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七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doc_第1页
福建省泉州七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doc_第2页
福建省泉州七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doc_第3页
福建省泉州七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doc_第4页
福建省泉州七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泉州七中2010届高三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单项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并把每小题所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天文辐射是指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下表是地球不同纬度地区在二分二至日所受到的天文辐射日总量(卡/平方厘米)变化情况表,回答14题。日期90N70N50N30N030S50S70S90S3月21日031659379992379959331606月22日1110104310201005814450170009月23日0312586789912789586312012月22日001814808691073108911141185 170S在6月22日的天文辐射量为0卡/平方厘米的原因是( )A该地处于极夜期 B受极地冷高压的影响C冬季冰川的反射率大 D太阳高度极小250N天文辐射量最小值出现在12月22日,原因是( )A该地处于极夜期 B受极地冷高压的影响C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D白昼为一年中最长3北极与南极天文辐射量最大值不同,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极昼期长短不同 B极地冷高压强度不同C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D日地距离不同 4从以上分析,影响天文辐射量的因素有( )日地距离 冰川的反射率 正午太阳高度 气压高低 白昼长短A B C D 5下列四幅示意图,画法最接近正确的是( )夏至点远日点春分点秋分点近日点冬至点太阳A夏至点远日点近日点冬至点春分点秋分点太阳B夏至点近日点远日点冬至点春分点秋分点D太阳冬至点近日点春分点秋分点远日点夏至点C太阳图1格林尼治时间2006年11月8日19点32分至9日0点10分,发生“水星凌日”天文奇观:水星划过太阳表面,此时太阳、水星和地球在同一直线上。据此回答68题。6可能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有几颗( )A1颗 ABC东南西北太 阳水星轨迹图2B2颗 C5颗 D8颗7发生“水星凌日”时,北京时间是( )A9日3点32分至8点10分B9日7点32分至12点10分C8日3点32分至8点10分D8日7点32分至15点10分8图2圆圈表示太阳,线段A-B-C为某观测者看到的水星运动轨迹,则该观测者看到水星的运动方向是( )AABC BCB-A CBAC DBCA2007年9月21日,日本探测船“地球”号在东京以南太平洋一处水深2500米的海洋开始钻探,从海底向下钻入7000米深处,盼能揭示气候暖化秘密,寻找有助于解释生命起源的微生物及了解地震成因。图3为钻探处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9.下列关于“地球”号探测船的钻探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3A此次钻探的深度只在地壳层B此次钻探可能到达莫霍界面C此次钻探可能钻穿古登堡界面 D此次钻探能到达地心10.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与生物圈的关系密切C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图4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1112题。图411有关带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B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C气流受热膨胀上升D高空气流堆积下沉12该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正处于夏季B东非高原一片葱绿C长江中下游处于防汛期D我国正值回国油轮经过斯里兰卡南部海域逆风逆流图5为一大尺度等温线分布图。读后完成1314题。13若ab,阴影部分为陆地,则图中所示为( )图5A北半球冬季等温线分布 B南半球夏季等温线分布C南半球七月等温线分布D南半球一月等温线分布14若ab,阴影部分为海洋,则此时( )A南半球正值隆冬季节B开普敦正值多雨季节C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强盛D巴西高原上一片葱绿15若ab,且时间为7月,则( )A图示为大陆西岸地区B图示为大洋西岸地区C阴影部分为海洋D非阴影部分为陆地图6中甲图为局部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乙图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逐月分配图,读图并回答1618题。图616乙图中能正确表示甲图中地气温和降水状况的是( )17以下关于乙图中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甲图中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 BA图表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A图表示气候类型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 DA图所在地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8.甲图中,同为北纬3040的大陆,但东西两岸的气候截然不同,其原因是( )A太阳辐射不同 B环流条件不同 C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影响不同图7图7是世界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其中a是25等温线,b是20等温线,回答1920题。 19造成ab两条等温线温度差异及b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太阳辐射 地形 降水 洋流 大气环流 A B C D 20此时图中PQ两点的温差最大不可能超过( )A0 B5 C10 D15图8A读锋面雨带移动示意图(图8),回答2122题。