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埠初中初一数学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 主备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序号: 课题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课型第 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基本的几何体;2、会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内容分析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征;2、能对几何体进行识别与分类。教学难点能对几何体进行识别与分类。教法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二次备课(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4-5页,回答问题:1、从节前6幅图片中,你看到哪些物体?这些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有哪些特点?2、观察图1-1,用线把图形与它们的相应的名称连接起来。3、什么是几何体?什么样的几何体是多面体?4、观察图14,你看到了哪些几何体的形象?5、你还能分别举出形状与棱柱、圆柱、棱锥和圆锥类似的实物吗?看谁举得多?(二)精讲点拨1、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正方体、长方体、圆锥、圆柱、球等图形的特征吗?2、棱柱和圆柱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三)有效训练1、填空(1)篮球类似于几何体中的_。(2)圆锥有_个面,_个面是平的,_个面是曲的。2、选择(1)下列几何体中不是多面体的是( )A. 立方体 B. 长方体 C. 三棱锥 D. 圆柱(2)下列物体中,可近似看成圆柱的是( )A. 火柴盒 B. 一栋楼房 C. 气球 D. 烟囱3、连线题用线连接图形与其对应的图形的名称教学过程四)拓展提升立方体与长方体都是四棱柱吗?说一说,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四、小结五、达标检测1、选择(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截面不可能是( )A 长方形 B 三角形 C 椭圆 D 圆(2)下列几何体中,由一个曲面和一个圆围成的几何体是( )A 球 B 圆锥 C 圆柱 D 棱柱2、填空(1)五棱柱有_个面,_条棱,_个顶点。(2)金字塔呈_形状,漏斗呈_形状。3、判断(1)圆柱、圆锥的底面都是圆。( )(2)棱锥的底面可以是三角形或四边形。( )(3)球体是个多面体。( )六、作业1、选择(1)一个几何体有一个顶点、一个侧面、一个底面,则这个几何体是( )A 棱柱 B 棱锥 C 圆锥 D 圆柱(2)下列几何体中的每一个面都是有同样图形组成的是( )A 圆锥 B 圆柱 C 四棱锥 D 正方体(3)下列标注的图形名称与图形不相符的是:( )A 球 B 长方体 C 圆柱 D 圆锥2、三棱柱、圆柱分别是有几个面围成的?它们是平的还是曲的?它们都是多面体吗?说一说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后心得口埠初中初一数学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 主备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序号: 课题1.2 点、线、面、体课型第 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的关系。2、 认识立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了解立方体的展开图可以是不同的图形。内容分析教学重点认识点、线、面、体。教学难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立方体的展开图。教法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二次备课(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课本第9页至第10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观察第9页图111,你发现图中的图片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形象?2、 举出生活中点、线、面、体的实例,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3、 观察一个立方体的包装盒,回答:(1)、它由 个面, 条棱, 个顶点组成,面与面的大小和形状 。(2)、棱和棱的相交处是 ,面与面的相接处是 。(3)、将包装盒沿它的某些棱剪开,并铺在平面上,得到一个怎样的平面图形?如果展开的方法不同,得到的图形相同吗?动手做一做,然后画一画,你能得到多少种平面图形?画出几种。(二)、精讲点拨: 1、几何图形是由 、 、 、 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 。举出这方面的实例: 。2、 怎样制作一个立方体纸盒?(三)、有效训练:1、点动成 ,线动成 ,面动成 ,面与面相交成 ,线与线相交成 。2、三棱锥有 个面,它们相交形成了 条棱,这些棱相交形成了 个点。3、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字,这说明了 ,车轮旋转时,看起来像一个整体的圆面,这说明了 ,直角三角形绕它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了以圆锥体,这说明了 。(四)、拓展提升:1、同学们手拿一个硬币,将其立在桌面上用力一转,它形成的是一个 教学过程体,由此说明 。2、设计一种裁剪方法,使右图能折叠处3个无盖的立方体。四小结:五达标检测:1、 判断:(1)、圆锥,圆柱的底面都是圆。( )(3)棱柱的侧面都是三角形。( )(2)、圆柱的侧面是长方形。( )2、下列图形中,不能从正方体裁出来的是(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正六边形 D、圆3、将一个立方体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至少需要剪开( )条棱。A、5 B、6 C、7 D、84、如图,各图中的阴影图形绕着直线旋转360度,各能形成怎样的立体图形。4、观察课本第11页图1-16的图形中,哪个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六、作业:制作一个立方体纸盒模型。教后心得口埠初中初一数学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 主备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序号: 课题1.3线段、射线、直线课型第 课时教学目标1. 