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眼掘进作业规程.doc_第1页
切眼掘进作业规程.doc_第2页
切眼掘进作业规程.doc_第3页
切眼掘进作业规程.doc_第4页
切眼掘进作业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页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概况概况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依据 1 第二章第二章 灾害分析灾害分析 1 第三章第三章 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2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面开采情况 2 第二节 地质构造 2 第三节 水文地质 2 第四章第四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2 第一节 施工顺序 2 第二节 矿压观测 3 第三节 支护设计 3 第四节 支护工艺及要求 4 第五章第五章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 6 第一节 施工方法 6 第二节 爆破作业 6 第三节 管路铺设 6 第四节 设备及工具配备 7 第六章第六章 生产系统生产系统 7 第一节 通风 7 第二节 压风 8 第三节 供水 8 第四节 供电 8 第五节 排水 9 第六节 运输 9 第八节 瓦斯抽放系统 9 第九节 安全监测 9 第十节 通信和信号 10 第七章第七章 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 第一节 劳动组织 10 第二节 作业循环方式 10 第三节 主要经济指标 10 第八章第八章 安全措施安全措施 11 第一节 一通三防 11 第二节 爆破 15 第三节 刷帮刷顶 16 第四节 巷道开口及岔口处理 17 第六节 支护 17 第 I 页 第七节 工程质量顶板管理 19 第八节 过断层措施 20 第九节 机电 20 第十节 运输 21 第十一节 防灭火措施 23 第九章第九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25 第十章第十章 其它其它 26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救援预案及事故案例救援预案及事故案例 26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供电设计供电设计 29 第 0 页 第一章第一章 概况概况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一 一 巷道名称巷道名称 2110821108 切眼 切眼 二 二 掘进目的及用途掘进目的及用途 为为 2110821108 综采工作面安装液压支架及回采设备 综采工作面安装液压支架及回采设备 三 三 巷道设计长度和服务年限巷道设计长度和服务年限 设计长度 设计长度 150150 米 米 服务年限 服务年限 5 5 个月 个月 四 四 巷道性质巷道性质 准备巷道 准备巷道 五 五 施工方式施工方式 采用掘进机掘进 刮板输送机配合胶带输送机运输 采用掘进机掘进 刮板输送机配合胶带输送机运输 六 六 支护方式支护方式 采用锚网梁采用锚网梁 锚索联合支护 锚索联合支护 七 七 预计开 竣工时间预计开 竣工时间 本掘进工作面自本掘进工作面自 20122012 年年 4 4 月份开工 预计月份开工 预计 20122012 年年 5 5 月份完工 月份完工 第二节第二节 依据依据 1 1 巷道设计及批准时间巷道设计及批准时间 巷道施工的依据是巷道施工的依据是 21108 21108 切眼施工设计图切眼施工设计图 批准时间为 批准时间为 20112011 年年 1111 月月 2 2 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 巷道地质资料依据是巷道地质资料依据是 21108 21108 切眼掘进地质说明书及附图切眼掘进地质说明书及附图 批准时间为 批准时间为 20122012 年年 1 1 月月 3 3 公司和矿的各项管理制度公司和矿的各项管理制度 1 1 盘江煤电 集团 公司工种操作规程盘江煤电 集团 公司工种操作规程 2 2 盘江煤电 集团 公司工种岗位责任制盘江煤电 集团 公司工种岗位责任制 3 3 盘江煤电 集团 公司安全生产其它管理制度及措施盘江煤电 集团 公司安全生产其它管理制度及措施 4 4 盘江煤电 集团 公司矿井防灭火管理规定盘江煤电 集团 公司矿井防灭火管理规定 公司安字 公司安字 2006 112006 11 号 号 5 5 盘江煤电 集团 公司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试行 盘江煤电 集团 公司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试行 6 6 山脚树矿技术管理制度山脚树矿技术管理制度 矿发 矿发 2008 31 2008 31 号 号 7 7 山脚树矿顶板管理制度山脚树矿顶板管理制度 矿发 矿发 2011 128 2011 128 号 号 8 8 山脚树矿停送电管理制度山脚树矿停送电管理制度 矿发 矿发 2010 39 2010 39 号 号 四 国家相关法律 法规四 国家相关法律 法规 1 1 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 20112011 版 版 2 2 