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第二学期现当代复习(06五年专).doc_第1页
2009-2010第二学期现当代复习(06五年专).doc_第2页
2009-2010第二学期现当代复习(06五年专).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四行诗十四行诗,又译“商籁体”,源出普罗旺斯语Sonet。 起初泛指中世纪流行于民间、用歌唱和乐器伴奏的短小诗歌。后成为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最初流行于意大利,由两节四行诗和两节三行诗组成,每行11个音节,韵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与一般的抒情诗不同,它有穿梭般的韵脚,有一定数目的音步,便于作者把主观的生活体验升华为客观的理性,而理性里蕴藏着深厚的感情。上个世纪40年代,诗人冯至借鉴十四行诗的形式创作了有27首诗歌的十四行集,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的表现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它标志着中国诗新由主情向主智的成熟转变,使中国新诗真正具有了形而上的诗学品格。2、左联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开展文艺大众化运动,进行文学创作。代表作家有:蒋光慈、柔石、殷夫、叶紫等。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但思想倾向上存在左的错误,理论上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组织工作方面存在比较重的关门主义和分派主义倾向,文学创作上,许多作品存在严重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左联于1936年解散。3、孤岛文学1937 年11 月上海沦陷后,有一部分留在上海租界这一类似“孤岛”的特殊环境中的作家,仍然坚持创作,并利用各种艺术形式配合抗日救亡活动,史称“孤岛文学”。“孤岛文学” 中戏剧运动最活跃,包括由“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组织的“上海剧艺社”在内的各种专业和业余的剧团,最多时达120 个之多。这时一些比较优秀的剧作, 如于伶的夜上海、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李健吾的草莽以及他改编的一些外国剧作,都代表了“孤岛文学” 时期戏剧创作艺术的水准。1941 年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结束了上海孤岛文学的时代,纳入了沦陷区文学的轨道。4、祥子悲剧的原因。祥子的悲剧原因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阐述:客观方面,二三十年代动荡的社会现状,“逃匪”“侦探”等的欺压使祥子想拥有自己的车的梦想破灭,而车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最终难产死去也让祥子彻底失去生活的动力;主观方面,祥子的农民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想通过个人奋斗的思想,是造成他悲剧主观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而不合群,别扭,自私,死命要赚钱,“不得哥儿们”。“在没有公道的世界里,穷人仗着狠心维持个人的自由,哪怕很小很小的一点自由”,这就决定了他的孤独、脆弱, 最终完全向命运屈服,一步步走向堕落深渊。5巴金前后期的风格变化。1.主题内容上,由早期对激进青年反抗性、革命性的颂扬转向对人性的探索。2. 在感情基调上,由早期热烈、酣畅转向冷峻、深沉。3.小说艺术上,后期小说的结构趋向精练、严谨。 6、繁漪的形象。繁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繁漪无法摆脱的弱点。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作者用力刻画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曹禺说在她身上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有着雷雨式的性格。繁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剧中繁漪在双重的悲剧冲突虽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在这个悲剧女性身上,闪烁出曹禺卓越的艺术才华。7、 围城的主题意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方鸿渐历经四个地点:法国、上海、三闾大学、回到上海。这些地方像一座座围城,将方鸿渐困在其中。展开了他在教育、恋爱、事业、家庭的“围城”中挣扎苦斗和失败的历程,揭露了抗战爆发以后从上海到南后方的一些知识分子的生活,并从中探讨人的本性、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人的出路等问题。8、雷雨序幕和尾声的作用。序幕与尾声的框架,造成了欣赏的距离,将戏剧本事中的郁热、愤满与恐惧消解殆尽,而达到类似宗教的效果:在“悲悯”的眼光俯视中,剧中人之间的一切矛盾、冲突、争斗也都消解,无论是处于情热中的繁漪、周萍、四凤与侍萍,还是在梦想中的周冲,在计算里的周朴园、鲁贵,都同是在尘世中煎熬而找不到出路的“可怜虫”。“悲悯”作为一种审美情感,自然是对充溢剧作中的激情的净化、升华与超越;而这种站在更高的角度, 远距离的理性审视,也是更高意义上的清醒。9、边城的审美理想。边城中,爱情是表层结构,赞美人性美和人情美与思考人的命运则是深层意蕴。边城要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这一审美理想首先体现在人物的婚姻观念和婚姻态度上。不论以摆渡为生的爷爷还是船总顺顺都重人品、不重财富,以相当开明的态度对待年轻人的婚事,无疑葆有湘西纯朴的民性。其次,边城的审美理想体现在人物的人格美和心灵美以及由此衍生的和谐人际关系中。