会说出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2. 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 掌握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4、 掌握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掌握两条直线相交,只能有一个交点。内容分析教学重点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两条直线相交,只能有一个交点。教学难点难点:掌握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教法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二次备课一、自主学习(一)阅读并思考教材1314页的内容,然后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列预习题:1. 线段有_端点, 射线有_端点,向_方无限延伸, 直线_端点,向_方无限延伸.A B2.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射线、直线?3 可记作_。 A B4. 可记作_。5.可记作_。A B(二)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通过看教材可知:点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你用图示加以表示:(三)直线的性质(1)同学们动手操作,画经过A点的直线,并思考,可以画多少条?(2)同学们动手操作,画经过A,B两点的直线,并思考,可以画多少条?(3)得出直线的性质:(4)学以致用:如果你想将一根小木条固定在木 板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怎样才能把一行树苗栽直?请你想出办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教学过程二、合作探究1.完成表格直线射线线段图形端点长度表示方法(四)直线的相交问题(1) (看课本解答)、如果两条直线经过同一个点,就称这两条直线 这时两条直线有唯一的公共点,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 。(2)如图: 与 相交,点 是它们的交点。并用不同的语言叙述右图.达标检测:(1)经过一点P可以画直线的条数是( ).(A)1条 (B)2条 (C)3条 (D)无数条(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经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B)经过两点的直线只有一条(C)一条直线上有无数个点 (D)一条直线上只有两点3按语句画图:直线EF经过点C;点A在直线a外;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a、b、c;线段AB、CD相交于点B直线l经过A、B、C三点,并且点C在点A与B之间;两条线段m与n相交于点P;P是直线a外一点,过点P有一条直线b与直线a相交于点Q;直线l、m、n相交于点Q.教后心得口埠初中初一数学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 主备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序号: 课题1.4线段的度量和比较课型第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一条重要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2、能利用直尺、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并会用符号“”“”“”表示出来。3、理解两个概念: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能用刻度尺量两点间的距离,画一条线段的中点,并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内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概念: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教学难点能用刻度尺量两点间的距离,画一条线段的中点,并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二次备课一、自主学习要求:(阅读教材1819页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1、请指出能够测量线段长度的工具: 。2、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最短。3、 ,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4、请你画一条长为4cm的线段,并用刻度尺找出它的中点.。二、合作交流要求:小组或同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1、画一条线段AB,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a,与同学交流你的画法。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明为什么。(1)若AP=AB,则P是AB的中点。( )(2)若AB=2AP,则P是AB的中点。( )(3)若AP=PB,则P是AB的中点。( ) (4)若AP=PB=AB,则P是AB的中点。( )第3题图3、如图,线段AB上有一点C,那么BC AB;AB BC+AC;AB+BC AC.(填“”、“=”或“” ).教学过程4、如图,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CB的中点.第4题图如果AC=5cm,BC=3cm,那么MN= .如果AM=2cm,NB=3cm,那么AB= . 5、从甲到乙有两条路径,其中一条要经过丙,小明画出了示意图,并注明了距离(单位:千米),小英认为他的标注有问题,说说你的看法。10820甲乙丙第5题图课后拓展训练1、如图,一根10cm长的木棒,棒上有两个刻度,把它作为尺子,量一次要量出一个长度,能量出的长度有( ).(A)7个 (B)6个 (C)5个 (D)4个2、如图,已知AB=20cm,CD=8cm,E、F分别为AC、BD的中点,求EF的长.(3)如图,已知直线上有四个点A、B、C、D,则AC= +BC=AD- ;AC+BD-BC= .