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指南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指南 3 3 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防治水规定 4 4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第二章第二章 灾害分析灾害分析 一 瓦斯灾害一 瓦斯灾害 1 1 2110821108 切眼掘进工作面 切眼掘进工作面 1010 煤层根据煤层根据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第十一条规定及公司第十一条规定及公司 第 1 页 相关要求 该工作面处于承压区内掘进 严格按照突出危险工作面进行管理 严格执行相关要求 该工作面处于承压区内掘进 严格按照突出危险工作面进行管理 严格执行 区域区域 综合防突措施综合防突措施 先行 先行 局部防突措施局部防突措施 为辅的治理方法 执行好为辅的治理方法 执行好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的区域和工作面防突工作程序 的区域和工作面防突工作程序 2 2 巷道掘进期间 遇地质构造带时易发生瓦斯异常情况 应加强地质构造带的瓦斯管理巷道掘进期间 遇地质构造带时易发生瓦斯异常情况 应加强地质构造带的瓦斯管理 工作 工作 2 2 水害水害 2110821108 切眼上覆无采空区且无大的涌水源 工作面积水主要来源于生产用水 切眼上覆无采空区且无大的涌水源 工作面积水主要来源于生产用水 3 3 顶板灾害顶板灾害 1 1 巷道掘进期间 必须严格执行巷道掘进期间 必须严格执行 敲帮问顶敲帮问顶 制度 随时对帮顶活矸浮石进行彻底找掉 防制度 随时对帮顶活矸浮石进行彻底找掉 防 止片帮或掉矸伤人 且掘进期间必须及时进行支护 减少悬顶时间 止片帮或掉矸伤人 且掘进期间必须及时进行支护 减少悬顶时间 2 2 巷道布置区无断层 巷道布置区无断层 4 4 火灾火灾 加强机电设备及运输设备管理 杜绝机械火源及电气火源 加强机电设备及运输设备管理 杜绝机械火源及电气火源 5 5 其它灾害其它灾害 1 1 加强机电设备及运输设备管理 杜绝机电运输事故 加强机电设备及运输设备管理 杜绝机电运输事故 2 2 加强除尘工作 杜绝粉尘灾害 加强除尘工作 杜绝粉尘灾害 第三章第三章 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面开采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面开采情况 1 1 地面相对位置 该面上方相应地表为大白岩村村庄 现已陆续开始搬迁 地面相对位置 该面上方相应地表为大白岩村村庄 现已陆续开始搬迁 工作面距 工作面距 地表垂深地表垂深 520520 765765 米 米 2 2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该工作面南部为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该工作面南部为 2110821108 运输巷和运输巷和 2110821108 回风巷 北部为回风巷 北部为 2218522185 切眼 西部为切眼 西部为 2110621106 运输巷和运输巷和 2112621126 运输巷 东部无巷道 顶部无采空区 运输巷 东部无巷道 顶部无采空区 第二节第二节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 1 1 预计在掘进过程中无断层 预计在掘进过程中无断层 详见附图详见附图 1 1 工程平面图 工程平面图 2 2 在掘进过程中还有可能会遇到新的小构造 有待掘进过程中证实 在掘进过程中还有可能会遇到新的小构造 有待掘进过程中证实 第三节第三节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 2110821108 切眼上覆无采空区且无大的涌水源 工作面积水主要来源于生产用水 切眼上覆无采空区且无大的涌水源 工作面积水主要来源于生产用水 第四章第四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第一节 施工顺序施工顺序 1 1 2110821108 切眼从切眼从 2110821108 运输巷运输巷 A A 点点 坐标坐标 X 2863850 38X 2863850 38 Y 35452290 13 398 Y 35452290 13 398 处开口 以处开口 以 293 17 14 293 17 14 的方位沿的方位沿 10 10 煤层底板掘送到煤层底板掘送到 B B 点点 坐标坐标 X 2863910 83X 2863910 83 Y 35452149 01 Y 35452149 01 结束 工程量为结束 工程量为 150m150m 详见 详见附图附图 1 1 工程平面图 工程平面图 第 2 页 第二节第二节 矿压观测矿压观测 1 1 观测对象 观测对象 2110821108 切眼 岔口及断层地段 切眼 岔口及断层地段 2 2 观测内容 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两帮相对移近量 锚杆 锚索的载荷及锚固力 棚子变观测内容 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两帮相对移近量 锚杆 锚索的载荷及锚固力 棚子变 形量 形量 3 3 观测方法 巷道开口观测方法 巷道开口 5 5 米后 开始布置观测点站 正常掘进时 每隔米后 开始布置观测点站 正常掘进时 每隔 5050 米布置一个观米布置一个观 测点 顶板破碎 断层带及压力大地段每隔测点 顶板破碎 断层带及压力大地段每隔 1010 米布置一个观测点 每个观测点设置一米布置一个观测点 