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谈师生亲和力的建立探讨农村中学“留守生”的教育问题武汉市江夏区湖泗中学 余辉映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的舞台,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了解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最能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和亲和力。初中教师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有个性的活生生的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严重制约着教育的效果。教师的亲和力在课堂上与课堂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论述了什么是教师亲和力,以及怎样在中学课堂教学上或平时教育教学中提高教师的亲和力, 把关爱的焦点放在留守儿童上, 体现了教师个人人格魅力,对于解决当前广大农村留守儿童不好“教”、难“教”的教育问题以及其可能导致的社会问题,从而维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有重大的意义。关键词 亲和力 初中教师 留守儿童 算起来,时至今日,我已在江夏区的一个很偏僻的乡村中学度过了我工作生涯的黄金时期。十几年来,我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到高一级学府深造,我也从一个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十二岁孩子的母亲,可是,我也痛心地目睹了越来越不好管教的学生虚度时光浪费青春的画面。于是,我就在不断地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又该怎么解决呢? 早在六年前, 笔者2004年在成才杂志第五期上与一位同仁发表过一篇署名为“谈师生亲和力的建立”的文章, 我们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谈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亲和力的建立,当时也引起了不少同行的关注。面对差不多一届不如一届的学生,我感到有必要再来探讨师生亲和力这个问题了。那么什么是教师的亲和力呢?所谓“亲和力”,现代汉语中是这样解释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亲和力最早是属于化学领域的一个概念,是特指一种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的关联特性,有机化学中的所谓亲和力,是指微粒间相互结合或吸引的能力,比如我们说:油酸分子和水分子有很强的亲和力,亲和力在此处就是溶解的意思。但现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人际关系领域,某人对另外一人具有的友好表示,通常就形容这个人具有亲和力。有句话叫:力在则聚,力亡则散!有亲和力的双方就是有共同力量表示的双方,这种友好表示,使得双方合作在一起,有一种合作的意识和趋向意识。有亲和力是促成合作的起因,只有具有了合作意向,才会使双方结合在一起共同合作。5月23日,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在郑州召开,从政府层面上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留守儿童”被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有近2000万人,且呈增长的趋势。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有关人士呼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最终演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话题,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近日对北京、深圳、广州、河南、四川、湖北等省市的670位公众进行了调查。抽样中,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比例为64。调查得出的4个主要结论显现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其一是,夫妻双方都在外的务工人员较多,儿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根据收集的数据显示,57.2%的被访者是夫妻双方在外打工,35.7%是丈夫在外、妻子留在农村。被访者中,近一半将孩子留在农村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其二是,留守儿童的性格、心理等因与父母缺乏交流发生不良变化。被访的父母中,60%半个月或一个月和孩子联系一次,10%平时很少联系,只在过年过节时回家看看。造成的结果是,孩子变得不爱说话,性格孤僻。有的孩子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经常惹事。其三是,农村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被访的儿童中,57.1%不想让父母出去,希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57.2%认为住在一起的亲戚没有父母对自己好。孩子多数认为所谓的监护人对自己的约束较少,对自己的教育也少,遇到问题多半自己解决。其四是,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状况没有引起在外父母的重视。“在外打工,最担心孩子什么?”只有17.1%担心孩子不学好、干坏事。曾有学者通过比照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发现,留守儿童留下的最大问题还是教育。分析中说,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状况良好,但初中教育问题明显。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就大幅度下降了,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这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严重不相符合的。有关人士呼吁,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家长、学校、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湖南一学校走在了前列。去年秋季开学,湖南省新宁县白沙中学将“代管家长”制写入教学计划。学校规定:班主任为“留守孩子”的代管责任人,教师和“留守孩子”结对,义务“代管”;学校每周末进行一次检查或抽查;对表现突出的“代管家长”进行表彰,对进步较快的“留守孩子”给予奖励。当时,学校270多名农村“留守孩子”都有了代管家长。第二学期,白沙镇中心学校及时推广了白沙中学的经验,在全镇掀起了中、小学教师“伸出一只热情手,牵着留守孩子走”的代管家长活动。与湖南新宁县白沙镇千里相距的河南省商城县三里坪乡,正在探讨另一种方式来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除了发动学校老师结对子,还注重留守儿童的亲戚对其的关怀。”三里坪乡党委书记蒋曰恒6月11日接受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采访时说。“孩子的成长需要全方位的介入,父母不能完全缺位。”河南财经学院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周正教授说。他说,儿童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这种共同生活能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提供比较理想的环境。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至少一方恰恰不能与这些儿童共同生活,这给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知识学习、性格培养等带来了种种不利的影响。周正建议,在外务工的家长们不能忘掉孩子,最好以电话或书信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从而保证“留守儿童”的在学业、生活等个人成长方面的完善。