第2(3)题图教后心得口埠初中初一数学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 主备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序号: 课题2.1有理数课型第 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及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在具体情景中利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3)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内容分析教学重点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教学难点能在具体环境中利用数来表达。教法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二次备课一、初步体验、回顾旧知1、说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1, 5.8, 20, 2, 1000,8。2、填空:(1)某人经商,上月盈利4万元,记作4万元,那么本月亏损1.5万元,应记作 万元;(2)月球表面的温度中午是零上101C,记作 C;(3)世界最高峰-我国的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4.13米,记作 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 米;(4)学校、公园、博物馆在同一条马路上,公园在学校以西1500米,记作-1500米,若博物馆在学校以东2000米,就记作 米。二、合作交流、解决新知。1、冰箱使用时,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2,冷冻室的温度为-18,你知道+2、-18的含义吗?2、上海市199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54%,1994年为-0.080%,这里的+0.054%和-0.080%的含义是什么?3、北京与东京的时差(单位:时)为+1,与巴黎的时差为-7,这里的+1和-7的含义是什么?你还见过那些带“+”号和“-”号的数?与同学交流。三、精讲点拨、启发诱导1、正数:2、负数:3、零:教学过程4、学习例1,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负整数?哪些是负分数?+5,-7,+5.2,89,-1.5,-100。正数:负数:负整数:负分数:5、正整数、 和 统称整数, 和 统称分数; 和 统称有理数。有理数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1、你会用正负数表示下列问题中的数据吗?(1)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14日公布:我国企业用电较上月下降了0.4%,较上年同期上升了0.6%。(2)学校乒乓球选拔赛中,小亮赢了4局,小莹输了3局。(3)2、一袋洗衣粉的质量比标准质量多3克记作+3克,那么-4克表示 。3、下列各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负分数?10.1,86,0,-0.67,-7,-0.5,12%。4、一个点在水平直线上移动,如果规定向右移动为正,那么(1)该点向右移动3厘米应记作什么?(2)该点向左移动5厘米应记作什么?(3)“-3.5厘米”的含义是什么?(4)“0厘米”的含义是什么?学习了负数,数的范围扩大了!教后心得口埠初中初一数学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 主备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序号: 课题2.2 数轴课型第 课时教学目标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内容分析教学重点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把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教学难点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把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教法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二次备课一、课前预习:任务一:认识什么是数轴1、准备温度计2、完成教材3132页“观察与思考”(1)(2)题。3、按照“观察与思考”(3)的步骤画图:4、探讨“观察与思考”(4)5、总结:规定了 的直线叫做数轴。6、思考:数轴的作用? 任务二:自学“例题1”,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二、预习诊断1.在数轴上有一点A,向右的方向移动3个单位,然后向左移动6个单位,再向右移动了5个单位到了表示7的点,那么A点表示的数是_.2. 在数轴上有一点A它表示5,向右的方向移动3个单位,然后向左移动6个单位,再向右移动了5个单位到 _点,3.,有两点A与B分别表示2与-7,它们同时向右移动5个单位,又向左移动2个单位,现在两点相距_.4. 有两点A与B分别表示2与-7,点A向右移动2个单位,又向左移动4个单位。这时与点B向左移动2个单位,又向右移动7单位相距_教学过程5.画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2,-1.5,0, ,1.5,-5,-3,+4三、精讲点拨1、数轴三要素: 、 、 2、结合例题数轴在本节课所体现出的作用(1)由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2)由有理数在数轴上找点四、达标测试1.画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3,-2.5,0, ,4.5,-4,-1,+2.52学校、书店和图书馆依次坐落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上,书店位于学校南边200米处,图书馆位于学校北边100米处,小红从学校沿街向南走了50米,接着又向北走了-150米,此时小红的位置在( )A 、书店 B、 学校 C、 图书馆 D、学校南边100米 3.四位同学画数轴如下图所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D4在数轴上距2.5有3.5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A 6 B C D 或6教后心得口埠初中初一数学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 主备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序号: 课题2.2数轴课型第 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2、理解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的合理性3、借助数轴加深对有理数数的认识 内容分析教学重点数轴上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关系与相对位置的关系。教学难点数轴上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关系与相对位置的关系。