每个观测点设置一 个观测断面 在巷道两帮设点观测两帮移近量 顶底板设点观测顶底板移近量 对每测个观测断面 在巷道两帮设点观测两帮移近量 顶底板设点观测顶底板移近量 对每测 点进行定期观测 并根据观测数据 作出该巷道点进行定期观测 并根据观测数据 作出该巷道 时间时间 顶底板位移图顶底板位移图 和和 两帮移两帮移 进量进量 时间关系图时间关系图 4 4 观测工具 皮尺 观测工具 皮尺 5m5m 长的钢卷尺 线绳 记录纸等 长的钢卷尺 线绳 记录纸等 5 5 2110821108 切眼开口后 必须间隔切眼开口后 必须间隔 50m50m 打设一棵信号点柱打设一棵信号点柱 信号点柱距离迎头最大距离不得信号点柱距离迎头最大距离不得 大于大于 3030 米 米 6 6 根据对巷道的矿压观测 若现有支护不能满足支护要求时 及时调整支护参数 根据对巷道的矿压观测 若现有支护不能满足支护要求时 及时调整支护参数 第三节第三节 支护设计支护设计 一 一 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1 1 2110821108 切眼顶板完好时采用锚网梁 锚索联合支护 巷道断面为矩形断面 下宽切眼顶板完好时采用锚网梁 锚索联合支护 巷道断面为矩形断面 下宽 5 5m5 5m 中高中高 2 5m2 5m 面积为 面积为 13 7m13 7m2 2 附图附图 3 3 锚网支护平面图 锚网支护平面图 附图附图 4 4 锚网支护断面图 锚网支护断面图 二 二 支护材料支护材料 一一 锚网支护 锚网支护 1 1 锚杆 锚杆为锚杆 锚杆为 M20M20 25002500 等强度全螺纹钢树脂锚杆 等强度全螺纹钢树脂锚杆 2 2 锚索 巷道内使用锚索 巷道内使用 6 6 米长的锚索 锚索直径为米长的锚索 锚索直径为 17 8mm17 8mm 岔口 岔口 2m2m 范围内使用范围内使用 8 8 米长的米长的 锚索锚索 锚索直径为锚索直径为 17 8mm17 8mm 3 3 托盘 锚杆托盘采用规格为托盘 锚杆托盘采用规格为 140 140 8mm140 140 8mm 的预应力托盘 锚索托盘采用厚度的预应力托盘 锚索托盘采用厚度 10mm10mm 的圆形铁托盘 的圆形铁托盘 4 4 铁丝网规格为铁丝网规格为 10 0 9m10 0 9m 网孔规格为 网孔规格为 50 50mm50 50mm 5 5 锚梁采用锚梁采用 1212 圆钢制成 顶锚梁长圆钢制成 顶锚梁长 5 75 7 米 帮锚梁长米 帮锚梁长 2 22 2 米 锚梁孔间距为米 锚梁孔间距为 700mm700mm 6 6 锚固剂 型号为锚固剂 型号为 MSK2360MSK2360 顶锚杆使用 顶锚杆使用 2 2 支 帮锚杆使用支 帮锚杆使用 1 1 支 锚索使用支 锚索使用 3 3 支 支 7 7 螺帽 锚杆螺帽规格为相应规格锚杆配套专用螺帽 锚索的锚具规格为相应规格锚索螺帽 锚杆螺帽规格为相应规格锚杆配套专用螺帽 锚索的锚具规格为相应规格锚索 配套专用锚具 配套专用锚具 8 8 巷道掘进时采用点锚作为临时支护 分别在巷道顶板及两肩窝位置各施工一颗锚杆作巷道掘进时采用点锚作为临时支护 分别在巷道顶板及两肩窝位置各施工一颗锚杆作 为临时支护 锚杆采用为临时支护 锚杆采用 M20M20 25002500 型树脂锚杆 间 排距为型树脂锚杆 间 排距为 2100 700mm2100 700mm 施工时将 施工时将 锚梁及铁丝网一并打设到顶板上 锚梁及铁丝网一并打设到顶板上 附图附图 7 7 点锚临时支护示意图 点锚临时支护示意图 三 三 支护参数支护参数 1 1 锚网支护时 锚杆间 排距为锚网支护时 锚杆间 排距为 700 700mm700 700mm 锚索间 排距为 锚索间 排距为 2100 700mm2100 700mm 呈 呈 3 1 3 1 1 3 1 3 布置 布置 2 2 岔口 岔口前后的锚杆间 排距为岔口 岔口前后的锚杆间 排距为 700 700mm700 700mm 锚索间 排距为 锚索间 排距为 1400 1400mm1400 1400mm 3 3 施工过程中 必须加强后方巷道的支护情况检查 出现支护失效或不能满足支护要求施工过程中 必须加强后方巷道的支护情况检查 出现支护失效或不能满足支护要求 时 必须及时修改支护形式 支护失效地段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时 必须及时修改支护形式 支护失效地段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第四节第四节 支护支护工艺及要求工艺及要求 一 一 支护工艺及要求支护工艺及要求 一一 临时支护临时支护 第 3 页 1 1 每次割完煤后 必须及时支设临时支护 每次割完煤后 必须及时支设临时支护 2 2 每班必须指定安全负责人和施工负责人 并设专人观山 每班必须指定安全负责人和施工负责人 并设专人观山 3 3 每次割完煤后 必须将松动的岩块找掉 将铁丝网及锚梁连接后及时支设临时支护 每次割完煤后 必须将松动的岩块找掉 将铁丝网及锚梁连接后及时支设临时支护 4 4 支设临时支护连网及锚梁时 人员必须站在永久支护下进行 支设临时支护连网及锚梁时 人员必须站在永久支护下进行 5 5 支设临时支护时 必须先支设在第一块锚梁位置 待第一块锚梁永久支护完毕后 临支设临时支护时 必须先支设在第一块锚梁位置 待第一块锚梁永久支护完毕后 临 时支护再往前支设第二块锚梁位置 时支护再往前支设第二块锚梁位置 6 6 支设好临时支护后 必须及时施工永久支护 严禁长时间使用临时支护 支设好临时支护后 必须及时施工永久支护 严禁长时间使用临时支护 7 7 施工临时支护时人员必须站在支护可靠的地点进行 施工临时支护时人员必须站在支护可靠的地点进行 二二 锚杆支护工艺及要求锚杆支护工艺及要求 1 1 向锚杆眼内装入药卷 用锚杆穿过锚梁孔 锚梁预先与网捆绑连接好 向锚杆眼内装入药卷 用锚杆穿过锚梁孔 锚梁预先与网捆绑连接好 再把锚杆装在 再把锚杆装在 锚杆机上 