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及其防范论文.doc_第1页
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及其防范论文.doc_第2页
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及其防范论文.doc_第3页
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及其防范论文.doc_第4页
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及其防范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 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及其防范 专 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 级2005知识产权与技术贸易1班学 号0503340108姓 名吴海燕指导教师杨鹏旭 周金铁完成时间2008年5月19日内容摘要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目前已经被各国银行和绝大多数商人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普遍使用,已成为国际贸易结算的一种主要方式。在实际操作中进口方往往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同开证行合伙,常常在信用证中制造各种“软条款”障碍,甚至利用信用证对出口商进行欺诈,使受益人很难做到单证一致,从而使受益人利益无法实现。信用证软条款不仅损害了信用证受益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影响了信用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和作用。但目前国际商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并没有禁止软条款的条例。因此,在外贸实务中出口企业的业务员和单证员要熟悉银行惯例、信用证的规定及其标准,尤其是要对软条款深加研究,这样有利于外贸流程的操作和安全收汇,加强风险防范。本文将对软条款信用证产生的原因及其风险进行剖析,并对信用证软条款风险的主要种类及其防范的措施进行探讨,力求有所突破,以期为我国外贸公司的实务操作提供参考。关键词:信用证,软条款 ,风险, 防范措施目 录一、信用证软条款的定义1二、信用证软条款常见形式及其风险分析2(一)暂不生效条款2(二)信用证条款与合同条款不一致2(三)在信用证中设置不易察觉的陷阱条款21、规定受益人必须提交由开证人出具的检验合格证书32、规定货物抵达目的港后经买方检验合格方予付款 33、进口商故意设置障碍34、信用证软条款中所附的“条件”与买卖行为相矛盾4三、如何防范和化解软条款信用证可能带来的风险 4(一)国际商会对信用证软条款的防范措施41、统一信用证的格式和条款42、信用证条款应平衡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5(二)外贸公司和银行在从事出口贸易时也应加强防范措施51、做好交易前资信调查,慎重选择贸易伙伴52、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素质,保持高度的警惕性53、加强银贸双方合作,审查信用证本身的有效性 64、重视出合同的拟订65、加强信用证的审查7参考文献8致 谢9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及其防范信用证是银行承诺凭一定的条件付款的文件,它是国际贸易中一项重要的支付工具,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信用证交易中,银行仅处理单据而不处理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因此只要出口商(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要求,银行就将付款。然而,信用证中往往存在一些不易觉察得“软条款”严重影响了出口商得安全收汇,成为国际贸易中得一个重大障碍。一、信用证软条款的定义信用证中的软条款(Soft Clause),在我国有时也称为“陷阱条款”(Pitfall Clause),是指开证行开立的信用证条款中带有的付款条件含糊不清,所附条件生效方式隐伏着虚假性,开证行付款责任不明,信用证所规定的某些单据被开证申请人控制等等。由于这类条款的存在,使得表面为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变成了变相的可撤销信用证。带有此种条款的信用证极易造成单证不符而遭开证行拒付。买方凭借信用证软条款还可以骗取卖方的保证金、质押金、履约金、开证费等,因此带有软条款的信用证(soft clause )事实上就是开证行可以随时随地自行免责的信用证。二、信用证软条款常见形式及其风险分析(一)暂不生效条款对信用证的生效做出种种限制性条件,是软条款信用证的特征之一。诸如,信用证开出时无金额,通过修改增额或只能记账而不发生实际现汇支付;信用证暂不执行,须经开证申请人领取进口许可证或备妥通关的必备文件或符合当地法律、政府规定后才能生效执行;信用证的开立要求受益人通过另一家银行为受益人,提供出口履行相对于信用证的反担保,以换取开证行的付款承诺后信用证方能被生效执行;信用证的开证申请人需收到受益人提供的样品合格后才生效但信用证暂不能执行,待日后收到修改通知后才能生效执行或信用证两点操作生效法,待日后收到可操作修改后再生效执行;信用证暂时不生效,何时生效由银行另行通知等带有暂不生效条款的软条款信用证。这类软条款对于出口商来说是相当不利的。信用证未生效,出口商既无法备货装运,制单相对来说也比较困难,一旦这期间货物的国际市场价格下跌或有其他对申请人(进口商)不利的因素,申请人就会趁机拒发装运通9知,使信用证无效,最终使受益人不能及时提交完整的出口单据给议付行寄单索汇,对开证行推卸其付款责任的行为也无法约束。而期间那些5%甚至更高的履约金及佣金早已进入中介人或开证申请人的腰包。