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大纲.doc_第1页
复习大纲.doc_第2页
复习大纲.doc_第3页
复习大纲.doc_第4页
复习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春华老师部分绪论:材料的定义合成五字言,常试知交变。CSD:化学喷雾沉积ESD:静电喷雾沉积FAUSP:火焰辅助超声喷雾沉积TPS:热保护系统RCC:强化碳碳结构一、 铁的制备火法:粉碎矿石,煤焦化,高炉还原,通氧除碳。二、 铜的制备1. 火法:粉碎矿石,通氧焙烧,闪熔除硫得冰铜,闪转除硫得纯铜,精炼。2. 湿法:水浸得离子,沉淀去杂质,纯化(电化学或置换)。三、 铝的制备拜耳法(重要):碱溶铝矿得偏铝酸盐,水解沉淀得氢氧化铝,煅烧得氧化铝。霍尔-埃鲁法:加冰晶石与氧化铝共融,电化学辅助碳还原。四、 锂的制备粉碎,浸渍后蒸发或置换得到碳酸锂,焙烧分解得氧化锂,真空铝或硅热还原(或者直接电化学还原氯化锂)。五、 粉末制备(机械法)1. 球磨机:转速太低,钢球不能甩起,粉碎效率低;转速太高,钢球紧贴器壁不落下,无粉碎效果。2. 喷射粉末泵六、 合金技术1. 喷雾技术(等离子、喷雾转化)2. 熔化拉丝(快淬)七、 高分子基础1. 重均质量总是大于等于数均质量。2. 区分均聚物与共聚物(特别注意是隐含单体还是两种单体)。3. 聚合度和分子量是对应的。八、 高分子加工1. 逐步聚合:加催化剂,体系中任意两分子可反应,聚合度增加,单体多是双末端基团。方法:熔融缩聚,溶液缩聚,界面缩聚,固相缩聚(熔点以下)。2. 链式聚合:加引发剂,聚合度一般不随单体转化率改变,单体多是多重键。方法:(1) 本体聚合:无溶剂,无分散剂,无杂质,易局部过热。均相聚和(溶解)与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2) 溶液聚合:有溶剂,有引发剂,热量易扩散,速率慢,不纯。均相与非均相。(3) 悬浮聚合:有分散剂(悬浮剂),水作溶剂,加入油溶性引发剂。分子量分布窄。液滴内聚合。(4) 乳液聚合:有乳化剂,水作溶剂,加入水溶性引发剂。胶束和乳胶粒内聚合,颗粒更细小。九、 陶瓷制备1. 固相反应压碎原料,混合,磨碎煅烧,密封加压,高温烧结,后处理。特点:成本低,无杂元素,但需高温,产物不均匀。(1) 碳热还原(2) 燃烧合成(自蔓延高温合成SHS):短时间高温,放热内部传导,反应自发进行。(3) 铝热还原2. 湿化学法前驱物溶液,固定步骤(化学法或物理法),干燥,煅烧,得到粉末。(1) 喷雾技术前驱物溶液,雾化(超声),得到小液滴,干燥,煅烧,得到小颗粒。注意小液滴和小颗粒的直径公式。(2) 共沉淀法a) 直接沉淀b) 共沉淀(乳滴)c) 强制水解(改变pH)(3) 络合物法a) 草酸盐法(沉淀)b) 柠檬酸盐法(蒸干燃烧热解)c) EDTA法(蒸干燃烧热解)(4) 溶胶-凝胶法含陶瓷颗粒的溶胶,颗粒均匀分散,凝胶化,除去溶剂,煅烧,得到产品。注意胶体合成法与聚合体合成法(控制水解作用与凝结作用的比例)的区别与联系。影响因素:pH,水解比等。如加入螯合剂可以降低水解速率。特点:有利于形貌控制,低操作温度,小颗粒,均质,但过程复杂。重要知识点:(1) 奥斯瓦尔德熟化:溶液中,小颗粒溶解得比大颗粒快,整体看是小颗粒溶解长在了大颗粒表面,这个过程是动态可逆的。本质与表面张力和自由能有关,可参考开尔文方程及其变形。(2) 斯托博过程:正硅酸乙酯与乙醇和氨水反应制备微纳米二氧化硅球的过程,调控酯和醇的种类以及调控醇酯体积比可以改变粒径大小。