天保和傩送公平竞争,让翠翠选择自己的心上人,在爱情的选择上体现了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作者设置了笼罩在“安静和平”“安分乐生”氛围中的社会环境。第三,边城中作家极力表现自然风光和民俗人情之美。中秋赏月、男女对歌、元宵舞龙耍狮、端午龙舟竞赛、泅水捉鸭的场景,无不保留着代代赓续的民风民俗。官民同乐,民性豪爽豁达、重义轻利、慷慨好客,乐于助人,活现在古朴的民俗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倾注了作者对湘西普通百姓人情美的一片深情。而翠翠是一个自然之子,代表着天地自然之精华。她是青山绿水养出来的,没有一点杂质、邪念。她象一只小兽物,一头黄麂,以小动物的眼睛来看世界的,这个生命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似乎与人事没有一点关系。翠翠的形象不仅提供给读者一种典型的湘西生活样式,更是作者一向所崇尚的那种美丽的让人忧愁的境界的营造。同时,翠翠是作者美的理想的化身:从外表到内心皆美好无比,她恬静、温柔、纯净、忠贞,简单而执着,充满古朴之美。女性形象的柔美无比,映照了湘西边城的恬淡自守的生命样式。10、林语堂散文的幽默观。林语堂认为,“幽默之所以异于滑稽荒唐者”,主要在于“同情于所谑之对象”,“作者说者之观点与人不同而已”,因此,幽默的特征是谑而不虐。 “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除了作为一种美学追求,林语堂的幽默更是作为一种写作立场,一种人生姿态。站在比较超远的立场上,以戏剧看客的姿态,“看这偌大国家扮春香闹学的把戏”,并将其滑稽可笑之处写出。因此,林语堂散文的幽默必须先有深远之心境,而带一点我佛慈悲的念头,然后文章火气不太盛,读者得淡然之味。11、鲁迅杂文的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鲁迅曾把杂文分为“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两类,所强调的正是杂文的“批评(批判)”内涵与功能。鲁迅杂文所显示的这种“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不屈不挠的批判精神,基于社会只有在这种不断批判中才得以进步的理念,即鲁迅所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鲁迅认为,首先要争到“人的价格”,成为“真的人”,当务之急,“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者,全在批判之列;他认为,“争存于天下”,“首在立人”,更要求着人的个体精神独立与自由,因此他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民族的奴役,阶级的压迫,男性对女性的奴役,老人对少年的压迫,知识垄断的压迫,或反过来对知识的压迫,强者对弱者的奴役,社会对个人、多数对少数的压迫,等等),并几乎在现实社会的一切方面都发现了这种奴役与压迫关系的延续与再生产,他的批判也就永无终结。可以看到,鲁迅在他的杂文中所达到的难以置信的批判广度,以及为人(包括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奴役他人者,被他人奴役者)所难以接受的批判的深刻性与尖锐性,正是根源于人孤“立人”的理想与彼岸关怀。12、金锁记的艺术特色。1、心理分析利用暗示,将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两次叔嫂调情的场面,不光是那种造型美显得动人,却还综合着含蓄、细腻、朴素、强烈、抑止、大胆,这许多似乎相反的优点。动作即说话、说话即动作。如童世舫与长安订婚以后。曹七巧折磨长安的几幕,以及最后在童世舫面前毁谤女儿来离间他们的那一段,对病态心理的刻画,更是让人“毛骨悚然”的精彩文章。2、节略法的运用。借鉴电源蒙太奇的手法,以画面重叠的方式完成时间的跳跃,使行文简洁精当,充分显示了作家精湛的艺术才能。3、独特、准确的譬喻,突出、强化人的主观感受。三万多字中有六次含义不同的月亮。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去看月亮,皆有不同感受,月亮是是人物内心变迁的见证,它象征着家族的没落,人物的变态心理,象征苍凉和寂寞。4、结构借鉴了传统小说“入画”和“煞尾”的形式。金锁记的成就,来自张爱玲对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亲自体验和对人性的独到感悟,来自红楼梦等中国传统小说的熏陶滋养,也来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和启迪。在40年代的上海沦陷区文艺界,张爱玲的出现被视为一个奇迹,而金锁记则是当时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傅雷),夏志清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13、赵树理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赵树理小说的审美目标是让农民喜闻乐见。他总是着眼于读者,从文艺接受的角度来评判文学创作的高下得失。他对中国以说唱文学为基础的传统小说的结构方式、叙述方式、表现手段进行了扬弃与改造,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既使农民为主体的中国读者乐意接受,又能够反映现代生活,表现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与心理。首先,赵树理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的框架,而汲取了讲究情节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结构特点:开头总要设法介绍清楚人物,故事连贯到底,最后必定交代人物的结局、下落,做到故事来龙去脉清楚,有头有尾。其次,在描写与叙事的关系上,吸取传统评书式小说的手法,把描写情景融化在叙述故事中,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中,通过自身的行动和言语来展现其性格,少有静止的景物与心理描写。在描写的“粗细”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