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大讲坛课件.doc_第1页
周末大讲坛课件.doc_第2页
周末大讲坛课件.doc_第3页
周末大讲坛课件.doc_第4页
周末大讲坛课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务人员礼仪规范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小到家庭、企事业单位、社区,大到城市、国家),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礼仪的概念词目:礼仪 拼音:l y基本解释: etiquett;rite; ritual 礼节和仪式 详细解释礼节和仪式。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 尊敬师长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史记礼书:“至 秦 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北齐书皇甫和传:“及长,深沉有雅量,尤明礼仪。” 基本含义:致福曰礼,成义曰仪。 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礼仪的“礼”字指的是尊重,即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古人讲“礼仪者敬人也”,实际上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礼仪的“仪”字顾名思义,仪者仪式也,即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总之礼仪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进而言之,礼仪其实就是交往艺术,就是待人接物之道。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总而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礼 仪礼仪的含义: 礼仪就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只要讲究礼仪,事情都会做的恰到好处。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那些陋习,图的是一时之快,丢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别人还会尊重你吗一、 礼仪场合的仪容(一)服装要清洁、整齐。特别应注意衣领袖口要干净,皮鞋要擦亮。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二)女性修饰应适度,化妆应淡雅清新。忌浓妆艳抹,不带手链、耳环等。女士穿裙装时,袜子口不能露在衣裙之外。(三)男士要刮净胡须,剪短鼻毛;双手清洁、指甲应剪短。男士穿西装时,应佩带领带。着中山装时,要扣好领扣、领钩;穿长袖衬衣要将下摆塞在裤内,袖口不要松开或卷起。不得着短裤、汗衫、赤脚穿凉鞋出入公众场合。 (四)参加室内各项活动时应脱去帽子、大衣、围巾、手套等。(五)语言规范,谈吐得体。语言以简练、热情、理性为基本风格。机关干部应提倡使用普通话,少用方言、土语。汇报工作要语言简洁,吐字清晰,忌罗嗦冗长。(六)行走规范,领导风度。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二、 服装的礼仪(一)坚持整洁、美观、得体的原则。要与自身形象相和谐,与出入场所相和谐,与着衣色彩相和谐,与穿着搭配相和谐。(二)与自身形象相和谐。一是指所从事的工作的职业形象。二是指自身的身材长相。由于公务人员的职业特性的要求,在穿着方面应表现出稳重、大方、干练、富有涵养。第一,拆除商标。第二,系好纽扣。