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庄规划报告.doc_第1页
施庄规划报告.doc_第2页
施庄规划报告.doc_第3页
施庄规划报告.doc_第4页
施庄规划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阜宁县施庄镇骥超等村土地整理项目 目录目 录第一部分 规划设计第一章 前言- 1 -1.1 项目背景- 1 -1.2 规划目的- 3 -1.3 规划任务- 4 -1.4 规划主要依据- 4 -1.4.1 相关规划- 4 -1.4.2 有关资料- 5 -1.4.3 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 5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7 -2.1 项目区基本情况- 7 -2.2 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 7 -2.2.1 气候- 7 -2.2.2 地形地貌- 10 -2.2.3 土壤和植被- 11 -2.2.4 水文和水资源情况- 12 -2.2.5 作物种植情况- 13 -2.3 社会经济条件- 13 -2.4 项目区基础设施情况- 14 -2.4.1 圩堤状况- 14 -2.4.2 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14 -2.4.3 交通状况- 15 -2.4.4 项目区内林网建设状况- 15 -2.4.5 电力设施状况- 15 -2.5 土地利用现状- 16 -2.5.1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16 -2.5.2 土地利用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17 -2.5.3 土地整理潜力- 18 -2.5.4 土地权属状况- 18 -2.6 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18 -2.7 项目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28 -2.8 公众参与分析- 28 -2.9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9 -2.9.1水资源概况- 29 -2.9.2 需水量预测- 30 -2.9.3 项目区可利用水量分析- 36 -2.9.4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37 -第三章 规划原则与目标- 38 -3.1 规划原则- 38 -3.2 规划目标- 38 -3.3 规划依据文件- 39 -3.3.1 相关规划- 39 -3.3.2 有关资料- 40 -3.3.3 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 40 -第四章 规划方案- 42 -4.1 规划标准- 42 -4.1.1 土地平整工程标准- 42 -4.1.2 农田水利工程标准- 43 -4.1.3 道路工程标准- 43 -4.1.4 田间工程标准- 44 -4.1.5 水质标准- 45 -4.2 土地利用总体布局- 45 -4.2.1 土地利用方向- 45 -4.2.2 土地利用总体布局- 45 -4.2.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46 -4.3 总体布局- 48 -4.3.1 灌排工程布局- 48 -4.3.2 道路工程布局- 50 -4.3.3 田块布局- 51 -第五章 规划方案评价- 56 -5.1 社会效益评价- 56 -5.2 生态效益评价- 57 -5.3 经济效益评价- 58 -5.3.1 收益估算- 58 -5.3.2年费用估算- 59 -5.3.3 经济分析- 59 -第六章 规划的实施措施- 63 -6.1 组织机构- 63 -6.2 项目实施管理- 63 -6.3 资金筹措与管理制度- 64 -6.4 土地权属调整- 64 -第一章 概述- 66 -第二章 工程设计依据、原则与目标- 71 -2.1 设计依据- 71 -2.2 设计原则- 72 -2.3 设计目标- 72 -第三章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布置- 74 -3.1 工程任务及规模- 74 -3.1.1 工程任务- 74 -3.1.2 工程规模- 74 -3.2 工程布置形式- 75 -3.3 土地平整设计- 76 -3.3.1 土地平整设计的原则- 77 -3.3.2 土地平整土方工程量计算- 77 -3.4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87 -3.4.1 灌溉工程设计- 87 -3.4.2 排水工程设计- 95 -3.4.3 泵站工程设计- 102 -3.4.4 配套建筑物设计- 104 -3.4.5 农田水利工程工程量计算- 105 -3.5 道路工程设计- 115 -3.6 圩堤设计- 123 -3.6.1堤线选择- 123 -3.6.2堤身断面设计- 124 -3.6.3 圩堤工程量- 125 -3.7 农田生态防护林设计- 126 -3.7.1 布设防护林的必要性和意义- 126 -3.7.2 林带方向的确定- 126 -3.7.3 林带间距的确定- 127 -3.7.4 林带结构- 127 -3.7.5 林带的长度及所需树木量的计算- 127 -第四章 工程量及材料用料统计- 128 -第五章 项目投资预算- 134 -第六章 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 136 -6.1 水土保持- 136 -6.1.1 水土保持方案- 136 -6.2 环境影响评价- 137 -6.2.1 工程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137 -6.2.2 结论- 139 -第七章 工程施工组织- 140 -7.1 施工条件- 140 -7.2 施工方法- 141 -7.3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42 -7.3.1土地平整施工- 142 -7.3.2 U型渠道施工- 142 -7.3.3 其他施工注意事项- 143 -7.4施工管理- 144 -7.5施工进度安排- 145 -第八章 项目后期管理- 147 -8.1 项目后期管理- 147 -8.2 U型渠道工程的管理和维修- 148 -V江苏省阜宁县施庄镇骥超等村土地整理项目 第一部分 规划设计第一章 前言1.1 项目背景阜宁县地处江苏省苏北平原北部,东经1192711958,北纬33263359之间,东与射阳县相邻,南与建湖县交界,西与淮安、涟水毗邻,北与滨海县接壤。