失败、人格不完善等各种问题。以上对“留守儿童”做了一个定义,同时列举了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也介绍了一些监护和管理留守儿童的好的做法, 我们作为老师, 差不多每天要与留守儿童打交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有效。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该如何练就自己的亲和力,如何发挥亲和力在管教留守儿童中的作用。教育界传承着: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规律。在现实教学中,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费劲。教与学是教学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究其原因之一是师生的亲和力差。其主要表现是:教师叹气说:“学生不学习”,学生无奈的说:“我实在接受不了教师讲的”。 从教学过程看,亲和力可演化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两者间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相互作用的能力。亲和力低的学生一般表现为对上课不感兴趣,不注意听讲,爱做小动作,容易开小差等。亲和力低的教师只管讲自己的,板书一板又一板,对学生的课堂反应熟视无睹。从教育发展观看,亲和力低的师生没有对自己很好的定位,这是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的表现。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自己的亲和力呢?一、 用爱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爱是亲和力无穷的源泉。教育就是爱心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要象对待荷尖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教育的爱是什么?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心灵,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教育。特级教师孙维刚教育的成功,可以归纳为一个字,那就是“爱”。当他因病不能上课而住院,他要求住在一家离学校很近的医院,原因就是他能依窗看见他心爱的学生能看见学生做操的身影;就在辅导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大赛时,不幸便血,他也没有吱声,继续辅导;当他刚做完手术还没有愈好,就登上了他留恋的讲台。套用一句话说,就是“他心里装着学生,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用伟大的爱,塑造了一座晶莹的师德丰碑。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师的亲和力实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真理的追求。教育应该是一个播撒爱的事业,教师应该是一个爱的使者。教师爱学生就要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教育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有位教育家曾说,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造就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教育家夏丏尊曾有个比较形象的比喻,他说:“学校是个池,学生是鱼,而是爱则是水。若无师爱,那么,无水之池,无水之鱼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爱学生,是一种泛爱,要爱所有的学生,不把爱只撒给那些学习成绩好而又规规矩矩的学生。特别是更要宽容那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而又容易犯错误的学生, 关爱那些留守学生。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正常现象,教师要正确地对待。列宁曾说:“青少年犯错误,是连上帝都能原谅的。” “教师的每一次尊重与宽容,都会使学生终身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让我们的孩子每天都抬起头来做人。”(苏霍姆林斯基语)正如绿色教育创造者河南省济源市高级中学陈立红老师在她的著作打开心灵的窗户中指出:“那怕天下人都看不起我的学生,我也要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爱有千千万,但无条件的爱却不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因而,教师对学生的爱也应该是无条件的。爱一个人,首先要做到尊重和有原则的宽容。受人尊重是做人的起码要求,有原则的宽容既显个性不失自己又不伤别人,给彼此创造一个共同生活的天地。有些家长和教师没有意识到孩子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有尊严、有思想、有需求,有,更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从不断犯错误到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孩子的错误总是嗤之一鼻,狠狠批斗殊不知谁能违背常人成长的规律。美国一位教育界资深人士说:“教室就是出错误的地方,学生不犯错误是可怕的事情。”可是我们的教育者苛刻的要求学生做的尽善尽美,稍不合意,轻而训斥,重则请家长来联手攻击。实际上,这样做无疑给学生雪上加霜,不仅没有扶助学生改正错误幼芽的成长,而且无情的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击垮了他们要战胜自我的意志,从此,随波逐流。托尔斯泰曾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一个完美的教师既会尊重学生,又会有原则的宽容。现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三块糖”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在学生出错后,应化往日的暴风骤雨,为今日的和风细雨,真诚的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之所在,共同商讨改正错误和坏习惯的办法。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受人尊重,被人重视的人。因此,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学生的错误,又要以聪慧的头脑指导学生改正错误,战胜自我,完善自我。教师只有用无私的爱使学生从错误中走出来,从失败中爬起来,向人生理想的彼岸奋力前行。我有个学生, 她英语成绩不错, 悟性很高, 八年级开学初, 我便点名让她当我的英语课代表, 她对英语的兴趣更足了。 可是不久我发现她只是在我的英语课上才认真听讲, 到了后来,她连她最喜爱的英语课也不听了。我感到很奇怪, 也很伤心, 她可是我的得意门生哪! 我决定找她谈一谈。 原来, 她的爸爸妈妈几年前就离婚了,她被判给了爸爸,可是她爸爸却常年在外打工, 好几年不回家, 她实际上是跟爷爷在过, 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 她爸以前还很在意女儿的感受, 现在因为有了喜欢的人, 态度就不同以往了,一年才寄了一千块钱给她, 她有好几次跟我谈的时候直哭, 她感觉爸爸妈妈好象都不要她了, 所以她还说想离家出走, 或者出去打工自己养活自己。 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 我发现她很不会照顾自己, 一般人还穿着毛衣的时候她居然只穿一件短袖T恤, 脚上夹着一双拖鞋, 还没有穿袜子, 我心痛极了, 连忙把她叫到办公室里细心而耐心地劝说她, 教导她, 还把自己身上的外套脱下来给她穿上。 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后, 我在平时更加关心她了, 从生活习惯待人接物学习方法等各方面教育她, 帮助她, 终于, 我看到了她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上课也开始认真听讲了。