根据西装的着装惯例,单排扣式西装的最下面那粒纽扣应当不系,而双排扣式西装的纽扣应当都系上。第三,保持平整。应使西装平整挺括,线条笔直,不可把西装披在肩上,不可卷起西装上衣衣袖或裤腿,也不可把两手随意插在口袋里。第四,西服口袋里尽量不放物品,物品放在公文包里。(三)与出入的场所相和谐。社交场合的穿着大致可分为礼服和便服两种。礼服主要是出席正式、隆重、严肃的场合时的着装,如西服、中服、旗袍或民族着装。便服主要是在一般场合、日常交往中的穿戴,相对可随意一些,各式短衣、衬衣、皮衣等都可。(四)办公时的着装。要整齐、稳重、大方。工作人员上班时不能穿短裤、运动服,在办公室不着超短裙。(五)宴会、记者招待会时的着装。着装应讲究。男性可穿颜色深一点的西装,加上白色的衬衣和领带;女性可穿套裙或旗袍,颜色以高雅艳丽为宜。(六)会见、访问时的着装。可穿套装,也可穿色彩、图案活泼一些的服装,如花格呢、粗条纹、淡色的服装都适宜的。三、介绍的礼仪(一)介绍分为:为他人作介绍,被人介绍和自我介绍三种。(二)介绍他人:礼宾顺序是:不论男女都是向年长者引见年轻者;向女士引见男士,向职位高的引见职位低的人。同时连同双方的单位、职称一起简单作介绍。在人数众多的场合,如果其中没有职位、身份特殊的人在场,又是年龄相访的人聚会,则可按照一定的次序一一介绍。为他人作介绍时,应简洁清楚,不能含糊其辞。介绍时,还可简要地提供一些情况,如双方的职业、籍贯等等。便于不相识的两人相互交谈。介绍某人时,不可用手指指指点点,而应有礼貌地以手掌示意。(三)被人介绍:面向对方,显示出想结识对方的诚意。介绍完毕后,可握手并说:“你好”!“幸会”!“久仰”!等客气话表示友好。男士被介绍给女士,男士应该主动点头并稍稍欠身,然后等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伸出手来,男士应立即伸手轻轻一握。女士被介绍给男士,一般来说,女的微笑点头,如愿意和对方握手,则可以先伸出手来。(四)自我介绍:可先以“你好!”来引起对方的注意,然后说出自己的姓名、身份。也可一边伸手跟对方握手,一边作自我介绍。(五)介绍时,介绍者与被介绍者的态度要热情得体、举止大方,在整个介绍过程应面带微笑。双方应当保持站立姿势,相互热情应答。四、握手的礼仪(一)握手姿式:一般地,握手的两个人手掌相握呈垂直状态,表示平等而自然的关系,这是最稳妥的握手方式。如要表示谦虚或恭敬,则可掌心向上同他人握手。而如果是伸出双手去捧接,就更显谦恭备至。切不可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这是傲慢无礼的表示。握手时应伸出右手,决不能伸左手与人相握。与客人握手时,应面带微笑,自然目视对方,忌漫不经心。(二)握手顺序:在上下级之间,应上级先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在长幼之间,应长辈先伸手后,晚辈才能接握;在男女之间,应女方先伸手后,男方才能接握。(三)握手力度:相互间握下即可。如果是热烈握手,可以合力摇晃几下,表示十分友好。五、使用名片的礼仪(一)名片规格:名片的正面上方印有工作单位,中间印有姓名、职务,下方印有地址、电话等信息。名片正面印有中文,背面往往印有相应的英文。(二)递送名片:应说“请多多指教”,同时身体微微前倾,低头示意,最好是用双手呈上名片,将名片放置手掌中,用拇指夹住名片,其余四指托住名片的反面。请注意名片的字迹应面向对方,便于对方阅读。如果自己的姓名中有不常用的字,最好能将自己的名字读一遍,以便对方称呼。(三)接受名片:应恭敬。当对方说“请多多指教”时,可礼貌地应答一名“不敢当”或“随时请教”。接过名片,一定要看一遍,不可不看一眼就收藏起来。看不清的地方应及时请教。看过名片后,应将名片放好,不要随意乱置。六、称谓的礼仪(一)坚持称谓得体,有礼有序原则。(二)职务称呼: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在职务前加上姓氏,在职务前加上姓名(适用于极其正式的场合)。