用锚杆锤将钻机与安装托盘及螺母的锚杆连接 锚杆机上 用锚杆锤将钻机与安装托盘及螺母的锚杆连接 用锚杆机将锚梁顶到顶板 用锚杆机将锚梁顶到顶板 上 边推边旋转搅拌 至锚杆接触孔底停止推进 继续旋转扭紧螺母使托盘紧贴岩面 上 边推边旋转搅拌 至锚杆接触孔底停止推进 继续旋转扭紧螺母使托盘紧贴岩面 停机待树脂药卷凝固后 回撤锚杆机 停机待树脂药卷凝固后 回撤锚杆机 2 2 待已施工完毕的锚杆用套管把螺帽拧紧 预紧力达到要求后 再按待已施工完毕的锚杆用套管把螺帽拧紧 预紧力达到要求后 再按 700mm700mm 的间距向两侧的间距向两侧 逐个施工锚杆眼 逐个施工锚杆眼 3 3 挂帮网时与预留的帮网 顶网连接 搭接长挂帮网时与预留的帮网 顶网连接 搭接长 100 100 每隔 每隔 200 200 用用 1212 铁丝双排交叉连接铁丝双排交叉连接 好 好 4 4 向孔内装入药卷 用锚杆锤将锚杆机与锚杆连接 开动锚杆机推进锚杆抵住药卷 然后向孔内装入药卷 用锚杆锤将锚杆机与锚杆连接 开动锚杆机推进锚杆抵住药卷 然后 边推边搅拌 至锚杆接触孔底停止搅拌 边推边搅拌 至锚杆接触孔底停止搅拌 5 5 所有锚杆安装托盘 螺母等待所有锚杆安装托盘 螺母等待 1010 分钟后采用分钟后采用 1m1m 长的加力扳手拧紧锚杆螺帽将扭矩增加长的加力扳手拧紧锚杆螺帽将扭矩增加 至至 300N m300N m 以上 以上 6 6 支护时 打好一个锚杆 锚索 孔就必须装好一个孔的药卷 锚固好一根锚杆 锚索 支护时 打好一个锚杆 锚索 孔就必须装好一个孔的药卷 锚固好一根锚杆 锚索 7 7 若出现眼口破碎或塌孔时 必须重新打眼 保证钻孔状况良好 便于安装 若出现眼口破碎或塌孔时 必须重新打眼 保证钻孔状况良好 便于安装 8 8 打锚杆挂网期间 必须随时敲帮问顶 保证施工安全 打锚杆挂网期间 必须随时敲帮问顶 保证施工安全 9 9 锚杆 锚索必须按设计角度打设 并打设到位锚杆 锚索必须按设计角度打设 并打设到位 注不到位的锚杆 当班锯掉 并重新补注不到位的锚杆 当班锯掉 并重新补 打 打 10 10 顶锚杆必须紧跟迎头 围岩完好地段帮锚杆及锚索滞后迎头的距离不得大于顶锚杆必须紧跟迎头 围岩完好地段帮锚杆及锚索滞后迎头的距离不得大于 20m20m 帮锚 帮锚 杆距底板高度不得大于杆距底板高度不得大于 2 2 米 围岩破碎地段帮锚杆及锚索必须紧跟迎头 且帮锚杆必须米 围岩破碎地段帮锚杆及锚索必须紧跟迎头 且帮锚杆必须 施工到帮脚 施工到帮脚 三三 锚索支护工艺及要求锚索支护工艺及要求 1 1 准备工作 打眼 上药卷安装锚索 上托盘及锚具 用千斤顶预紧锚索 准备工作 打眼 上药卷安装锚索 上托盘及锚具 用千斤顶预紧锚索 2 2 安装锚索用锚杆机配合组合钎杆施工锚索眼 将安装锚索用锚杆机配合组合钎杆施工锚索眼 将 3 3 支树脂药卷注入锚索眼内并采用锚支树脂药卷注入锚索眼内并采用锚 索抵入眼底 再把搅拌驱动器装在锚杆机上 用搅拌驱动器搅拌锚索索抵入眼底 再把搅拌驱动器装在锚杆机上 用搅拌驱动器搅拌锚索 3030 秒以上 停秒以上 停 机保持推力机保持推力 3 3 分钟后 再施工另一个孔 分钟后 再施工另一个孔 3 3 1010 分钟后 上好托盘和锚具 启动张拉千斤顶使其预紧力达到分钟后 上好托盘和锚具 启动张拉千斤顶使其预紧力达到 20MPa20MPa 以上 以上 4 4 接 拆钻杆时必须在钻机停止的情况下进行 接 拆钻杆时必须在钻机停止的情况下进行 5 5 张拉锚索时 千斤顶应与锚索保持同一直线 张拉锚索时 千斤顶应与锚索保持同一直线 6 6 锚索垂直于巷顶施工 巷道内使用锚索垂直于巷顶施工 巷道内使用 6 6 米长锚索 锚固深度米长锚索 锚固深度 5 85 8 6 0m6 0m 米 岔口米 岔口 2 2 米范米范 围内使用围内使用 8 8 米长锚索 锚固深度米长锚索 锚固深度 7 87 8 8 0m8 0m 米 锚索外露长度不大于米 锚索外露长度不大于 300mm300mm 7 7 锚索必须采用液压张拉千斤顶拉紧 预紧力不得小于锚索必须采用液压张拉千斤顶拉紧 预紧力不得小于 20MPa20MPa 二 二 岔口施工要求岔口施工要求 1 1 支护岔口时 必须严格按岔口支护图进行施工 支护岔口时 必须严格按岔口支护图进行施工 2 2 支护岔口时 先支护顶板 后支护两帮 支护岔口时 先支护顶板 后支护两帮 3 3 岔口岔口 5 5 米范围内施工时 每次循环进度不得超过一块锚网位置 米范围内施工时 每次循环进度不得超过一块锚网位置 4 4 岔口段施工期间 帮锚杆及锚索滞后迎头的距离不得大于岔口段施工期间 帮锚杆及锚索滞后迎头的距离不得大于 2 12 1 米 米 三 三 巷道支护参数参考表巷道支护参数参考表 巷道支护参数参考见表巷道支护参数参考见表 1 1 表表 1 1 锚杆支护参数参考表锚杆支护参数参考表 项目项目规格规格质量标准质量标准部位部位 巷道净宽巷道净宽 mm mm550055000 0 150150 全宽全宽 第 4 页 巷道净高巷道净高 mm mm250025000 0 150150全高全高 锚杆间排距锚杆间排距 mm mm700 700700 700 100 100所有锚杆所有锚杆 锚索间排距锚索间排距 mm mm2100 7002100 700 100 100巷道锚索巷道锚索 锚索间排距锚索间排距 mm mm1400 14001400 1400 100 100岔口锚索岔口锚索 锚杆角度 锚杆角度 不小于不小于 7575 与轮廓线的夹角 与轮廓线的夹角 所有锚杆所有锚杆 锚杆锚杆露出托盘露出托盘 50 50所有锚杆所有锚杆 外露长度外露长度 mm mm 锚索锚索露出托盘露出托盘 300 300所有锚索所有锚索 锚杆锚杆 300N m 300N m所有锚杆所有锚杆 预紧力预紧力 锚索锚索 20MPa 20MPa 所有锚索所有锚索 网搭接网搭接100mm100mm所有铁丝网所有铁丝网 第五章第五章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 第一节第一节 施工方法施工方法 