教法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二次备课一:课前预习:任务一:1、回答情境导航中的问题:北京、济南、兰州、上海、拉萨、重庆、广州、当天的最低气温是 这些气温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是 任务二:探索新知2、请你将上面排列的数据表示在数轴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讨论,我们刚才从小到大排列出的数据,与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将你得到的结论写下来: 。应用:3、你能想象一下下面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并快速的比较大小吗?:(1)-3004和-300 (2) 120和-120 (3) 4、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数轴。-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教学过程根据刚才得出的结论,讨论下列几个问题:(1)0的右边都是什么数?它都大于0吗?(2)0的左边都是什么数?它都小于0吗?(3)0右边的数一定比0左边的数大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将你的结论写下来: 。【预习诊断】5、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口头说明原因。(1) 5 和 0 (2) 和 0 (3) 2 和3二:课中实施:【精讲点拨】例题学习自己先试做,然后看课本,自己纠正出现的问题。应用:课本P32,练习1、2,习题:第5题。请同学们直接回答。【系统总结】6.正数都 _0,负数都_0,正数_一切负数。7.数轴上,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_。 8、观察上面数轴解答下列问题: (1)小于3的正整数有哪些?大于- 5.4的负整数是哪些? (2)大于- 5而不大于5的整数有多少?将它们说出来。(3)有理数中有没有最大的数,有没有最小的数,0是最小的有理数吗?(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a、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越远的点表示的数越大;b、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都是正数。10、如图,有理数a,b,c在数轴上分别用A,B,C表示,根据图形填空:(1)a 0,b 0,c 1.(2)将a,b,c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连起来,得 。教后心得口埠初中初一数学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 主备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序号: 课题2.3相反数于绝对值课型第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相反数 的概念及在数轴上的位置特征。2、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3、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内容分析教学重点相反数的概念,在数轴上表示绝对值的意义,及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绝对值的意义,及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教法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二次备课一、课前预习 预习内容:自学课本P36-37页完成下列任务:一、知识回顾 1. 3的倒数是 , 的倒数 ,0 倒数。 2.作一数轴表示:2与-2; 与 ;5与-5并观察每对数位置特征。任务二、相关概念填空1、观察所作数轴:观察2与-2; ;5与-5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只有 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2是-2的相反数,-2是2的相反数,或者说2与-2互为相反数。例如:9是 相反数,7的相反数是 ;-2.4与 的相反数分制是 。规定0的相反数就是0。2、在数轴上,表示2与-2;5与-5的点分别在什么位置?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这里我们将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称为这个数的绝对值。于是有:2的绝对值是2,记作2=2;-3的绝对值3,记作-3=3, +3的绝对值是 ;记作 ; 的绝对值 ,记作 。 0= ;-7.8= ;+7.8= 任务三、绝对值的意义1、 再观察数轴,思考:相反数的绝对值有何关系?正数、负数、0的绝对值与它本身有何关系?2、归纳: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绝对值 。 正数的绝对值是 负数的绝对值是 ;0的绝对值是 教学过程例如:+3= ;-3= ;= ;- 任务四、比较大小你会比较-1、-3的大小吗?它们的绝对值大小有什么关系?归纳:两个负数,绝对值反而小。预习诊断: 1、化简:-(+3)= (+3的相反数是-3)-(-4)= (-4的相反数等于+4)-(+4)= +(-9)= -(-6)= +(+7)= 3、利用上面的结论比较-与-的大小二、课中实施【精讲点拨】1、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有 ,相反数大于本身的数是 。2、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3、无论正数、负数、0,它们的绝对值一定不会是 ,即一个数的绝对值总是一个非负数。用式子表示为:a04、详解例1【拓展反思】1、当a=-4时,-a= ,-a的相反数是 。2、比较大小:-1与-5; 与-三、限时作业(共10分)1、+1.3的相反数 ;-3的相反数 。2、在数轴上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 旁,并且到原点的距离为 个单位;6= 。到原点的距离为 6 个单位的点所表示的数3、判断:A、正数和负数互为相反数( ),B、0.25与- 互为相反数( ),C、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一个负数( ),D、0没有相反数( )。4、已知a= a,下列说法正确的( )A、a0 B、a0 C、a0 D、a05、化简:-(+4) -(+8)= -(-9)= +(+8.07)= 6、如果a=-13,则-a= ;如果a=5.4,则-a= 。如果-x=-6;则x= 。如-x=-9,则x= 。 