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聚焦点一 经纬网上点与点空间关系的确定 2011 苏州调研 下图所示为以38 N 0 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 陆半球 另一半球为 水半球 读图回答 1 2 题 1 水半球 的极点位于 A 北半球 东半球B 北半球 西半球C 南半球 东半球D 南半球 西半球 D 2011 苏州调研 下图所示为以38 N 0 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 陆半球 另一半球为 水半球 读图回答 1 2 题 2 由 陆半球 的极点 到与其关于地轴的对称点 最短的航线是 A 沿经线向正东行走B 沿纬线向正西行走C 沿经线先向正北 再向正南D 先向东北 再向东南 C 点睛 对跖点的确定 以及地球上任意两点间的最近距离的确定 思路点拨 第 1 题 陆半球 的极点与 水半球 的极点互为对跖点 由 陆半球 的极点 38 N 0 可知 水半球 的极点为 38 S 180 该点位于南半球 西半球 第 2 题 由两点的位置可知 两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 且都在北纬度 其劣弧为通过北极点的部分 规律技巧总结 1 关于对称点 首先要搞清对称的中心是什么 是过地心对称的对称点 还是关于地轴对称的对称点 如果是关于地心对称的对称点 即对跖点 则其纬度数相同 南北纬相反 如果是关于地轴对称的点 则其纬度相同 不论上面何种对称 其经度数之和都是180 东西经相反 规律技巧总结 2 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为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 判断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首先要判断经过两点的大圆是什么 然后再确定哪里是其劣弧 由于所有的经线均在两极相交 因此相邻经线的间隔在赤道最大 由赤道向两极渐渐缩小 所以赤道是唯一属于大圆的纬线 而所有正相对的经线组成的均是大圆 地球上所有大圆上的弧度相差1度 距离相差111千米 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航向判别方法如下 变式训练1 运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上的位置和方向 根据已有知识 回答 1 2 题 1 咸蛋超人住在 30 S 59 W 有一天他想去拜访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 并决定 遁地 前去 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 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 当他钻出地球另一端时 最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A 变式训练1 运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上的位置和方向 根据已有知识 回答 1 2 题 2 从甲地 70 N 80 E 到乙地 70 N 150 E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 最近的走法是 A 一直向正东走B 先向东南 再向东北C 先向东北 再向东南D 一直向东北走 C 解析 1 依据题意 另一地点为对跖点 30 N 121 E 在我国浙江省境内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竹类植物资源丰富 B C D反映的是热带和亚寒带景观等 2 可用图解法解此题 根据题意作右图 过甲乙两地画出地球球面上的大圆 大圆与115 E 80 E与150 E中间的经线 交于A点 判断劣弧甲 A 乙的走向即可作出选择 先向东北 后向东南 聚焦点二 比例尺的应用 2011 扬州模拟 读我国两岛屿略图 回答 1 3 题 1 甲图中 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约是 A 230千米B 100千米C 270千米D 200千米 B 2011 扬州模拟 读我国两岛屿略图 回答 1 3 题 2 关于甲 乙两图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甲图所示岛屿面积比乙图大B 甲位于乙的西南方向C 甲图比例尺比乙图大D 甲图描述的地理事物比乙图更详细 A 2011 扬州模拟 读我国两岛屿略图 回答 1 3 题 3 在学生绘制的乙图东北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 地形起伏不明显 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 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 比例尺不变 适当扩大图幅B 水平比例尺不变 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 比例尺不变 适当缩小图幅D 垂直比例尺不变 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B 点睛 相同图幅 比例尺大小与实地面积成反比 垂直比例尺大小决定了纵坐标的大小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 应用及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和作用 1 依据甲图信息判断 两城市距离约是图中两纬线间距离的一半多 2 通过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判断 甲图岛屿是台湾岛 乙图岛屿是海南岛 台湾岛是我国最大岛屿 由两岛屿图上面积可判断 甲图比例尺小 乙图比例尺大 乙图描述的地理事物比甲图更详细 根据经纬度判断甲位于乙的东北方向 3 地形剖面图的作用是反映某条剖面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 一般画地形剖面图时 水平比例尺与原地形图相同 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以能够表示出剖面线上的最高和最低值为根据 垂直比例尺越大 纵坐标越长 反映的起伏状况越明显 规律技巧总结 1 利用公式法 在带有比例尺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比较坡度大小 由公式 坡度 等高距 实际距离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可推导出 坡度 等高距 比例尺 图上距离 由此可进行如下坡度计算 比较 1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距和比例尺都相同 坡度大小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图上距离成反比 即与等高线疏密有关 一般等高线越密 坡度就越大 2 在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上比较时 可由公式估算而得 如下面两幅图坡度大小的比较 甲图 等高距为200米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 