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性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诊、治争议点的统一问题.doc_第1页
妊娠性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诊、治争议点的统一问题.doc_第2页
妊娠性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诊、治争议点的统一问题.doc_第3页
妊娠性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诊、治争议点的统一问题.doc_第4页
妊娠性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诊、治争议点的统一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妊娠性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诊、治争议点的统一问题现代妇产科进展 1999年第1期第8卷 述评作者:石一复叶大风单位: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310006妊娠性滋养细胞疾病(GTD)按1983年WHO建议分为葡萄胎包括完全性和部分性(hydatidiformmole,HM,includingcompleteandpartial)、侵蚀性葡萄胎(侵葡)、绒毛膜癌(绒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后3种又称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由于应用敏感和特异的肿瘤标记物(tumormarker,TM)-hCG,可作出早期诊断,又因GTT对化疗药物敏感,以及对其生物学行为、流行病学、病理学等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所以治愈率较高,侵葡几乎能100治愈,绒癌患者5a治愈率也高达80以上。然而,在诊、治上现尚有不同见解,标准不一,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在GTD(GTT)患者的诊、治上取得正确的、较为统一的意见,必将对诊、治GTD(GTT)有所裨益。近年,国内组织妇科肿瘤专家制定妇科肿瘤诊、治规范,无疑对提高各种妇科肿瘤的诊、治水平,与国际接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在负责起草制定GTD(含GTT)诊、治规范中认为对下列争议点应得到共识。1GTD(含GTT)的流行病学特点90年代GTD在世界范围内发病40y者从60年代的44降为5;多产妇(multipara,MP),指2次分娩者明显减少,2胎者60年代为33,90年代为94,而hCG检测的广泛使用,使GTD患者得以早诊断和治疗,恶变、转移者减少,治愈率提高,但具有高危因素者仍不少。2HM的高危因素高危因素(highriskfactors,HRFs)与GTD的恶变、转移密切相关。因此,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有关HRFs如后:显著的滋养细胞增生(trophoblastic proliferation,TP);清宫前hCG100kU/L;子宫大于孕龄;明显增大的卵巢黄素囊肿(ovarianluteincysts,OLC);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syndrome,PIHS);甲状腺机能亢进(thyroidism);呼吸系统病变或功能不全;患者年龄40y;以往有HM史;10属非整倍体(aneuploid)、杂合子者。上述HRFs主要说明TP明显,分泌hCG量多,侵蚀性大,有转移可能和易发生恶变。对有HRFs者结合临床可考虑予以预防性化疗(prophylacticchemotherapy,PC)或预防性子宫切除术(prophylactichysterectomy,PH)。3刮宫(uterinecurettage,UC)在GTD诊、治中的地位HM确诊后排空宫腔主要靠UC,均采用电吸刮术(electricaspirationandcurettage,EAC),使用68号吸管,能防止组织堵塞管腔,组织排出宫腔后,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刮出物须全部送病理学检查(病检)。为正确了解TP程度,建议统一采集标本的标准,将开始吸宫时于宫腔中央部分,即较远离子宫壁、血供较差的标本与EAP将结束前,近子宫壁、血供较好的标本分别送病检,以后者为主要标本,这对估计日后是否易恶变意义较大。UC时不宜常规使用子宫收缩剂(hysterotonics),即需使用,也应在宫口充分扩张后再用,切忌在宫口未开前用,因滋养细胞(trophoblasticcell,TC)本身有侵蚀组织和血管的生物学特征,在宫口尚未扩张前即用子宫收缩剂,可使宫腔压力增高,使滋养细胞侵蚀性加强。有关HM的UC次数尚有争议,多次行UC无疑会增加患者创伤、感染、出血的机会,且HM患者的子宫属病理性柔软,行UC术时易致损伤或穿孔。目前均以子宫大小来考虑UC的次数。如子宫增大12w妊娠,而hCG值不甚高,常可一次完成清宫;若子宫12w妊娠,一般应行二次UC,首次将宫内组织绝大部分清除,待57d后子宫收缩较好,再行二次彻底UC。个别已完全和彻底清宫者,如宫内有可疑残留组织,可在超声监测下处理。HM由于首次UC送病检标本的不统一,常仅挑选典型的水泡样组织送检,报告常为HM,而第二次UC送检标本则可能报告具有胎盘组织或绒毛,对这类患者应修正诊断为部分性葡萄胎(partialHM)或非完全性葡萄胎(incompleteHM,ICHM),所以第二次UC时的另一意义是确定HM的类别。