倘若出口商未收到进口许可证或通关的必备文件,银行通知生效及买方所需样品合格通知,出口商便不能在信用证规定的时间内交单议付;倘若开证行未收到一家银行对受益人进行担保出口商将不能严格按照信用证规定的条款执行,其质押金之类款项往往会落入申请人手中。倘若出口商未收到银行信用证生效通知,或即使收到生效通知后,由于装货期的临近,在短时间内要备齐货物装运,极易造成单证不相符,遭开证行的拒付;甚至还有的信用证始终都未生效,这必定给已组织好货源的出口商造成严重损失。(二)信用证条款与合同条款不一致信用证是约束开证行于受益人的法律文件。信用证的开立是以合同为基础,但它一经开立就成为独立于合同之外的契约,是一种自足的文件。开证行和参与信用证业务的其它银行只按信用证的规定办事,不受买卖合同的约束。在出口业务中,由于此类软条款而遭受损失的并不少见,原因大多为当市场行情下降,但开立信用证时市场行情已低迷,进口方意欲毁约,但是又不愿承担先违约的责任,于是在信用证条款中做手脚,私自添加或变更一些与原合同内容相悖的信用证条款,使信用证条款与合同条款有非常细微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企业会面临两难选择:若按信用证办理则会造成合同违约;若仅按合同办理则会遭到银行拒付。如果出口方审核出来,要求修改信用证,但卖方不能直接跟开证行联系,进口方的惯用伎俩就是辩称此不符纯属银行笔误,不用修改,一切均按照合同执行,保证不会拒付。一旦出口方相信进口方而按照合同履约制单,就掉进了陷阱,交单之后进口方便指示开证行因单证不符而拒付从而避免市场价格下降的损失,或者为自己创造有利的付款条件,使得出口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三)在信用证中设置不易察觉的陷阱条款在当今贸易界中,信用证因其安全系数较高,信用证结算方式成为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方式。有些国外客户为了蒙蔽外贸公司常常以可开立信用证来获取信任,而有部分外贸公司往往在未了解对方信誉情况下,被信用证所“信任,忽视采取防范措施。在信用证的内容上设陷者在其信用证中规定一种条款,这种条款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开证人,受益人无论进行何种努力都不可避免地被拒付。这就是利用信用证“软条款”进行诈骗的“陷阱”。1、规定受益人必须提交由开证人出具的检验合格证书这一规定看起来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货没有检验过,开证行又怎么能付款呢?这对于受益人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因为进口商或进口商授权人如果不来履行就不能出具检验证书,这必然影响货物出运。但是,即使进口商检验并出具了证书,如果未经开证行证实,造成单证不符。此时对方才露出“狐狸尾巴”,要挟我方减价。往往这个时候货已到港,多待一天就多一天的货损,多待一天一就多一天的港务费用。无奈之下,出口方只好忍痛割爱,以较低的价格货给对方。2、规定货物抵达目的港后经买方检验合格方予付款这一条款改变了信用证开证行的责任。纯粹的单据业务,开证行以自己的银行信用担保,只要出口方提交全套合格单据,开证银行即付款,而不论进口方是否愿意付款,是否有能力付款。但是如果信用证中包含有上述软条款,开证行的第一性付款责任将被解除,出口方发货之后能否收回货款,不再取决于开证行的银行信用,而完全取决大增加出口方安全收汇的难度。3、出口商故意设置障碍开证申请人(进口商)往往利用信用证中严格一致的原则,蓄意在信用证中增添一些难以履行的条件,或设置若干隐蔽性的“陷阱”条款,以便在信用证运作中置受益人(出口商)于完全被动的境地而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则可以随时将受益人置于陷阱而以单据。如进口商在信用证中故意将受益人名称、地址、装运船、地址、有效期限等字打错。这些小瑕疵很可能就成为开证行拒付的理由,进口商规定要求不易获得的单据的信用由某特定人签字,或注明货物配船部位或装在船舱内的货柜提单、或明确要求FOB可CFR条件下凭保险公司回执申请议付,这些对作为受益人的卖方来说根本无法履行或非卖方所能控制贸易;又如进口商窃取其他银行已印好的空白格式的信用证、伪造信用证,或已倒闭、濒临破产的银行的职员恶意串通开出信用证等寄给出口商,若未察觉出口商将导致货款两空的损失:再如国外的一些进口商常利用我方公司急于出口的心理,以有利的价格条件为诱饵,致使我方对合同其他条款疏于防范,甚至以此要求我方预付履约保证金或开证押金。4、信用证软条款中所附的“条件”与买卖行为相矛盾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支付方式,是作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顺利履行而产生的一种单证交易,因此信用证的条款和内容应与买卖合同的约定保持一致,信用证中所附的条件,不得与信用证交易的主要内容相矛盾。 如货物买卖合同中买卖双方当事人约定“货物允许分批装运但不得转运”,但在信用证中却规定“允许分批装运和转运”。显然,信用证中所附的条款与货物买卖合同中的规定是不符的。倘若受益人在审证的时候稍不注意,则将遭受严重的损失。三、如何防范和化解软条款信用证可能带来的风险信用证的软条款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它是依靠其生效方式中隐藏的危险性条款,使出口商陷入申请人(买方)设置的“陷阱”,它比假冒信用证和伪造信用证诈骗更难识别。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通行的一种结算方式,因此国际商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对跟单信用证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有关业务和术语作了统一的解释并制定统一的信用证格式和条款 。同时,对日益猖獗的软条款诈骗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加强风险防范。作为出口商在从事出口贸易时应加强对信用证条款得审核,以防止和避免出口企业遭受信用证软条款带来的损失,维护信用证作为国际货物买卖重要支付方式的地位。(一)国际商会对信用证软条款的防范措施1、统一信用证的格式和条款国际商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信用证格式的标准化,1951年以159号出版物公布了信用证标准格式。