教后心得口埠初中初一数学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 主备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序号: 课题3.1有理数的加法导学案课型第 课时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 会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内容分析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的计算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法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二次备课主学习:阅读教材P42海上钻井平台记录潮汐涨落情况及图形,独立思考后完成以下题目:(1)海水第一天水位上涨了3厘米,可以记作_厘米,第二天上涨了2厘米,记作_厘米,两天的水位总变化量是_厘米,算式:_。(2)海水第一天水位下降了3厘米,可以记作_厘米,第二天下降了2厘米,记作_厘米,两天的水位总变化量是_厘米,算式:_。(3)海水第一天水位下降了3厘米,可以记作_厘米,第二天上涨了2厘米,记作_厘米,两天的水位总变化量是_厘米,算式:_。(4)海水第一天水位下降了2厘米,可以记作_厘米,第二天上涨了3厘米,记作_厘米,两天的水位总变化量是_厘米,算式:_。(5)海水第一天水位下降了3厘米,可以记作_厘米,第二天上涨了3厘米,记作_厘米,两天的水位总变化量是_厘米,算式:_(6)海水第一天水位下降了3厘米,可以记作_厘米,第二天水位不变,两天的水位总变化量是_厘米,算式:_。合作交流 :1.数学实验室03214-1-4-5-3-2(1)把笔尖放在原点处,先向正方向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负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请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算式教学过程(2)把笔尖放在原点处,先向负方向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负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请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03214-1-4-5-3-2算式:_再做一些类似的活动,并写出相应的算式。2.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一个有理数和零相加,和是多少?(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同号两数相加,取 符号,并把 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 符号,并用 减去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 。 注意:对有理数加法法则需正确使用,运算时要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同号两数之和这是名符其实的和,做加法。异号两数之和表面上叫“和”,其实是做减法。 精讲点拨:例1:计算:(注重学生口述算理。)(1)(-5)+(-9) (2)11+(-12.1) (3)(-3.8)+0 (4)(-2.4)+2.4展示提升:两个有理数相加,和是否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请举例说明。(1)43(34) (2)(10.5)(1.3)(3)() (4)(0.5)4.4教后心得口埠初中初一数学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 主备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序号: 课题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课型第 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2. 会运用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内容分析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使运算简便。教法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二次备课自主学习:1. 在小学里我们知道,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例如有7+8=8+7,还满足结合律,例如有(7+8)+92=7+(8+92),引进了负数后这些运算律是否还成立呢? 2.活动思考、探索验证(1)、(8)+(9)和(9)+(8)的运算结果相等吗?(2)、4+(7)和(7)+4呢?(3)、2+(3)+(8)和2+(3)+(8)呢?(4)、10+(10)+(5)和10+(10)+(5)呢?学生通过实例验证得出:小学已经学过的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依然成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合作交流例2、计算(你能说出每一步的依据吗?)(1) 23+(-12)+7 (2) (2) (-1/3)+(-5/2)+(-2/3)+1/2注: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可以根据需要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精讲点拨:例3:上星期五某股民以每股20元的价格买进某种股票,下表为本星期内该股票的涨跌情况:星 期一二三四五每股涨跌(元)+0.40+0.45-0.10-0.30-0.75如果在本周五收盘时,该股民将这种股票卖出,那么教学过程(1) 他每股的收益情况如何?(2) 该股民每股的卖出价是多少?解:展示提升:交流完成课本挑战自我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通常有下列规律: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可先相加。 符号相同的数可先相加。分母相同的数可先相加。 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的可先相加。应用探索:(做完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谁的方法更简便)1. 计算:(1)(+16)+(-8)+4+(-6) (2) (3)(-1)+1+(-2)+(-) (4)(-8.2)+(+2.75)+(+8.2)+(-2.75)(5)+()+()+ (6)+()+()+教后心得口埠初中初一数学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 主备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序号: 课题3.1有理数的减法课型第 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2会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准确地进行减法运算。