图上距离 设为a 比例尺为1 10000 坡度可表示为 坡度 200 1 10000 a 1 50a乙图 等高距为50米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约为0 5a 比例尺为1 40000 坡度可表示为 坡度 50 1 40000 0 5a 1 400a由此可得知 甲图的坡度大于乙图 规律技巧总结 2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绘制地形剖面图时 需要首先确定水平比例尺与垂直比例尺 水平比例尺一般采用与原图相同的比例尺 而垂直比例尺的选择则需要根据试题要求 垂直高差和等高距的大小确定 一般大于水平比例尺 原则上以能够鲜明地表达地势的起伏状态为准 1 在横坐标轴上确定水平基线 一般与剖面线一致 与水平比例尺 一般与水平比例尺相同 2 结合纵坐标轴确定垂直方向的高度差 一般与等高距相同 与垂直方向的比例尺 一般大于水平比例尺 3 点出剖面基线与等高线的交点 图中1 15点 并引垂线至相应高度 用平滑曲线连接 即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如右图 变式训练2 甲 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 读图完成 1 3 题 1 甲 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 80mB 110mC 170mD 220m B 变式训练2 甲 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 读图完成 1 3 题 2 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 道路 为直线B 道路 经过甲 乙两地间的最高点C 道路 最长D 道路 和 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D 变式训练2 甲 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 读图完成 1 3 题 3 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 最适合行车的是 A 道路 B 道路 C 道路 和 D 道路 和 B 解析 1 考查学生判读地形剖面图 定点 定线能力 由题目文字表述可知甲 乙两地有三条道路相连 故三条道路的起止点应该是甲 乙两地 读图可知三条道路的起止点海拔分别为150m和260m 故其高差为260 150 110 m 2 使用大型运输车运输重型机械设备 应尽量选择坡度小的道路 以保证运输安全 读图可知道路 在三条道路中是起伏最小的 解析 3 本题考查地形图与剖面图的关系 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与调动知识的能力 读图可知 剖面线表示甲 乙两地间的距离最远 所以对应的地图上 道路 不可能为直线 道路 没有经过图中甲 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道路 的水平距离最短 道路 与道路 右端坡度大致相同 所以道路 与道路 这一部分路段可能重合 聚焦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2011 江苏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1 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A 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B 低坡度最陡C 地分布有茶园D 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C 2011 江苏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2 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A 450米B 500米C 550米D 600米 A 点睛 等高线分布状况判断地势高低 坡度陡缓 思路点拨 第 1 题 河流是由地势高处向低处流动 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定 处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处等高线稀疏 坡度较缓 处位位于瀑布上方 不是观瀑布最佳位置 图示 区域位于30 N以南山地的阳坡 所以可能有茶园分布 故C项正确 第 2 题 考察线路共穿越了4条高度不同的等高线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为100m 按照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 4 1 100 H 4 1 100 可以确定考察路线的高差介于300m到500m之间 只有A项在此数值范围内 规律技巧总结 1 凸高为谷 凸低为脊 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 凸向低处为山脊 山谷一般为集水线 山脊一般为分水线 2 坡度陡缓判断 1 同一幅等高线图中 等高线愈稠密 坡度愈陡 等高线愈稀疏 坡度愈缓 规律技巧总结 2 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中 如果判断坡度陡缓 则需要观察比较比例尺 等高距的差别 要看相对高度与实际水平距离的比值 比值大 则坡度陡 反之 则坡度缓 3 如果同一幅图中 等高线高处密集 低处稀疏 称为凹坡 这种坡在高处可以通视山麓 如果等高线高处稀疏 低处密集 称为凸坡 这种坡在高处不能看到山麓 变式训练1 2011 无锡模拟 读某区域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是 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是 解析 河流受地势影响 总是由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 从图中河流所经过的等高线数值及指向标 很明显可判断出河流流向 向西 向东 变式训练1 2011 无锡模拟 读某区域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2 现两河流之间开挖了一条运河 为什么没有选择在两河距离最短的甲 乙之间 解析 开挖运河既要考虑距离远近 又要考虑地势状况 甲乙之间有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地 开挖运河工程量较大 变式训练1 2011 无锡模拟 读某区域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2 现两河流之间开挖了一条运河 为什么没有选择在两河距离最短的甲 乙之间 答案 甲 乙之间距离较短 但等高线较密 地形起伏大 工程艰巨 不利于开挖运河 变式训练1 2011 无锡模拟 读某区域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3 现甲 丙之间需修建一条公路 请在图中用线条画出选线位置 解析 选择地势较平坦处修建公路较好 同时还要考虑线路的长度 答案 图略 沿两条600米等高线中间 变式训练1 2011 无锡模拟 读某区域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4 若该地区位于51 N 8 6 W附近 