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史.ppt_第1页
中国古代哲学史.ppt_第2页
中国古代哲学史.ppt_第3页
中国古代哲学史.ppt_第4页
中国古代哲学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2 8 1 第四编宋元明清的中国哲学 2020 2 8 2 中国哲学发展到宋代 进入了一个综合的时期 使得儒 释 道三家的融合成为主要趋势 于是 中国古代哲学进入了融儒 释 道为一体的理学时代 然而 封建社会逐步迈入衰落时期 理学被僵化成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明朝中后期对理学的反叛自然包括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批判 这一过程始于明代的王守 2020 2 8 3 仁 明末清初 王夫之等人以对理学既批判又继承的态度 总结宋明哲学的成果 具有鲜明的近代意识和启蒙意义 清初的颜元虽然继续对封建专制的批判 但清代统治者的文字狱把中国哲学引向以考据训诂为主要内容的汉学 此时 虽有戴震在汉学形式下继续批判封建专制 但终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待于近代哲学革命的开拓 2020 2 8 4 第一章陈抟与宋代理学的初步建立 2020 2 8 5 融儒 释 道于一体是北宋理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被称为宋代理学开创者的周敦颐以 太极图 奠定了理学基础 而该图最初可以追溯到五代末宋初道士陈抟的 无极图 另一位理学的重要代表邵雍以其先天象数之学而著名 但其学也源于陈抟的 先天图 可见 陈抟与宋代理学的产生有着密切关系 2020 2 8 6 一 陈抟的 无极图 与 先天图 2020 2 8 7 陈抟 约871 989 字图南 自号扶摇子 五代末宋初亳州真源 今安徽亳州 人 2020 2 8 8 1 陈抟的 无极图 关于陈抟的 无极图 清学者黄宗炎在 易学辨惑 中收录 他解释说 无极图 乃方士修炼之术 其义自下而上 以明逆则成丹之法 2020 2 8 9 2 陈抟的 先天图 关于陈抟的 先天图 的来龙去脉 朱熹所著 周易本义 篇首列有 伏羲八卦次序图 伏羲八卦方位图 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 和 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 四图 对于这些图 朱熹说 伏羲四图 其说皆出邵氏 盖邵氏得之李之才挺之 挺之得之穆修伯长 伯长得之华山希夷先生陈抟图南者 所谓先天之学也 2020 2 8 10 3 无极图 先天图 传承 陈抟的 无极图 与 先天图 后来如何分别传至周敦颐和邵雍 对于这一点 南宋学者朱震说 陈抟以 先天图 传种放 放传穆修 修传李之才 之才传邵雍 放以 河图 洛书 传李溉 溉传许坚 许坚传范谔昌 谔昌传刘牧 穆修以 太极图 传周敦颐 敦颐传程颢 程颐 宋史 朱震传 2020 2 8 11 二 周敦颐的 太极图 2020 2 8 12 周敦颐 1017 1073 字茂叔 原名敦实 因避宋英宗旧讳 改名敦颐 又作惇颐 道州营道 今湖南道县 人 因其晚年筑室于庐山莲花峰下小溪旁 以其营道故居之名 濂溪 命名 后人称其为濂溪先生 其学派称 濂学 2020 2 8 13 1 周敦颐的 太极图 在哲学上 周敦颐将陈抟的 无极图 改造为 太极图 并著 太极图说 此外 还有 通书 等著作流传于世 2020 2 8 14 2 太极图 的宇宙论 周敦颐的 太极图 则 自上而下 更显宇宙论之意义 尤为重要的是 周敦颐据该图作 太极图说 无极而太极 太极动而生阳 动极而静 静而生阴 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 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 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 火 2020 2 8 15 木 金 土 五气顺布 四时行焉 五行 一阴阳也 阴阳 一太极也 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 各一其性 无极之真 二五之精 妙合而凝 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 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2020 2 8 16 关于人周敦颐说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形既生矣 神发知矣 五性感动而善恶分 万事出矣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 自注 圣人之道 仁义中正而已矣 而主静 自注 无欲故静 立人极焉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 日月合其明 四时合其序 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修之吉 