此后,又于1970年重新制订,以268号出版物公布,并定名为跟单信用证开证格式。1979年,国际商会再次以323号出版物公布了新型的标准格式,1984年又有所修订。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新的运输方式和通讯方式的出现,以及使用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国际商会多次对其作了修订,2006年10月25日,国际商会又对1993年5目公布UCP500,进行修改,称为2007年版本UCP600,并于2007年7月1日实施。虽然目前国际信用证实践中尚未接受国际商会推荐的标准格式,但是基于目前银行国际备用信用证(StandbyLC)业务中所采用的格式已经高度统一的事实,相信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努力,在不远的将来在国际信用证业务中采取统一的信用证格式和条款,应该是可以翘首企盼的。届时,将大大减少和消除软条款现象。2、信用证条款应平衡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现行的UCP500号规定的信用证对于卖方的权益保护比较充分,而对于买方的保护则不够,主要是买方在开出信用证后,在卖方获得支付之前,无法了解货物的实际情况。有时即使是很快发现卖方欺诈,但已无力回天。这种权利义务的倾斜使得买方试图寻求有利于保护自己交易安全的措施,从而为信用证“软条款”的产生提供了动因。所以信用证制度和条款应该给予买方一个合理的机会,使其在付款之前知道货物的真实情况,使买卖双方的利益得到均衡。(二)外贸公司和银行在从事出口贸易时也应加强防范措施1、做好交易前的资信调查,慎重选择贸易伙伴外贸企业在寻找贸易伙伴和贸易机会时应尽可能通过正式途径(如参加广交会和实地考察)来接触和了解客户,建立客户的信息档案,定期或不定期地分析客户资信情况。在交易前,应通过一些具有独立性的调查机构仔细审查客户的基本情况,选择资信良好的客户作为自己的贸易伙伴。在签订合同前,应设法委托有关咨询机构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尽可能大地避免信用证软条款潜在的风险,以免错选贸易伙伴,自食苦果。2、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素质,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日趋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对业务人员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贸易做法也越来越灵活多变,复合型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出口企业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外商企业应大力培养复合型的业务人员,除了要求业务员有良好的语言基础,熟悉贸易往来,精通进出口的贸易结算外,还应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了解国际贸易的有关法律法规。这样我国的出口企业才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加强银贸双方合作,审查信用证本身的有效性根据统一惯例第8条的规定,通知行应合理谨慎地核验所通知的信用证表面的真实性。因此,通知行有责任鉴别所通知信用证的真伪。当通知行开立信用证时,应认真核对其印签是否相符,大额来证还应要求 开证行加押证实。当收到电开信用证或修改证书后,应认真核对密押以防假冒和伪造,确保来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开证行的 可靠性。一经发现来证含有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中的软条款 或陷阱条款及其它不利条款,必须迅速地与客商联系修改信用证或采取相应 的防范措施。作为受益人,出口企业应与银行密切配合,在印押核符之前,绝对不能放弃对货物的控制,不能装船出运。此外,卖方还可以要求买方或开证行请其他自己较为熟悉或资信好的银行对信用证加具保兑。4、重视出口合同条款的拟订信用证条款往往是根据国际贸易合同条款开出的,如果合同条款对有关信用证项下的条款中明确规定应提交的各项单据、信用证的开证时间、有效期、开证行,对提交的提单、保险单、检验证书等规定得周密详细、无懈可击,则出现信用证软条款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减少。反之,如果合同本身就不明确,出现了信用证软条款时就不能有理有据地要求修改,甚至还可能被开证申请人指责为拒不履行合同。因此,作为出口商在订立合同时,务必要认真反复审核信用证和合同规定的内容,以免掉入进口商设置的“软条款”的陷阱中,蒙受损失。5、加强信用证的审查出口方在收到信用证后,必须在审证环节严格把关,及时、细致、谨慎、逐条逐句审核信用证的每一条款、每一细节、甚至每一单词和字母,发现与合同不符条款,应立即电请开证申请人修改,同时规定开证申请人修改或提出其他保证的最后期限,并说明由此引起的时间延误应通过开证申请人延长信用证有效期加以弥补;如装运期过短的,要求展期;我方无法办到的条款应坚决要求删除;对于模棱两可的条款要求澄清,堵塞一切漏洞,为安全、及时收汇打下扎实的基础。识别和防范信用证软条款,不仅要求业务人员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和法律知识,更要求外贸公司、银行等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维护我国出口企业的正当权益。参考文献1 陈哲.软条款中杀机暗藏 N.国际商报,2001-10-25(9).2 陈琳.常见信用证软条款的识别与防范 N.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2,(3):16-17.3 林卫红剥开“软条款信用证”的外衣 J.国际市场,200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