境内河网密布,铁路、公路纵横交错,水陆交通便利。全县南北长52.5公里,东西宽48公里,土地总面积为1439.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6.09万亩,下辖20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347个行政村,108万人口,是一个人多地少,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阜宁县属革命老区,基础设施较差,土地贫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九五期间,阜宁县加快了发展步伐,水利、交通、城镇建设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任务更加繁重。为此,本着“开源与节流并举,保护与利用并重”的方针,确定整治75万亩中低产田,开发5万亩荒滩,复垦3万亩废弃地的目标,长期规划,分步实施,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翻番,为全县、盐城市乃至江苏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做出贡献。项目区位于阜宁县南部施庄镇骥超等村,土壤主要由湖相沉积物组成,地形平坦。区内零碎分布有废弃工矿用地、水利废弃地、断河、废弃堆堤、散乱坑塘、低洼滩地。根据实地调查,断河、废弃沟渠、散乱坑塘淤积严重,杂草丛生,己失去了灌排功效;由于受经济条件的严重制约,村庄零乱分散,废沟废塘纵横交错,致使田块较零星破碎,不能很好的适应机械化生产的需要;水利设施体系不配套,道路建设滞后,难以形成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土地利用率较低,耕地质量和区域环境状况较差,需要大力改善。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64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268号)精神,结合阜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阜宁县的实际情况,经县委、县政府领导研究确定,经实地踏勘和比较论证,拟对阜宁县施庄镇骥超等村所属的1008.45公顷土地(项目区总面积1265.96公顷,扣除不参加整理的居民点、公路、河流等后,实际建设规模为1008.45公顷)进行土地整理。经阜宁县国土资源局会同有关单位对项目区的考察论证,认为该项目具有较好的建设条件和开发价值,将此项目作为申报国家投资重点项目,按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项目建成后,可以新增和扩大耕地面积,使低产土地变成高产良田,缓减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通过对项目区的土地进行整理,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加强水利设施、农业设施和其它设施综合利用,可以改善项目区农村生态环境与人民生存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项目的实施对实现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苏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2 规划目的1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具体落实阜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阜宁县土地开发复垦专项规划,科学利用土地,提高耕地质量,改善耕作条件,增加耕地面积110.58公顷(1658.7亩)。2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改善项目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3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发展高效农业,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发挥项目区最佳的综合功能和综合效益,实现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过渡,提高农民收入,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统筹安排田、林、堤、沟、路、渠。5改变项目区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坟地等散乱分布,造成土地浪费和不利于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现状,通过村庄、独立工矿、坟地的整理复垦,增加耕地面积和平整农田,使之连续完整,为农业机械化和规模经营创造物质条件。1.3 规划任务项目规划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项目区进行现场踏勘和详细的调查研究,收集规划设计基本资料,提出规划设计的主要思路,并广泛征求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的规划设计,并编制项目预算书。