采用掘进机掘进采用掘进机掘进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 详见附图详见附图 8 8 2115621156 切眼施工工艺流程图切眼施工工艺流程图 EBZEBZ 160160 型掘进机截割 型掘进机截割 1 1 每班开工前 先检查好掘进机完好情况及迎头支护情况 待所需材料准备到位后 每班开工前 先检查好掘进机完好情况及迎头支护情况 待所需材料准备到位后 开始掘进 开始掘进 2 2 掘进机的截割顺序 掘进机的截割顺序 详见附图详见附图 9 9 掘进机截割程序示意图 掘进机截割程序示意图 第二节第二节 管路铺设管路铺设 一 各类管线的布置及要求一 各类管线的布置及要求 1 1 风筒 风水管 瓦斯管 电缆 按要求布置 风筒布置在上帮 距底板的距离不得少于风筒 风水管 瓦斯管 电缆 按要求布置 风筒布置在上帮 距底板的距离不得少于 1 51 5 米 风水管布置在上帮 距底板的距离不得少于米 风水管布置在上帮 距底板的距离不得少于 1 21 2 米 风管与水管的间距为米 风管与水管的间距为 0 20 2 米 电缆布置在巷道顶板中部 距底板的距离不得少于米 电缆布置在巷道顶板中部 距底板的距离不得少于 1 81 8 米 瓦斯管布置在上帮 距米 瓦斯管布置在上帮 距 底板的距离不得小于底板的距离不得小于 0 50 5 米 米 2 2 风水管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风水管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 20m20m 3 3 风筒吊挂靠帮 做到逢环必挂 风筒吊挂靠帮 做到逢环必挂 二 管线铺设二 管线铺设 管线的铺设方式见表管线的铺设方式见表 2 2 表表 2 2 管线的铺设方式管线的铺设方式 序号序号名称名称规格型号规格型号铺设长度 铺设长度 m m 1 1 风筒风筒 800mm 800mm15001500 2 2风管风管4 4 吋吋 150150 3 3水管水管4 4 吋吋150150 4 4电缆电缆3 95mm3 95mm2 2150150 5 5瓦斯管瓦斯管8 8 吋吋 PVCPVC150150 第 5 页 第三节第三节 设备及工具配备设备及工具配备 设备及工具配备见表设备及工具配备见表 3 3 表表 3 3 设备及工具配备表设备及工具配备表 序号序号名称名称型号型号单位单位数量数量 1 1综掘机综掘机EBZ 160EBZ 160台台1 1 2 2刮板输送机刮板输送机SGW 40 SGW 40 改改 台台1 1 3 3胶带输送机胶带输送机SJ 80SJ 80台台2 2 4 4锚杆机锚杆机MYT 150MYT 150台台2 2 5 5风机风机FBD 7 1 2 55kWFBD 7 1 2 55kW台台2 2 6 6钻机钻机ZYG 150ZYG 150台台1 1 7 7煤电钻煤电钻ZM 15TZM 15T台台1 1 8 8控制开关控制开关QBZ 200QBZ 200台台3 3 9 9馈电联锁开关馈电联锁开关KBZ 630KBZ 630台台2 2 1010控制开关控制开关QBZ 30QBZ 30台台4 4 1111综保综保ZXZ 4ZXZ 4台台2 2 1212电话电话KTH13KTH13部部1 1 1313激光指向仪器激光指向仪器台台1 1 1414镐镐把把1010 1515锹锹把把1010 1616锤锤把把1 1 1717长柄工具长柄工具2 52 5 米长米长把把1 1 1818锚索机锚索机台台1 1 第六章第六章 生产系统生产系统 第一节第一节 通风通风 一 通风方式与供风距离一 通风方式与供风距离 2110821108 切眼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沿用切眼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沿用 2110821108 运输巷两台运输巷两台 2 55KW2 55KW 的对的对 旋式局部通风机配合旋式局部通风机配合 800mm 800mm 的风筒对掘进工作面供风 局部通风机安设在的风筒对掘进工作面供风 局部通风机安设在 2110921109 回风巷前回风巷前 宽敞地点 最大供风距离为宽敞地点 最大供风距离为 1500m1500m 二 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二 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1 1 按瓦斯涌出量计算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 Q掘 掘 i i 125 q125 qCH4 CH4 掘 掘 i i k k掘 掘 i i 125 1 6m125 1 6m3 3 min 2 1 min 2 1 420m420m3 3 min min 式中式中 Q Q掘 掘 i i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m m3 3 min min 125 125 单位瓦斯涌出量 以回风流瓦斯浓度不超过单位瓦斯涌出量 以回风流瓦斯浓度不超过 0 8 0 8 的换算值 的换算值 q qCH4 CH4 掘 掘 i i 掘进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 掘进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 1 6m1 6m3 3 min min 通风区提供 通风区提供 k k掘 掘 i i 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 应根据实际观测的结果确定 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 应根据实际观测的结果确定 取取 2 12 1 2 