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捏脊图文讲解」.doc_第1页
「小儿捏脊图文讲解」.doc_第2页
「小儿捏脊图文讲解」.doc_第3页
「小儿捏脊图文讲解」.doc_第4页
「小儿捏脊图文讲解」.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捏脊(有图文)中医经典科一、捏脊禁忌:1、不得生硬用力,令孩子惧怕;2、不得饭后1小时内捏脊;3、高烧、高血压要从上向下捏(倒捏脊)。二、关于捏脊的说明:1、捏脊能解决的问题:孩子吃饭不香、便秘腹泻、睡卧不宁、贫血、四肢冰冷、发育缓慢、体弱多病等。2、一般人被提拉时会发出啪啪的响声,这就叫做“积”,所以小孩子捏脊也叫捏积。3、人体前身为阴后背为阳。捏脊捏的是后背,是大补阳气!就是倒捏脊也是在后背上啊,是在补阳气的基础上,补中有泻。所以不要怕倒捏脊!适应之后,还是要一律向上捏的!4、关于冬不捏脊的说法:小儿为木气时代,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不足。捏脊第一提振脾胃之气,强力补肾。小儿正处于发育迅速阶段,一定要脾胃运化好、肾气足!所以,所有小儿都应该捏脊。冬不捏脊的说法只适合完全健康,阴阳完全平衡的小儿。5、平时保健的捏脊,最好在早上或者饭前饭后一小时。晚上睡前捏脊也行,但睡卧不宁的孩子要提前捏!6、倒捏脊手法:高血压、高烧(39度、39.5度以上)的捏脊的方向是从大椎到长强,即反向捏脊(倒捏脊)。甚至沿着肋骨向两旁做八字捏脊。7、体弱的孩子可以上午捏脊,晚上搓王佑三药膏,从大椎开始向下来回搓督脉,搓红搓热,尤其多搓长强穴,可起到强力补肾的作用。三、捏脊后出现的异常状况处理方法:1、捏脊后更闹的孩子(睡觉仍然不好,吃饭仍然不香),可能是经络堵的历害的,需要先揉风池玉枕关一带-三天(从耳后高骨后的坑一直揉到风池。风池是胆经关口,非常重要,多揉对眼睛也有好处),每天510分钟,全都揉开再倒捏脊(倒捏脊同下第“2”条,还是要慢慢回正的)。2、舌尖发红、舌苔发黄并夜卧不宁的孩子,捏脊之后情况可能会加重,捏脊改为两遍向下三遍向上捏,或者三遍向下两遍向上捏。“一、二、提!一、二、提!”的手法可以改为从上向下时提。更严重者(极少数)可以五遍都从上向下捏。慢慢从三下两上到二下三上到一下四上。以此类推,直到习惯为止(倒捏脊和正捏脊二捏一提的方式一样,同样是截止胸肋处往上不能再提,因为那里接近心脏了)3、捏脊后背部发出小疹子的孩子,脾胃不好,有湿气。清大肠,小清天河水各15分钟,揉肚角,调肠胃。四、何时需要捏脊:1、脾胃不好(特征):小黄毛、枕秃、胃口不佳、抽筋正捏脊(补脾),西医讲这些症状都是缺钙所致,但中医来讲钙片、维生素等都是苦寒之药,需要用阴气去吸收,会伤人之根本。给孩子补脾,正阳气,孩子的脾胃健壮了,睡觉香,胃口好,自然不会缺钙。2、所有推拿都以捏脊收尾以正阳气;3、游泳后捏脊去寒正阳气;4、实热或高烧40度以上的孩子退完六腑后,需要捏脊补上(六腑是寒穴,不可以轻易使用);5、积食的孩子,推拿手法:足三里、拍/刮肘窝、搓四横纹、掐四缝、清大肠、下推七节骨,捏脊(前面的穴位请百度);6、积食呕吐的孩子:清脾、清大肠、捏脊;7、吐奶历害的/爱呕吐的孩子(说明脾胃功能弱,无法控制这个闸门):揉板门、补肾经、捏脊;8、寒泄推拿手法:平肝、补脾、捏脊(不能清肺)、补大肠、盐炒花椒热敷肚脐20分钟(舌苔白的)、手心放在孩子肚脐上随肚子起伏510分钟;9、中耳炎(鼻炎引起的/虚火在上)治疗方法:1)、佑三软膏 涂棉签至耳朵里搓;2)、平肝清肺、小清天河水、下推脊柱、倒捏脊;3)、红肿的: 芦荟或仙人掌捣烂敷耳朵周围;或双料喉风散涂耳朵消炎的;10、糠尿病(成人):捏小腿36下,倒捏脊、撞墙;11、高血压(成人):倒捏脊一个冬天;12、腺样体肿大:捏脊、结合鼻炎手法(鼻翼两侧上下搓、脖梗处有结节的全揉开)、结合佑三含舌根。五、捏脊要点:1、数量:每次三捏两提共捏五遍,每天一次。体弱多病者,根据情况可捏遍,甚至每天两次。2、捏脊手法:、第一至三遍:从尾骨尖开始向上滚捏(或者叫擀皮)一直到大椎,提拉一两下后,双手反手向下,紧贴脊柱抹下去直到尾椎骨,开始第二次捏脊,共捏三遍。记住:到大椎一定要提拉。每一趟上去后都要用手掌从大椎处沿脊柱两侧抹下来。即从夹脊穴下来,可以平补平泻。、第四第五遍:从尾椎骨开始,捏起肉先提拉一下,然后开始“一、二、提!一、二、提!”即左右手各向上捻一下就要提拉一下。提拉到肋骨就不要提了(上面是心脏位置了),继续捻上去到大椎如前所述。以下为娜娜给贝贝捏脊时自拍的视频:六、常用穴位:【龟尾】位置 在尾骨端。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功用 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主治 泄泻,便秘,脱肛,遗尿。【肺俞】位置 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操作 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功用 益肺理气,止咳化痰。主治 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脊柱】位置 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操作 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功用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主治 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天枢】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腹阴阳】别名 腹。位置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膻中】位置 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操作 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乳头名分推膻中功用 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附小儿常用推拿穴位:头面常用穴位:1、天门: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2、坎宫:自眉头至眉梢成一线3、太阳穴:两侧眉后凹陷处身体常用大穴:1、大椎: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简单点,宝宝低头时,可以摸到宝宝颈部最高的一个骨头,这个下面就是了)2、肺腧: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两个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胸椎相交处)3、膻中:在身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五指上的基本穴位(常用穴位)1.阴掌(手心穴位):A、拇指外侧:脾穴(从指尖到第一关节)、胃穴(从第一关结到第二关节,有说到大鱼际);B、食指外侧:大肠穴;C、食指内侧:肝穴;D、中指内侧:心穴;E、无名指内侧:肺穴;F、小指:(从指尖数第一关节缝)肾穴也叫夜尿点;指尖为肾顶、外侧为小肠穴;G、手心:内劳宫(与外劳宫相对);F、八卦:(手心半径,外三分之一处,看图)。G、四缝:2、3、4、5指的第二关节(中间关节)横纹处H、掌小横纹:五指根下,第一手掌横纹一带。I、掌根:小天心。2.阳掌(手背穴位):A、外劳宫(手背三四掌骨之间,二分之一处);B、二人上马穴:简称二马(手背四五掌骨之间,二分之一处稍偏指尖方向一点);C、一窝蜂(或乙窝蜂,手腕横纹正中凹陷处);D、二扇门(中指指根两侧凹陷处)。3.手臂:天河水(小臂内侧尺桡骨之间。从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