具体任务如下:1分析项目区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2分析项目区土地整理潜力;3制定项目区土地整理的目标、任务和方针;4评价土地资源的适宜性;5调整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方向;6配置项目区工程设施;7综合评价规划方案的效益;8制定规划实施的步骤和措施。1.4 规划主要依据1.4.1 相关规划1.阜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2.阜宁县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规划(1997-2010年);3.阜宁县施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4.二二年种植业计划及“十五”发展计划;5.阜宁县交通“十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6.阜宁县环境保护“十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7.阜宁县水利发展“十五”规划。1.4.2 有关资料 1.阜宁县统计年鉴(2002年); 2.阜宁县土壤志; 3.阜宁县水利志; 4.阜宁县农业气候手册。1.4.3 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7.土地开发整理标准;8.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9.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1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11.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1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1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1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1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 项目区基本情况阜宁县地处江苏省苏北平原北部,东与射阳县相邻,南与建湖县交界,西与淮安、涟水毗邻,北与滨海县接壤。项目区位于江苏省阜宁县施庄镇,经纬度坐标范围大体为东经11948561195230,北纬334212334509。项目区距县城约6公里,项目区总面积1265.96公顷(18989.4亩),其中建设规模1008.45公顷(15126.8亩),为一块联片土地,范围涉及施庄镇骥超、路庄、邓灶、安乐、锦仁、必余等6个行政村。项目区四至范围南至吊沟河,北至阜射路以北友谊河、大圩河,西至中岗河,东至通榆河西堆脚下。2.2 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2.2.1 气候阜宁县属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区,季风性气候特征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由于靠近黄海,受到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境内四季气候特征主要呈现为:春季天气多变,乍寒乍暖,多大风和连阴雨天气;夏季天气炎热,雨水集中,多台风和暴雨;秋季一般天晴气爽,转凉较快;冬季寒冷常干燥,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时有入侵。一、气温和日照根据阜宁县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4.0,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0.1,极端最低气温-15.9。以后逐步回升,3-4月升温最快,月增高6.2,其次为4-5月,月增高为5.6。最热月在7月份,平均气温27,极端最高气温38.0。8月份变化不大,为26.9。以后开始迅速下降,下降幅度比升温过程快,每月在5以上。11-12月份降低最多,月降温达6.6,最冷月与最热月气温年较差为26.9。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初日为4月16日,12终日为11月1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以上的活动积温平均为5147,大于10的活动积温为4583.1。表-2-1 阜宁县历年各月平均气温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平均气温()0.12.07.013.218.623.527.026.921.916.19.32.714.0平均最高气温()2.44.48.614.720.025.829.629.424.017.711.46.215.0平均最低气温()-2.8-1.95.011.716.822.324.424.020.414.76.2-2.113.1根据阜宁县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18.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0%。年日照时数最多为2476.2小时(1978年),最少为2033.5小时(1964年)。8月份日照时数为全年之冠,常年平均为219小时,此时正是水稻抽穗扬花灌浆之际,棉花开花结铃盛期,对秋熟作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10月份日照时数常年平均为194.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6%,有利于秋收秋种。