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湘教版):必修一1.5地球的结构.ppt_第1页
名师一号》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湘教版):必修一1.5地球的结构.ppt_第2页
名师一号》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湘教版):必修一1.5地球的结构.ppt_第3页
名师一号》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湘教版):必修一1.5地球的结构.ppt_第4页
名师一号》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湘教版):必修一1.5地球的结构.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节地球的结构 细析考纲 明确考向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 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呈现出圈层结构 可以划分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包括地壳 地幔和地核 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 岩石圈是介于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 基础梳理 自测自评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为 1 地壳 2 地幔和 3 地核三部分 划分依据是 4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 三层之间的分界面为 5 莫霍面和 6 古登堡面 2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 7 17千米 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 8 33千米 海洋地壳平均厚度为 9 6千米 可见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 海拔越高 地壳越 10 厚 海拔越低 地壳越 11 薄 3 地幔上层物质具有 12 固态特征 主要由含铁和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合在一起叫作 13 岩石圈 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 14 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4 地核由 15 铁和 16 镍 矿物 组成 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 地核又分为 17 内核和 18 外核 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 表明外核物质呈 19 液态或 20 熔融状态 一般认为地球内核呈 21 固态 5 地震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 横波和纵波波速都突然 22 增加 在古登堡面处 横波 23 消失 纵波波速 24 降低 6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25 大气圈 26 水圈和 27 生物圈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其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 28 减小 大气圈上界距地面 29 2000 3000千米 水圈由 30 固态水 31 液态水和 32 气态水组成 按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态 可分为 33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和 34 生物水 生物圈占有 35 大气圈的底部 36 水圈的全部和 37 岩石圈的上部 考点解读 针对训练考点1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 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 产生弹性振动 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地震波有纵波 P波 和横波 S波 之分 其传播速度 传播方向及所能通过的物质不同 以下表格归纳两种波的区别与联系 针对训练1 根据地震波横波 S波 与纵波 P波 在地球内部的传播 确定外核物质接近液态的主要依据是 A S P波波速明显增加B S P波波速明显下降C S波波速明显下降 P波完全消失D P波波速突然下降 S波完全消失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纵波 横波特点的理解 记忆能力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可以通过固体 液体和气体 横波传播速度慢 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地幔和外核的分界是古登堡面 在古登堡面处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横波则完全消失 这证明外核物质是液态 变式训练1 地震发生时 在水中潜泳的人会感到 A 左右摇晃B 先摇晃后颠簸C 先颠簸后摇晃D 上下颠簸答案 D 解析 地震波中的纵波传播速度快 横波传播速度慢 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地面上的人先感到上下颠簸 然后是左右摇晃 注意此题是在水中潜泳的人的感觉 由于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所以只感觉到纵波的影响 即上下颠簸 考点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 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 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各圈层在深度 组成物质及特征方面的不同如下表所示 提示 1 地壳为双层结构 2 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针对训练2 地球内部圈层中最薄的 最厚的和密度最大的分别是 A 地壳 地幔 地核B 地幔 地壳 地核C 地壳 地核 地壳D 地壳 地核 地核 答案 D 解析 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幔的厚度为2800多千米 岩石圈厚度约为80千米 地核厚度为3400多千米 所以地球内部厚度最大的圈层是地核 变式训练2 从地壳到地心 温度越来越低 压力越来越大 密度越来越大 波速越来越快A B C D 解析 从地壳到地心 压力越来越大 密度越来越大 温度和波速不是单一变化 答案 B 考点3地球的外部圈层 针对训练3 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在图上标出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和岩石圈 2 四大圈层中 物质的密度自上而下逐渐 范围渗透于其他三大圈层的是 属于从外部圈层向内部圈层过渡的圈层是 略 由外向内依次为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岩石圈 增大 生物圈和水圈 岩石圈 解析 地球外部四大圈层关系十分密切 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四大圈层从外到内物质密度逐渐增加 生物圈和水圈渗透于其他圈层中 变式训练3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大气圈就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 水圈是由河流水 湖泊水 海洋水等多种水体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 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一个有生命的圈层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 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答案 B 解析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 它是一个复杂系统 水圈中的水有多种形式 它们共同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不仅是全球生物的总和 还包括这些生物的生存环境 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和内部圈层的关系也较密切 特别是和岩石圈关系最为密切 课内演练 巩固所学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横波传播速度慢 能在固体 液体中传播B 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C 在不同介质中同一列地震波传播速度相同D 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界面波速会发生明显变化答案 D 解析 纵波传播速度快 能在固体 液体中传播 横波速度慢 只在固体中传播 在不同介质中同一列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同 2 古登堡面上波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横波完全消失 纵波突然下降B 横波 纵波波速明显增加C 横波消失 纵波明显增加D 横波明显降低 纵波消失解析 熟悉不同界面 横波 纵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情况 答案 A 3 莫霍界面是 A 地壳和地幔的界线B 地幔和地核的界线C 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D 上地幔与下地幔的界线解析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古登堡界面是地核和地幔的分界线 答案 A 4 有关岩石圈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 是由岩石构成的B 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 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 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答案 C 解析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部分 岩石圈与生物圈之间可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关系密切 5 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的是 A 生物圈B 大气圈C 地壳D 水圈解析 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地壳 地幔 地核组成 外部圈层由生物圈 水圈 大气圈组成 答案 C 6 右图中 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A 岩石圈 地幔 地壳B 岩石圈 上地幔顶部 地壳C 岩石圈 地幔 地核D 地球内部圈层 地幔 软流层解析 为包含关系 符合此关系的只有D选项 答案 D 7 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指地球表层的所有生物B 占有大气圈的全部C 占有水圈的全部D 占有岩石圈的全部答案 C 解析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8 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B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包括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C 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是开放的 均一的系统D 生物圈是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的结果答案 D 解析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不包括岩石圈 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是三圈层共同作用 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的结果 而人们生活的地表与外部空间保持着物质和能量的联系 是一个开放的 不均一的系统 9 有关地球几个圈层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地球的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 地球的许多圈层之间都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C 地球的各圈层都呈同心圆状排列D 地球各圈层内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答案 B 解析 地球的内 外部各圈层中 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生物圈是跨圈层的 因此它们并非呈同心圆状排列 地球外部圈层中物质运动的能量基本上都是来自太阳辐射 但内部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则来自地球内部 地球的许多圈层之间都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如海水蒸发不仅将水这种物质带到了大气圈 也将蕴藏在其中的太阳辐射能带入了大气圈 10 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莫霍界面位于地幔与外核之间 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B 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 又称岩石圈C 由于纵波在古登堡界面突然消失 所以可推测地核物质为液体D 古登堡界面位于地幔与外核之间 在地下2900千米处答案 D 解析 地壳和地幔以莫霍界面为界 故A错误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正确说法应该是岩石圈包括地壳 故B错误 纵波可以通过固体 液体和气体传播 故C错误 在地下2900千米处 横波消失 说明此处存在一个不连续面 古登堡界面 地幔和地核以此为界 故正确答案为D 品味高考 启发灵感 2010 江苏高考 2010年3月以来 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