就是像这样,我把父母对子女的爱转移到了学生身上, 父母对子女的爱这种爱不需要遮掩而是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它以发展学生为己任,又超越家庭教育,也不失民主、尊重、耐心、包容,学生能感觉到这种爱的亲切、贴心、融洽;又像是朋友之间的关爱,师生之间可以坦诚相对,以心换心似的交流,这时彼此心理差距可以缩小到最小化,师生之间可以相互走近对方,了解到学生的最近需要,帮助解决最近矛盾与困惑,让学生把你看成是一个大哥哥或大姐姐或者就是妈妈爸爸。 教师若你把这种情感运用得好,学生就乐于接纳你,教育对双方来说都是其乐陶陶的事,教育就要追求这种境界的师生关系,彼此间的接触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与沉重,这就是修炼亲和力所达到的的最佳境界。二、用真诚的微笑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笑容是亲和力的最好体现,如教师能带着微笑走进课堂,站在讲台上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班的每一位学生, 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 那么学生们就会带着轻松的心情进入课堂的学习,那么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 事实证明的确是这样,而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我也会毫无笑容的进入课堂,而往往这样的课下来我就会发现,不仅学生们也会面无笑容,而且他们还会分外的紧张甚至惶恐,在这样紧张又窒息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又怎能轻松的学习,怎能有活跃的思维表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呢? 可见在课堂上常常笑对学生,有利于建立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不仅如此,常常笑对学生还更有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所谓平等也就是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而不居高临下,师道尊严。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沟通,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 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玛丽正在收拾家务,有人敲门。 打开门,玛丽惊住了,一个持刀的男子正恶狠狠地盯着自己。抢劫!她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但她没有慌乱,灵机一动,微笑着说:“您好,是推销菜刀的吧?我正需要一把呢!”说着把男人让进了屋,接着说:“您的样子很像我过去的一位朋友呢!看到您真高兴。您想要喝点什么?咖啡还是茶?”歹徒不好意思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谢谢!”说了几句话。最后,玛丽真的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刀。那男人拿了钱要走,临出门时说:“小姐,您改变了我的一生!”玛丽用真诚的微笑既保全了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又促使持刀抢劫者改变了做人的方式和信条,挽求了他一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微笑是人类交流的最有效的语言。 教师带着真诚的微笑走进课堂,能使学生既感到亲切,又得到放松,给学生以勇气、信任和宽容。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教与学,师生思维的火花就会不断迸发,从而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因此,教师在上课前既要准备好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案和教案,更要准备好一个阳光灿烂的心情和一个平和的微笑。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喜欢这位教师,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协作完成教学任务。今天,我想对同仁们说:“微笑是培养师生间亲和力的润滑剂,千万别吝啬了。”三、用得体的身体语言温暖“留守儿童”。教学是一门多种要素有机结合的综合艺术。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外,还要充分发挥身体器管功能,如一个善解人意的眼神,一个轻抚头部的手势,一个精神拌擞的站姿,一个俯身亲切的询问,一个真诚的微笑等,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父母般温暖的你。学生在如沐春风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耕耘自己的学习园地。在广大的农村,学生家长一般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 在言语上孩子不可能受到很好的熏陶, 另外,他们有的农活多,无暇顾及对孩子的管教, 有的出去外地打工了, 更加鞭长莫及, 所以孩子们的内心缺少关爱,也更需要爱。四、用转变后的角色去抚慰“留守儿童”教师角色要转变。为适应“留守儿童”的需要,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除了应承担教育、教学工作之外,特别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监护、抚养职责,使教师成为教书育人、监护育人、抚养育人的复合型教师和父母型教师,教师要把“留守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呵护,在思想道德、生活、行为习惯上对留守孩子像父母一般监护抚养。教师对“留守儿童”给予情感抚养。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其父母长期不在家中,缺少家庭的关爱,教师和同学要适时地多关心他们,以师生之爱和同学之情弥补其爱和母爱的不足,填补其情感空白。如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沟通,防止产生逆反心理;帮助他们学会调控情绪,在实践中磨砺意志等,使教师与“留守儿童”之间像亲人一样和谐。五、用新的教育理念去服务于“留守儿童”。显然,传统的一般教育理念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贵州黔南州瓮水街道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水投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劳务派遣综合办公室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江西招收劳务派遣制工作人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河南新乡市开发公益性岗位招聘2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北大荒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社会化招聘6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东航东航股份空保管理部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福建安全环保培训课件
- 2025标准租赁协议范本:简单住宅租赁合同
- 福州市安全培训公司课件
- 服装品牌授权协议
- 《研究生入学教育》课件
- 汽车行业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打起手鼓唱起歌混声合唱简谱
- 空调安装免责协议
- QGW 201175-2019-金风陆上风力发电机组 塔架通用防腐技术规范
- 老友记第一季字幕
- 输电线路风偏计算基本方法
- 骨科概论课件
- 第5章光电成像系统
- GB/T 9117-2010带颈承插焊钢制管法兰
- GB/T 5455-2014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损毁长度、阴燃和续燃时间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