2 按局部风机的实际吸风量计算 风机型号 按局部风机的实际吸风量计算 风机型号 FBD 7 1 2 55kWFBD 7 1 2 55kW Q Q掘 掘 i i Q Q扇 扇 I I I 750 1 I 750 1 750m750m3 3 min min 式中式中 Q Q掘 掘 i i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m m3 3 min min Q Q扇 扇 I I 掘进工作面局部风机的实际吸风量 掘进工作面局部风机的实际吸风量 m m3 3 min min I I 掘进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部风机台数 掘进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部风机台数 3 3 按人数计算按人数计算 Q Q掘 掘 i i 4 N4 N 4 304 30 120m120m3 3 min min 式中式中 Q Q掘 掘 i i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m m3 3 min min 第 6 页 4 4 每人每分钟不低于每人每分钟不低于 4m4m3 3 min min 的配风量 的配风量 N N 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 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 4 4 确定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确定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确定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确定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420m420m3 3 min min 5 5 掘进工作面的风量 风速测算 掘进工作面的风量 风速测算 1 1 根据巷道断面 根据巷道断面 14 3m14 3m2 2和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和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420m420m3 3 min min 验算出巷道风速 验算出巷道风速 V V Q S 420 Q S 420 13 7 6013 7 60 0 51m S 0 51m S 式中式中 V V 巷道风速 巷道风速 m sm s Q Q 巷道风量 巷道风量 m m3 3 min min S S 巷道断面积 巷道断面积 m m2 2 按最低风速验算 掘进工作面最低风量按最低风速验算 掘进工作面最低风量 Q Q掘 掘 i i 0 25m s 60s S 0 25m s 60s S掘 掘 i i 0 25m s 60s 13 7m0 25m s 60s 13 7m2 2 205m205m3 3 min min 按最高风速验算 掘进工作面最高风量按最高风速验算 掘进工作面最高风量 Q Q掘 掘 i i 4m s 60s S 4m s 60s S掘 掘 i i 4m s 60s 13 7m4m s 60s 13 7m2 2 3288m3288m3 3 min min 2 2 根据 根据 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 中第一百零一条规定 掘进中的煤巷最低允许风速为中第一百零一条规定 掘进中的煤巷最低允许风速为 0 25m s0 25m s 最高允许风速为 最高允许风速为 4m s4m s 以上计算出巷道风速 以上计算出巷道风速 0 48m S0 48m S 符合 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 3 3 按百米漏风率按 按百米漏风率按 2 2 计算 计算 Q Q漏 漏 1500 1001500 100 750 2 225m 750 2 225m3 3 min min 4 4 Q Q吸 吸 Q Q需需 Q Q漏 漏 420 420 225 645m225 645m3 3 min min Q Q吸 吸为风机最低吸入风量 为风机最低吸入风量 5 5 所选风机额定吸风量为 所选风机额定吸风量为 750m750m3 3 min min Q Q额 额 750m 750m3 3 min min 645m645m3 3 min min 6 6 安设地点实际断面为 安设地点实际断面为 13 13 根据 根据 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 中第一百零二条规定 最低允许中第一百零二条规定 最低允许 风速为风速为 0 25m s0 25m s Q Q余 余 V V余余 S 60 0 25 13 60 195S 60 0 25 13 60 195 m m3 3 min min 请通风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请通风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该处的过剩风量不小于该处的过剩风量不小于 195m195m3 3 min min 附图附图 1212 2110821108 切眼通风系统示意图切眼通风系统示意图 第二节第二节 压风压风 工作面压风源来自地面压风机 工作面压风源来自地面压风机 13701370 进风石门 进风石门 2121 甩车场及甩车场及 212212 联巷的联巷的 5 5 台移动式压风台移动式压风 机 从机 从 2110821108 运输巷的运输巷的 4 4 吋供风管路上取用输送至掘进工作面 