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学生血压现况与形态发育指标关系【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学生血压现况,并分析血压偏高与形态发育指标的关系,为开展成年期心血管疾病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安徽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安徽省学生血压偏高发生率为132%。7岁,9岁,11岁,13岁,14岁,19岁组血压偏高发生率低于其余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岁,17岁组男生血压偏高发生率高于女生,12岁及20岁组女生血压偏高发生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宿州市儿童血压偏高发生率高于合肥市和黄山市,其中810岁,1518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与收缩压及舒张压相关程度高的形态发育指标为体重、身高、体质指数以及胸围和腰围等。结论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与性别、年龄及地区有关,而且和体重、身高等多项形态发育指标呈高度相关。应针对不同人口学特点,在儿童青少年高危人群中开展预防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关键词】 血压;青少年;发育;体质指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其他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儿童期血压与成年期血压水平相关程度高。有研究表明,儿童期血压偏高者,发展为成人高血压的危险性是同年龄血压正常者的近2倍,成为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为此,本文对安徽省200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资料中的血压和形态发育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寻求血压偏高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在青少年中进行成人高血压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根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3要求,运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合肥市、黄山市和宿州市的622岁在校大、中、小学生9?00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大学生1?600、中学生4?032、小学生3?368人。男生与女生均为4?500人;城乡人数均为4?500人。12 方法依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要求,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检测和血压的测量。13 血压偏高的界定参照相关高血压诊断标准4,以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同年龄、同性别组调查对象的第95百分位者为血压偏高。14 统计分析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2 结 果21 血压偏高的年龄分布(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学生血压偏高发生率比较(略)检出血压偏高的学生有1?190名,发生率为132%。各年龄组血压偏高发生率分布不均。经分割χ2,7岁、9岁、11岁、13岁、14岁、19岁组血压偏高发生率低于其余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47,P=0000)。男、女生总的血压偏高发生率均为132%。在10岁,17岁组男生血压偏高发生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12岁及20岁组中,女生血压偏高发生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年龄组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2 各年龄组学生血压偏高发生率的城乡比较(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儿童血压偏高发生率的城乡比较(略)10岁组乡村儿童血压偏高发生率高于城市儿童,15岁组的城市儿童血压偏高发生率高于农村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46,P=0025;χ2=4041,P=0044)。其余各年龄组儿童血压偏高发生率的城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 学生血压偏高发生率的地区比较(表3) 表3 不同年龄组儿童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地区比较(略)8岁,9岁,10岁,15岁,16岁,17岁,18岁组学生血压偏高发生率均为宿州市高于合肥市和黄山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24 形态发育指标与儿童血压的相关分析(表4)表4 形态发育指标与儿童血压的相关分析(略)各个形态发育指标和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相关性,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密切程度高的指标匀为体重、身高、体质指数及胸围和腰围。3 讨 论由于儿童期的血压偏高会造成成年期高血压病的发生,对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检测及其危险因素的评估,可以预防成年期心血管疾病及其不良结局的发生5。本文结果显示,安徽省622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发生率为132%,高于国内较低年龄段儿童的相关研究结果6,7。6岁,8岁,10岁,12岁,15岁18及2022岁组血压偏高的检出率高,可能与此年龄段儿童要面临新的学习环境,紧张的高中学习阶段,以及就业等多种应激状态有关。在性别分布上表现为10岁,17岁组男生血压偏高发生率高于女生;12岁,20岁组女生血压偏高的发生率高于男生,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血压偏高发生率的地区差异极为显著,在大多数年龄组中均为宿州市高于合肥市及黄山市(宿州市、合肥市与黄山市分别位于安徽省的北部、中部及南部)。与国内学者8报道的1525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由北向南逐步降低的趋势相一致。体质脂数(BMI)是国际上通用的判断成人超重或肥胖的标准。时景璞等对714岁儿童调查显示,BMI升高是儿童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9。本文分析结果也表明,体重、BMI及身高与儿童青少年血压值的正性相关性较强。胸围和腰围等形态发育指标和血压间的正性线性相关结果与万燕萍、邱玉刚等研究结果一致10,11。体表皮脂厚度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可能因体重的中介作用而呈现,是否对血压有独立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张莉娜,陈健尔,张涛.高血压流行特征与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92-93.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6.3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M.北京:2005:21-71.4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62.5Lawrence SN.Adolescent Health CareM.Fourth edition.Philadephi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2:304.6杨琳,郭丛芳,赵群,等.4132名少年儿童血压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6,4(2):140-142.7朱文丽,冯宁平,王莹,等.1117名7-11岁城市儿童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0,16(7):622-623.8余毅震,胡虞志.我国青少年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地区差异J.中国校医,1997,11:241-243.9时景璞,欧凤荣,杨志奇,等.儿童高血压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2):14441446.10万燕萍,唐激文,徐仁应,等.体质指数和腰围对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影响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