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与茶艺》课程论文.doc_第1页
《茶道与茶艺》课程论文.doc_第2页
《茶道与茶艺》课程论文.doc_第3页
《茶道与茶艺》课程论文.doc_第4页
《茶道与茶艺》课程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夷学院本科课程论文中国茶艺美学漫谈游晓冰(武夷学院 茶学与生物系 09级茶学一班 20094131046)摘 要:中国茶艺是中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独特而优美的表现形式,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欢迎。作为研究生活和艺术的一门综合学科,中国茶艺美学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本文主要从美学基础、美学特征和美学形式三个方面对中国茶艺进行粗略漫谈。关键词:中国茶艺;美学基础;美学特征;美学形式Rambled on Art of Chinese Tea in AestheticAbstract:The art of Chinese tea is part of the Chinese tea culture. The more attention people pay to its unique and exquisite performance form, the more interest they have. A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life and art, the art aesthetics of Chinese tea i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form and spirit. This article mainly rambled on the art of Chinese tea in aesthetic from three aspects : the aesthetic foundation,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form .Keywords:Art of Chinese Tea ; aesthetic foundation;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esthetic form 一般认为,茶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艺美学,作为茶文化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更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欢迎。对于茶学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学习中国茶艺美学,将有助于提高对茶艺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鉴别能力和提升茶艺的美学思想。1 中国茶艺美学基础 茶艺美学既是生活美学,也是人生美学,它强调过程胜于结果。中国茶艺,首先在现实的基础上美化生活,继而完善人生,从而形成了中国茶艺美学的三个基础。 1.1 从自然中形成规范 从自然中形成规范是中国茶艺美学的首要基础。茶艺中的“茶道”,即以饮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活动,是洋溢着道家的浪漫理想、儒家的治世机缘、佛家的淡薄节操的高雅精神1。饮茶起初,人们随地、随兴而行的,并无过多的规矩约束,表现了道家顺应自然的无为思想。随着儒家思想的发展,饮茶方式有了较具体的规范。而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对道家的思想并不排斥,于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成为茶艺中很重要的美学观点。随着佛教的传入,其“清静、和平、敬谨”思想也融入到了中国茶艺。从本土固有的道儒美学观,到吸纳外来的佛家思想可见,中国茶艺美学思想是在自然中形成的规范,并非人为的硬性凑合。1.2 从快感中享受美感 中国茶艺的美是综合的美,整体的美,它包含有视觉的美、嗅觉的美、味觉的美、听觉的美和感觉的美2。这些美的巧妙组合,使人的感官得到快感,进而达到精神上的全面美感。六大茶类的不同色泽和各色精美茶具的搭配,是体现视觉的美;不同品类茶叶散发出的馥郁香气,是体现嗅觉的美;不同品种茶有不同滋味,同类茶又因时、因地、因人而具有的微妙区别,是体现味觉的美;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中,注水叮咚、轻烟袅袅及柔美音乐,氤氲出的听觉和感觉的美,将中国茶艺从感官上得到的快感升华为更高层次的茶艺美学。1.3 从动静中领悟人生 中国茶艺美学是动静结合,不断发展的美学。整个茶艺活动都是在动静的起伏、交织中完成的。它在动态中孕育着宁静的美感,在清寂中烘托出灵动的韵律,它是经由动静与和谐交融所舞动出的美学作品3。水是动态的,茶叶是静态的,动静的微妙结合,幻化成醇美的茶汤。好的茶叶需要天地人三结合,好的水需要天地人三结合,因此所幻化成醇美的茶汤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自然结晶。从天地人三位一体中找准生命的坐标,在动静中领悟人生意义,感受具有意境美的中国茶艺美学。2 中国茶艺美学特征 中国茶艺的美集中体现在它特有的美学特征上,即显著的东方美学特征、显著的民族特征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4。凡此种种,充分说明中国茶艺美学是中华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显示了中华民族人格的魅力。2.1 中国茶艺美学显著的东方特征 中国茶艺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和审美趣向,即中国茶艺的东方美学特征。东方美学以审美意识的表现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它表现为艺术和技术的欣赏、创造,是审美创造与审美欣赏的密切结合。东方美学,是艺术的美学、技术的美学、也是文物的美学、民族文化的美学。它把东方人的审美意识、东方人的美感、东方人的审美观念看作美学。中国人的审美型,可以分为芙蓉出水的美和错采镂金的美。这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两种美感或称之为美的理想,而这也是中国茶艺东方美学的真实写照。 