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三)职称称呼:在职称前加上姓氏、在职称前加上姓名(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四)行业称呼:对于从事某些特定行业的人,可直接称呼对方的职业,如(老师、医生、会计、律师等),也可以在职业前加上姓氏、姓名。(五)性别称呼:对于从事商界、服务行类的人,一般约定俗成地按性别的不同分别称呼“小姐”、“女士”或“先生”,“小姐”是称未婚女性,“女士”是称已婚女性。(六)姓名称呼: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在对方身份不明的情况下,采用以性别相称“某先生”、“某小姐”或称其为“某老师”,亦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特别是后者,即表示尊敬有礼又不使人觉得不妥。(七)对年长者称呼要恭敬,不可直呼其名,可称敬“老张”、“老王”;如是有身份的人,可以将“老”字与其姓倒置,这种称呼是一种尊称,如“张老”、“王老”。称呼时可借助声调、笑容和谦恭的体态表示尊敬。(八)对同辈人,则可称呼其姓名,有时甚至可以去姓称名。(九)对年轻人则可在其姓前加“小”相称,如“小张”、“小李”,或直呼其姓名。七、交谈的礼仪(一)态度:尊重对方、谦虚礼让。善于理解对方,然后因势利导地谈论话题。对别人的谈话,应认真倾听,并鼓励引导对方阐明自己的思想。正确的意见,应表示赞同;不同的看法,若无原则性问题,可以姑且听之,不必细究。若是事关原则,可以婉转相告,表述自己的看法,但不要咄咄逼人,使别人难堪。要避免一切直接触犯他人感情的话。言谈中,要避免一切独断的言论。(二)形体动作:两人交谈时,最好目光交流持同一水平。说话时不要东张西望,也不要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方或目光冷漠地看着对方。谈话时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手势来加强语气、强调内容。但手势不能太多和幅度过大。切忌手指点对方。(三)语速和音量:尽可能吐字清晰,不快不慢。声音要适中,以对方能够听清和不妨碍他人交谈为宜。(四)对于正式场合下和对外交往中,私人问题的五不问:第一,不问年龄;第二,不问收入;第三,不问婚姻状况;第四, 不问健康状况;第五,不问经历。八、宴 请 礼 仪(一)、宴请的方式1、“混餐制”。此种方式不宜正式宴请外方来宾。2、“分餐制”。此种方式是举行正式公务宴会时最佳的选择。3、“自助制”。此种方式比较适合较大规模的招待会。(二)、宴会时的举止公务员参加宴会要避免以下不雅的情况:1、吃喝作响; 2、挥动餐具;3、翻捡菜肴; 4、提前动筷(离席)5、浪费食物; 6、替人布菜;7、走动频繁; 8、随口吐痰;9、当众剔牙; 10、当众梳妆打扮。(三)、位次的排列1、桌次的排列“以右为上”。当餐桌有左右之分时,应以位于右侧的餐桌为上桌。“居中为上”。多张餐桌排列在一起时,以居中的餐桌为上桌。原则上其他各桌距离主桌越近,桌次就越高,反之就越低。2、席次的排列第一,“好事成双”。每张餐桌用餐者人数宜为双数。第二,“各桌同向”。各张餐桌的排位方式应和主桌相同。第三,“面门为主”。主人之位应当面对餐厅正门,需要设第二主人之位时,应在第一主人对面就座。第四,“主宾居右”。主宾应在主人右侧就座,双方的其它用餐者应分为主左客右,分别在主人、主宾一侧以其身份的高低顺序就座。宴请客人,一般主陪在面对房门的位置,副主陪在主陪的对面,1号客人在主陪的右手,2号客人在主陪的左手,3号客人在副主陪的右手,4号客人在副主陪的左手,其他可以随意。以上主陪的位置是按普通宴席掌握,如果场景有特殊因素,应视情而定。 上述规则往往交叉使用,很少单独使用。(四)敬酒敬酒也就是祝酒,是指在正式宴会上,由主人向来宾提议,提出某个事由而饮酒。在饮酒时,通常要讲一些祝愿、祝福类的话甚至主人和主宾要发表一篇专门的祝酒词。祝酒词内容越短越好。 敬酒可以随时在饮酒的过程中进行。要是致正式祝酒词,就应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并不能因此影响来宾的用餐。