注意:分离小球多用离心法,平板涂层可用浸渍提拉法。(3) 比基尼方法:硝酸盐、柠檬酸(螯合剂)、乙二醇混合,加热蒸发,得到树脂(干凝胶),煅烧,磨碎,烧结。(4) 甘氨酸盐热解法(GNP):两种金属硝酸盐以一定比例混合,加入定量甘氨酸,加热搅拌得到粘性溶液,蒸发燃烧得到固体,烧结得到掺杂的金属氧化物。(5) 水热法(6) 氧化铜纳米簇的自牺牲模板法3. 气相反应十、 晶体1. 天然晶体与人工晶体,晶体的定义和基本特性,人工晶体的分类。2. 晶体生长过程(宏观与微观)。3. 晶体生长技术:溶液法,熔体法,气相法,固相法。(1) 溶液法:从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降温法适用于溶解度温度系数大的物质,降温法和蒸发法在操作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回流比上,前者是全回流,后者是部分回流。注意循环流动法和温差水热法及它们的特点。溶液法的优缺点。(2) 熔体法:熔融后引入籽晶或是降温。熔体法的优缺点。分类:提拉法(CZ法),下降法(BS法),泡生法,弧熔法,区熔法,冷坩埚法(仅用于生产立方氧化锆晶体),焰熔法(维尔纳叶法,生长宝石的主要方法)。(3) 固相法(4) 助熔剂法(高温溶液生长法)彭冉冉老师部分一、 陶瓷定义:原料(一般指粉体)经过人为加工(一般指成型)、热处理(烧成)后,具有一定强度和功能物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过程:原料粉体,加工成型,烧成(烧结),性能检测。二、 粉体1. 粉体团聚硬团聚、软团聚。一次粒子、凝聚粒子。2. 粉体堆积同等小球堆积、大小球堆积。粒径太宽会给烧结造成困难。喷雾造粒(干燥)。三、 成型工艺1. 干压法2. 等静压成型四、 表面化学1. 表面的定义2. 比表面能与表面张力(对固体一般两者不相等,有塑性形变)3. 拉普拉斯公式和开尔文公式4. 固体表面的吸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了解气固表面吸附等温方程式,毛细管凝聚现象。5. 润湿6. 细粉与毛细管流动7. 干燥粉体粒子之间的粘附8. 表面能与晶体的成核与生长相变过程自发进行:放热过冷,吸热过热。9. 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HLB)(结构因子法,质量法,溶度法),临界胶束浓度(CMC),正吸附,沾湿、浸湿、铺展。应用:润湿剂、防水剂、起泡剂(再加捕集剂浮游选矿)、消泡剂、乳化剂、抗凝聚剂。胶体:胶团带电,扩散双电层,DLVO理论,电解质聚沉,抗凝聚机理,凝聚和絮凝,粘合剂。五、 烧结1. 烧结现象,烧结与熔化、固相反应及烧成的区别。2. 烧结驱动力:表面能(SV)大于晶界能(GB),除此之外,还有曲率引起的烧结驱动力。3. 烧结时物质从凸处流向凹处,空位正相反。4. 烧结过程中的传质机理(1) 蒸发凝聚:适用于高蒸气压物质(易挥发),凸处蒸发,凹处凝结。(2) 扩散:表面扩散,粒界扩散,体扩散。(3) 液相烧结:圆形粒子。溶解-沉淀。(4) 粘性流动(5) 塑性流动注意课件上的比较表格。5. 烧结过程(1) 初期:脖颈长大,多扩散机制,也有蒸发-凝聚。(2) 中期:气孔收缩,密度增大,闭气孔生成。收缩的90%是在此阶段发生。(3) 后期:闭气孔收缩,粒子长大,致密化。气孔在粒界上易消失,当气孔内的气体不易在固体内扩散时,将会形成永久气孔,留存在粒内,成为粒内气孔。6. 粒子长大(1) 晶粒长大不是小晶粒相互粘结,而是晶界移动的结果,晶粒生长取决于晶界移动的速率。