诊断性刮宫不宜用于侵萄和绒癌。因子宫病灶常在肌层,UC难以取得组织;若子宫病灶部分与宫腔相通,诊断性刮宫则易致大出血;即使刮出物中见有绒毛或水泡状组织也不能确诊为侵葡;同样刮出物为滋养细胞也不能确诊为绒癌,因均不能在病理学上证实是子宫肌层内的病灶,也可能是残留的少数滋养细胞或绒毛或水泡状组织。4OLC的处理GTD患者易产生OLC,一般在治疗后会自然消失,不需特殊处理,但有部分OLC可出现蒂扭转、腹痛、破裂等并发症,而OLC持续不消退者的血清hCG值也会升高且不易下降。因此,巨大OLC持续不退或出现并发症者也应予以处理。常在B超下穿刺抽液,使囊肿缩小,囊液的hCG值常可较血清高211倍,抽吸囊液后血清的hCG值迅速下降;对发生OLC蒂扭转而历时不久者,也可在腹腔镜(peritoneoscope)下穿刺抽吸囊液,并将蒂扭转而未坏死的OLC复位,以保留卵巢。OLC并非真卵巢肿瘤,切忌行双侧卵巢切除(bilateraloophorectomy)。即使剖腹术中见有OLC,也可行穿刺吸液术而保留卵巢。目检识别OLC也有助于正确处理。OLC常是双侧性,多房性,囊壁甚薄,囊液呈淡黄色透明。5预防性化疗PC首先是1962年由Hreshchyshyn提出用于妇科肿瘤患者,1966年Lewis首次报道对HM患者采用PC,认为滋养细胞具有侵蚀血管和随血流远处转移的特性,手术操作难免引起扩散,早期应用化疗较为敏感,随后Goldstein、Koga、MacGregor等相继肯定PC有减少HM恶变的作用。PC不宜常规使用,须结合临床及HRFs考虑。HM恶变率为1020,为预防1020的患者恶变而无必要使全部HM患者都去接受化疗和冒化疗副作用及并发症的风险,有适应症者可考虑使用。PC应在有化疗条件和经验的医疗单位进行。PC有特定的时间概念,即在确诊HM、UC前或UC当天或次日进行,超过上述时间的化疗不应称为PC。若超过上述时间,患者有高危倾向,而临床及客观检查尚不足以诊断为恶性GTT,但有高度可疑或易发展为恶性GTT者所采用的化疗,称为选择性化疗(electivechemotherapy),因时间概念上早已失去“预防性”的意义。PC常采用单一药物,如KSM、MTX或5-FU,一般为12疗程。6WHO对GTD患者预后的评分GTD患者的预后与许多因素有关,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各种影响患者预后因素的严重程度予以评分,以评估患者的预后,颁布后,各国均采用且在国际会议、论文、书籍中均作为评定患者预后的主要标准,但WHO对患者预后评分中hCG值、转移病灶数和病程等3项标准不确切,如hCG103104IUL则列入1分,而104105IUL列入2分;转移灶14列入1分,而48则列入2分;病程是指在妊娠结束前至化疗开始时,均无统一标准,其总分为每例患者预后因素的个人评分相加所得。总评分4为低危、57为中危,8为高危的区分(Shemerd与Mvnagham,1985),也影响了化疗方案的选用和治疗效果的评定,并因此造成治疗过宽或过严,甚至出现耐药、难治或副作用严重等问题。为此,我们建议暂不采用WHO的患者预后评分或待不明确项目的标准修正后再采用。7GTD的分期国内现多用北京协和医院的分期法,WHO的分期法基本与其一致,但更加简单。1991年国际妇产科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FIGO)在新加坡会议上提出的分期法较易了解和掌握,文献资料和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时已有不少学者应用。8GTT的化疗方案根据GTT的期别和患者的预后因素常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目前国内、外化疗方案甚多,各有经验。但北京协和医院的5-FUKSM方案和浙江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的ACM三联序贯化疗方案均经约30年临床大量病例验证,疗效好、副作用轻,是较为肯定和公认的方案,而且这两种方案是国内唯一分别获国家和部级成果奖的治疗恶性GTT的方案,历版妇产科学教科书均作为成熟的化疗方案介绍,所以仍值得推荐。上述两种方案对GTT期的效果较好,至于期者或复发、 难治病例应采用EMA-CO(鬼臼乙叉甙、甲氨喋呤、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即oncovin)方案,其疗效统计为6080,说明仍有部分患者用此化疗方案“无济于事”。因此,仍需努力寻求和探索新的化疗方案。9hCG与GTD诊、治的关系hCG是GTD的特异性TM,对诊断、治疗和患者预后估计等关系重大,各地虽已广泛开展hCG检测,但其方法、药盒质量以及临床运用和检测尚未规范化,所以给诊断和处理带来一系列问题。为此建议:一般医院应使用质量高的统一hCG药盒和检测方法,高层次医院及研究单位可采用更先进或测定不同成分hCG的方法。定量测定hCG时,需测得最高和最低值。测定时间宜规范化,包括葡萄胎UC前的最高值,UC后的定期测定,子宫或病灶去除前、后,化疗前、后以及患者定期随诊复查的时间,全面观察hCG波动情况,以估计病情、疗效和患者预后等。总之,重视hCG测定的方法、时机有助于诊、治GTD和提高疗效。10抗癌药物对卵巢功能的影响GTD多见于年轻或育龄妇女,而化疗药物应用后易对卵巢功能产生抑制现象,早年浙江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已对GTD患者化疗前、后的月经变化、基础体温、-hCG、2、FSH、LH和卵巢活检形态学进行了研究,化疗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主要为月经量减少、黄体功能不全、E2降低、hCG增高;形态学表明卵巢各级卵泡数量减少,但雌激素受体(ER)无改变。随化疗的结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