祝酒词适 合在宾主入座后、用餐前开始。也可以在吃过主菜后、甜品上桌前进行。 在饮酒特别是祝酒、敬酒时进行干杯,需要有人率先提议,可以是主人、主宾,也可以是在场的人。提议干杯时,应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者用右手拿起酒杯后,再以左手托扶杯底,面带微笑,目视其他特别是自己的祝酒对象,嘴里同时说着祝福的话。 有人提议干杯后,要手拿酒杯起身站立。即使是滴酒不沾,也要拿起杯子做做样子。将酒杯举到眼睛高度,说完“干杯”后,将酒一饮而尽或喝适量。然后,还要手拿酒杯与提议者对视一下,这个过程就算结束。 在中餐里,干杯前,可以象征性地和对方碰一下酒杯;碰杯的时候,应该让自己的酒杯低于对方的酒杯,表示你对对方的 尊敬。用酒杯杯底轻碰桌面,也可以表示和对方碰杯。当你离对方较远时完全可以用这种方式代劳。如果主人亲自敬酒干杯后,要求回敬主人,和他再干 一杯。 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先后顺序,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即使和不 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对他的称号,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既使你有求于席上的某位客人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也要先给尊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很难为情。 如果因为生活习惯或健康等原因不适合饮酒,也可以委托亲友、部下、晚辈代喝或者以饮料、茶水代替。作为敬酒人,应 充分体谅对方,在对方请人代酒或用饮料代替时,不要非让对方喝酒不可,也不应该好奇地“打破砂锅问到底”。现在规定,请客如果灌酒造成事故也是要负一定的责任。 九、乘车的礼仪(一)遵循客人为尊、长者为尊原则。(二)上车:让车子开到客人跟前,帮助客人打开车门,然后站在客人身后,让客人上车。若客人中有长辈,应扶持其先上,自己再行入内。(三)车内排座:后排的位置应当让尊长坐(后排二人座,右边为尊;三人座中间为尊,右边次之,左边再次),晚辈或地位较低者,坐在司机边上的座位。如果乘私家车,情况正好相反,如果是主人亲自开车,则应把司机边上的位置让给尊长,其余的人坐在后排。(四)下车:先下,然后帮助客人打开车门,等候客人或长者下车。(五)与领导同车:主动为领导开关车门;并应及时上车出行,不宜耽搁。用小车接送领导时应让领导坐在后排,关车门用力要适度。十、 聆听中的礼仪(一)聆听时要专心致志,保持目光接触,仔细听清对方所说的话。不要三心二意,东张西望。(二)应当排除一切干扰:外界的嘈杂声音,内心不良的心绪等,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三)要积极鼓励对方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四)要注意观察对方身体语言,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五)要边听边想,努力体察对方的感觉,敏锐把握对方话语里的深层含意。十一、 打电话的礼仪(一)坚持礼貌、简洁和明了原则。(二)在办公室打电话,要照顾到其它电话的进出,不可过久占线。(三)打电话之前,请做一下准备,将所要说的问题和顺序整理一下。(四)拨通电话后,应当先自报一下家门和证实一下对方的身份。如果你找的人不在,可以请接电话的转告。可先说一句:“对不起,麻烦你转告”,然后将你所要转告的话告诉对方,最后,向对方道一声谢,并且问清对方的姓名。切不要“咔嚓”一声就把电话给挂了。(五)如打电话是要通过总机转接的,应对总机小姐说一个“请”字,“请转分机”。(六)通话期间,语言要简洁明了。事情说完,道一声“再见”,及时挂上电话。(七)接电话。当听到电话声响起时,应迅速起身去接,拿起听筒,若对方没有发话,可先自报一下家门:“您好!