试分析图中两河流的航运条件 解析 若该地区位于51 N 8 6 W附近 地处英国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则由于全年降水均匀而河水水量较稳定 丰富 且无结冰期 利于通航 图中显示两条河流发源于山地 但中下游地区地势较平坦而水流平稳 利于航运 变式训练1 2011 无锡模拟 读某区域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4 若该地区位于51 N 8 6 W附近 试分析图中两河流的航运条件 答案 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水量丰富 无结冰期 中下游流经地区地形相对平坦 水流平稳 航运便利 变式训练1 2011 无锡模拟 读某区域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5 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点 解析 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 地势起伏大 最高海拔高度800米以上 最低海拔高度400米以下 答案 地形以山地为主 山谷相间 地势起伏大 聚焦点二 常见等值线图的判读判读等值线图 需要 五读一分析 即读数值范围和极值 读延伸方向 读疏密程度 读弯曲方向 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 分析成因 如下表 2011 福建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 1 3 题 1 此时 地的盛行风向为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 2 与 地相比 地 A 气温年较差较小B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C 昼长年变化较小D 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3 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A 1月B 2月C 7月D 8月 A C D 点睛 气压差异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思路点拨 第 1 题 根据图中海陆轮廓形状可知该区域为北极地区 读图可知 地西侧气压高于东侧 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 即可知 地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第 2 题 与 地相比 地纬度高 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昼长年变化较大 气温年较差较大 地位于90 E附近 向东离180 近 地位于90 W附近 向东离180 远 所以 地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第 3 题 从图中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可知 地位于亚欧大陆 在亚欧大陆内部出现高压中心 则为北半球冬季 又由于虚线为晨昏线 且与70 N相切 即可推出太阳直射在20 S 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23 26 S 则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1月 规律技巧总结 一 等值线图的共性特征1 同线等值 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 同图等距 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 也可以按变化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 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 3 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 但可重合 如陡崖 规律技巧总结 4 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 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 5 等值线密集处 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大 等值线稀疏处 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小 6 等值线平直表示该区域与相邻区域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少 等值线弯曲反映出影响该地理事物的因素较多 等值线弯曲度越大 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梯度越大 规律技巧总结 二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1 读等值线图的名称 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 即明确是等高线 等压线 等温线 等降水量线 等深线 等盐度线 等人口密度线 等震线 等时线 等潜水位线 等太阳高度线等 2 看等值线的间距和疏密情况 如等高距一定时 等高线越密则坡度越陡 水流越急 同一幅图中 等压线越密的地方 风越大 规律技巧总结 3 看等值线的延伸方向 如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 与等高线垂直的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 是水流方向 4 看等值线的闭合和递变情况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还有闭合的等值线 判断时要遵循 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规律确定其数值 5 看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 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示悬崖 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存在着台风 规律技巧总结 6 看等值线的弯曲状况 确定弯曲方向是向高值还是向低值 一般采用垂线法和切线法进行判断 垂线法 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 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 若箭头向中心辐合 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比为低值区 若箭头向外围辐散 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比为高值区 切线法 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 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 