被认为是值得怀疑的心理假设。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除了提出效用可以用基数衡量的假定外,还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假定。(一)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Total Utility)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为:TU=f(Q)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的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函数为:MU=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时, MU=例如: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衣服TUCMUC食品TUFMUF00001505011212288382186312032321341452542215165205220617813620-2(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上表中,衣服和食物的边际效用都是递减的,也就是说,随着消费的增加,消费者从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不断减少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散文阅读方法:语言与情感的体悟教案
- 纪检业务知识培训课件计划表
- 胜似亲人作文200字12篇
- 高中作文中秋来历7篇范文
- 加油我一定行450字(14篇)
- 合作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合同
- 童话寓言作文森林王国的预报员500字(13篇)
- 写人作文我和我的同桌是一对冤家600字(13篇)
- 2025年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干预效果推广报告案例分析试卷
- 客户关系管理策略与实施方案模板
- 中医养生秋季篇课件
- DB37-T 4546-2022 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炭技术规程
- 华为战略规划BLM业务领导力模型应用实战
- 产品结构设计的未来趋势
- 2024年六西格玛绿带认证考试练习题库(含答案)
- 集控值班员(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
- 2024年自考《14269数字影像设计与制作》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退役军人安置条例》法律法规课件
- NB-T35016-2013土石筑坝材料碾压试验规程
- 新时代高职英语(基础模块)Unit1 -2
- GB/T 44117-2024电化学储能电站模型参数测试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