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莫扎特与普契尼歌剧作品的风格和精神.doc_第1页
比较莫扎特与普契尼歌剧作品的风格和精神.doc_第2页
比较莫扎特与普契尼歌剧作品的风格和精神.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较莫扎特与普契尼歌剧作品的风格和精神歌剧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一个人的歌剧作品所体现出的的内涵与特点与他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背景有很大的关系。莫扎特与普契尼两者在歌剧作品创作风格与所体现的精神上有很大的不同。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一生的36年中,有25年在从事歌剧创作,共写了22部。其中费加罗的婚姻、唐璜和魔笛最具代表性。吉亚卡摩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884年创作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其后一直致力于歌剧创作。共有作品12部,成名作是1893年发表的曼侬列斯科,著名的有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莫扎特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歌剧受到不同的影响。魔笛是莫扎特最后一部歌剧也是最伟大的一部歌剧。受德国歌唱剧的影响,可以称作是莫扎特第一部真正的德国歌剧。魔笛取材于维兰德的神话露露,描述了一位王子受夜后委托,带着一支魔笛和一位捕鸟人去神庙解救夜后的女儿。祭司帮助王子认识了夜后的险恶面目,并让王子和少女通过了几道考验后获得了爱情。就整体而言,魔笛的结构统一,主题发展广阔、性格的刻画及人物的相互关系处理也非常出色。在这部歌剧中,把重唱形式作为戏剧性冲突,造成高潮的重要手段,加强了序曲的预示,渲染戏剧氛围和剧情。莫扎特的歌剧善于用不同的音乐塑造不同的人物。在魔笛中,大祭司萨拉斯特罗是个庄严的正歌剧男低音角色,莫扎特采用了典型的新教众赞歌式的音乐塑造,使他的音乐具有庄严、崇高的性质;反面角色夜后,这个角色需自技巧较高的花腔女高音扮演,其音乐表演难度较大而没有内在的感情,夜后的咏叹调年轻人别害怕,这是一首极有名的曲调,这首歌曲是典型的意大利式的歌剧咏叹调,作品后半段的华彩乐段和长期停留在高音区的乐句,使之成为最难演唱的曲目;剧中的英雄塔米诺王子他的音乐优美动人,采用的是正歌剧中的抒情咏叹调;帕米娜是人民高尚精神的象征,音乐十分优美;半人半鸟的幻奇性人物帕帕基诺及其妻子是劳动人民的化身,她的啊,我知道了具有高难度的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我是快乐的捕鸟人展现了帕帕盖诺无忧无虑的开朗性格,歌词诙谐风趣,音乐活泼欢快,结构精美紧凑,具有浓郁的德国民间歌谣风格,体现德国歌唱剧那种朴素、乐观、幽默、明快的民间风味。由此可以看出,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剧,包括了许多歌剧元素,融合了十八世纪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国家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法,使其音乐语言更为丰富,既带有正剧的严谨又包含着喜剧的灵活,将神秘、圣洁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欢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十分动听,可以说魔笛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剧。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在内容上可以反映出受当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在歌剧魔笛中也同样感受得到。魔笛通过主人公为追求理想而进行艰苦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思想。这部歌剧所反映的思想,和莫扎特追求启蒙主义和对“共济会”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有密切的关系。在反映残酷现实层面的同时,莫扎特的音乐又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我们可以看出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与生活的磨难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有真实主义倾向,多取材于下层市民生活,着眼于渺小的题材,将自己满腔的热情倾注于刻画一些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他从未到过东方,但在他却有着浓重东方情节。