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1页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2页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3页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4页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2.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A.城市人口数较少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 3、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Aa-d-b-e Bd-b-e-a Ca-c-d-b Dc -d-b-a右图为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楼层高度距市中心距离P4在P区常形成的城市地域功能区是( )A工业区 B住宅区 C中心商务区 D高科技区5上题中的功能区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交通便利 B地租较高 C人口密集 D科技发达6影响城市楼层高度与市中心距离关系的主要因素是( )A地租高低 B建筑水平 C环境质量 D发展历史下面图甲为某城市道路网面,图乙为城市地租空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7-9题。7、该城市道路网的类型为( )A方格式B方格环行放射式C环行方射式D自由式8、图乙中,最接近图甲中道路AB段沿线地租空间变化趋势的是( )AaBbCcDd9、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图11为甲、乙、丙、丁四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四国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有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B.农用地不断扩大 C.城市化速度趋缓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11、近年来引起丁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有A.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B.社会经济的发展C.城市环境质量差 D.城市中心区的萎缩读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米),回答1213题。12、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B. 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市中心附近C. 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 D. 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13、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A. 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 附近公路干线交汇,交通便捷C. 接近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浓郁 D. 地势平坦,工厂林立读“美国19651983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单位:万)表,”回答14-15题。地区65年70年70年75年75年80年80年83年东北地区-715-1342-1486-640中北部-673-1915-1173-1062南部+656+1829+1764+1194西部+696+708+893+509114下列有关美国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70年代东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B 70年代以后,南部地区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C 80年代以后,东北部地区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D 80年代以后,迁往南部“阳光地带”的人口数量明显减少15导致美国地区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不是 ( )A地区间气候差异 B环境质量的变化 C经济收入的变化 D经济结构的调整读部分国家城市及经济发展情况比较表,据此回答1618题。国家1970年1992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人均GDP(美元)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人均GDP(美元)969131144128274677789291289156257446817623180711946772948616近20年中,上述5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 )ABCD17、可能是( )A美国B埃塞俄比亚C英国D韩国18、与、三国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 )A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比三国少C国第二、第三产业比三国落后D国人口增长率比三国低下图表示世界大城市比重的演变趋势示意图,据此回答1920题19、图示曲线可以反映大城市发展的演变规律的是 1760年 发展阶段大城市比重(%)A.大城市数量先增后降 B.大城市数量比重先增后降C.大城市用地规模会不断扩大D.大城市人口比重会持续上升20、阶段大城市数量比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交通拥挤C.居住紧张 D.社会治安混乱读某年年初人口相等的四城市的人口资料,判断回答下列2122题。 21. 这四个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应为 ( )A. B. C. D. 22. 按经济发展的规律,经济发展较好、就业水平较高的城市是 ( )A. B. C. D. 23北京的四合院建筑反映出我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A、外向性、开放性B、公共性、传统性C、内向性、封闭性D、等级性、复杂性24、右图甲、乙、丙为三个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示意图,关于这三个城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丙地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B甲地的等级最高C乙地的服务人口最多 D甲地拥有乙、丙所没有的功能25、下列有关城市规模和城市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吉林市的服务范围较长春市小B农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较四平市多C长春市与松原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 D桦甸市与四平市城市服务功能相同二、综合题26、读非洲的城市化水平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区分布来看,非洲 部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2)与城市化的高低关系最密切的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势高低和植被状况D人口分布和经济状况(3)近20年来非洲的城市人口增长率普遍高于其他各洲,试说明其原因。(4)城市化的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是 ,环境问题是 。27、读“天津市五大片安居工程分布及三环路分布状况”示意图4128。回答下列问题。 从经济因素考虑着五大片安居工程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 图4128 这些居住区大多房屋建筑面积大,设备齐全,环境条件优越。从社会因素考虑这五大片安居工程选址的原因是 。 与这些安居工程配套建设的还应有 区的布局与建设。 你认为在这五片居民区当中地价更高一些的是 居住区,试说明理由 。28、(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美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A国 年份19491954197819901992199520002002 城市人口比重 106 154 179 26.4 276 290 362 391 B国 年份17901840186019001930195019751985 城市人口比重 5 10 20 40 56 60 68 70材料二:2000年11月1日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2953亿。(1)读材料一,A国指_。(2)根据材料一,说明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城市化有什么特点? (3)1990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的年增长率是_,2000年我国的城市人口数约是_。(4)根据计算结果,谈谈城市化给我国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压力。请提出缓解这些压力的措 施。29、下图是某城市的横剖面图(图2-5),读图完成相关问题: 交通用地ABCDEF图2-5(1)在图AF中:代表中心商务区的代号是 ;代表工业区的代号是 ;代表低级住宅区代号是 ,代表高级住宅区代号是 。(2)在图例中,类用地的建筑高度与距离中心商务区的关系一般是 ,原因主要是 ;类用地多分布在高楼的底层,原因主要是 ;类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纷纷被迫向市区外缘迁移,原因主要是 30、读图41212,比较A.B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41212 A.B两图反映的是 进程,其中 图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趋势, 图趋势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A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由商业中心迁往 ,原因是 ,B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一般住在 区,一部分农村人口选择在城市边缘居住的原因是 。 A图中,郊区形成农副产品基本的主导因素是 。B图中,随城市的发展可能会产生的城市问题有: 。 。 。 参考答案1-5DCCCB 6-10 ABCCA 11-15BAACC 16-20 BDCBA 21-25BACAA26、(1)北部(2)D(3)非洲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4)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27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 满足高收入人群的需求,形成高级住宅区 商业 华苑 距市中心相对较近,紧靠三环路,交通便利,附近有绿地、水面、环境较好。28(1)中国(1分) (2)中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但速度快。 (3)098 4.69亿 (4)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多等。合理规划城市;分散大城市的职能;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对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加强宜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等。29(1)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