2.2 中国茶艺美学显著的民族特征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艺是中华民族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特征的体现。唐代是中国茶艺定型和完备的阶段,早在1200多年以前,陆羽就总结前人饮茶的经验,在茶经中对茶艺做了系统的阐释。随后的宋代,饮茶风气更盛。到了明清时期,瀹饮法的定型与发展使茶艺更为精湛。中国茶艺与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无论在审美文化还是审美意识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由于对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和审美趣向的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美学现象。“茶艺”一词,虽真正提出于现代,但它却蕴含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中国儒、释、道的文化精髓,是基于中国传统的饮茶艺术上的,具有中国茶艺美学显著的民族特征。 2.3 中国茶艺美学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意识和文化也会有所变化。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形成的民族审美意识、审美文化为其连续体。以文物和艺术为依据,可与审美理论相印证。就中国茶艺而言,现代茶艺虽是传统茶艺的传承,与传统茶艺是同个连续体,但在饮茶的艺术和技术方面,在内容和形式上,还是有显著区别的5。换言之,中国现代茶艺是在传统茶艺基础上的一种创新茶艺 ,是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意识表现出来的,是传统茶文化和茶艺的继承和发扬,有着显著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3 中国茶艺美学形式茶艺美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茶艺表演,作为中国茶艺美学最直接的表现形式,给人们以最直接的感动,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生活化和艺术化的饮茶方式,是艺术与技能的有机统一。3.1 茶之美 我国是世界上茶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按加工工艺不同,分为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其外形品质特征各异,尤其是绿茶,由于杀青方式不同,分为炒青绿茶、 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等四种。而这四种工艺所加工的名茶按外形又可分为十大类型:扁形、针形、螺型、眉型、珠形、曲型、片型、雀舌形、兰花形、菊花形, 可谓千姿百态。在茶艺表演中,特别是用高筒玻璃杯冲泡时,杯中轻盈飘渺、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实则是一种美的享受。 3.2 茶器之美 茶器指的是泡茶用具。古代茶器种类繁多,唐代茶器的种类可分为茶坞、茶人、茶笱、茶箴、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十项。茶器从制作材料看,先后经历了金银器、玉器、钢器、漆器、陶器、瓷器、紫砂壶、玻璃器。现代茶器则比较简单,根据所泡茶的种类,主要选用以瓷、玻璃、紫砂为材质制成的各种形态的茶器。瓷有白瓷、青瓷、红瓷,所制成的茶器十分美观。茶艺表演者通过茶器的巧妙组合和摆放,使茶器更显美感。 3.3 茶席之美 最早出现“茶席”一词的是童启庆教授编著的影像中国茶道,随后周文棠先生所著茶道也出现了“茶席设计”一词6。综合理解为,茶席作为沏茶饮茶的场所,首先是一种物质形态,实用性是它的第一要素。同时,茶席又是一种艺术形态,艺术性是其生命力之所在,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使茶席精神内涵的诠释更为生动、深刻。茶席设计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有:茶品、茶器、铺垫、插花、焚香、挂画、相关工艺品、茶点茶果、背景、音乐、服饰、解说等。一个好的茶席设计体现着美的和谐,使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更为形象完整。3.4 茶技之美 茶技之美也就是茶技神韵之美,茶艺是基于人们日常生活而绽放出的民族之花。表演者的修养悟性、技能展示关系到茶艺演绎所能达到的意境或者创意。近几年表演性茶艺的创意深入人心, 如江西的惠安女茶俗、 洞庭茶俗, 广西的珠海渔女,杭州的九曲红梅、 龙井问茶, 北京老舍茶馆的五环茶艺等。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举行的茶艺大赛涌现了大量的优秀表演者。欣赏茶艺表演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 水美 、 器美、 茶美和艺美。艺美主要靠表演者技能,也是表演者仪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仪表是指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 、风度等,心灵美通过沏泡表演者的茶席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 4 结束语总之,中国茶艺之美,美在一种浓浓的艺术氛围里,美在中国茶人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光辉里7。茶艺美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将对我们的生活、情感与品质有重要的影响。以上仅是个人对中国茶艺美学的粗略漫谈,在此,笔者恳切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批评和指导,以期对中国茶艺美学实质作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 刘勤晋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23-126.2 范增平茶艺美学论A.广西民族学院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