歌剧蝴蝶夫人正是这样的一步歌剧作品。蝴蝶夫人是普契尼一部伟大的抒情悲剧。这部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后世被看作忠贞典范形象的蝴蝶夫人巧巧桑。这是一部东方妇女控诉殖民主义的悲歌。该剧以日本为背景,叙述女主人公乔乔桑与美国海军军官平克尔顿结婚,婚后不久,平克尔顿便随舰回国,巧巧桑终日痴心等待。待三年后平克顿返回日本时,则带来了真正的美国妻子,并且要求带走与蝴蝶夫人所生的小孩,蝴蝶夫人应允“丈夫”的请求,她交出了平克尔顿的儿子,拔剑自尽,乔乔桑以自杀了结尘缘,结束这场婚姻悲剧。 在这部抒情性的悲剧中,歌剧的情节不再局限于剧中所发生的事件上,全部注意力集中于塑造蝴蝶夫人的形象和倾诉她个人的悲剧性遭遇上。普契尼采用了包括樱花在内的日本民歌来表明蝴蝶夫人的艺妓身份和天真心理,具有独特的音乐色彩。第二幕中晴朗的一天是最著名的歌剧咏叹调之一。作者用朗诵式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揭示了蝴蝶夫人内心深处对幸福的强烈向往。歌曲中宽广、优美的旋律配以富有表现力的近乎说话的唱词,构成了普契尼歌剧特有的风格。剧中,普契尼在音乐上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狮子舞、樱花等日本民歌来表明乔乔桑的艺妓身份和天真心理,具有独特的音乐色彩。他还巧妙地把日本旋律同意大利风格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丝毫没有给人以不协调的感觉。乔乔桑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是普契尼歌中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也是歌剧选曲中最常见的女高音曲目。它运用较长的宣叙性的抒情曲调、把蝴蝶夫人坚信平克尔顿会归来与好幸福重逢的心情,描写得细腻贴切,体现了普契尼这位歌剧音乐色彩大师的高超创作手法。在蝴蝶夫人中返回到室内性,最能塑造“巧巧桑”这人物的音乐,莫过于她上场时唱的“我是世界上最快活的姑娘”,宽广上行的优美旋律唱出了他对人生的美好希望。还有第二场表现巧巧桑和孩子看到军舰进港后,如何彻夜守候丈夫归来。先是巧妙的用合唱的哼鸣衬托出时光的转换和巧巧桑的深情,当音乐渐渐弱下去的时候,天色也有黄昏进入黑夜,然后又用管弦乐描写了深夜的海波在月光下的汹涌翻腾,明为写实,实为写情。用以象征巧巧桑等待中激荡不安的心情。舞台上没有一个动作,只有静立苦候的人物剪影,没有台词,却淋漓尽致的表现了时光 、景色的转换与剧中人物的心情,这充分表现了歌剧的艺术手段的特征。还有关于配器,大胆尝试新的配器风格,表现出普契尼的探索成果。 在此,普契尼的新奇的音乐造成一种异国情调的背景,他挑选出7首日本歌曲作为剧中段落的基础,自己有广泛采用日本音乐所特有的,具有民间气息的旋律构造方式创造出一些曲调,以及用带有晶莹清澈的象“玻璃”一样的长笛与竖琴的音响,三角铁和钟琴的叮当声编织出独出心裁的配器。从蝴蝶夫人这部歌剧可以看出,普契尼的作品充满浓厚的异国情调,倾向于真实主义风格,表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下层人民的同情。音乐语言丰富、旋律优美明媚,具有及强的歌唱性,吸收话剧式的对话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碍剧情的展开,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在歌剧音乐的表现上,他坚持歌唱在歌剧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充分发挥乐队的表现力。从美学特征看,他的歌剧既充斥着悲剧之美又不乏喜剧成分,既彰显了和谐之美又伴随戏剧冲突。配器与和声技术高超。剧情遵循“有趣、惊人、动人”的原则,善于驾驭舞台戏剧效果。普契尼是一个思想从传统中解放出来的诚实的艺术家。他以他特有的笔调在那些美丽的旋律上画出了一个属于他的世界。绣花女抒情的诗一般的爱、托斯卡浪漫的爱和变态的爱、蝴蝶夫人异国情调的画一般的爱、西部女郎真挚的爱、图兰多残虐的爱,爱情构成了普契尼歌剧的不变主题。普契尼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普契尼的创作和艺术实践对20世纪的歌剧发展有巨大影响。在普契尼的推动下,意大利作曲家们创作出了大批以各地乡村生活为主题,具有新的演唱风格的真实主义作品。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在歌剧创作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主张“诗必须服从音乐”,因此他就更加强调音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