2月份日照时数最短,平均为149.2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116.2千卡/cm2 ,以8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全年无霜期平均213天,最长232天(1967年),最短187天(1980年)。常年平均初霜期为11月6日,终霜期为4月8日。表-2-2 阜宁县历年各月平均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平均时数(小时)165.2149.2191.5183.1206.5209.6191.1219.0176.8194.3166.1166.52218.9百分率(%)53485247484944534856545450二、降雨阜宁全县常年平均雨量979.6毫米,雨日106天,年蒸发量为1408.8毫米。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十分明显,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雨热同季;由于各年季风强弱不一,降水量年度之间、季节之间变化较大。年最多降雨量为1436.9毫米(1962年),最少只有521.9毫米(1978年),雨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常年平均为646.8毫米,占年降雨量的66%。冬季降雨量较少,只占年雨量的6.7%。表-2-3 阜宁县历年各月平均降水量和雨日情况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平均雨量(mm)19.528.742.462.380.1100.8240.8185.6119.640.941.017.9979.6降水天数(日)5.26.47.79.910.010.515.112.29.67.27.05.2106.0 三、季风全县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常为东南风。常年平均风速3.5米/秒,瞬时最大风速28米/秒。四、自然灾害阜宁县境内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旱涝、台风、雷雨、暴雨、连阴雨、冰雹、低温,寒潮和霜冻。季节性旱涝情况是“春夏多涝湿,秋冬多干燥”,冰雹经常发生在天气急剧变化的春夏之交和夏末秋初,台风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2.2.2 地形地貌阜宁县位于淮河下游苏北平原,地质构造单元为扬子古陆(扬子淮地台的苏北断坳)。废黄河以西南、东北走向位于县境西北部,射阳河与之基本平行于县境东部,苏北灌溉总渠则在于两者之间。除废黄河高滩地外,整个地形西高,南、东、北三面低,成蚌壳形。阜宁县分属黄淮平原、滨海平原及里下河平原。黄淮平原分布在沿岗河以西、射阳河以北;滨海平原在县境东部,串场河、沿岗河一线以东。里下河平原分布在射阳河南、串场河以西及沿马家荡一带。全县总的地貌是西部废黄河堆最高,812米;东、南、北部低洼,马家荡一带最低为0.8米左右。项目区位于串场河两岸,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1.9-2.2米之间。串场河以西地区,为射阳河和串场河相接环抱区,系古淮河粘质冲击物湖相沉积所致,土壤以缠脚土为主。串场河以东地区,为黄泛冲击物海相沉积而成,土壤以淀浆土为主。2.2.3 土壤和植被阜宁县土壤分为4个土类:水稻土、潮土、盐土和沼泽土,土属、土种的分布受土壤微地域分布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项目区为平原地形,地面高程在1.92.2米之间,项目区西部为古淮河粘质冲击物湖相沉积,土壤主要为水稻土中的缠脚土。缠脚土的特征剖面的耕作层厚度为0-13cm,质地轻粘,容重1.31g/ cm2,孔隙度51%,有机质1.90%,全氮0.125%,含磷0.121%,ph值7.9,全剖面无石灰石反应。该土种结构较好,泡水后成小团状,湿耕后犁面很光滑,干后发硬,庄稼产量较稳定。该区为高产农田建设区。不足之处是土壤耕层较浅,土体湿浸现象严重,今后应逐步加深耕作层,多耕多耙,促使土质疏松。串场河以东地区为黄泛冲积物海相沉积而成,土壤以淀浆土为主,由海相沉积母质脱盐发育而来,地下水矿化度1.49克/升。淀浆土的特征剖面的耕作层厚度为0-13cm,质地中壤,容重1.42g/ cm2,孔隙度46.41%,有机质1.42%,全氮0.08%,含磷0.136%,ph值8.1,石灰石反应强烈。该土种土体结构较差,土质疏松,养分含量较低,耕作轻便,雨后易板结,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释放容易,有前劲而无后劲,发小苗不发老苗。本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植被生长。植被类型属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型。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原生自然植被不复存在,绝大多数是以水稻为主的人工植被,仅在河荡湿地区长有芦苇、蒲草、茅草等沼泽草甸自然植被。2.2.4 水文和水资源情况 阜宁县地处淮河流域,境内沟河港汊纵横交错,主要河流南北向的有串场河、通榆河,东西向的有废黄河、苏北灌溉总渠、射阳河、渔深河等。射阳河纵穿全县,是县内灌溉、排涝、行洪、航运的动脉。流入射阳河的主要河渠有窑头河、杨集河、北恒河、薛梨大沟、马河、公兴河、串场河、通榆河等,这些河渠都起到了灌溉、排涝和运输的作用。苏北灌溉总渠和排水渠在境内长达48公里,其本身和其他百余条大小支渠、支沟承担着全县6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和排水任务。 阜宁县境内雨量充沛,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来自降雨径流、过境水和地下水。阜宁县年平均降水量979.6毫米,平均径流深约177毫米,折合地表径流2.55亿立方米。