(2) 气孔随粒界移动情况。(3) 过大粒子的产生原因。南卡陈老师部分一、 粉体冲压成型1. 干压(单轴压力)(DP或DC)特点:技术简单,生产效率高,尺寸公差小,可达到精密公差。常用于光谱学制样,物质烧结,电容器电介质的制备等。工业生产上要求原料粉末能自由流动,模具软硬皆可。根据需要,有不同维度的压力作用。因压力不均一出现断裂缺陷的原因可能有:压力存在梯度;不均一装料;器壁润滑不足摩擦大;脱模过程中脱出部分与未脱部分存在不同的回弹效应。解决方法:使用合适的粘合剂和润滑剂,两端加压好过一端加压。2. 等静压(CIP)优点:更致密,缺陷少,几何形态丰富。分为湿包和干包。前者是弹性模具浸没在液体当中,后者是高压液体管路将压力传给弹性介质再传给粉体。缺点:尺寸控制不如干压,表面粗糙,低效,弹性模具易磨损,泄露会使原料损失或者发生危险反应。二、 悬浮体成型1. 流延成型(tape-casting)(1) 悬浮体准备:粉体:合适的粒径和分散性。溶剂:干燥较快但不能过快,不与其他物质反应。粘合剂:支撑网格和化学系统,增加柔性、塑性、耐久性等。干燥后要使产品坚韧,加热挥发后没有残余碳和灰烬。易溶于便宜、易挥发、不燃的溶剂中。常用聚乙烯类和聚丙烯酸酯类,前者氧化气氛燃烧除去,后者还原或中性气氛可除去但可能有些许残余碳和灰烬。纤维素类(水溶性)不常用,因为有增稠效果,需要更多水,不利于后期干燥,除气时易鼓泡,也不利于生产,且有潜在塑化性,易在潮湿气氛下改变性质。塑化剂:使带子可弯曲,在锻压时不破碎。分散剂(反凝剂):保持粒子分散,利于粘合剂附着于每个粒子,减小粘合剂对溶液粘度的影响,减少溶剂用量,干燥迅速不起皱,烧结时先烧尽不污染。(2) 步骤为:粉体预处理,分散研磨(这时加入溶剂和各种添加剂),除气,滑移传递,刀片控制(尺寸),干燥。(3) 厚度影响因素:浇铸速率,叶片高度,压强等。(4) 应用:多层陶瓷组装,压电材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层状SOFC)。(5) SOFC中多用冷冻干燥:湿带先经过铸床再经过冷冻床。2. 注浆成型(slip-casting)磨碎碾压原料,混合浆料,注入石膏模具,模具吸水,产品沉淀于器壁,抽干多余悬浊液制成生坯,干燥(过快会使生坯弯曲或破裂),(1) 空心注浆(2) 实心注浆(3) 真空注浆(4) 离心注浆优点:低成本,质地均匀,形态多样。缺点:尺寸不精确,生产低效,除水时的填料梯度会导致收缩差异,模具易碎。三、 浆体成型1. 挤出成型(extrusion molding)强制高粘度面团状塑性浆料通过特定性状的模具。优点:可以制造出复杂截面的产品,液体用量少,即使粉体很坚硬也可以被塑造,致密度分布均一,可以得到长薄片,成本低。缺点:密度变化易导致变形,压片时因不完全自组装易出现定向裂纹,不良模具或低塑性浆料导致表面裂开。2. 喷射造型(injection molding)大量制造热塑性材料的技术。通常是小型陶瓷器件。将原料粉体和热塑性高聚物、塑化剂、润湿剂、消沫剂等混合成高浓度浆料,加热到使粘性低到可以自由流动的温度,喷射热流体到冷模具中,凝固后移除模具,在烧结前除去有机物。缺点:团聚体和不当粒子尺寸分布会导致微孔出现使结构疏松,气泡、未完全充满及两部分未完全融合造成的结合线会导致宏观缺陷。挤出成型与喷射造型的区别:挤出成型主要是造出二维形貌,重点在保持截面一致,长度连续;喷射造型单元由喷射单元和定型单元两部分组成,本质上还是等注入的热流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