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语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doc_第1页
浅析双语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doc_第2页
浅析双语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doc_第3页
浅析双语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doc_第4页
浅析双语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双语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通过对英语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关系的分析,结合跨文化交际的具体内容以及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英语中要有跨文化意识,而英语教师更应在教学中注重文化差异的渗透和比较。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外语学习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学习,英语学习也必然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理解。由于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交际,英语学习也就自然地要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这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曾提出过交际能力的四个要素,即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和现实性。后两个因素直接和文化有关。得体性主要是指在说话的对象、话题、场合、身份等不同的情况下,要能够使用不同的得体的语言,这里就涉及到文化背景的问题。现实性主要是指要使用真实、地道的英语。这已经不是仅靠语言知识就能解决的问题了。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能使用该种语言顺利地进行交际。我们在掌握了语言中的语法、词汇等之后,语用便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实际的语际交流中使用已学的知识才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例如,见面时打招呼方式,中国人往往会说:“你去哪里?”,“你吃饭了吗?”等,而英美人士一般说:“howare you?” “how do you do?”“whats the weather like?”等。又如对于别人的赞美,中国人总是表现出一副谦逊的样子,当人家说:“你很了不起”或“你写的字很漂亮”等之类的赞扬时,你往往会说“哪里?”或“过奖了”,而英美人士则会说:its very kind of you”或“thank you very much”等,通过这样比较,学生很容易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从而在学到丰富的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二、教师注重英语学习与教学中的文化差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语法,更重要的是必须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授,即注重文化差异的教学。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使许多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问题,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确实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一般说来,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而在英美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是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在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值得注意的是,关于隐私问题。我们中国人喜欢问别人的年龄、收入、结婚了吗、去哪儿等,可对于欧洲国家的人来说,这样问干涉了他们的隐私,大部分外国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这就容易造成“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还有,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的差异。同中国一样,英美国家也习惯一日三餐。早餐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为早上730到830,午餐为中午1200到200,晚餐为700到9o0。美国人没有喝午茶的习惯,而英国人则非在下午4、5点钟喝午茶不可。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三、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介绍外国的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如在教学unit4 christmas时,教师通过详尽地讲解christmas day和jesus christ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了解圣诞节的来历,圣诞老人的故事以及耶稣基督教诞生的历史。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我们庆祝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他们庆祝圣诞节、感恩节、母亲节、万圣节。随着东西文化的不断交流,西方的一些节日也日渐在东方流行,圣诞节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中国人也开始热衷于过愚人节、情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西方传统节日。在传授学生语言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去了解外国节日是了解西方文化的必要步骤。此外,通过课堂上的词汇讲解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有些来自成语典故,有些来自神话传说,有些来自文化著作,再好的词典也难以囊括所有内涵。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的语言意义出发作出主观评价。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人新的文化环境中。1.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可以将中西方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当教师在讲交际文化背景时,应该组织学生多做一些现场表演,可以是关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和经历。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教师达到两个目标,一方面是使学生精通语言本身,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语言的功能,即交际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roleplay”、“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情景”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外语的交际氛围。2.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教师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好方式。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教师不仅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人课堂,牢固掌握所学知识。3.抓住教材,每一单元都可向学生传递不同文化大学英语教材是语言与文化的综合体,它涵盖广泛的多边内容,将自然科学、文学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在备课时和上课时若具有强烈的人文思想和文化知识的欲望,那英语课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交流,而且是具有高尚欣赏品位的艺术赏析课,各国文化将会在课堂上进行碰撞。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变强,分析分辨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一些哲学理论、人文思想、文化内容,会给语言教学增添一抹色彩,从而活跃教学氛围,迅速地进人教学内容。与此同时,给学生课外指定一些内容相关、思想深刻的英文阅读,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和信息量,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旦所收集到的信息与他们先前存入发生覆盖,就会极大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深刻地理解文章提供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主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文化思维,这是语言教学中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