县境外来水资源主要来自射阳河、苏北灌溉总渠和废黄河。射阳河水资源丰富而稳定,多年平均来水量30.1亿立方米,最大年来水量61.4亿立方米;苏北灌溉总渠多年平均来水量38.5亿立方米;废黄河多年平均来水22.4亿立方米。根据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分析,阜宁县正常年份地下水资源为2亿方左右,浅水层矿化度达3-10克/升,属氯化物型咸水,不宜作为农作物灌溉水源。深层地下水埋深约150米以下,开采费用较高。项目区属射阳河水系,区内沟河纵横,水资源较丰富。项目区东部紧靠通榆河,串场河从南至北贯穿项目区,这两条河流均为流域性河道。据水利资料记载,通榆河全长18公里,流域面积240平方公里,流量100立方米/秒。串场河全长22.5公里,流域面积160平方公里,流量65立方米/秒。两条河流水流急,水量丰富,可兼做灌溉和排水用。另外区内有南北向的朝阳河、跃进河以及东西向的大寨河、友谊河、大圩河、红旗河、生产河、利民河等十多条河流,均有十多米宽,相互间隔400-1000米,项目区的河网骨架已形成。2.2.5 作物种植情况阜宁县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农业生产以水旱作物为主,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山芋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油菜、萝卜、西瓜等。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复种指数为l.7左右。项目区所在的耕作区,水旱作物均有种植,其中水稻、玉米和棉花面积比重较大。2.3 社会经济条件阜宁县现辖20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347个行政村,总人口108万。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3.7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8.25亿元,第二产业产值25.81亿元。本项目区涉及施庄镇6个行政村,总人口14018人,人均土地面积1.35亩,人均耕地面积0.79亩,人均纯收入仅3257元。项目区农作物以稻、麦、棉、油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萝卜、蚕桑为主,一年两熟,稻、麦、棉、油轮作。总体而言,项目所在地区农村经济不够发达,耕地利用率低,农作物产量居全县中下游水平。但该地区自然资源条件较好,近几年更是呈现出经济发展的势头,为本项目的实施、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保障。2.4 项目区基础设施情况2.4.1 圩堤状况项目区为里下河低洼圩区,四周临水,80年代初就建成土质防洪圩堤。项目区现有大部分圩堤尺寸为:堤顶高程为3.5m,堤顶宽2m左右,内外边坡均在1:1.5左右变化。堤顶两侧少量种植意杨等绿化树种。总体而言,圩堤存在标准不高、堤基不稳、险工患段多等问题。2.4.2 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项目区地处里下河地区,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是通过移动水泵抽串场河、通榆河和跃进河等河水,但由于地势低洼,河网纵横,项目区内灌水一直是各自为阵,缺乏统一规划,造成水系紊乱,浪费大量土地和水资源。所以对项目区内1.5多万亩低产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整治,不仅是实现新增耕地的需要,也代表了项目区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据调查,项目区内东侧现有南北向的朝阳河一条,2000年开挖疏竣,深2.3米左右,底宽5米,口宽15米左右。项目区内西侧有南北向的跃进河,底宽6米,口宽15米左右。项目区另有东西向的骨干河道18条,深度在2.0米左右,口宽12-15米。这些河道目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泥土淤积和杂草丛生情况,规划实施前应先对其清淤整理工作,以发挥其正常的排水防洪作用。项目区现有水利配套建筑物60cm涵洞13座,40cm涵洞42座,防洪闸4座,515m 交通桥7座,324m 交通桥1座,3015m的交通桥5座,37m支渠生产桥12座,但由于建造时间久远,设计标准低,这些水利配套建筑物大部分已不能发挥作用,需要重新修建,但项目区进一步开发整理的条件已经具备。2.4.3 交通状况项目区交通条件较好。北部紧靠阜射路,中间有2条南北向的新旧204国道贯穿。另外,项目区东侧紧靠通榆河,中部有南北向的串场河,水陆两方面交通都很便捷。为了满足项目区内的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要求,需进一步修建一些生产路和田间道。2.4.4 项目区内林网建设状况项目区内沿通榆河河堤、利民河河堤和新老204国道、阜射路两侧现已种植防护林,防护林总长为51KM。但从农田林网建设要求来看,还需进一步布设防护林,增加林网覆盖率。2.4.5 电力设施状况项目区内有35KV高压线2条,长9.8km,是过境输电线路。有10kv高压杆线3条,共44.5KM,现有变压器11台,计575KVA。生活照明电线已经到村、到农户。2.5 土地利用现状2.5.1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项目区建设规模1008.45公顷(15126.8亩),其中农用地896.40公顷(包括现状耕地735.49公顷、园地0.1公顷、林地31.19公顷、农村道路25.35公顷、田坎1.29公顷、坑塘25.14、沟渠77.84公顷);建设用地50.75公顷(包括工矿居民点34.57、水工建筑物14.75公顷、特殊用地1.43公顷);未利用地61.31公顷(包括未利用地0.19公顷、其他未利用地61.12公顷)。(见表I-2-4)。