21当锋面雨带移动到A时( ) A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多雨 B长江中下游地区炎热干燥 C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绵绵 D西南地区炎热干燥22如果7月中旬以后,锋面雨带仍末到达A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情况是( ) A南早北涝 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图9为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回答2324题.图923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是( )A甲、丁B甲、乙、丙C丙、丁D没有纬度相同的地点24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 )A6时 B15时C18时 D21时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班级 姓名 考室号 座位号 泉州七中2010届高三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答题卡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单项选择题部分)(24小题,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第II卷(非选择题部分)25. 读“亚洲季风图”(图10),回答下列问题.(12分)图10BAC 此时是北半球的 季,亚欧大陆上形成 (高、低)气压,它割断了 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2分)半年后,A处刮 季风(风向),性质是 。B处刮 季风。(风向)(2分) 季风环流使我国秦岭_淮河以南地区夏季 (气候特征),冬季 (气候特征),从而形成了典型的 季风气候。(3分) 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成因是 。而南亚地区季风的成因是 。(2分)与C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形成 气候。试从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分析其成因。 。(3分)b400706040MNABCPa41656960达喀尔瓦尔帕莱索图1126.图11为某世界知名汽车拉力赛2004年(a图)和2009年(b图)的比赛路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b图中瓦尔帕莱索位于a图中达喀尔的_(方向)。(1分)a、b两图比例尺较大的是 。(1分)若M、N两山峰基带最热月平均气温均为26,则M、N两山峰可能存在永久性冰雪的是 。你的判断理由为 。(4分) 分析P地降水特征及主要原因。 。(3分)27根据图12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2分)。图12图中、表示的辐射名称: 辐射, 辐射, 辐射。(3分)图中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1分)大气把 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又以 的形式把大部分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 作用。(3分)影响到达地面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1分)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 ;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中的 。(以上均填数码)(2分)用所学的大气热状况原理解析吐鲁番盆地夏季“早穿棉袄午穿纱”的现象。 。(2分)S图13AB20N28.图13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空白部分代表白昼,此时北京时间为10时。据此完成下列要求:(9分)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是 ;地球上有极昼现象的范围是 。(4分) A、B两点此时的地方时分别是 时、 时,从两地看来,太阳都位于其 方向。(3分) 若图示日期为12月初,则此后至我国春节前后,图中经线与晨昏线的夹角变化情况是图14 。(2分) 29图14为东亚部分地区地理简图,图中等值线表示2008年11月2日15时(北京时间)东亚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黑色粗曲线表示锋面。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请在图中正确的位置,用符号标注出剩余锋面的类型。(2分)此时,图中的五个城市中可能是阴雨天气的为 ,北京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是 。(3分)下图四幅气候特征图中分别表示北京和松江的是 和 ,试比较两个城市的气候特征的差异。 。(5分)泉州七中2010届高三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部分(24小题,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CDBCBAABBDD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DBDCBCBBCAB25. (每个空格1分,共12分)夏,低,副热带高,西北,寒冷干燥,(1分)东北。高温多雨,(1分)温暖湿润(低温少雨) (1分) 亚热带(1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1分)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位于温带大陆西岸,常年受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影响,(1分)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过,增温增湿。(1分)26(9分)西南 (1分) b图(1分) N山峰(1分) 在对流层中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1分)永久性冰雪存在的条件为常年低于0;(1分) N山峰山顶附近的气温为-16,M山峰山顶附近的气温约为1.(1分) 特点:全年少雨(全年降水稀少)(1分) 原因:地处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或干热的信风控制,降水稀少。 (2分) 27.(12分) 太阳 地面 大气逆 削弱 地面 逆辐射 保温 太阳高度角 (以上每格1分)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日照强,地面强烈吸热增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