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病变的CT和MRI诊断.ppt_第1页
垂体病变的CT和MRI诊断.ppt_第2页
垂体病变的CT和MRI诊断.ppt_第3页
垂体病变的CT和MRI诊断.ppt_第4页
垂体病变的CT和MRI诊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垂体病变的CT和MRI诊断 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腺垂体由Rathke s囊演变而来 神经垂体由漏斗演变而来 腺垂体包括结节部 漏斗部和远侧部 前叶 腺部 神经垂体包括正中隆起 中间部 漏斗茎 神经柄 和漏斗突 后叶 神经叶 神经部 漏斗自视交叉与乳头体之间的灰结节下伸 呈中空结构 逐渐变细 延续为漏斗茎 同结节部合为垂体柄 正中隆起为漏斗后下部的隆起 是下丘脑与腺垂体间血管联系的重要部位 垂体前叶分泌促激素最终调控甲状腺 肾上腺 生殖器官 卵巢和睾丸 的功能 调控乳汁的分泌和整个机体的生长 垂体也分泌激素使皮肤变黑及抑制痛觉 垂体后叶产生的激素调节水平衡 刺激哺乳妇女泌乳及子宫收缩 解剖 垂体 垂体腺垂体 3 4 分泌GH PRL ACTH TSH等神经垂体 1 4 下丘脑的直接延伸 储存ADH和催产素 解剖 垂体柄 垂体柄的大小 MRI显示的垂体柄横径在视交叉水平约 3 25 0 56 mm 在其插入垂体部的水平约为 1 91 0 40 mm 根据Tien等提出的标准 正常垂体柄后正中隆起处的宽径在MRI上的上限为3 5mm 超过此限即为增粗 对于儿童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患者 半数以上有垂体柄异常 包括中断缺如 鞍上肿瘤可累及垂体柄 导致垂体柄变粗 但儿童生长期或女性月经期垂体柄亦可增粗 直径却一般不超过4mm 垂体血液供应来自垂体上动脉和垂体下动脉 上动脉来自基底动脉环 下动脉来自颈内动脉 上动脉主要供应垂体柄 视神经和视交叉 进入垂体后 在垂体内形成一个特殊的门脉 即垂体门脉系统 垂体上动脉在下丘脑正中隆起和漏斗柄处分支吻合成毛细血管网 形成门脉的第一级毛细血管丛 第一级毛细血管丛又汇合若干长短不等的静脉血管 沿垂体柄下行至腺垂体的腺细胞之间形成丰富的血窦 构成第二级毛细血管丛 下丘脑细胞分泌物可通过两级毛细血管丛及门静脉运至腺垂体细胞 这里血液与腺细胞间只隔一层窦壁内皮细胞及窦周间隙 因此激素易于透过血液而作用于腺垂体 引起腺垂体有关激素分泌 垂体下动脉进入神经垂体 也分成毛细血管丛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物通过神经纤维轴浆流动而至神经垂体细胞 垂体的血液供应系统 血供 第三脑室下丘脑垂体柄视神经和视交叉鞍上池鞍隔 枕骨斜坡蝶窦床突 垂体 海绵窦外侧壁 III IV 眼神经核V2窦腔内 颈内动脉和VI 毗邻 鞍区及其周围结构冠面解剖示意图 腺垂体垂体柄第三对颅神经第四对颅神经第五对颅神经第六对颅神经蝶窦颈内动脉前床突第三脑室视交叉鞍上池海绵窦的静脉腔颞叶下丘脑第二对颅神经鞍隔 检查方法 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头颅X线平片 CR DR CTCTAMRIMRA创伤性检查方法X线血管造影 DSA 垂体高度 儿童 6mm 男性 绝经后女性 8mm 年轻女性 10mm 妊娠 哺乳期妇女较大 可达12mm 垂体高度是重要诊断指标正常垂体形态 A型 垂体上缘轻度上凸或平直B型 垂体上缘轻度下凹 高 3mmC型 垂体上缘明显下凹 高 3mm生理性垂体变小实验室检查垂体功能正常 垂体上方为脑脊液信号 视交叉向鞍内成角垂体柄位置居中或略偏移 A型 正常垂体CT和MRI表现 MRI信号信号均匀腺垂体与灰质等信号垂体后叶呈高信号10 正常人缺乏后叶高信号CT密度均匀 与脑灰质呈等密度 SET1WI FST1WI 正常垂体MRI增强表现 增强扫描 腺垂体与垂体柄明显均一强化动态增强 对比剂垂体后叶漏斗干垂体前叶后叶为动脉直接供血 注射对比剂后20秒后即有强化前叶由门静脉系统供血 60 90秒后强化多数垂体微腺瘤由动脉系统直接供血 但强化的高峰较前叶迟 可能与肿瘤血管结构有关 常见的垂体病变 垂体形态 缩小 矢 冠 轴位经线均小于正常 通常高度 4mm 增大 垂体发育不良 垂体柄缺如 