3. 会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内容分析教学重点会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运算。教学难点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实现加法到减法的转化。教法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二次备课(一)、探索法则:(自学课本P48-50的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计算:(1)(3)(4)= (2)(3)+(+4)= 得出:(3)(4) (3)+(+4)(3)(+8)(3)= (4)(+8)(3)= 得出:(+8)(3) (+8)(3)2.归纳法则:观察以上算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与同学交流。 (二)、尝试应用:(自学课本P49,完成下列计算)1.、 4(8) 2. 、 (10)(+12)3. 、 (9)13 4、 5.95.9思考:通过做这4个题目,你认为将减法变加法应注意什么?(四)、加减混合运算:1.把下列各式中的减法统一成加法,然后省略加号,教学过程(1)(10)(6 )(+4)(16)(2)(26)(14 )(16)(16)。 2.计算:(1)17(+23)+(18)+34(+5)(2)0.56(+0.9)+0.44(+8.1)(3)(+)(+)+ (4)(+)(+)+思考: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应注意什么问题?(五)、课堂小结:哪些情况下用交换律和结合律:(1)凡相加是整数,可以相加;(2)分母相同或易于通分的分数相结合;(3)有互为相反数可以结合而互相抵消;(4)正数、负数可分别相加。计算:(1)43(34) (2)(10.5)(1.3)(3)() (4)(0.5)4.4教后心得口埠初中初一数学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 主备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序号: 课题3.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课型第 课时教学目标如何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内容分析教学重点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教法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二次备课(一) 自主学习:复习提问n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n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n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自学50页至51页,完成下列问题:1.进行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时,应先将减法运算统一成_运算。2.把下面算式中的减法转化成加法,并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并计算结果(+1)(9)+(3)+(+24)(4)二 精讲点拨1例6:(+12)-(-7)+(-5)-(+30)按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们的相反数).则上面的式子可以写成:原式=(+12)+(+7)+(-5)+(-30) (将减法转化为加法) =(+19)+(-35) (将正数和负数分别相加) =-16.上式可读作“正12、正7、负5、负30的和 ”,从运算上来说也可读作“12加7减5减30”。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用式子表示为:a+b-c=a+b+(-c)在统一成加法并省略括号后可运用加法运算律计算。在交换加数位置时,要连同加数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第一步:统一成加法,写成省略加号的形式;教学过程第二步:运用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法的位置;第三步:适当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运算。2例题分析例8:读出算式再计算还可以读作: 负4.2加上5.7减去8.4加上10.小技巧:运用运算律将正负数分别相加。小技巧:分母相同或有倍数关系的分数结合相加(三)有效训练:1. 把下面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9)(10)(2)(8)32. 23 (76) +36 (105) 3. (32) +(27) (72) 874(-0.5)-(-1/4)+(+2.75)-(+5.5)n 解:(-0.5)-(-1/4)+(+2.75)-(+5.5)n =(-0.5)+(+0.25)+(+2.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炼钢设备操作知识中级考试热点梳理与预测题
- 2025年炼钢工中级考试模拟题与答案
- 2025年财务管理专业考研冲刺题库
- 2025年建筑工程设计师专业能力提升训练题集
- 电力变压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6听力突破技巧
- 2025年教育机构销售代表招聘笔试模拟题集及解析
- 2025年边防军事技能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面试辅导初中地理考点详解
- 电伤基本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湖北省圆创高中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评 语文试卷(含答案)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公开课】社区教案
- 平面磨床操作时注意事项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小说语言 (共25张ppt)
- GB/T 29651-2013锰矿石和锰精矿全铁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GB/T 13275-1991一般用途离心通风机技术条件
- 核心素养下的高考语文命题评价体系讲座课件
- 高一英语必修一试卷(含答案)(适合测试)
- 《一次函数的图像》-完整版课件
- 电子束曝光机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