表-2-4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 (单位:公顷)地类面积(公顷)比例(%)图幅号农用地耕地735.4972.93园地0.100.01林地31.193.09其他农用地农村道路25.352.51沟渠77.847.72I-50-054094坑塘水面25.142.49田坎1.290.13I-50-055094建设用地工矿居民点34.573.43水工建筑物14.751.46I-50-055095特殊用地1.430.14未利用地未利用地0.190.02其它未利用地61.126.06合计1008.45100.002.5.2 土地利用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阜宁县土地利用主要有以下特点及存在问题:(1)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农业用地比重较大,农业用地中又以耕地占绝对优势。(2)人均耕地面积少,但土地利用程度高,垦殖率较高。人均耕地面积1.1亩,低于全国人均耕地水平,但土地垦殖指数达70%左右,复种指数达1.78左右。(3)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少,土地后备资源有限。(4)水域面积较大,但利用产出率低,绝大部分属于低收益的粗放式放养水面。 (5)中低产田面积较多,全县70%耕地为中低产田,整理改造需要投入大量资金。(6)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非农业建设用地需求逐年增加。项目区位于阜宁县东部,区内土地利用存在以下特点和问题:土地利用程度较高,但利用效益较低。项目区内人均耕地面积0.79亩,人多地少,单位面积作物产量低。耕地数量大,但质量较低。项目区整理前共有耕地735.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2.93%,农田主要为低产田。水域面积大,河流众多,项目区的灌排得到了保障,但零星坑塘较多,为土地整理增加了难度。农村道路条件差,致使耕作不便,影响土地的利用。项目区内地势比较低洼,土壤含水量大,因此整治水系的工程量较大,需要建造泵站,在水位高时要抽水防洪、防涝,在麦季要降水防渍,保证作物生长。2.5.3 土地整理潜力(1)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整理潜力较大,经整理后可净增耕地110.58公顷(1658.7亩),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10.97%。在水利工程配套完善后,有利于规模化经营,可建成高产稳产粮田。(2)通过项目整理后,区内土地平整利于机械耕作,防洪、排涝、抗旱主干工程可以初具规模。内部排灌设施进一步配套完善后,可使项目区的农田达到旱涝保收的要求。(3)利用项目区域水资源优势,采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根据项目规划和建设标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项目区内,形成合理的用地布局。2.5.4 土地权属状况项目区内的1008.45公顷土地,权属无争议,区内土地权属属阜宁县施庄镇骥超、路庄、邓灶、锦仁、安乐、必余等6村农民集体所有,使用权属农民承包。2.6 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整理区内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合理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空间布局的基础。项目区土地适宜性定量评价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的思路和体系进行。一、土地利用类型和评价单元确定根据本项目区土地整理目标及规划的指导思想,项目区整理目标为以农业为主。根据项目可行性报告,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项目建设区的土地利用主体方向为水田,并有部分园地、林地和养殖水面。项目区内规划种植部分旱作物,是由于目前当地种植胡萝卜等经济作物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故暂时用于旱地,其远期目标仍用做水田,因而对这类土地仍针对水田利用做适应性评价;项目区内规划园地林地在项目整理前已经存在,经过对当地实际种植情况进行调查,作物生长态势良好,所以适合园地林地种植的要求,在此也不再进行适宜性评价。因此设定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水田,按照水田的要求对项目区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项目区土壤基本为古淮河粘质冲击物湖相沉积以及黄泛冲击物海相沉积而成,土壤类型、土壤特性空间变化不大,因此评价单元将根据土壤性状分析采样点所代表控制的区域进行划分,亦即自北向南、由东向西将项目区划分为83个评价单元。二、参评因子选择及影响权重确定参考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土地整理技术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范、农业工程手册2:土地利用工程、阜宁县土壤志等资料,以及项目区的实际状况,选择如下影响因子作为项目区水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参评因子:积水状况、排水条件、灌溉条件、耕层厚度、土壤pH值、土壤质地、土壤养分、道路交通配套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其中,积水状况反映项目区内部地势起伏、低洼状况,不仅对减轻盐渍化程度而且对沟渠配套建设均有重要影响;土壤养分用有机质含量代表;土壤养分和土壤质地可以反映土壤的肥沃程度;土壤pH值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直接影响,因此对土壤的可耕种性有很大意义;对外道路交通条件不仅影响项目开发投资建设的可能性,而且直接影响项目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是土地利用适宜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上述因子对水田利用的影响性和影响程度,在参考其他土地开发复垦项目适宜性评价资料,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上述因子的影响权重赋值见下表-2-5:表-2-5 