小人悖之凶 故曰 立天之道 曰阴与阳 立地之道 曰柔与刚 立人之道 曰仁与义 又曰 原始反终 故知死生之说 大哉易也 斯其至也 太极图说 2020 2 8 17 3 一与万的统一 在周敦颐的宇宙图式中 万物本于一太极 万物之中各有一太极 正如周敦颐所说 二气五行 化生万物 五殊二实 二本则一 是万为一 一实万分 通书 理性命 如此一来 一 与 万 便被统一起来 2020 2 8 18 4 五行与五性 周敦颐以 五行 定位人的 五性 他说 不达 曰刚善 为义 为直 为断 为严毅 为干固 刚 恶 为猛 为隘 为强梁 柔善 为慈 为顺 为巽 柔 恶 为懦弱 为无断 为邪佞 惟中也者 和也 中节也 天下之达道也 圣人之事也 故圣人立教 俾人自易其恶 自至其中而止矣 同上 2020 2 8 19 5 无极与人极 在 太极图说 中周敦颐提出 人极 概念以合于 无极 周敦颐说 圣可学乎 曰 可 曰 有要乎 曰 有 请闻焉 曰 一为要 一者 无欲也 无欲则静虚 动直 静虚则明 明则通 动直则公 公则溥 明通公溥 庶矣乎 通书 圣学 2020 2 8 20 三 邵雍的先天象数之学 2020 2 8 21 邵雍 1011 1077 字尧夫 范阳 今河北涿县 人 幼年随父迁居共城 今河南辉县 曾隐居于苏门山百源之上 后人称之为百源先生 去世后 赐谥康节 故又称康节先生 著作有 皇极经世 伊川击壤集 等 2020 2 8 22 1 宇宙的本质与生成 邵雍认为 世界的本原是 道 他说 道为天地之本 天地为万物之本 以天地观万物 则万物为万物 以道观天地 则天地亦为万物 天由道而生 地由道而成 物由道而形 人由道而行 天地人物则异也 其于由道一也 皇极经世 观物内篇 2020 2 8 23 邵雍吸取了 易传 的思想 叙述了太极生阴阳 阴阳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生万物的发生系列 具体地说就是 太极既分 两仪立矣 阳上交于阴 阴下交于阳 四象生矣 阳交于阴 阴交于阳 而生天之四象 刚交于柔 柔交于刚 而生地之 2020 2 8 24 四象 于是八卦成矣 八卦相错 然后万物生焉 是故一分为二 二分为四 四分为八 八分为十六 十六分三十二 三十二分为六十四 十分为百 百分为千 千分为万 犹根之有干 干之有枝 枝之有叶 愈大则愈少 愈细则愈繁 合之斯为一 衍之斯为万 皇极经世 观物外篇 2020 2 8 25 关于天地万物如何形成 邵雍说 天生于动者也 地生于静者也 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之矣 动之始则阳生焉 动之极则阴生焉 一阴一阳交而天之用尽之矣 静之始则柔生焉 静之极则刚生焉 一刚一柔交而地之用尽之矣 动之大者谓之太阳 动之小者谓之少阳 静之大者谓之太阴 静之小者谓之少阴 太阳为日 太阴为月 少阳为星 少 2020 2 8 26 阴为辰 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尽之矣 静之大者谓之太柔 静之小者谓之少柔 动之大者谓之太刚 动之小者谓之少刚 太柔为水 太刚为火 少柔为土 少刚为石 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之矣 皇极经世 观物内篇 2020 2 8 27 2 宇宙发展的次序与周期 2020 2 8 28 六十四卦次序图 2020 2 8 29 循环变化的周期 在此基础上 邵雍进一步描述宇宙循环变化的过程 他认为 宇宙循环变化以 元 为一个周期 一 元 有十二 会 一 会 有三十 运 一 运 有十二 世 一 世 有三十年 就像一年有十二月 一月有三十日 一日有十二时辰 一时辰有三十分 照此推算 一 元 有十二 会 三百六十 运 四千三百二十 世 共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邵雍断定 宇宙就是按照 元 会 运 世 生灭兴衰 周而复始 2020 2 8 30 3 人性与心性 邵雍从太极推出阴阳八卦以至天地万物 并进一步推出人性 他说 易 曰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所以谓之理者 物之理也 所以谓之性者 天之性也 所以谓之命者 处理 性者也 所以能处理 性者 非道而何 皇极经世 观物内篇 天使我有是之谓命 命之在我之谓性 性之在物之谓理 皇极经世 观物外篇 2020 2 8 31 在理学的发展中 邵雍较早讨论心性关系问题 他说 性者 道之形体也 心者 性之郛郭也 身者 心之区宇也 物者 身之舟车也 伊川击壤集 序 先天之学 心法也 故图皆自中起 万化万事生乎心也 皇极经世 观物外篇 2020 2 8 32 4 物我关系 就认知物之理而言 邵雍反对 以我观物 而主张 以物观物 并称之为 反观 他说 圣人之所以能一万物之情者 谓其能反观也 所以谓之反观者 不以我观物也 不以我观物者 以物观物之谓也 皇极经世 观物内篇 2020 2 8 33 至于 以我观物 与 以物观物 的区别 邵雍说 夫所以谓之观物者 非以目观之也 非观之以目 而观之以心也 非观之以心 而观之以理也 皇极经世 观物内篇 以物观物 性也 以我观物 情也 性公而明 情偏而暗 皇极经世 观物外篇 2020 2 8 34 复习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