这儿是xxx办公室”。(八)作为接话人,要仔细聆听对方的讲话,并及时作答,给对方以积极的反馈。(九)传呼时,请告知对方“稍等片刻”,并迅速找人。如果不放下听筒呼喊距离较远的人,可用手轻捂话筒或保留按钮,然后再呼喊接话人。如果要接电话的人不在,打电话的人要求你转告的话,应做好电话记录,记清:1.打电话者的姓名、所属单位;2.转告的具体内容;3.是否需要回电,以及回电号码、时间;4.对方打电话时的日期、时间。记录完毕后,最好向对方复述一遍,以免遗漏或记错。(十)当接到拨错的电话时,也应礼貌温和地告诉对方“您打错了”,而不要粗暴地挂上电话。对方若说“对不起”时,你可以回答“没关系,再见!”(十一)通话结束时,作为接话人,一般来说,应等对方先挂上了电话后再放下话筒。(十二)给长者、领导打电话,要注意时间、时机。十二、拜访的礼仪(一)如果双方有约,应准时赴约。因故不得不迟到或取消访问,应立即通知对方。(二)如果与接待者是第一次见面,应主动递上名片,或作自我介绍。对熟人可握手问候。(三)如果接待者因故不能马上接待,应安静地等候,有抽烟习惯的人,要注意观察该场所是否有禁止吸烟的警示。如果等待时间过久,可向有关人员说明,并另定时间,不要显现出不耐烦。(四)与接待者的意见相左,不要争论不休。对接待者提供的帮助要致以谢意,但不要过分。(五)谈话时开门见山,不要海阔天空,浪费时间。言行得体、举止大方、体现机关干部干练的礼仪形象。(六)要注意观察接待者的举止表情,适可而止。当接待者有不耐烦或有为难的表现时,应转换话题或口气,当接待者有结束会见的表示时,应立即起身告辞。(七)到有关单位,不管办公室是否关门,都应先敲门,待允许后方可进入。办事讲求效率,公事交待完毕,即行告退,不耽误对方正常工作。(八)未经邀请,不应窥视他人材料和计算机屏幕内容。十三、接待来访的礼仪(一)接待人员对来访者,听到敲门声时要说“请进”,主动起立,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茶水暖心,一颗诚心办事。 (二)不能让来访者坐冷板凳。如果自己有事暂不能接待来访者,应安排其他人员接待客人或另约时间再会。 (三)要认真倾听来访者的叙述。应尽量让来访者把话说完,并认真倾听。 (四)对来访者的意见和观点不要轻率表态,应思考后再作答复。对一时不能作答的,要约定一个时间再联系。 (五)对能够马上答复的或可立即办理的事,应当场答复,迅速办理。(六)正在接待来访者时,有电话打来或有新的来访者,应尽量请他人接待,以避免中断正在进行的接待。 (七)对来访者的无理要求或错误意见,应有礼貌地拒绝,不要刺激来访者。 (八)如果要结束接待,可以婉言提出借口,如“对不起,我要参加一个会,今天先谈到这儿,好吗?”等,也可用起身的体态语言告诉对方就此结束谈话。(九)送客时,一般应送客人到门口,特殊客人可送到楼梯口或楼下。十四、领导对下属的礼仪(一)尊重下属的人格。不能因为在工作中与其具有领导与服从的关系而损害下属的人格。(二)善于听取下属的意见和建议。应当采取公开的、私下的、集体的、个别的等多种方式听取下属的意见,了解下属的意愿。(三)宽待下属。应心胸开阔,对下属的失礼、失误应用宽容的胸怀对待,尽力帮助下属改正错误,而不是一味打击、处罚,更不能记恨在心,挟私报复。(四)尊重下属。对下属的长处应及时地给以肯定和赞扬。十五、下属对领导的礼仪(一)尊重领导。维护领导的威望和自尊。在领导面前,应有谦虚的态度,不能顶撞领导,特别是在公开场合,尤其应注意,即使与领导的意见相左,也应在私下与领导说明。(二)听从领导指挥。领导对下属有工作方面的指挥权,对领导在工作方面的安排、指挥,必须服从。即使有意见或不同想法,也应执行,对领导指挥中的错误可事后提出意见,或者执行中提出建议。(三)对领导的工作不能求全责备。不在同事之间随便议论领导、指责领导。(四)提建议要讲究方法。在工作中给领导提建议时,一定要考虑场合,注意维护领导的威信。十六、同事之间的礼仪(一) 尊重同事。(二) 物质往来清楚。(三) 对同事的困难表示关心。(四) 不在背后议论同事的隐私。(五) 对自己的失误或同事间的误会,主动道歉说明。十七、请示汇报工作的礼仪()准备充分(情况清楚)。请示汇报有临时请示汇报和预约请示汇报两种。