地面压风机必须有两趟电源 吋供风管路上取用输送至掘进工作面 地面压风机必须有两趟电源 且有控制阀门 井下正常掘进时 必须关掉控制阀门 井下停电时 必须将控制阀门打开 且有控制阀门 井下正常掘进时 必须关掉控制阀门 井下停电时 必须将控制阀门打开 附图附图 1313 2110821108 切眼供风及压风自救系统示意图切眼供风及压风自救系统示意图 第三节第三节 供水供水 工作面水源来自地面净化水池 经北副井 工作面水源来自地面净化水池 经北副井 13701370 主运巷 主运巷 13701370 进风石门 进风石门 2121 甩车场 甩车场 2121 运输下山 运输下山 214214 联巷 联巷 214214 石门 石门 2110821108 外上山 外上山 2110821108 运输巷进入运输巷进入 2110821108 切眼掘进工作面 供切眼掘进工作面 供 水管铺设时 每隔水管铺设时 每隔 5050 米设置一个三通及阀门 米设置一个三通及阀门 附图附图 1414 2110821108 切眼供水系统示意图切眼供水系统示意图 第四节第四节 供电供电 供电系统 工作面供电电源由南井供电系统 工作面供电电源由南井 215215 变电所供出 供电电压采用变电所供出 供电电压采用 660V660V 电器设备的类型 电器设备的类型 均选用矿用隔爆型 变压器的计算容量和电缆截面的选择详见第十二章 均选用矿用隔爆型 变压器的计算容量和电缆截面的选择详见第十二章 2110821108 切眼工作面供切眼工作面供 电设计 电设计 第五节第五节 排水排水 1 1 根据地质资料 根据地质资料 2110821108 切眼工作面上覆无采空区 主要涌水源来自掘进时的生产用水 切眼工作面上覆无采空区 主要涌水源来自掘进时的生产用水 第 7 页 掘进过程中 属正坡掘进 巷道内必须挖好毛水沟进行排水工作 掘进过程中 属正坡掘进 巷道内必须挖好毛水沟进行排水工作 2 2 掘进期间 掘进工作面水经自流流至掘进期间 掘进工作面水经自流流至 2110821108 切眼与切眼与 2110821108 运输巷岔口处 再在岔口处运输巷岔口处 再在岔口处 安设潜水泵进行排水 排水管路为安设潜水泵进行排水 排水管路为 4 4 吋管 且保证管路完好可靠 吋管 且保证管路完好可靠 附图附图 1515 2110821108 切眼排水系统示意图切眼排水系统示意图 第六节第六节 运输运输 1 1 装煤 矸 路线 装煤 矸 路线 2110821108 切眼 刮板输送机配合胶带输送机 切眼 刮板输送机配合胶带输送机 21108 21108 运输巷 胶带输送机 运输巷 胶带输送机 21108 21108 外外 上山 胶带输送机 上山 胶带输送机 214 214 石门 胶带输送机 石门 胶带输送机 214 214 联巷 刮板输送机 联巷 刮板输送机 转入转入 2121 运输运输 下山 强力胶带输送机 下山 强力胶带输送机 进入进入 2121 运输系统 运输系统 2 2 材料及设备运输 材料及设备运输 地面地面 南副井 南副井 3m3m 绞车 绞车 1370 1370 底弯道 蓄电机车 底弯道 蓄电机车 1370 1370 进风石门 蓄电机车 进风石门 蓄电机车 1 1 甩车场 甩车场 JYJY 6 6 绞车 绞车 21 21 轨道下山 轨道下山 JYJY 6 6 绞车 绞车 213 213 石门 石门 JY 4JY 4 绞车 绞车 21108 21108 回风巷外段 人工搬运 回风巷外段 人工搬运 214 214 石门 人工搬运 石门 人工搬运 21108 21108 外上山 人工搬运 外上山 人工搬运 21108 21108 运运 输巷输巷 21108 21108 切眼工作面用料地点 人工搬运 切眼工作面用料地点 人工搬运 3 3 人员运输 人员乘坐行人斜井架空人车至人员运输 人员乘坐行人斜井架空人车至 13701370 车场 然后步行到工作面 车场 然后步行到工作面 附图附图 1616 2110821108 切眼运输系统示意图切眼运输系统示意图 第八节第八节 瓦斯抽放系统瓦斯抽放系统 1 1 瓦斯抽放钻孔施工根据瓦斯治理中心提供的瓦斯抽放钻孔施工根据瓦斯治理中心提供的 21108 21108 切眼钻孔施工设计切眼钻孔施工设计 执行 施工钻孔执行 施工钻孔 的措施另报审 的措施另报审 2 2 瓦斯管路采用瓦斯管路采用 8 8 吋吋 PVCPVC 管进行抽放 瓦斯管必须采用油丝绳配合元宝卡子每隔管进行抽放 瓦斯管必须采用油丝绳配合元宝卡子每隔 5 5 米进行吊米进行吊 挂 吊挂高度距底板的距离不得小于挂 吊挂高度距底板的距离不得小于 0 5m0 5m 3 3 管路的巡视及堵漏放水必须严格按照南井及山脚树矿的瓦斯管理的相关要求执行 管路的巡视及堵漏放水必须严格按照南井及山脚树矿的瓦斯管理的相关要求执行 4 4 瓦斯管距迎头的距离不得大于瓦斯管距迎头的距离不得大于 2020 米 米 5 5 瓦斯管严禁与电缆吊挂在同一侧 若有交叉穿过时 瓦斯管和电缆必须采用旧胶带进行包瓦斯管严禁与电缆吊挂在同一侧 若有交叉穿过时 瓦斯管和电缆必须采用旧胶带进行包 扎 且距离不小于扎 且距离不小于 500mm500mm 6 6 在低洼处设置放水器 并随时进行放水 在低洼处设置放水器 并随时进行放水 附图附图 2525 2110821108 切眼瓦斯抽放系统示意图切眼瓦斯抽放系统示意图 第九节第九节 安全监测安全监测 为加强工作面瓦斯管理 必须在相应地点安置瓦斯监控设备 安设三台甲烷传感器 风门为加强工作面瓦斯管理 必须在相应地点安置瓦斯监控设备 安设三台甲烷传感器 风门 传感器及风机传感器 传感器及风机传感器 详见附图详见附图 1717 2110821108 切眼瓦斯监测分站系统示意图 切眼瓦斯监测分站系统示意图 1 1 在工作面距迎头在工作面距迎头 3 5m3 5m 处的回风侧 风筒对帮 且距顶板不大于处的回风侧 风筒对帮 且距顶板不大于 0 2m0 2m 距巷帮不大于 距巷帮不大于 0 3m0 3m 处设置第一枚瓦斯传感器处设置第一枚瓦斯传感器 T T1 1 在 在 2110821108 