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 则为低值区 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 则为高值区 变式训练2 2011 徐州模拟 读下图 完成 1 3 题 1 图示时间 下列城市风力最大的是 A 乌鲁木齐B 沈阳C 广州D 武汉 C 变式训练2 2011 徐州模拟 读下图 完成 1 3 题 2 此时 A 太原位于高压区内 天气晴朗 气温较低B 沈阳处在暖锋控制下 大风 升温C 海口受来自海洋气流影响 为阴雨天气D 武汉因受低气压控制 气温低 A 变式训练2 2011 徐州模拟 读下图 完成 1 3 题 3 关于 四地点风向的判断 正确的是 A 的风向相反B 的风向相近C 吹西北风D 吹西北风 B 解析 第 1 题 由图可知 广州市附近等压线较其他城市密集 风力最大 第 2 题 此时 太原位于高压区内 盛行下沉气流 天气晴朗 气温较低 沈阳位于冷锋锋后 受单一冷气团控制 气温下降 海口 武汉均位于高气压区 天气晴朗 第 3 题 图中 吹西北风 均吹东北风 吹偏西风 聚焦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 影响地球自转与公转速度的因素 1 纬度影响自转的线速度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极点没有线速度 这是因为纬线圈由赤道向南北递减 2 海拔高度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同一纬度上 海拔越高 线速度越大 海拔越低 线速度越小 3 距离太阳的远近 影响地球公转的速度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 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物体 单位时间里扫过的面积相等 如图中各阴影部分面积相等 由于日地距离SE SA 因此 单位时间里扫过的角度和角度对应的弧长各不相同 近日点附近对应的角度和弧长较大 远日点附近对应的角度和弧长较小 故公转角速度 近日点 远日点 公转线速度 近日点 远日点 受地球公转速度这种变化的影响 北半球夏半年长 冬半年短 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极昼天数 2 有关昼与夜的问题 1 晨昏线的判断 无论在什么图上 都要将地球自转方向与昼夜更替顺序作为判断晨线或昏线的依据 即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是进入白天还是进入黑夜 2 日出 日落与昼夜的长度 昼长 24 夜长 昼长 12 日出 2 昼长 日落 12 2 要特别注意 昼长的中间是12时 12时是白昼的平分点 日出的时间一定早于12时 日落的时间一定晚于12时 3 晨昏线上的时间判断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6点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18点 平分晨半球和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分别是12时和0时 3 地方时 区时和日界线的概念 1 地方时 根据一天中太阳的位置确定的时间 同一经线的地方时相同 东边经线的地方时早于西边经线的地方时 2 区时 国际上统一划分24个时间区域 每个区域统一使用的时间即为区时 区时统一使用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3 日界线 地球上日期的界线有 自然日界线 和 人为日界线 两条 自然日界线 是指半夜 0时 所在的经线 这条线是移动的 人为日界线 即 国际日期变更线 大致和180 经线重合 2011 江苏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 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 1 2 题 1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B 2011 江苏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 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 1 2 题 2 若 地为北京 则此时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C 点睛 日出日落时间判断昼夜长短思路点拨 第 1 题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出 三地在当日的昼长分别为14小时 11小时22分 13小时8分 在次日的昼长分别为14小时4分 11小时20分 13小时10分 根据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距越大的原理 可知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是 第 2 题 若 地为北京 地在当日的昼长13小时8分 次日昼长13小时10分 北京昼长夜短 且昼变长 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不是最小 规律技巧总结 1 判断两条日期分界线的方法 如下图 在日期较早的那段弧中 6月22日 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因是北半球 所以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箭头指向的那条经线为180 如NA 另一条经线就是时间为0点的那条经线 如NB 规律技巧总结 2 确定地球上不同日期的范围 若全球日期相同 则180 经线与0时或24时经线重合 此时太阳直射在0 经线上 除此以外的每一时刻地球上都同时具有两个日期 两个不同日期的判定方法是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 从0时所在经线至180 经线的范围为早一天的区域 其余为晚一天的范围 规律技巧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从已知点向东西两侧找日界线 两条日界线之间属于同一日期 由下图知 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60 W向东至180 跨240个经度 占全球的2 3 变式训练1 读下图 完成 1 3 题 1 若EF为赤道 P点出现极昼现象 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A 0 20 NB 0 20 SC 20 N 23 26 ND 20 S 23 26 S C 变式训练1 读下图 完成 1 3 题 2 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PQ为地轴 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 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 北温带范围变小C 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 悉尼 约34 S 夏季昼变长 A 变式训练1 读下图 完成 1 3 题 3 若O为北极点 H 