无论临时请示汇报还是预约请示汇报,都必须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请示前要想好请示的要点和措辞;汇报前,要拟好汇报的提纲,选好典型的事例。不做准备的请示汇报不但浪费领导的时间,而且是对领导极大的不敬,是严重失礼的行为。()时间恰当。不能光想着自己的工作,而不为领导着想,要选择好恰当的时间。一般来说,要先了解领导的活动安排,再通过秘书请求领导接见,或直接用电话向领导提出请求,获得允许方可去见领导。不要在领导忙得不可开交或全神贯注于处理一事情时打断领导的工作和思路,也不要在领导出席会议或约会时去打搅领导。()遵时守约。预约汇报事前指定了时间,届时必须准时到达,这是公务人员起码的礼仪要求。如果过早到达,会打乱领导的安排,甚至会使领导因未准备就绪而难堪;如果迟迟不到,让领导久候浪费时间。如果遇到突出事件确实不能准时到达,应设法尽快向领导说明原因,请求推迟时间,或另约时间,并致以歉意。进入领导办公室须征得领导同意或敲门示意,领导有客人或正在处理公务等要在门口等待,切忌大大冽冽进入,甚至未经同意站在或坐在办公室等待,更不能粗鲁的打断其他请示汇报人。()语言得体。请示汇报的语言应该准确、简明、通俗,吐词清晰,语调平稳,语速适中,让人听来明白而舒服。在请示汇报中要催问某一问题时应语言委婉,不要用责问的口气,而要用询问的口气。在请求汇报中,要领导解决某一问题时应该用商量、请求的口气,不要用要挟的语言。在请示汇报中,当领导否定你的意见时,要保持谦虚冷静的态度。如确需插话也应先用商量的口气说:“对不起,请允许打断一下。”或者说:“我想提个问题好吗?”得到领导同意后再陈述自己的看法。否则,都是极不礼貌的。向领导请示汇报不能太随便,不能用“我跟你讲”、“我跟你通气”等平等的语气。()适时离去。请示汇报结束后,告辞要适时而有礼貌。如果这时领导谈兴正浓,你应耐心倾听和回答,不要频频看表,也不要打呵欠。当领导说出“今天我们就谈到这儿吧”或“待会我还有其他安排,以后我们再找时间谈怎么样”之类的话时,你即便谈兴再浓,也应立即打住话头,并作出明确表示:“好吧,今天耽误了您的时间,请原谅!我要告辞了。”当领导起身相送时,应主动说“请您留步”、“谢谢”的活。(6)实事求是十八、接待客人礼仪接待客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客人要找的负责人不在时,要明确告诉对方负责人到何处去了,以及何时回本单位。请客人留下电话、地址,明确是由客人再次来单位,还是我方负责人到对方单位去。 (二)客人到来时,我方负责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马上接见,要向客人说明 等待理由与等待时间,若客人愿意等待,应该向客人提供饮料、杂志,如果可能,应该时常为客人换饮料。 (三)接待人员带领客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有正确的引导方法和引导姿势。 、在走廊的引导方法。接待人员在客人二三步之前,配合步调,让客人走在内侧。 、在楼梯的引导方法。当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该让客人走在前面,接待人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应该由接待人员走在前面,客人在后面,上下楼梯时,接待人员应该注意客人的安全。 、在电梯的引导方法。引导客人乘坐电梯时,接待人员先进入电梯,等客人进入后关闭电梯门,到达时,接待人员按“开”的钮,让客人先走出电梯。 、客厅里的引导方法。当客人走入客厅,接待人员用手指示,请客人坐下,看到客人坐下后,才能行点头礼后离开。如客人错坐下座,应请客人改坐上座(一般靠近门的一方为下座)。 (四)诚心诚意的奉茶。我国人民习惯以茶水招待客人,在招待尊贵客人时,茶具要特别讲究,倒茶有许多规矩,递茶也有许多讲究。十九、迎接礼仪迎来送往,是社会交往接待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和重要环节,是表达主人情谊、体现礼貌素养的重要方面。