外上山与外上山与 2110821108 回风联巷岔口往里回风联巷岔口往里 1010 15m15m 处 距处 距 顶板不大于顶板不大于 0 2m0 2m 距巷帮不大于 距巷帮不大于 0 3m0 3m 设置第二枚瓦斯传感器设置第二枚瓦斯传感器 T T2 2 在 在 2110821108 外上山与外上山与 2110821108 回风联巷岔口回风侧回风联巷岔口回风侧 1010 15m15m 处 距顶板不大于处 距顶板不大于 0 2m0 2m 距巷帮不大于 距巷帮不大于 0 3m0 3m 设置第三枚瓦设置第三枚瓦 斯传感器斯传感器 T T3 3 其断电值均为 其断电值均为 0 8 0 8 CH4CH4 2 2 断电范围 断电范围 T T1 1 工作面瓦斯浓度工作面瓦斯浓度 0 8 0 8 时 切断工作面综掘机 刮板输送机 胶带输送机 时 切断工作面综掘机 刮板输送机 胶带输送机 锚杆机等所有电气设备电源 锚杆机等所有电气设备电源 T T2 2 瓦斯浓度瓦斯浓度 0 8 0 8 时 切断时 切断 2110821108 切眼工作面及回风流中综切眼工作面及回风流中综 掘机 刮板输送机 胶带输送机 锚杆机等所有电气设备电源 掘机 刮板输送机 胶带输送机 锚杆机等所有电气设备电源 T T3 3瓦斯浓度瓦斯浓度 0 8 0 8 时 切时 切 断断 2110821108 切眼回风系统中综掘机 切眼回风系统中综掘机 刮板输送机 胶带输送机 锚杆机等刮板输送机 胶带输送机 锚杆机等所有电气设备电源所有电气设备电源 3 3 班队长 瓦检员 安检员 电工及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检测仪上岗作业 班队长 瓦检员 安检员 电工及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检测仪上岗作业 4 4 仪表的安装 维修 调试必须由通风区专职人员负责 其他人员严禁乱动乱调 施工队组仪表的安装 维修 调试必须由通风区专职人员负责 其他人员严禁乱动乱调 施工队组 负责日常管理 负责日常管理 5 5 甲烷传感器不能正常监控及监测系统出现故障时 该掘进巷道必须停止工作 切断电源 甲烷传感器不能正常监控及监测系统出现故障时 该掘进巷道必须停止工作 切断电源 第 8 页 设置栅栏 进行处理 只有恢复正常后 方可恢复作业 设置栅栏 进行处理 只有恢复正常后 方可恢复作业 6 6 甲烷传感器和其他传感器的安装 使用和维护严格执行通风区的相关规定 甲烷传感器和其他传感器的安装 使用和维护严格执行通风区的相关规定 附图附图 17 117 1 2110821108 切眼瓦斯监测及断电范围示意图 切眼瓦斯监测及断电范围示意图 T1T1 附图附图 17 217 2 2110821108 切眼瓦斯监测及断电范围示意图 切眼瓦斯监测及断电范围示意图 T2T2 附图附图 17 317 3 2110821108 切眼瓦斯监测及断电范围示意图 切眼瓦斯监测及断电范围示意图 T3T3 第十节第十节 通信和信号通信和信号 1 1 工作面要与矿调度室 南井调度室 绞车房 车场 变电所 煤仓 水仓等地点通讯联工作面要与矿调度室 南井调度室 绞车房 车场 变电所 煤仓 水仓等地点通讯联 系 电话机型号为系 电话机型号为 KTH13KTH13 型矿用本质安全型壁挂电话 型矿用本质安全型壁挂电话 2 2 通讯号码不能串号 工作面的号码严禁与安设风机处的电话串号 通讯号码不能串号 工作面的号码严禁与安设风机处的电话串号 3 3 运输等信号装置采用运输等信号装置采用 127V127V 矿用防爆型声光组合信号装置 矿用防爆型声光组合信号装置 附图附图 18 2110818 21108 切眼通讯系统示意图切眼通讯系统示意图 第七章第七章 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组织劳动组织 1 1 劳动组织 详见劳动组织表 劳动组织 详见劳动组织表 2 2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表表 6 6 劳动组织汇总表劳动组织汇总表 序号序号工种工种人数人数0 0 点点8 8 点点4 4 点点 1 1 大队长大队长1 11 1 2 2 跟班班长跟班班长3 31 11 11 1 3 3 技术员技术员1 11 1 4 4 验收员验收员1 1 1 11 1 1 1 5 5 电工电工3 31 11 11 1 6 6 爆破员爆破员 3 31 11 11 1 7 7 检修工检修工3 31 11 11 1 8 8 装岩机司机装岩机司机3 31 11 11 1 9 9 综合工种综合工种24248 88 88 8 合计合计4444141416161414 备注 备注 1 1 综合工种包括钻眼工 支护工 运料工等 综合工种包括钻眼工 支护工 运料工等 2 2 验收员为三个班为一人 验收员为三个班为一人 3 3 出勤率为 出勤率为 80 80 出勤人数 出勤人数 4444 人 在册人数为人 在册人数为 5555 人 人 第二节第二节 作业循环方式作业循环方式 详见附图详见附图 19 19 循环作业图表 循环作业图表 第三节第三节 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指标 表表 8 8 主要技术经济表 锚网支护 主要技术经济表 锚网支护 序号序号名称名称参数参数 指标指标 序序 号号 名称名称材质及规格材质及规格 每米每米 消耗消耗 第 9 页 1 1巷道净宽巷道净宽5 55 5 米米树脂锚杆树脂锚杆 M20M20 25002500 18 618 6 套套 2 2巷道净高巷道净高2 52 5 米米 1 1锚杆锚杆 玻璃锚杆玻璃锚杆M20 1800M20 18007 17 1 套套 2 2铁丝网铁丝网长长 宽 宽 10 0 910 0 9 米米1 41 4 张张 3 3巷道断面巷道断面13 7m13 7m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