水田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权重赋值表参评因子积水状况排水条件灌溉条件土壤pH值耕层厚度土壤养分土壤质地社会经济状况道路交通配套权重赋值8%12%11%13%12%13%12%9%10%三、参评因子适宜程度分级表编制参考土地开发整理标准中关于农用地的参评标准,以及不同农作物对用地的标准,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级,将其适宜类分成非常适宜、适宜、中度适宜、临界适宜、不适宜5个等级。各参评因子适宜程度分级情况见表-2-6。表-2-6 水田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标准表适宜程度及赋分值非常适宜适宜中等适宜临界适宜不适宜54321积水状况100cm排水条件很好好一般差很差灌溉条件有保证基本保证尚能保证较困难困难耕层厚度22 cm18-22 cm13-18cm12-13cm8.5或4.5土壤养分3.0-3.52.0-3.01.0-2.00.6-1.00.6社会经济状况优越较好一般差很差道路交通配套很发达较便利一般差很差四、确定每个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各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如表-2-7:表-2-7 各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单元号积水状况排水条件灌溉条件土壤 PH值耕层厚度土壤养分土壤质地社会经济状况道路交通配套I-120cm好基本保证8.112cm1.22中壤一般较便利I-220cm好基本保证8.211cm1.2中壤一般较便利I-320cm好基本保证8.211cm1.2中壤一般较便利I-420cm好基本保证8.211cm1.2中壤一般较便利I-520cm好尚能保证8.112cm1.22中壤一般较便利I-620cm好基本保证8.112cm1.22中壤一般较便利I-720cm好基本保证8.112cm1.22中壤一般较便利I-820cm好基本保证8.212cm1.22中壤一般较便利I-920cm好基本保证8.312cm1.22中壤一般较便利I-1020cm好基本保证8.112cm1.19中壤一般较便利I-1120cm好基本保证8.112cm1.19中壤一般较便利I-1220cm好基本保证8.112cm1.19中壤一般较便利I-1320cm好基本保证8.013cm1.3中壤一般较便利I-1420cm好基本保证8.013cm1.3中壤一般较便利I-1520cm一般基本保证8.013cm1.3中壤一般较便利I-1620cm好基本保证8.112cm1.22中壤较好较便利I-1720cm好基本保证8.112cm1.22中壤较好较便利I-1820cm好基本保证8.013cm1.25中壤较好较便利I-1920cm好尚能保证8.013cm1.25中壤较好一般I-2020cm好尚能保证8.013cm1.25中壤较好一般I-2120cm好基本保证8.013cm1.25中壤较好较便利I-2220cm一般基本保证8.112cm1.22中壤较好一般I-2320cm一般基本保证8.112cm1.22中壤较好一般I-2420cm好基本保证8.112cm1.22中壤较好一般I-2520cm好基本保证8.112cm1.1中壤较好一般I-2625cm一般尚能保证8.111cm1.1中壤较好一般I-2720cm好基本保证8.112cm1.22中壤较好较便利I-2820cm一般基本保证8.112cm1.25中壤较好一般I-2920cm一般基本保证8.112cm1.25中壤较好一般I-3020cm一般基本保证8.013cm1.3中壤一般较便利II-120cm好基本保证7.913cm1.9轻粘一般较便利II-220cm好基本保证7.913cm1.9轻粘较好较便利II-320cm一般基本保证7.913cm1.9轻粘较好较便利II-420cm一般基本保证7.913cm1.9轻粘较好较便利II-520cm一般基本保证7.913cm1.9轻粘较好较便利II-620cm一般基本保证7.913cm1.9轻粘一般较便利II-720cm一般基本保证7.913cm1.9轻粘一般较便利II-825cm一般基本保证7.913cm1.9轻粘一般较便利II-925cm一般基本保证8.015cm1.95轻粘一般较便利II-1020cm一般基本保证8.015cm1.95轻粘一般较便利II-1120cm一般基本保证8.015cm1.95轻粘一般较便利II-1220cm一般基本保证8.015cm1.95轻粘一般较便利II-1320cm好基本保证7.913cm1.9轻粘较好较便利II-1420cm好基本保证7.913cm1.9轻粘较好较便利II-1520cm好基本保证7.913cm1.9轻粘一般较便利II-1620cm好基本保证7.913cm1.9轻粘一般较便利II-1720cm好基本保证8.015cm1.95轻粘一般较便利II-1820cm一般基本保证8.015cm1.95轻粘一般较便利II-1920cm好基本保证8.015cm1.95轻粘一般较便利II-2020cm好基本保证8.015cm1.95轻粘一般较便利II-2120cm好基本保证7.913cm1.9轻粘一般较便利II-2220cm好基本保证7.913cm1.9轻粘一般较便利II-2320cm好尚能保证8.116cm2.0轻粘一般较便利II-2420cm好基本保证8.116cm2.0轻粘一般较便利II-2525cm好基本保证8.116cm2.0轻粘一般较便利II-2625cm好基本保证8.116cm2.0轻粘一般较便利II-2730cm好基本保证8.015cm1.95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