尤其是迎接,是给客人良好第一印象的最重要工作。给对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就为下一步深入接触打下了基础。迎接客人要有周密的布署,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前来访问、洽谈业务、参加会议的外国、外地客人,应首先了解对方到达的车次、航班,安排与客人身份、职务相当的人员前去迎接。若因某种原因,相应身份的主人不能前往,前去迎接的主人应向客人作出礼貌的解释。 2.主人到车站、机场去迎接客人,应提前到达,恭候客人的到来,决不能迟到让客人久等。客人看到有人来迎接,内心必定感到非常高兴,若迎接来迟,必定会给客人心里留下阴影,事后无论怎样解释,都无法消除这种失职和不守信誉的印象。 3.接到客人后,应首先问候“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xxx”等等。然后向对方作自我介绍,如果有名 片,可送予对方。 一是当你与长者、尊者交换名片时,双手递上,身体可微微前倾,说句“请多关照”。你想得到对方名片时,可以用请求的口吻说: 如果您方便的话,能否留张名片给我?”二是作为接名片人,双手接过名片后,应仔细地看一遍,千万不要看也不看就放入口袋,也不要顺手往桌上扔。4.迎接客人应提前为客人准备好交通工具,不要等到客人到了才匆匆忙忙准备交通工具,那样会因让客人久等而误事5.主人应提前为客人准备好住宿,帮客人办理好一切手续并将客人领进房间,同时向客人介绍住处的服务、设施,将活动的计划、日程安排交给客人,并把准备好的地图或旅游图、名胜古迹等介绍材料送给客人。 6.将客人送到住地,主人不要立即离去,应陪客人稍作停留,热情交谈,谈话内容要让客人感到满意。考虑到客人一路旅途劳累,主人不宜久留,让客人早些休息。分手时将下次联系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告诉客人。 二十、开关门礼仪一般情况下,无论是进出办公大楼或办公室的房门,都应用手轻推、轻拉、轻关,态度谦和讲究顺序。进出房门时,开关 门的声音一定要轻,乒乒乓乓地关开门是十分失礼的。进他人的房间一定要先敲门,敲门时一般用食指有节奏地敲两三下即可如果与同级、同辈者进入时,要互相谦让一下。走在前边的人打开门后要为后面的人拉着门。假如是不用拉的门,最后进来者应主动关门。如果与尊长、客人进入,应当视门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这里介绍通常的几种方法: ) 朝里开的门。如果门是朝里开的,秘书应先入内拉住门,侧身再请尊长或客人进入下图。 ) 朝外开的门。如果门是朝外开的,秘书应打开门,请尊长、客人先进。() 旋转式大门。如果陪同上级或客人走的是旋转式大门,应自己先迅速过去,在另一边等候。无论进出哪一类的门,秘书在接待引领时,一定要“口”、“手”并用且到位。即运用手势要规范,同时要说诸如“您请”,“请走这边”,“请各位小心”等揭示语。二十一、会议主席台座次的安排1.主席台必须排座次、放名签,以便领导同志对号入座,避免上台之后互相谦让。2.主席台座次排列,领导为单数时,主要领导居中,2号领导在1号领导左手位置,3号领导在1号领导右手位置;领导为偶数时,1、2号领导同时居中,2号领导依然在1号领导左手位置,3号领导依然在1号领导右手位置。 3.几个机关的领导人同时上主席台,通常按机关排列次序排列。可灵活掌握,不生搬硬套。如对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也可适当往前排,而对一些较年轻的领导同志,可适当往后排。另外,对邀请的上级单位或兄弟单位的来宾,也不一定非得按职务高低来排,通常掌握的原则是:上级单位或同级单位的来宾,其实际职务略低于主人一方领导的,可安排在主席台适当位置就座。这样,既体现出对客人的尊重,又使主客都感到较为得体。 4.对上主席台的领导同志能否届时出席会议,在开会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