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或异位 垂体萎缩 空泡蝶鞍 垂体增生 垂体腺瘤 垂体炎症 其他 囊肿性病变 EctopicPosteriorLobe 垂体后叶异位 鞍上池下疝和空蝶鞍综合征 鞍上池下疝一部分鞍上池疝入垂体窝原因鞍隔先天性发育不良生理性垂体变小颅内压 空蝶鞍 emptysellaturcica 垂体窝的全部或大部分被脑脊液占据应注意找垂体柄 若找不到垂体柄应考虑鞍内囊肿原因垂体病变 坏死出血 sheehansyndrome 缺血性垂体病变和感染外伤后医源性 CT 蝶鞍轻度扩大垂体显示不清 脑脊液密度MRI 脑脊液信号向鞍内突入垂体受压变扁或消失垂体柄居中 牵拉变细 鞍上池下疝和空蝶鞍综合征 EmptySella EmptySella 分类 继发性 发生在鞍内或鞍旁手术或放射治疗后者 原发性 非手术或放射治疗引起而无明显病因可寻者 垂体腺瘤 起源于垂体前叶30 50岁最常见 占颅内肿瘤8 10 垂体腺瘤分类 营养性激素腺瘤 促激素腺瘤 泌乳素瘤PRL30 生长激素腺瘤GH15 功能 无功能 ACTH腺瘤5 促性腺激素腺瘤5 TSH腺瘤5 混合功能 大小 微腺瘤 10mm 大腺瘤 10mm 依生物学行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垂体腺癌 临床表现 有功能腺瘤 PRL腺瘤 闭经 泌乳 性功能 GH瘤 巨人症 儿童 肢端肥大症 成人 ACTH腺瘤 Cushing综合征TSH腺瘤 甲亢无功能腺瘤 早期无症状 大腺瘤可出现压迫表现垂体腺瘤继发垂体脓肿 发热 WBC 垂体微腺瘤PituitaryMicroadenoma 直径 10mm 局限在鞍内MRI CT 垂体微腺瘤MRI 可检出80 90 的微腺瘤直接征象平扫 T1WI低或等信号T2WI高或等信号少数可出血 坏死增强 相对低信号延迟增强呈相对高信号 Gd DTPA0 05mmol kg 垂体微腺瘤MRI 间接征象垂体上缘局部隆起 不对称垂体柄偏斜鞍底局限性倾斜 下沉对于临床高度怀疑为垂体微腺瘤 而MRI检查表现正常者 应随诊复查 PituitaryMicroadenoma 4mins 7mins 25mins 30mins 垂体微腺瘤鉴别诊断 3mm大小的垂体微腺瘤占20 多位于垂体侧方和下部垂体中间部囊肿占20 直径 3mm 位于腺垂体后方垂体小梗塞灶 占1 3 垂体小脓肿或转移瘤上述小病灶与垂体微腺瘤鉴别 需密切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垂体大腺瘤PituitaryMacroadenoma 肿瘤直径 10mmCT 有利于观察钙化和骨质破坏MRI 清晰显示整个鞍区结构 肿瘤大小 形状 位置 扩展方向 内部结构和对邻近结构的侵犯 垂体大腺瘤 CT 肿瘤多位于鞍内 鞍上池 少数向下和侧方生长平扫轴位 类圆形 分叶状低密度 混杂密度 坏死 出血 囊变冠位 雪人征 鞍上池变形 脑积水 蝶窦内软组织肿块骨窗 蝶鞍扩大 鞍背变薄 垂体大腺瘤 CT增强 中等程度均一强化 无坏死 囊变 出血周边不规则环状强化 中心低密度中心低密度区为 无分泌功能的肿瘤组织坏死 囊变纤维组织陈旧出血 Macroadenoma 垂体大腺瘤 MRI 平扫未发生坏死 出血 囊变时 信号均匀T1WI 与脑灰质等信号 低于正常垂体T2WI 等 稍高信号坏死和囊变 长T1长T2出血 高信号增强实质部分中等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周边残留正常垂体组织明显强化 Macroadenoma 垂体大腺瘤的鞍外扩展 鞍上 经鞍隔达视交叉和三脑室下部 雪人征 8字征 视交叉上抬 三脑室变形鞍旁 侵入海绵窦 颞叶鞍下 破坏鞍底 蝶窦 鼻咽腔鞍前鞍后 侵犯前 后颅窝 鼻咽 筛窦 枕骨斜坡 Macroadenoma SnowmanSign PituitaryMacroadenoma PituitaryGHMacroadenoma 谢谢 垂体增生PituitaryHyperplasia 生理性 青春期 月经期 孕产期病理性 靶器官功能低下 反馈抑制减弱 垂体前叶细胞增生肥大垂体正常高度 儿童 6mm青春期 月经期 孕产期 高达10 12mm诊断需结合靶腺体功能低下 垂体均匀增大 信号均匀 高度 10 12mm 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