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 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A 5月23日8时B 6月22日18时C 11月23日6时D 12月22日18时 D 解析 第 1 题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P点位于北半球 其纬度数应为70 N 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 根据极昼圈变化规律可知 该点位于极昼圈上或极昼圈以内 得出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 N 23 26 N 第 2 题 由图中信息不难得出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 黄赤交角 为20 当黄赤交角变小时 地球上温带的范围将变大 B选项错误 黄赤交角变小时 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 所以C选项错误 黄赤交角变小时 北半球冬季昼长变长 南半球夏季昼长变短 位于北半球的福州冬季因太阳照射时间增加均温升高 第 3 题 因O为北极点 从北极上空俯视时 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E点的时刻比H点 P点的时刻早 由题意 H 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 可知 HP之间的中心点的地方时是0时或12时 若HP中心点的地方时是0时 北半球应为昼长夜短 E点的地方时应为6时 若HP中心点的地方时为12时 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点出现极夜 E点日期应为12月22日的18时 聚焦点二 地球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与规律1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春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 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1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6月22日达最大值 12月22日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其以南 6月22日达最小值 12月22日达最大值 2 南北回归线之间 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 赤道以北地区12月22日达最小值 赤道以南地区6月22日达最小值 3 南北回归线上 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 3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2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011 四川 下图为经纬网图 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 AB为晨昏线的一段 此刻 北京处于白昼 近期 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据题设条件回答 1 2 题 1 此刻 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A 圣保罗B 华盛顿C 开普敦D 莫斯科 B 2011 四川 下图为经纬网图 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 AB为晨昏线的一段 此刻 北京处于白昼 近期 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据题设条件回答 1 2 题 2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该日 大约在7月中旬B 该日 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C 该季节 正值尼罗河枯水期D 该季节 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长 D 点睛 地方时0点经线到国际日期变更线之间为新日期区 思路点拨 第 1 题 观察图中经纬度 可判断图中120 经线为120 E 根据题意 A点为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切点 其地方时为0点或12点 因 此刻 北京处于白昼 可判断120 E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 0点经线是60 W 即60 W经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将全球分为两个日期 其中 60 W经线向东到国际日期变更线之间的日期与北京日期相同 60 W经线向西到国际日期变更线之间的日期与北京日期不同 因此答案选B 第 2 题 根据上题分析 图中晨昏线为昏线 南纬68 及其以南地区全部出现极夜现象 再根据题意 近期 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说明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 且昼在变长 可判断该日处于6月22日到9月23日之间 又因为南纬68 及其以南地区全部出现极夜现象 该日太阳直射北纬22度 根据太阳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护士中级面试技巧及护理实操模拟题答案全攻略
- 2025年化工工艺专业基础与炼油装置操作实践模拟题集
- 2025年仓库安全员招聘面试题库从基础到进阶
- 2025年炼油装置中级操作工面试题集与答案解析
- 2025年水资源保护与生态流量管理实战手册与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销售代表初级面试模拟题及答案全收录
- 电剪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财务管理主管竞聘面试题集与答案
- 2025年仓库设备维护与操作笔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烹饪技艺初级考核试题集
- 实战能力评估模型-洞察及研究
- 超声引导髂筋膜阻滞技术
- 以童心为笔:基于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的小学校园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 数字经济与市场结构-洞察及研究
- DB42T 1496-2019 公路边坡监测技术规程
- 学校餐厅试吃活动方案
- 山水项目管护方案(3篇)
- 医院直播策划活动方案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正念冥想应用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学校清单制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